孩子讀小學一年級,周圍很多同學都在外面補習,這才一年級啊,這種現象正常嗎?

西西177134504


這種現象很常見,但是不正常

我在大學和研究生期間都在這樣的補習機構做過兼職。很多孩子的家長都很樂意把孩子送到這裡上補習班。一來可以讓孩子夯實基礎知識,在考試時名列前茅,二來可以把照看孩子的責任分擔到補習機構,從而減輕自己帶孩子的壓力。但是,我發現,補習老師在這裡的課堂裡講的也全部都是學校老師上課的內容,而授課水平卻差了很多,但是這裡的氛圍卻更輕鬆。



這就會導致一個嚴重的問題:孩子在學校不好好聽課,企圖來這裡能補起來。所以,就產生了嚴重的依賴心理。所以,結果必然是這些花錢補課的孩子,最終的成績還沒有沒上補習班的孩子成績好。可謂人財兩空。



我並不反對補習班

但是,補習班絕對不能依照目前的樣子繼續下去了,否則就是騙錢害人!

① 真正應該有的補習班我人為不是針對大眾的,應該首先針對成績特別差的學生(讓他們能有機會掌握基礎知識,不至於什麼都學不會),其次要針對成績特別好的學生(通過能力拔高,進一步提升個人的綜合表現)



② 補習班要改為興趣班,人員需要大換血。對於孩子來說,在整體表現為水桶的情況下,提升長板,對於自己在學校和將來來說,會有更大的競爭優勢。此外,還有一種學說叫“邊際效應”,當孩子在普世科目上投入一定精力之後,即使再加倍投入,產出的量也非常少。因而,倒不如投入在還未開發的領域,這樣的投入產出比更加可觀。(前提:孩子有自發的主觀意願)


思敏原著英語教研室


我是小學老師,我根據自己周圍孩子的具體情況來給大家分析下這個問題。


我去年教一年級的時候,班裡我做過統計,我們是班裡將近有20個左右的孩子在外面補習。總人數是將近50個的標準班。

去補習班的孩子的情況分一下幾種情況。

第一、家裡父母忙,沒時間照顧孩子,老人也指望不上

孩子放學的時候家長根本就沒有下班,他們只能選補習班和學校附近託管班。補習班收費貴點,因為人家要去學校接孩子,還得看著寫作業。託管班相對便宜,就是接回去給看著,不管寫作業,到點家長接走就可以了。

也有跟著自己老師補習的。我班裡的家長老是要求我帶著他家的孩子,一是現在紀律嚴明,不允許在職老師辦補習班;二是我真的不想在下班後再從事給孩子講課的活動,白天上一天,在學校裡講,回家或者去補習機構還講,我會崩潰,所以不管多大的利潤在其中, 我都沒有參與過給自己班裡的孩子補習。

鄰居家的孩子倒是有過,因為你拒絕不了,放學就給你領家去了,人家全身心的信任你,不幫都覺得不好意思。再說鄰里之間,自己就這麼點本事,人家看的起,就全心全意的給鄰居家孩子補習過。因為是一對一所以最後的效果不錯,叫鄰居給我宣傳的一個小區都知道了,說我講的好,小區裡家長領著孩子來上門的家長倒是不少,但是我都沒有接,因為我側面打問過都是老師怎麼教都教不會的孩子,我也別充能,賺不了幾個錢,還把名譽丟掉。

第二、學習成績差,家長在家真心的教不了,一教就雞飛狗跳的,家長也就把責任轉移,選擇去補習班。

我班裡就有個小男孩,因為他腦子轉的特別慢,再加上他學前三年家裡教育不行,學習習慣沒有養成,在學前三年上幼兒園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該學的知識沒學,腦子又不是特別聰明,他媽媽一回家輔導他,就開始又打又罵。

