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当时李渊皇帝应该权力比李世民大啊?

火山口烤肉300


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期,权利来自于大义及手中的兵权。皇帝的权威更是这样。而大义跟兵权之间,兵权大于权利。李世民为什么能逼李渊退位?我们先了解一下李世民的生平

李世民生平

大业十一年(615年)17岁的二凤参加云定兴的军队,去雁门关营救被突厥人围困的隋炀帝。

大业十二年(616年)18岁的二凤跟随父亲征战,镇压今山西省内的各种叛乱和抗东突厥人的入侵

义宁元年(617年),19岁的二凤鼓动父亲发兵,二凤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起兵攻入长安,灭隋。李世民封秦国公,食邑万户。

二年,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率兵十万攻东都,不克而还,设三伏于三王陵,败隋将段达兵万人

同年,二凤领兵十万进攻隋东都洛阳,不克而还,设三路伏兵于三王陵,击败隋将段达 。

此时19岁的二凤已身经百战。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渊废黜杨侑(此时隋正式灭亡)称帝,封李二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

20岁的二凤受封秦王。

同年二凤带领军队参加浅水原之战击败薛仁杲

武德四年(620年)

22岁的二凤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巩固大唐的北方

武德四年(621年)

太宗率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宝、宇文歆等挥幡而入,直突出其阵后,张我旗帜。贼顾见之,大溃。追奔三十里,斩首三千余级,虏其众五万,生擒建德于阵

23岁的二凤虎牢之战亲摔骑兵击败窦建德,王世充统一中原地区

武德四年(621年)

23岁的二凤进封天策上将!允自开府衙,食邑三万户

武德九年(626年)

28岁的二凤悍然发动玄武门之变,三天后为太子,自此将天下握在手中

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齐王,太子,控制皇宫守卫,命尉迟敬德监李渊,而朝野并无出现动荡。

李世民为什么能逼李渊退位

1.大义: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弑兄杀弟,李渊的儿子能继承大统的只剩下李世民。

2.兵权:在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大唐的江山几乎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而太子虽然有少许军功,但更多的是在后方统筹,大唐的军队高层中层基本上都跟过李世民,并且李渊为奖赏这位儿子。赐天策上将允许开府衙,更是给了李世民招揽人才根据的名义。

3.在掌握大义及兵权,并且玄武门之变,快速控制李渊后,李世民变成了唐.帝国.至高.皇帝,唐太宗,谥号为“文皇帝”。


浩大的天


皇帝确实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并不代表权力长在了皇帝身上,在某一特殊情况下,皇帝的权力也会处于真空状态。这种特殊情况通常就是受到一种武力胁迫,历史上这样的例了并不少见。比如一代雄主赵武灵王,是何等的雄才伟略,当时他把一个积贫积弱的赵国变为一个能与秦国抗衡的强大国家,甚至一度都有消灭秦国的实力和雄心壮志。但是晚年陷入子嗣之争,被困于沙丘宫,最后吃光了老鼠、掏光了鸟窝而活活饿死。惨不忍睹,让人唏嘘。


(唐太宗李世民)

同样,安史之乱爆发,玄宗皇帝仓慌出逃,当走到马嵬驿时,部将陈玄礼发动了兵变,杀死了宰相杨国忠,并且逼杀了玄宗皇帝的爱妃杨玉环。当时玄宗皇帝老泪纵横,心如刀绞,但是如果他不同意,士兵很可能出现过激行为,为了自己的安危,玄宗皇帝只能妥协退步。所以,并不权力大小的问题,在特定的条件下,平时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皇帝也会受制于人,反而变得与常人没什么两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从一个极端,从入另一个极端。
(李渊剧照)


李世民逼李渊下台,完全是有预谋的、一步一步实施了自己的计划。

唐朝统一之后,浴血奋战7年、立下赫赫战功的李世民不甘心屈尊人后,处处坦露出想当太子的心思,所以引起了大哥的李建成的警觉。早在唐朝建立之初,李渊就立了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如果不出意外,未来的皇帝继承人只能是李建成。此时的李建成已经为继皇帝位也“彩排”多年,完全进入了坐皇帝位的状态,如果让位于兄弟,实在是心有不甘。因此,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双方明争暗斗、互不让步,最终兄弟俩矛盾还越来越深。

后来,李建成还拉拢了四弟李元吉加入自己阵营,一起对抗李世民。李世民针锋相对,暗中积蓄武力。

武德九年,突厥人入侵,原本带兵出征的是李世民,李建成却奏请李渊让四弟李元吉出征,并且要求把李世民手下的悍将全将带上战场。其实,李建成就是想借出征之名,将李世民及同党一网打尽。就在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天,太子还让太史令奕傅向李渊凑请“太白经天,秦王当有天下”,用意就是说秦王李世民要造反,为自己将来诛杀李世民做铺垫、找说辞。


(李世民与李建成剧照)

