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遲遲無法建立垃圾分類制度的難點在哪裡?

雪鷹365


在解答這個問題前,就想說說在這方面走得更遠的加拿大在這個問題上的幾次風波和反覆,希望大家能多少有點耐心。

最初加拿大各城市推行垃圾分類時幾乎得到一邊倒的支持,一開始是兩個桶,一個大桶裝不可回收垃圾,另一個小桶裝可回收垃圾,大家都自覺遵行,小孩子在學校學到這方面知識後也會糾正不規範行為;後來一些城市調整為黑(有機垃圾)、綠(後院垃圾)、藍(可回收垃圾)三類,並分發了三種顏色桶蓋的垃圾桶,大家也很配合,在此期間又出現了不少小的調整,如大件垃圾一年只免費收一次或兩次(且每次還有件數限制),可回收垃圾中的電池等不再上門回收,而要居民自己拿到商場超市門口的回收點上交……

開始有人覺得不方便,但還是忍了。一兩年前幾個環保人士集中的城市又推行“廚餘垃圾分開”,要求每家每戶將廚餘垃圾倒在一個統一的小桶裡,不能和普通有機垃圾混雜,而且有些城市還規定廚餘垃圾不能裝袋,不能放入大垃圾桶,甚至不能加蓋,更多人覺得不便,但仍然硬著頭皮執行。但問題接踵而至:市政府為了省人手,將原本一週收一次垃圾改為隔週,盛夏時節,廚餘垃圾隔週後基本上成了天然蒼蠅養殖場——偏偏一些城市還規定廚餘垃圾只能在回收垃圾當天放到戶外,其餘時間都要放在室內,你們想像一下吧。

接下來就更好玩了:有部分城市的好事者暗訪發現,垃圾回收部門將各家各戶分類的垃圾又集中混雜到一起焚燒或填埋,也就是說,在這些城市裡把千家萬戶折騰得雞飛狗跳的“細化垃圾分類”只是“逗你玩”,你這邊費力氣付代價分好,他那邊照樣“一勺燴”。

於是市民找到民代和媒體開始反彈,一些“細化分類”的城市迫於壓力,又走了“粗化、減少細分”的回頭路。

寫到這,能看出我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

首先,垃圾分類有利環保,是大勢所趨,但過猶不及,到了一定程度就必須適可而止,否則花費的力氣、代價和效果會越來越不成比例,甚至可能蛻變為一種形式主義的窮折騰。

其次,分類的本意是為市民和城市共同、長遠利益,市民和市政管理部門都會因此犧牲一些便利,這大家都能理解,但如果給市民造成過多不便,就會給推廣帶來極大阻力,倘若這種過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市政管理部門轉嫁自己本應承擔的那一部分不便所致,問題就會變本加厲,或遭抵制,或陽奉陰違讓分類變得毫無意義。

第三,分類是一個系統工程,居民是上游,是毛細血管,是入口,市政管理部門是下游,是動靜脈,是出口,如果下游、動靜脈和出口不能真正盡到分類的責任,卻一味施壓上游,不僅會令分類變成毫無意義卻勞民傷財的一場戲,還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陶短房


關鍵是實際上沒有必要 你們都拿國外的垃圾分類做例子 那你們知道具體為什麼要分類嗎?

因為要把可回收的賣給發展中國家 比如中國!

實際上正常的垃圾只需要分兩類 填埋或者焚燒

國外因為地少人多所以才會精細分類 把大量本來需要處理的垃圾挑出來再加工一下賣給發展中國家!

實際上國內的垃圾分類一直在做 不過在新聞中這些都是黑心商販的典型

比如回收塑料再利用 你們會說這些塑料是哪來的 安全不安全?難道你垃圾分類之後就是為了再埋進去?


神天天無聊


教育問題。垃圾分類做的最好的是日本,但那是幾代人的教育換來的成果。沒有教育的支撐,你的規矩再好,垃圾桶再牛,也無法推進。因為問題的根本在這幾代人你都沒教會,更沒有把教育轉為家風。順便問一句,文明是幾代人養出來的?還是短期創建的?


editme


難度很大啊,我隨便找找幾個難點:第一垃圾分類需要每個家庭多出至少3個垃圾袋,無形中多出了家庭開支;第二如果有人依舊混裝,對垃圾不分類拋投的處罰由誰、如何執行?第三白天也許有人監督,那晚上是不是也有人監督呢;第四對於亂拋投如何定位到某戶某人?


鹹肉愛菜飯


世界上沒有一個發展中國家搞拉圾分類。中國得先花錢治理環境再搞這也不遲。而且人的總體素質也沒達到這一層, 這要求家裡每個人自覺把拉圾分開扔才行。


DamNit


歐美垃圾回收,是因為有實際的利益驅使。可以處理的垃圾,二次處理,省錢,不能二次處理的垃圾,就賣給中國,能賺錢。現在中國不收垃圾了,外國人急了


用戶3507153968872


垃圾分類容易,但是後續處理技術以及終端再生技術那就難了,我個人估計我們的垃圾分類之所以始終沒有貫徹就是卡在了以上兩個技術環節


快樂的道理


個人的觀點是國民的整體素質較低,從父輩就沒有養成很好的習慣,加上我國現在還沒有一套完整的運輸及處理的體系。在一些一線城市,即使大家有這種垃圾分類的意識,等垃圾回收運輸的時候又都混在一起,就失去了垃圾分類的一種了


熊二歐巴


人口密集,國土遼闊,經濟發展過快,垃圾桶有分類,但有時候確實不知道該丟哪邊


人生在勤丶不索何獲


不捨得花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