我經常看到孩子鼻青臉腫的來上學,他媽還拍了打孩子的的圖片給我看,打的孩子的小屁股都有血印。家長找到學校叫我下班帶回家給他家孩子輔導。

我太瞭解他家孩子情況了,我真的教不會。所以拒絕了。家長還挺不開心,說叫我在學校好好給他教,課間了多給他家孩子講講題。中午少休息會,給他孩子補補課。

我看是拿我當他家僱傭的私塾先生了吧。

後來她就把孩子送去了補習班。現在上二年級了,學習成績更差了。因為他上的不是一對一的補習班,而是寫作業班。這孩子的水平必須有老師專門盯著才可以。他的作業都是人家補習班老師告訴他答案寫的,雖然作業沒有錯誤答案,但是根本沒學會。但是他的媽媽還很開心,說作業完成的可快呢,比以前強多了,沒白花錢!我真的無語。後來孩子在學校考試成績更低了,他媽媽才不說比過去強多了的話了。

第三、有的孩子因為溺愛,家裡管不了,回家了就是玩遊戲,不學習,但是去了補習班倒是規規矩矩聽人家老師的話,可以認真學習,所以家長只能把孩子送去補習班。

有的家長對於管理孩子要求不嚴,甚至溺愛,家長也管不了孩子,一點也不聽家長的haul,但是老師的話聽,家長也會選擇把孩子送去補習班。

第四、家庭條件好,跟風。別人家的孩子去補習班,自家不去,被人家落下了怎麼辦?

第五、有一部分孩子學習優秀,人家上的是提高班,想領跑其他同學。

題主問一年級的孩子大多去補習班正常嗎?這當然不正常。這裡面除了剛需的,還有跟風從眾的,甚至還有老師的原因,老師“委婉”的要求孩子去自己的補習班,家長覺得不去怕得罪老師給自己孩子小鞋穿,所以無可奈何的也選擇了老師的補習班。這是第六種情況,也是被家長們最為詬病的一種行為!

林林總總的情況,造成了很多孩子在一年級就開始去補習班。這是非常不正常,也是給孩子增加了學習負擔,給家長增加了經濟負擔。

結束語:

小學一年級家長如果有時間帶孩子,還是要選擇自己帶孩子。道理大家都懂,一年級正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階段,學會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讓孩子受益終生的事情。


補習機構也好老師的補習班也吧,他們追求的都是利益,這你得承認吧,有人會比自己的 父母還付出的多嗎?你把自己孩子最好的黃金期交給一群跟你只有金錢關係的陌生人手裡,我也是佩服那些家長的心有點大。人生沒有回頭路,怎樣讓孩子走好每一步是家長必須思考的問題,並且要為之多加付出!


有的家長如果真的沒有時間教,就多出錢去一對一,或者班容量極少的小班,那種大班容量的補習班也別去,你的孩子除了學會一身的臭毛病,不會有太多的進步。

我看過太多讓孩子上補習班家長後來後悔的 ,所以在此給下學期將要上一年級的和正在上一年級的家長提個醒,能自己帶孩子就自己帶孩子吧。你孩子的人生不要叫別人去做主!

你們說呢友友,手機前的你分享下你的看法好嗎?期待友友們踴躍留言!


心中百合靜靜開


上次我同事說了這麼一個笑話:

她的孩子現在上初三,在一個輔導班花了10000多元報了個輔導班,每週末固定上課。有一次她上課回來,跟她媽媽說:“媽媽,你知道我旁邊的那個學生輔導的是什麼內容嗎?她竟然輔導認識鐘錶!”

聽完之後,大家都在感慨,這個孩子的父母到底是幹什麼的?

現在城裡的家長,多數都非常焦慮,孩子成績一有變化,首先想到的是找人輔導,正因為如此,輔導班才遍地開花,收費越來越高,一個小時100的有、200的有、500的有、2000的也有,反正輔導班,不缺乏市場,即便不讓公辦教師參與輔導,輔導班也會賺的盆滿缽滿,這正是利用的家長的這種焦慮心理。

下面來說說題主的這個問題,我覺著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要區分是輔導班還是特長班

過年回老家,堂兄說他家的孩子,在鎮上上小學,也學了英語和美術的特長,在城裡,這種情況更加普遍,我孩子所在的班級,每個學生都會會幾樣才藝,所以學校無論搞什麼活動,都不會困難,從小學三年級,學生就開始自己籌備元旦晚會了。