李世民通过眼线,获知了李建成的这一险恶用心,于是开始制定自己的计划。

一、李世民借父亲质问其“太白经天”一事的时候,反告李建成和李元吉行为放纵,淫乱后宫。做为父亲的李渊怎么能允许自己的儿子如此的大逆不道,于是传命两儿子第二天朝堂对质。李世民不动声色,实施了引蛇出洞之计,因为他早就想好了玄武门设埋,诛杀大哥和四弟。

二、李世民连夜策划,第二天一早,就等候在上朝的必经之路玄武门。当李建成出现的一刹那,李世民出奇不竟,一箭射死李建成。李元吉见势不妙,连发三箭做掩护,拨马便跑。尉迟敬德拍马上前,结过了李元吉的性命,然后砍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登上城楼,向闻风而来的东宫兵马出示人头,并大声喊话。东宫兵马见太子已死,吓得如鸟兽散。


(李世民剧照)

三、李世民为了防止局势有变,派尉迟敬德武力挟持李渊。当时李渊正和大臣等候三个儿子前来对质,手持长矛、浑身是血的尉迟敬德突然闯入。李渊忙问:“外面何人作乱?”尉迟敬德回答:“作乱谋反者太子与齐王,已被秦王诛杀,并派臣前来护驾”。李渊马上就什么都明白了,于是问左右大臣如何是好。于是有人建议让李世民当太子,李渊只能顺梯子往下爬,说:“这也是我长久的心愿啊!”

四、尉迟敬德还不罢休,要求李渊交出军权,让东宫兵马听命于李世民指挥,李渊一一应允。于是李世民很快控制了局势,将太子党骨干一一抓获,并派兵将太府及齐王府围困,然后将10个侄子控制。第二天,李世民下令处死10个侄子,李渊无可奈何,眼见无辜的亲孙子落难,因为他已经缴械投降,没有了权力。

五,两个月之后,玄武门之变善后工作结束,李渊也没有心思在这个有名无实的皇位上呆下去了。有可能他也担心夜长梦多,说不准李世民对他也会下狠手,于是李渊很识相的做了一个顺水人情,将皇位让了出来。从此李渊成了太上皇,去安享晚年,大唐皇帝成为了李世民。
(唐高祖李渊)

总结:李渊身为皇帝,权力是比李世民大,但是被李世民控制后,他就成了任由摆布的无用之人。所以,李世民之所以能将父亲赶下台,就是他出奇制胜,杀了大哥和四弟,然后将李渊控制,逼迫父亲交出权力。既然大权在握,李渊下台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只有早,没有晚。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李渊是皇帝,权力无边。李世民不过是个皇子。就算他发动玄武门政变,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照理说,李渊毕竟是皇帝,他要对抗李世民,也是很容易的。可是,李渊却一直认怂,当时他就交出军政大权给李世民。接着,三天后,他又把李世民立为太子。再接着两个月后,又把李世民扶上皇位。李渊怎么会是这样的表现呢?

(李渊剧照)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回到当时的现场,具体来分析一下。

一、李渊不想吃眼前亏。

本来,玄武门政变那天,李渊是召集李世民三兄弟到临湖殿来,想当着一帮大臣的面,化解他们三兄弟矛盾的。没想到只一会儿,外面就杀声震天。接着尉迟恭就身穿铠甲,手持长矛,满身血污地冲了进来,说来保护李渊。

要知道,古代大臣见皇帝,手拿武器也可能有,但身穿铠甲,则是坚决不允许的。因为这就意味着,你这个大臣会对皇帝进行防范。当年汉文帝的使者去见周勃,周勃因为害怕,穿上铠甲见使者,就被汉文帝严肃处理了。现在尉迟恭居然“擐甲持矛”,可见,已经完全不把李渊当成皇帝了。

也就是说,尉迟恭当时的作为,就是逼迫。既然是逼迫,那么李渊如果不答应,他肯定就会有生命危险。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李渊显然是不想冒这个险的。

(尉迟恭剧照)

二、李渊已经交出权力。

尉迟恭进去找李渊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把李渊给控制起来了。李渊没有了人身自由,他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都在李世民的人的监督之下。而且,当时尉迟恭还对李渊说,为了保护他的安全,防止李建成、李元吉的“余党”对李渊不利,请求把兵权交给李世民。(《资治通鉴》记载:“敬德请降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上从之。”)

也就是在当天,李渊宣布把军政大权交给李世民,三天后立李世民为太子,并说,所有事情,都先向太子汇报后,再向他汇报。

当李渊已经被控制起来,手中没有了权力的时候,他又还能做什么呢?

