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說“世界上本沒有路……”,有人又說“世界上本來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沒有路”,為何?

姚瑤y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魯迅的《故鄉》,想起了閏土,想起了楊二嫂...

文中這句話是這樣寫的:“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其實我很佩服魯迅先生,能把很淺的道理通過這種簡單的描寫就能表現出來,而且不顯得俗套,反而還有一些深奧中易見道理的感覺。

這句話的詞義其實很容易理解,即有了希望卻不去努力爭取達到,那麼希望的有跟無就沒有區別了。就如同地上的路一樣,原本是沒有的,但人走多了就有路了。用來形容一些道理,如世上的事本來沒有什麼規則和方法, 大都是前人摸索和打拼出來的, 經歷的多了 ,各行各業就形成了各自的行規。只有打破規則,才能走出新的天地。如果打不破,那麼就只有在原來的規則裡沉淪,就好比大家走出來的路一樣,都走在這條路上,也只能在這條路上。

當然,也有人提出自己的觀點“世上本來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沒有路了”,其實我覺得,在本意上他們的寓意是相同的。我們先來解釋一下字義:世上的路本來就是有的,走的人多了,路就沒有了。引申為:路是大家的路,都在這條路上行走,路便對於每個人來說無差異性了,也就可以理解為沒有路了。寓意:勸慰大家勇於突破自我,不要受制於現有的規則牢籠,要敢於另闢蹊徑開拓創新,走出屬於自己的路,這樣的路只適合自己,那麼路就可謂路了。

以上只代表本人的觀點。


筆墨流長


魯迅先生說的這句話的意思是,世界上本來是沒有路的,只有勇敢者才能創造奇蹟,只有經過先驅們不斷的探索,才能留下了足跡。而有的人說世界上本來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沒有路的意思是,那麼多人,走一條路,時間久了,寸草不生,是告誡人們不要總是重複別人的老路。條條大路通羅馬,看似無路的世界,又處處都是道路。陸游的一首詩寫出了我此時的心情: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我的世界2275


偉人魯迅的原話是“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段話的意思是勞苦大眾追求新生活的信心,勞苦大眾應該振奮思想的。“希望是本無所謂有”—— 光有美好的願望,不去努力奮鬥,希望就會落空,等於沒有。“無所謂無的”—— 實現希望困難重重,只要努力奮鬥,努力實踐,希望終能實現。“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運用了形象的比喻,強調要為新生活——大多數人即被壓迫被剝削的勞動人民要想戰勝壓迫階級——封建主、地主階級以及資本家、資產階級翻身做主人一盤散沙是不行的,應該而且必須團結起來勇敢地與他們鬥爭,去開闢道路。“走的人多了便沒有了路”的意思是佔大多數的人即被壓迫被剝削的勞苦大眾都是普通的人,普通人看問題不會全面看問題,他們的思想都是片面的,他們對形勢的分析和其它各方面的分析都是錯誤的,他們走的路是錯誤的,而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即個別的人手裡也就是偉人手裡。


哲學政治軍事科學藝術


偉人魯迅的原話是“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段話的意思是勞苦大眾追求新生活的信心,勞苦大眾應該振奮思想的。“希望是本無所謂有”—— 光有美好的願望,不去努力奮鬥,希望就會落空,等於沒有。“無所謂無的”—— 實現希望困難重重,只要努力奮鬥,努力實踐,希望終能實現。“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運用了形象的比喻,強調要為新生活——大多數人即被壓迫被剝削的勞動人民要想戰勝壓迫階級——封建主、地主階級以及資本家、資產階級翻身做主人一盤散沙是不行的,應該而且必須團結起來勇敢地與他們鬥爭,去開闢道路。“走的人多了便沒有了路”的意思是佔大多數的人即被壓迫被剝削的勞苦大眾都是普通的人,普通人看問題不會全面看問題,他們的思想都是片面的,他們對形勢的分析和其它各方面的分析都是錯誤的,他們走的路是錯誤的,而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即個別的人手裡也就是偉人手裡。


用戶59359223431


不停的走前人的老路只會越走越窄,最後只能得到四個字“此路不通”,而那時的人大多都已經喪失了開闢新道路的能力。

只有不停的開啟新道路,才不會害怕此路不通,因為拐個彎或者砸開它、挖穿它,為什麼呢?因為之前在開闢新道路的時候已經遇到過太多的此路不通了,也就沒什麼好怕了!