這種特長班和輔導班不一樣,如果是周圍的孩子都上這種特長班,這個並不難理解,畢竟“技多不壓身”。

二、要區分是輔導班還是學屋

除了特長班之外,很多家長也會把孩子送到學屋,這種學屋也不能稱之為輔導班,多數學屋的主要功能,就是“看孩子”,尤其是在3點半放學的政策影響下,把孩子送進學屋是很多家長的無奈之舉,這種情況也不能混同於上輔導班。

三、要區分輔導班是補弱還是培優

還有一類孩子,家長的期望著很高,從小就開始上奧數這種培優班,這樣的孩子不是成績不好,而是家長的期望太高。但是,一二年級開始上這種所謂的“培優班”,我覺著是拔苗助長的做法,我有個朋友的孩子就是這樣,每次上奧數班都跟打仗一樣,真不知道這個孩子以後還不會從學習中找到快樂。

四、真正影響小學生學習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其實,小學階段,最主要的不是知識而是習慣,而習慣是很難通過學屋、特長班、輔導班來形成的,最好的培養方式就是家長的陪伴,家長用心有效的陪伴!

為什麼要提到用心有效的陪伴呢?

很多成功人士在回憶自己的母親時,常常描繪這麼一個場景:自己點著煤油燈在寫作業,母親在一旁做著手工,而現在很多家長在孩子寫作業時,自己在一旁玩手機、聊天,這樣的陪伴,也是無效的陪伴。

根據我的經驗,只要小學前3年用心陪伴孩子,到了四年級就可以逐漸放手了,孩子越大,家長越在知識方面幫不上忙來了,所以最關鍵的就是開始那幾步,小學一二三年級非常關鍵,這個時候,家長一定不要缺席,不要把孩子推給別人就覺著放心了,孩子在自己手裡最放心。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很正常。

其實這只是因為你到了一年級才知道而已,事實上有很多孩子他們從幼兒園就已經開始了各種各樣的學習。關於這點相信很多身處一線城市的父母都會深有感觸。

還記得今年帶孩子去考劍橋少兒英語的時候,孩子入場考試的時候因為去的有點晚,所以我們沒太注意到孩子們的情況,等考完試等孩子出來的時候孩子媽媽說的最多的就是“這些孩子好小啊!”、“這麼點就來考級了?”、“關鍵是他們竟然說很容易!”……我有兩個朋友的孩子一個三年級考過了PET,一個五年級已經考過了FCE,而新認識的一個朋友他家孩子今年是二年級,這次考的是PET而且認為沒有任何問題……

這些孩子大都不是從一年級才開始學的。

除了英語一般是上各種班比較多的之外,文化課學習中數學和國學也是會有一批人選擇的。只不過這兩門課對於大多數的父母是可以通過在家裡的一些互動學習來完成的,除非是一些對孩子學業有一個系統規劃且當地還存在擇校的父母,否則在這兩個科目上大都是自學居多。

對此我個人的觀點是隻要孩子並不反感、排斥,那麼學學總是好的。

只不過是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總是願意把這些事兒“極端化”——舉個例子:別人就是給孩子報了一個趣味性很強的英語學習班,人家孩子在裡面玩得、學的很開心,可是總有人非得把這事兒定義為拔苗助長、違背教育規律、透支孩子學習力、應試教育的悲哀……其實這種人才是真的挺悲哀的。因為他們對比一點都不瞭解,竟然就能發出這麼多的悲天憫人的感觸來……可想而知在實踐中這些人會多麼的懶惰——對於不知道、不瞭解的事物都能講出來這麼多“道理”來,我唯一能想到的理由就是他們是別有用心!

當然了,我並不是說一定要早點上各種班或者說必須得去上,事實上我一直認為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最重要的其實是“家庭教育”這部分,而不是補習與否。

至於“報班”這件事兒,我們自己想想就行了,大多數的報班不過就是一週一次課而已……而大多數時間孩子是在哪學習呢?

這個問題有人考慮過嗎?

就算是多報幾個班,那麼註定還是沒有在學校、在家學習的時間長啊!所以到底應該向什麼要效率、要質量就不言而喻了。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個人認為是不正常的!