三、李渊害怕杀戮扩大。

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政变后,他的兵将随即冲进太子府和齐王府,想对太子府和齐王府的人斩尽杀绝。是因为尉迟恭说,最好只杀首犯,不要滥杀无辜,因此,李世民才觉得只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杀掉。

正因为没有对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人斩尽杀绝,这便意味着,如果自己继续在皇位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余党”,一定会希望他为这两个儿子平反,一定会利用他,继续生发事端。这样一来,杀戮将变得无休无止,没有结束。在这种情况下,李渊还会面临着无尽的烦恼。

而且,只要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想报仇,李世民绝对不会善罢甘休。这样,冲突还会延续,战争会因此持续不断,亲人的血还会流。李渊不想看到这样的结局。

(李世民剧照)

四、李渊无法善后处理。

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了哥哥和弟弟。如果李渊继续在位上,他该怎么来处理这件事呢?总不能说,这件事杀得好吧?

如果他站出来说,李世民杀得好。毕竟那是他的亲儿子啊,这样的话,他怎么说得出口呢?而且,就算他说得出口,别人又该如何评价他呢?历史又该怎么评价他呢?

但他也不敢说李世民杀得不对啊。说李世民不对,李世民对待兄弟尚且心狠手辣,对待他这个当爹的,能饶过他吗?还有,李渊已经死掉两个儿子了,他可不愿意再死一个啊。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权力让出去,把皇位让出去。让出去了,李世民当皇帝了,就该由他来对这段历史做评价。不管他怎么评价,别人也不会说他李渊的不是了。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


张生全精彩历史


玄武门之变一直是史学家们研究的热点,原因就是李世民登基后,篡改了大量历史事实,导致后人解读困难。但无论他怎么篡改,还是留下一些蛛丝马迹,史学家们就是通过这些零星的证据,试图复原历史原貌。

玄武门之变两天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两个月后李渊宣布禅位,李世民正式登基即位。很明显,李渊是在某种压力之下,做出的不得已选择。那么一个皇帝,为什么竟然被儿子逼下台呢?玄武之变后,李渊为什么没有惩治李世民,反而受制于李世民呢?

答案只有一个,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就已经控制了部分禁军,政变中,他以武力挟持了李渊,逼李渊交出了实权。政变后的两个月,只是父子间故意演给后人看的一出温馨戏!

玄武门之变的两个关键点

第一个关键点无疑是玄武门截杀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事先收买了,玄武门当天值班的中郎将常何。毫不知情的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入圈套后发现上当了,想逃也来不及了,结果双双被杀。虽然太子府和齐王府兵士两千多人救援,但为时已晚,面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瞬间瓦解。

这段故事,在史书中有记载,细节描写虽然被倾向性地“美化”了一些,但原貌不难复原。不过,解决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只完成了政变的一少部分,假如李渊介入,李世民还得束手就擒,其结果无非是两败俱伤,这显然不是李世民想看到的,所以,挟持李渊才是关键一步!只要挟持了李渊,即使在玄武门不能得手,李世民还有翻盘的机会,政变的双保险。那么李世民挟持了李渊吗?《资治通鉴》记载:

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惊,问曰:“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

李渊此时正在泛舟,尉迟敬德威风凛凛地走过来,说太子和齐王作乱,我奉命来保护你!这段故事很诡异,其一,外面杀得昏天黑地,李渊毫不知情,直到尉迟敬德出现;其二,李渊身边有禁军护卫,你一个秦王天策府的将军,随便跑到皇家禁地,算怎么回事?

很显然,这是一段经过精心“修饰”的故事!尉迟敬德的使命很清晰,就是负责武力挟持李渊的!李渊也不可能到现在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实上,政变是两个战场同时进行的,李世民的手下,一路在玄武门截杀李建成和李元吉,另一路直接攻入海池,劫持了李渊!

受到劫持的李渊,无奈之下,向身边的大臣求策,早已投靠了李世民的萧瑀和陈叔达立刻表示:太子和齐王于国无功,还嫉妒陷害秦王,早就该死,秦王功大,天下归心,陛下应该册立秦王为太子!李渊只好答应了。接着尉迟敬德胁迫李渊写下一道诏书,令所有的军队听从李世民调遣。李世民这才出现,扑倒在李渊的怀里,假惺惺地痛哭起来。

至此,玄武门之变,以李世民的胜利告终!

李世民为什么能顺利控制住李渊

玄门之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变,幕后主要策划人应该是房玄龄和杜如晦。将李渊和李建成、李元吉引入圈套的事件编排,就非常巧妙。李世民向李渊控告太子和齐王淫乱后宫,惊愕之下的李渊表示第二天一早让兄弟三人当场对质。

很明显,所谓淫乱之事肯定是无中生有,李世民需要一个,能将李建成和李元吉诱骗入宫的理由。这个理由的妙就妙在李建成和李元吉不会紧张,没做过这事啊,去就去,一点防备没有二人就踏上了死亡之途。

第二个妙处就是,李渊对这种事不好声张,毕竟是皇家见不得人的事,必须悄悄处理,不宜大肆宣传。所以,李渊身边只有几位信得过的大臣,海池泛舟也不需要多少护卫。这就给李世民突袭劫持李渊创造了条件。

其实,李世民还早就收买了部分禁军将领,玄武门当值中郎将常何就是其一,负责海池护卫的禁军就没有李世民的人?不可能的!以李世民集团的谋划能力,肯定算无遗策!有史学家分析,李世民甚至已经做好了政变失败的打算,他事先已经派张亮、温大雅、屈突通去了洛阳,一旦长安有失,李世民会立刻逃往洛阳,并以洛阳为基地,武装攻伐长安!