魯迅先生這麼說,個人認為是在向當時還在走老路或正準備走老路的民眾敲響警鐘!

而魯迅先生本人也正是這麼做的,魯迅先生棄醫從文不正式對他這句話最好的詮釋嗎?


古思卿


如果把人生道路分為兩條路,一條是沒有走過的路,一條是已經有很多人走過的路。沒有人走過的路,走起來很艱辛,比如新興行業,以前沒人做過,但是,隨著推廣和技術成熟,讓更多人認可,就會有很多人走這條路。有人喜歡走老路,因為有前車之鑑走的更加熟悉,但是,由於這條路走的人太多,有些人就會被淘汰,因為擁擠的道路可以認為和沒有路一樣,因為你的一般辦法是根本行不通的。其實,這兩句話說的是一個意思,不管有沒有路,我們都要勇於創新,艱苦奮鬥開創新的道路。否則,即使有路走,也許也是死路,走的人太多反而沒飯吃。即使這條路沒有人走過,你要增強信心,克服困難,你就會獲得一條新的道路。無論怎麼理解這兩句話,都是在說,道路是自己走出來的,而不能因為走的人多我們就去走,也不能因為沒人走的路就不去走。如果這樣話,你永遠找不到出路。



量子天涯


魯迅先生首先是一位世事洞明的哲人、智者,然後才是一位作家。世界上本沒有路這句話,道出了世事蒼茫,也道出了人生之艱難。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這句話,說明了有路的前提是要有人走,並且要有許多的人走。能夠於蒼茫中尋求路徑,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需要勇氣,需要毅力,也需要智慧。而要於千難萬險中尋覓的路經上,引領眾人行走、前行,則是難上加難的事情。就像我們於荒野中找到了一條路徑,要想眾人都行走在這條荒野的小徑上,是多麼困難的事情。

魯迅不愧是一位偉大的智者,格物致知,通過觀察與研究洞明瞭道路的形成,也道出了道路形成的異常艱難。魯迅表面上在講世界上的路,實際上是在講人生。人的一生艱難困苦,面對的是無垠蒼茫之未知世界,要探索尋求人生之路,需要領英者非凡的智慧和勇氣,同時也需要眾生共同的探索和努力。

至於世界上本來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沒有路之說,細究起來則為熱昏之胡語。原始的世界上一片混沌,山石崩亂,泥淖無垠,何處是家園,路又在何方?電視《西遊記》中有一句名言,敢問路在何方?路就在腳下,也道出了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的哲理。所以說,魯迅是哲人,是智者,而那種走的人多了便沒有路之說的人,其智識何其淺陋也。

路的形成就像雞生蛋,蛋生雞這個問題一樣,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卻蘊藏著極為深奧的哲理,也反映了人與人完全不同的人生觀。路是由人形成的,顯示的是人征服自然,戰勝困難的能力,是人與自然關係中作為人之主觀能動性的體現。而與此相反的是走的人多了便沒有路,這種人生觀否定了人改造自然的主動性和能力,而誇大了人對自然的破壞作用。


Yuefengzhang


魯迅如果不是在36年就死的話,如果其多活幾年,見到拯救中華於危難的中國共產黨人出兵太行山抗日都成其罵的對象,或活到日本扶持的偽政府成立時,其或許走上一條漢奸之路。


劉摯仙山上樵夫


一開始世界上沒人,誰走出路來?有了人,就了走路的東西了,所以路誕生了,一開始的路很窄很小,走的人多了就寬了大了。所以魯迅先生是對的!

時代發展到今天,上路的人太多了,以至於將原來的路踐踏的魂飛魄散,最後那些老路也消失的無影無蹤!所以,有些人說的有些道理!

愚以為,魯先生說的是過去,有些人說的是現在!不但不矛盾而且互補,可稱絕配!


現代志翁


有妻室在家卻去勾引女學生,這在封建倫理的背景下是行不通的,但魯迅敢為天下先,硬是闖出了一條路。因此,魯迅獲得了先軀,導師等稱號。現在,此路已越走越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