但是,人都有攀比心,看到別家孩子都在補習,再看自家孩子成績跟不上,自然會著急!所以大家也就趨之若鶩的去參加補習了!

其實我們可以去分析,為什麼現在的家長都會選擇的補習:

一、從家長角度:1、工作太忙,沒時間教孩子,只能送到補習班:這種現象是最普遍的。每個家庭每天都需要大筆的開支:柴米油鹽醬醋茶、社交、學習等等,不努力工作,怎麼能養起一大家子?我小時候也算是“留守兒童”了,到高中畢業,從上小學開始,12年的時間,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不到3年,初中畢業一年,高中畢業一年!

2、文憑太低,教不了孩子:我帶過一個孩子,家長高中畢業,過了這麼多年,對大部分知識點都忘記了,再加上現在小學的題型難度升級,家長更加力不從心了!但是孩子學習上問題又挺大,不送補習班,孩子的成績怎麼辦?

3、太溺愛孩子:現在的家庭,大多是除了父母,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也在幫著帶,每次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長輩們就開始護著孩子,根本教育不了!送到補習班,至少可以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從孩子的角度:1、學習習慣差:現在太多的孩子收到|“快文化”的影響。整天都沉迷於遊戲、抖音等等,造成作業不專心、拖拉,上課開小差等惡習,學習成績一落千丈,不補習,不抓習慣,以後更難改正了!

2、理解能力差:理解力一直是很多孩子的難題,有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講題的時候,講一遍兩遍無數遍,孩子依舊理解不了,我估計這時候,大多家長會發狂!與其天天和孩子當“仇人”,不如送到補習班,讓專業的老師給予正確的直到!

3、行為習慣差:我接觸過一個一年級,坐不到五分鐘就會注意力渙散!這類孩子,如果家長不能每天專心陪著孩子去養成習慣,以後確實會非常麻煩!基本上,到四年級,學習任務加倍升級,孩子改不掉不專心的毛病,每天作業可能都會捱到11、12點,嚴重影響孩子休息和學習

如果家長有時間,其實更好的還是自己帶孩子,小學階段,成績不是關鍵,學習以及行為習慣的培養,才是家長的重心!

很榮幸回答此問題,但願對你有所觸動!


秋陽生活中的教育


我是小謝大語文,專注教育。

首先,你提的問題很不錯,具有普適性,但是最終關於上補習班的看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們班一年級的學生在外面輔導學習的很多,主要集中在素質類學習偏多。

因為一年級屬於低年級,成績的總體要求不高,因此有部分家長的規劃是多學點興趣,提升點能力,所以主要集中在幾類輔導為主:

1、興趣類:這部分類型的輔導有書法、鋼琴、美術等,這些學習可以提升孩子對美的啟蒙,開發孩子的想象力。

2、體能類:這部分學習主要是舞蹈、跆拳道或者籃球等,這部分的學習對孩子體能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可以起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3、能力類:這部分學習主要是演講、小主持或者編程等,這些學習可以提升孩子的能力,例如說:自信力、表達能力或者思維能力等。

4、人文類:這部分學習主要以詩詞或者國學經典為主,這部分學習可以提升孩子的文化涵養。

以上四類是目前家長選擇比較多的學習類型,特別是低幼年級的孩子居多,那麼因為有這樣多的選擇,所以最終選擇權就在家長手裡,您到底是怎麼規劃孩子的學習的?