这就是李世民集团的高明之处,政变没开始,早早地把一切都安排好了。相对于李世民的精明,李渊、李建成、李元吉完全被牵着鼻子走,连自己身边有多少人被策反了都不知道,焉能不败?


寻根拜祖


这个问题问得好,李世民胆敢逼皇帝李渊让位,究其原因,有四:1、府兵制的原因;2当时几大势力集团争夺的结果;3、李世民下辖天策府,有将有兵,而且都是骁勇善战之辈;4、李渊自身的原因。这四个原因,互相影响,互相支撑,最终成就了李世民的千秋威名。我们下面来仔细看看这四个原因:

1、先来看看府兵制,源起于北魏时期,在唐初为全盛时期,特点是是兵农合一,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其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兵士不能随便迁徙出界。出兵征防则由朝廷命将统率,调遣时必须持兵部所下鱼符,经州刺史和折冲府将领勘合后,才得发兵。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渊时期,如果有人造反,想调动部队进行防守反击,手续及时间比较繁琐,还无法做到保密。说白了,李渊无法及时调动足够的部队勤王。

2、当时除皇权外,还有关陇集团、山东集团和江南文士集团几大势力,李渊夺得皇位,得利于关陇集团的大力支持,即位后,为了削弱威胁皇权的关陇门阀势力,来谋求国内的各个贵族集团之间的相互平衡,李渊让大儿子李建成娶了山东门阀贵族(山东集团)郑氏女为妻,二儿子李世民娶了关陇门阀贵族(关陇集团)长孙氏女为妻,三儿子李元吉娶了隋朝宗室杨恭仁(江南文士集团)的侄女杨氏为妻,而国都长安处于关陇集团的势力范围之内,唐朝当时大部分武力也掌握在这个集团的手里。

3、天策府是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击败王世充、窦建德联军,被封为天策上将后在洛阳所建的府邸。天策府位列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卫府之上,天策上将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中官员,即所谓的“许自置官属”。下辖天杀、天枪、天盾、天弓四营,这四营,对内,是混迹江湖的武林人士;对外,又是大唐官府的维护者,所以在当时府兵制的情况下,李渊的几个儿子当中,李世民手里的兵力最强,而李渊当时手里的禁军,多是老弱之辈,论力量还不及李建成手里的私兵。

4、建立政权后,李渊将内政交由太子李建成,“自非军国大务,悉委决之”;军权则交给二儿子李世民,并授权建天策上将府,自署官员,听任李世民势力坐大。以至于满朝文武,只有一个裴寂算是李渊亲信,其余人早就各自站队。而长安作为帝都,城中军事力量理应是天子绝对掌控,除了禁军不应该再有其余武装,但当时除了禁军,还有太子府的私军、秦王、齐王两府的王府兵。尤其重要的是,负责宫禁安全的武士彟(武则天之父)本是从龙元勋,却被他莫名其妙的打发离开了长安,以致于后来的不可收拾。

所以说,李世民敢逼李渊下台,根本原因用后世的一句话来概括“枪杆子里出政权”。


张良自挂东南枝


“玄武门事变”爆发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被李世民、尉迟敬德射杀。消息很快传到东宫(太子府)和齐王府,建成、元吉麾下猛将薛万彻、冯立 、谢叔方等人立即率军前来援救。

见东宫人马大举袭来,秦王部下登上城头,准备迎战。幸亏秦王府将领张公瑾膂力惊人,奋力将玄武宫门关上。东宫、齐王府兵将攻打玄武门,却久攻不克,薛万彻便率领他们转攻秦王府。此时秦王府的兵将大都在玄武门,府里只有几位文职官员留守,情况万分紧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敬德献计,将建成、元吉的脑袋割下,火速送到秦王府外悬梁示众。薛万彻等人见太子、齐王血淋淋的首级,登时没了斗志,谢叔方、冯立率众归降了李世民。东宫悍将薛万彻却单骑冲出城门,奔泰山方向而去(后来也依附了李世民)。

李世民派尉迟敬德闯入宫中面见唐高祖李渊 。《旧唐书》记载,尉迟敬德全身披挂,手持钢矛直入宫内,李渊见他全副武装,杀气腾腾,身上血迹斑斑,不由得大吃一惊,疾问:“今日乱者谁耶?卿来此为何”?尉迟敬德答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