因為種類多,所以家長更加不能盲目選擇,而要更有規劃孩子的未來做選擇,這點很重要。

此外,除了選擇補習班給孩子做未來規劃外,家長還要做這幾項幫助低年級的孩子更好的成長。

1、習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這些習慣包含學習習慣也包含生活習慣。

學習習慣有:做作業習慣,寫字習慣,預習複習習慣,做筆記習慣,閱讀習慣等等。

生活習慣有:作息習慣,勞動習慣,行為習慣等。

2、作文:孩子低年級的作文要開始重視,因為到了高年級,孩子往往不會寫作文,那麼平時有意識的幫助孩子積累材料。

3、社交:社交很重要,很多孩子只會讀書不會社交,那麼未來就會缺乏朋友。

以上是小謝粗淺的觀點,希望對您有幫助,你可以關注小謝大語文,不錯過精彩的語文學習分享。



小謝大語文


笨鳥先飛,我覺得很正常吧。補習班的存在被很多人質疑,騙錢,無用等等。

可是騙錢無用的補習班為什麼還是受到了青睞呢?尤其是現如今補習班已經成為了風氣。

以前在發達國家補習班大量存在,在我國只有大城市有補習班,而一些小城市和偏遠的地方几乎找不到。

現如今補習班已經成為風氣,各個補習班為搶佔學員使出渾身解數。

從大城市到小城市,從鎮鄉到大一點的農村,到處都存在補習班的身影。

孩子們已經被補習班整得焦頭爛額,可家長們卻樂此不疲。

為什麼呢?

第一,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大,很多家長希望孩子在未來能有一技之長,這樣在未來才可以站住腳跟。

第二,攀比心理,很多家長看別的孩子進了補習班,也不管自己的孩子有沒有用,一股腦的也扔進了補習班。

第三,很多老師課外兼職賺外快,家長不得已讓孩子進入補習班。

畢竟家長也不是傻子錢也不是刮來的,讓孩子入補習班實際是一種對孩子的投資。

縱觀補習班廣受質疑,但其市場已經反駁了大眾的質疑。

也不是說對誰也沒用,老師講課不可能面面俱到。

有些能力強的孩子可以懂,那能力不強的孩子是聽不懂的。

這時補習班可以作為一個補充,笨鳥先飛,有人帶著飛總比瞎飛好吧。

課堂上你都聽不懂講的什麼,老師也不可能單獨對你講明白,那你怎麼努力呢?

所以補習班就是帶你努力的方向,笨鳥先飛是找不到方向的,有一個老鳥領著你你會輕鬆許多。

補習班不論對好學生和差學生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當然對於學不進去的學生任何人都無能為力。

尤其是對於比好學生稍微差一點的學生,他們很可能就差一個領路人。

補習班作為學校和家長之外的第三種補充,作用如果發揮到位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南極爆冰


孩子讀小學一年級,周圍很多同學都在外面補習,這才一年級啊,這種現象正常嗎?

這種現象不正常,孩子太小的時候是需要按著天性去發展的。

譬如最近很火的吳謝宇弒母案,吳謝宇是一個被“規矩”的人,最後承受不住“規矩”的人生,做出反性格事件一點也不奇怪。

但是人跟人是不同的,而且在當今社會改變孩子命運的機會不多,而讀書無疑是其中比較簡便的一條。

我有兩位同事,分別有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兩個女兒長得如花似玉,都很漂亮,只是其中小李的孩子比較乖巧,學習成績也十分突出,然而小王的孩子生性活潑,學習成績一般。

小王經常羨慕小李“你看,你們家孩子多好,都不用上什麼輔導班,你說我這忙一天了,下班之後還要接孩子去課外輔導,我累孩子也累。”

小李說“順應孩子好了,不用咋教孩子大了自然知道學了。”

從小王的話中,我知道她是理解孩子的,孩子放學之後還需要去課外輔導班,會很累,然而她能夠有什麼辦法,畢竟孩子學業不太好,而想要在以後考大學,還是需要學習靠譜的。

從小李的話中,我知道她有點飽漢不知餓漢飢的感覺,自己孩子學習好,當然就沒有上輔導班的煩惱。

小王和小李是中國家長的縮影。

然而,無論這種現象多麼不正常,在學習成為改變命運的方式下,上課外輔導班的現象都會存在。

等到成年後,孩子會越來越明白,與生活的苦相比較,讀書上學那點苦真的不算什麼!


優教家


作為一個小學生的家長,對此深有體會,甚至一段時間內深感焦慮。

孩子上輔導班,很多家庭從幼兒園中班甚至更早就開始了。一年級開始上的已經算很晚了,學習的內容五花八門,一般是英語,國學(識字),外加一到幾門的興趣班,目前見到的最誇張的,是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小朋友,一週八門課外輔導班。

整個兒就一個字:累。小孩子累,幾乎所有課餘時間都在奔波於哥輔導班之間,大人也累,經濟上的壓力,陪著孩子奔波於各個輔導班,也沒有了自己的空餘時間。跟她父親聊天,問到為什麼給孩子報這麼多輔導班,他說其實也不想,也怕孩子累,但關鍵是家長是否能夠頂住壓力,這個壓力來自幾方面:

一是社會風氣。身邊的人都在上輔導班,雖然內容不一,但是看上去都有一到幾門“特長”,很多還提前學習了文化知識,同一個班的小朋友,別的孩子識字,算數很快,會說英語,自己的孩子還整天玩,家長是否頂得住?

二是擔心孩子是否頂得住。上小學後,提前學過的孩子在短時間內會有明顯優勢,孩子如果跟不上,會否產生自卑害怕困難的心理。有一件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一位朋友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一次期中考試99分,回到家大哭一場,只因99分在班級裡只是中等甚至倒數。

三是家長能否頂住學校給的壓力。比如小學一年級,拼音在一個月內教完,如果沒有基礎,沒有課下家長陪著孩子下苦功夫,孩子自己很難掌握好,而且沒有重頭再來的機會。拼音學不好,後面的所有課程都會很困難。學校給的壓力還包括孩子學習不好,老師找家長,提出各種要求的壓力。

能夠完全頂住這些壓力的家長不多,包括我自己,雖然也是從事教育工作,但感覺現在小學生的教育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與自己的認知有了太大的出入。

小學生沒有升學的壓力,但有上好學校的渴求。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很多家長秉承不變的理念,所以通過上輔導班的方式搶跑成了很多家長追捧的方式,而面對激烈的競爭,其他家長不得不跟風。

二是學校減負,給了家長更多給孩子增負的空間。小學外校上課的時間少,大量課餘時間需要家長來安排,一方面家長上班沒有時間陪同孩子,另一方面很多家長也不知道該如何來給孩子安排課餘時間,所以乾脆把孩子往輔導班送。

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家長對優質資源(包括學習資源及今後的社會資源)的追求和優質資源缺乏的矛盾,而學校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導致了擇校,學區房,輔導班的火熱。

嚴令學校減負,但並沒有解決好孩子課後的發展問題,雖然對了課外輔導機構嚴令整改,卻沒有從根本上進行遏制。各類文化課輔導班層出不窮,而入職門檻不高,更讓這個市場魚龍混雜。

小孩子一年級上輔導班,很多時候是無奈之舉,昨天還有位網友提問,能否把孩子放學的時間延長到下午六點。大家都在學校的環境裡學習,也許會少很多課外輔導的時間和相互之間的攀比。


象牙塔裡講故事


我感覺,學習補課不該是孩子們的枷鎖,請把童年歸還給孩子們。如果失去了玩耍的機會,整日鎖在書本里,難免會慢慢丟失掉孩子應有的活潑與天真。該玩的還是要玩的!

現如今社會對教育的重視根本就是畸形,作為家長,我們之所以想要送孩子去輔導班不是因為孩子需要輔導,而是因為別人的孩子在上輔導班,自己的孩子不上擔心會落後。還有就是現在孩子的成績好壞也逐漸成為家長們炫耀的資本。

補課只會給孩子們增加負擔,會讓孩子們產生厭學情緒,還有依賴情緒,這樣補課的孩子成績反而會不如沒補課的孩子。現階段孩子最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良好習慣。

1、守時習慣。讓孩子逐漸建立起時間觀念,學會時間管理。會促進其他好習慣的養成,改正不良的習慣。

2、自律習慣。要做到讓孩子自律,是要通過持續訓練的,不斷通過獎勵、激勵、和懲罰,讓孩子逐漸形成習慣。

3、規律作息習慣。這與守時習慣的密不可分,一天中,何時起床,起床後洗漱、用餐、上學、午休、晚上作業、睡覺等。都要做到具體安排到位。

4、學習方法上的習慣。姿勢不正不寫字,提筆即是練字時。

真正聰明的父母會陪著孩子一起學會合理安排學習與娛樂時間,讓孩子學會勞逸結合,而不是從小壓抑他們愛玩的天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