李渊按捺住恐慌对左右大臣说:“不图今日乃见此事,当如之何”?萧瑀、陈叔达等大臣早就暗中投靠了李世民,是铁杆“拥秦派”,于是劝说道:“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 嫉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无复事矣”。

这已是在赤裸裸地逼宫了。事已至此,李渊亦束手无策,只得说:“善!此吾之夙心也”。于是违心地依言颁下一道圣旨。

尉迟敬德宣读圣旨后,太子、齐王二府的部兵更是人心涣散,已无法收拾,最后逃散的逃散,归降的归降。

史载,李世民屠兄弒弟,事后仍不善罢干休,待高祖李渊下旨“赦免”其罪后 ,他又将李建成的五个儿子李承道、李承德、承训、承明、承义和李元吉的五子承业、承鸾、承将、承裕、承度全部处死。这些人都是李世民的亲侄儿。

唐高祖李渊亲眼看见十个爱孙全被诛杀,吓得是魂飞魄丧,哪里敢出面劝阻,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声。他自知处境危险,儿子李世民不仅雄才大略,而且心狠手辣,指不定哪天就会将锋利的屠刀架到自己的脖子上,于是急忙在“玄武门之变” 发生后的第三天(武德九年六月七日)匆匆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没过几天又宣布要退位作“太上皇”;两个月后,高祖李渊正式退位,李世民继位为帝。是为赫赫有名的唐太宗。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唐高祖李渊虽然仍端坐在龙椅上,名义上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他心里明白,李世民麾下武将若云,谋臣似雨,人才济济,且大唐最能征善战的精锐基本被他掌控,全国的局势也被他所控制,加上两个儿子、十个孙子被杀,那血淋淋的一幕对他刺激很大, “光杆皇帝”李渊无奈,只得主动表示愿意早些退位。李世民即位后,李渊徙居泰安宫,过着养尊处优的太上皇生活。

李渊禅位后,自知大权旁落,心灰意冷,也就彻底不干预政事了,李世民表面上也对老爹执礼甚恭,他大兴土木修筑大明宫,以做老爹的养老与享乐之所。李渊深谙其意,也就知趣的当起了太上皇。李渊的这种做法,虽为自保,但也有利于减少宫廷矛盾,为李世民心无旁骛地施展其雄才大略创造了良好环境。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五月,李渊病殁,享年71岁。谥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庙号“高祖” 。

唐太宗 李世民

唐高祖 李渊

【插图源于网络】

【写作辛苦 严禁搬运】


铁马冰河wu


就是这样一样文韬武略,雄心壮志的帝王,死后也不免被史学家诟病,而这一切还要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逼父说起。


说起唐朝的建立,李渊是幸运的,而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有几个十分优秀的儿子可以分担自己的压力,而不幸的是他对这几个儿子又拿捏不定,最终酿成了悲剧。

当年在举起“反隋”的大旗后,李渊两个最优秀的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一个负责内政,保障军队的后勤,一个则驰骋疆场,为大唐建功立业。而李渊居中指挥,坐镇中枢,调度有方。他们共同组成了一台“开荒”的机器。

可以说,在战争年代,李渊稍微偏向一点李世民,和平年代之后,他就转过头来开始偏向李建成。一方有武将支撑,一方有文臣相助,为了获得最高权力,兄弟俩开始明争暗斗,最终导致骨肉相残。

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派尉迟恭带领兵士入宫向李渊奏报了此事,并且逼迫李渊交出了兵权,没过多久,李渊就“心甘情愿”的把皇位让给了李世民,难道作为皇帝的李渊就如此不堪一击,将皇位拱手相让吗?

其实这里不得不佩服李世民的果敢和凶残,对李渊和李建成来说,“玄武门之变”是一场突发事件,而对李世民来说,这是一场早有预谋的连环计。

李建成虽然在建国以后备受李渊的偏爱,实力也渐渐超过李世民,但是兄弟俩为了皇位都对对方心知肚明,李建成的想法是稳固住太子的地位,等到李渊去世,自己就是胜利者,他完全没有必要在当太子的时候置李世民于死地,就算有这个心思,那也是登上皇位之后的事情。

而李渊那天在干嘛,在和妃子们以及亲信泛舟于湖上,享受天伦之乐,对此事也毫无防备。

李世民则不同,对他来说,自己只有两个命运,要么夺取政权,要么成为别人的刀下之鬼,他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与其坐等不如放手一搏。


李世民确实也有这个实力,当年打天下的许多武将都是他的账下之臣,而且李渊为了搞平衡把许多权力分给了弟兄俩,想再观察观察,看谁更适合做上太子之位。

谁知尉迟恭带着兵器的突然出现,彻底打破了李渊的美梦,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两头骑墙,不明确一位真正的继承人最终给自己乃至家族带来了大祸。但事已至此,他又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

其一,尉迟恭不是带着鲜花来的,而是拿着一把血淋淋的屠刀觐见皇帝的。自己的两个亲儿子都被杀了,谁又能保证李世民不会杀自己?况且历史上弑父夺权的案例并不少见。

其二,此时李建成宫中的卫兵和京城内的御林军也都被李世民控制了,李渊真的想治李世民的罪,恐怕也找不到刽子手,对李世民来说,杀李建成只是第一步,最终当上皇帝才是他的终极目标,皇帝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一切都是空谈。


其三,李渊一生虽然有22个儿子,但“玄武门之变”时,除了被杀死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当时最大的儿子李元景也不过只有8岁。可以说,在那个情形下,李世民是唯一的继位候选人。难道非要和李世民拼个鱼死网破导致大唐后继无人吗?

因此,李渊听到李建成被杀后,为了大唐也好,为了自己也好,他都只能默默的接受这个现实,立李世民为太子。至于后来的禅位也就当是顺水推舟的人情了,毕竟皇位早晚是李世民的,自己也没什么权力了,还不如当个太上皇安享晚年,以求自保呢!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亮仔学史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或者说导致李渊退位,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被杀的原因,和李世民的天策上将府有很大的关系。

这个不关乎李渊作为皇帝是否有至高无上权利,也是否手中所握着的资源比李世民多。更不是李世民敢不敢逼自己的老子李渊下台,而是当时天策上将府的那帮子文臣武将共同使力的原因。

武德三年到武德四年,发生了一场影响中国历史,或者说唐朝历史的战役,洛阳战役。这场战役针对的是当时在民间拥有很高威望,据河南,建立郑国的王世充。最高指挥官就是李世民。

这场战役中,李世民凭着一身勇气和胆识,最终在洛阳不但打败了王世充,还将前来增援洛阳的那位夏国皇帝,据河北的窦建德活捉。

更因为这场战役,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近乎赢得了军神的称谓。

而当时的中国大地上,就以据关中的李唐,据洛阳的王世充,据河北的窦建德势力最大,而王世充,窦建德这两股势力的覆灭,也意味着大唐真正的一统天下。

可是作为一统天下的李世民,因为出生晚了些,按照中国历史立长不立幼的传统,他也只能是屈居李建成之下,成为辅佐李建成的臣子。

不过如此大的军功,作为大唐开国皇帝的李渊,自然要给予封赏。但是,当时的李世民已经是秦王,又是尚书令。在文臣当中已经封无可封,爵位也是封无可封。

不得已,李渊就想出了天策上将这个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官。

这天策上将实际上就是个虚职没有什么实权,可是有一点却是让李世民高兴的。那就是天策上将可以开府,啥意思了?

就是李世民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的班子。

要知道,不论是尚书,还是中书令,虽然官职很高,可他们身边的班底都是属于国家的。

而李世民的天策上将府的官员,那就是他的私人班底。在他的天策上将府,有一套独立于国家之外的行政班子和幕僚机构。

后来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秦王府十八学士大多都是李世民开府之后招进去的。

封了李世民天策上将之后,李渊也知道李世民已经功高震主了,特别是威胁到了李建成的太子位。

当时的李唐王朝还出现了一个很奇葩的现象,就是地方官员在执行某一件事的时候,会同时收到三条命令,一条是皇帝的诏书,一条是太子令,还有一条是秦王教和齐王教。

当时的官员刚开始的时候都有些懵,不知道该执行谁的命令,后来地方官员都达成了一致,就是谁的命令先来就执行谁的命令。

国家出现这样的情况,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政治决策这块要出现大变局的时候。

所以越到后来,李渊越是淡化李世民的权利,特别是在军事上,很多时候都没有让李世民参与兵事的决策,都是李建成领兵出征。

李建成也知道,他和他的弟弟比起来,在威望上已经差了一大截,虽然后面的征战比起洛阳战役来都不算什么但他必须做,不然就真的要出大问题了。而当时李世民的处境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被李渊雪藏了。

面对这样的情形,身处在天策上将府的那些个文人,将领们肯定不干了。如果李世民在这次的斗争中失败了,李建成做了皇帝,可能到最后李世民不会有什么事。

可他们这些个为李世民出谋划策的天策上将府的官员,幕僚到最后恐怕没有一个会有好下场,皇帝不杀自己的弟弟那是开恩,可没说不杀那些蛊惑弟弟的乱臣贼子。

所以到后来,在武德七年,发生了庆州都督杨文干谋反事件。这场看似是李建成急于登位的谋反事件,才是玄武门之变的导火索

但是杨文干谋反到底是怎么回事,后人众说纷纭。不过从历史史料中所描述不一的种种疑点,可以推测,和李世民的天策上将府脱不了干系。

如果综合上面说的,天策上将府那帮子文臣武将为了自保,绝对有可能设计这一场杨文干事件加在太子李建成身上。

要知道,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秦王府十八学士,那可是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这些人真要联合起来推一个人上去,而且这个人又有这样的野心,那不成功才是没有天理。


害虫的微笑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历史上“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可以算是李世民命运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也就不会出现之后的“贞观之治”也就很可能不会出现后来的大唐帝国。李世民这个人或许会郁郁而终,或许会死的不明不白。但是这一切,包括李世民的命运和唐朝的命运。从玄武门而改变。对常人而言玄武门只是一道门而已。但对于李世民来说,玄武门就是天下。



说起为什么李世民敢在玄武门之变后逼李渊退位还得从头开始说起。严格意义上说起来,李渊当初起兵反隋的时候,李世民可是出了大力的。本身李渊根本没有谋反的打算,而且在隋朝末年农民起义的时候,李渊还是铲除叛逆的主力。但是李世民有野心啊。李渊在平乱,而李世民则暗中和各地起义军交好。后来李世民看着隋朝没希望了随意准备要造反。但是当时李家是他父亲李渊做主,还轮不到李世民来发号施令。所以李世民打算“绑架”李渊,逼着李渊不得不造反。后来李世民伙同刘文静和裴寂把李渊给灌醉了,从皇宫弄了几个美女伺候李渊。李渊醒来之后害怕极了。因为皇宫里的女人都是属于皇帝的。李渊把皇宫的宫女睡了那就是死罪了。所幸李世民就对李渊说,反正现在难逃一死了,干脆造反吧。李渊无奈只能被儿子李世民“绑架”着开始了造反大业。



李渊造反之后当时他的儿子之中能帮的上忙的就只有李建成和李世民。所以当时二人也随着李渊一块造反带兵打仗。两个人都很有能力。干的也是有声有色的。这个时候李渊和李世民的势力其实相差无几。李渊占领了关中之后开始称帝建国。建国之后理所当然的作为长子的李建成成为了太子。而李世民由于战功卓著,被封为最尊贵的秦王。


此时的唐朝虽然建国了。但是他们也仅仅占领了关中而已。其他地方割据的诸侯还很多。这个时候唐朝开始讨伐其他诸侯。而李建成由于当上了太子,所以不能领兵。而李世民则开始统帅唐朝所有大军作战。虽然刚刚成年的李元吉也分去了一部分权利。但对于李世民来说也无伤大雅。之后李世民统帅大军南征北战剿灭了各地诸侯势力。可以说大唐的天下有一大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而且在征战过程中李世民收拢的很多将领的心,也亲自收服了很多大将。李世民在军中的权势愈加高涨。而李建成也感到了李世民对自己的威胁。所以开始对李世民下手了。



很多人可能疑惑李世民图什么?辛辛苦苦的绑架李渊造反。最后也当不上皇帝。事实上当初骑兵造反的时候,李渊承诺过李世民,如果将来夺得天下,他会立李世民为太子。但唐朝建立后李渊却立了李建成为太子 这就让李世民深深的感到不满。后来李建成拉拢李元吉一起对抗李世民,他们向李渊请求分兵给李元吉统帅。因为李建成知道,李世民最大的底牌就是手握大唐军队。只要把李世民的兵权剥离之后,李世民就不足为惧了。而李渊也偏向于李建成。帮助李建成对付李世民。或许在李渊心里对李世民也是非常忌惮的。因为他也知道李世民在大唐军队中威信有多高。所以他就同意了李建成的请求。而这一切都被李世民的卧底知道了。卧底对李世民说,李建成和李元吉要对付你,想要夺了你的兵权并且除掉你。李世民一听大惊,但他也没有办法。因为虽然他统帅唐朝大军。但是平时他是没有权利调动军队的。能调派的只有自己的卫队。而自己的卫队人数肯定没有李建成和李元吉卫队加起来人数多。所以李世民心急如焚。因为在此之前李建成已经多次暗害李世民了。李世民也感觉到自己很危险了。


后来李世民找来了秦王府属官房玄龄和杜如晦商讨。房杜二人劝李世民放手一搏,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采纳了二人的建议。开始召集自己的忠心的臣子准备谋反。由于李建成和李元吉卫队人数比李世民多。所以李世民决定擒贼先擒王。他准备杀李建成和李元吉一个措施不及。所以他对李渊说,我丢了太子的位子也罢了。现在李建成和李元吉勾搭后宫开始暗算我。我想平平安安的活下去也是个问题了。请父亲帮帮我。李渊感到对不起李世民,所以答应宣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宫给他们调解矛盾。次日李建成和李元吉在进宫走到玄武门的时候,被埋伏的李世民率人杀出,李世民亲手杀了李建成 李元吉也被尉迟恭射杀。


杀死二人之后,尉迟恭割下了二人的头颅随李世民进宫见李渊。尉迟恭高声大喊,李建成和李元吉叛乱被秦王击杀。请李渊立秦王为太子。这个时候李渊正处于震惊之中,恍恍惚惚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同意尉迟恭的建议。后来尉迟恭又说陛下何不退位让于太子殿下。并且拎着两个人头高声问李渊何时退位。李渊当时害怕的不行。本身李渊就对不起李世民,眼见李世民开始杀兄弟了,生怕李世民把自己也杀了。所以答应立秦王为太子。

因为李渊当时也是没办法了。儿子之中成年能办事的三个,两个已经被杀了。而且李世民又掌握着唐朝的大军。就算没有这些。当时当时李渊的性命就握在李世民手里。李渊是不得不答应了。再说当时大臣们也被李世民收买的差不多了。各个都说改立李世民。所以玄武门之变三天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同时监管国事。此时李渊差不多就属于半退休了。又两个月后李渊退位禅位于李世民。由此也开始了李世民的时代篇章。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e


小小小百科全书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皇帝的权力在封建社会是至高无上的大,那么一个普通人在什么情况下才有机会把皇帝拉下马呢?李世民又是怎么把他的老爹皇帝逼下皇位的呢?

李渊坐上皇位后,册封大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因为他是长子。按古制立长不立幼。但他同时册封二儿子李世民为秦王,并且允许他开府天策,合法合理的掌握军权。这麻烦就大了。

李渊:

李建成身为太子,文官又尊崇古制,是为文官集团首领。李世民带领一帮能征善战的猛将打天下,在军中拥有绝对的权威,是为武将集团首领。

李建成:


两派人马互相明争暗斗,而皇帝老爹李渊却坐视不理。致使李元吉多次向李建成提议,诛杀李世民。一次夜间,李建成宴请李世民,却在酒中下毒,李世民中毒后侥幸不死,在天策府众人的劝说下,李世民决定策划发动流血政变。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带领百多人埋伏在玄武门,待李建成和李元吉到来时,伏兵众出,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也被尉迟恭射死。史称玄武门流血政变。

李世民:


战事结束后,李世民按照原先定下的计划,派尉迟恭担任皇宫警卫,控制皇宫。

当时李渊正在宫内的湖上划船,看到浑身浴血的尉迟恭,手执长矛,身披铠甲,直冲过来。李渊吓得大惊失色,问:“今天在宫内作乱的是谁?你到这里来干嘛?”尉迟恭回答:“作乱的是太子和李元吉,现在他们已经被秦王诛杀了。臣是秦王派来担任皇宫警卫的。”

玄武门之变:

李渊看到眼神犀利,紧握长矛的盯着自己的尉迟恭,生怕反应迟钝些都会被这个猛将,在身上戳上几个窟窿。忙问左右陪侍的裴寂等人,怎么办?

裴寂那几个人也是识时务者,连忙说:“秦王南征北战,劳苦功高,却屡屡被太子一党陷害,现在好了,太子伏诛,理应让秦王继承太子之位才对。”李渊赶忙说:好,本来就想让他当太子的。

六月初七日,在清理了太子一党及众多兄弟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李世民把他的老爹赶下台,自己登上皇位,是为唐太宗。

李世民继位:


那么问题来了,他李世民只是一个秦王,如何能逼得在皇位上的李渊下台呢?众所周知,皇帝权力至高无上,一言九鼎。怎么会被自己儿子赶下皇位?

一,事发突然,毫无准备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及其手下精心策划过的,李渊又没有收到密信知道此事。当玄武门流血事件发生后,李渊根本就是一头雾水,连是谁在作乱都还要问尉迟恭,根本无从准备,就被尉迟恭控制了。

尉迟恭:


二,身被劫持,无从施展

当整个皇宫被尉迟恭控制了后,李渊就被架空了他至高无上的权力,没有人能出皇宫去给忠于他的军队送信,甚至他都不知道哪支军队忠诚于他。而身陷皇宫,没有军队的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小兵都能将他干掉。

三,本无威望,又无军权

玄武门流血事件发生之前,皇帝李渊,太子东宫府,天策府,三个权力机构发出的政令,手下的部门,竟然是按政令的先来后到顺序办事的,可谓荒唐之极。皇帝的威信全无。无法做到一言九鼎。而且李渊他允许李世民开天策府,拥有军权。他自己却指挥不动那些骄兵猛将。

唐军:


四,兄弟尽死,秦王继位

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仅清理太子和李元吉一党,还把太子家眷和亲戚,李元吉家眷和亲戚,通通处死。而且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他其他幼小的兄弟们尽数杀害。如此一来,李渊的皇位,就剩下李世民一人来继承了。李家的江山始终还是在李家的手里,李世民身上还是留着他李渊的血,心灰意懒的李渊遂顺了李世民的意,把皇位禅让给了他。自己做个太上皇。

唐太宗:


所以说,皇帝虽然拥有莫大的权力,可是被控制住了以后,依然是砧板上的鱼肉,任由宰割了。敢把皇帝拉下马,是在这种条件下才行。李世民就是这样把皇帝李渊给赶下皇位的。顺便提一下,曹丕篡汉之前,也是把汉献帝控得死死的。

你的观点跟我同不同?请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