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愿同一个世界同一片下蓝天的儿童都能被温柔以待!


《何以为家》:愿同一个世界同一片下蓝天的儿童都能被温柔以待!

周六刚刚观赏了最近反响比较大的一部现实主义题材影片《何以为家》,影片采用了倒叙形式,黎巴嫩年仅十二岁的少年扎因因为持刀伤人被逮捕,在法庭上他控诉自己的父母:为什么要生他,他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父母,别再生孩子了,他们生而不养,陪伴孩子只有暴力、侮辱、殴打、链子、管子、皮带,他们的孩子生下来就注定是悲惨的一生。

《何以为家》:愿同一个世界同一片下蓝天的儿童都能被温柔以待!

尽管扎因的父母在法庭上辩解:他们自己的父母也是这样生下他们的,他们没有身份,没有能力,只能从事各种最卑微的工作,他们也爱自己的孩子,竭尽全力地抚养孩子,甚至为了养活孩子他们宁愿去犯罪。

《何以为家》:愿同一个世界同一片下蓝天的儿童都能被温柔以待!

扎因的悲剧,他的父母有很大责任。他们不顾自己家庭实际情况,一味地生养孩子,而自己根本没有能力照顾培养孩子,因为没有时间照顾小孩子,用脚链套住不让他们随意活动,大孩子扎因才十二岁就要承担养家的重担,小小年纪就要出去干繁重的体力活,扎因在杂货店帮忙,送货送水送煤气罐。从扎因父母的对话中得知黎巴嫩学校上学不仅不收学费,还发放食品和衣物,可他的父母为了让扎因赚钱养家生生地剥夺了他上学的权利,当校车经过时,小扎因也会很失落地看着挂满书包的校车从身边驶过,尽管影片中他没有提出他想上学,但我想他内心还是渴望读书的。

《何以为家》:愿同一个世界同一片下蓝天的儿童都能被温柔以待!

扎因的父母不仅贫穷,而且暴力冷酷自私无情,对孩子除了谩骂就是毒打,扎因的妹妹萨哈才只有十一岁,刚来初潮,扎因为了保护妹妹想尽一切办法,可最终他的妹妹还是被父母狠心卖了给杂货店老板阿萨德。妹妹哀求父母不要把她送走,她要留在哥哥身边,扎因为了留住妹妹也不惜与父母武力对抗,可最终他父亲不顾兄妹俩的苦苦相求,还是载走他最心爱的妹妹,送去做了别人家的新娘,导致后来萨哈因为年纪小,怀孕大出血而死亡,扎因为了妹妹报仇持刀伤人而被逮捕。

《何以为家》:愿同一个世界同一片下蓝天的儿童都能被温柔以待!

妹妹萨哈的被迫离开使扎因对他的父母他的家庭充满仇恨和绝望,他一分钟也不想待在这个贫穷丑陋无情的家庭,他离家出走到另外一座城市,在那里他认识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难民拉希尔,拉希尔是一位善良的单亲妈妈,在一家餐厅打工,她把扎因带回家帮助她照顾一岁多的孩子约纳斯,也给予了扎因一个温暖的家,让扎因享受到久违的母爱,由于拉希尔没有身份证明,最后被抓进了收容所,扎因一个人艰难地照顾约纳斯,最后走投无路准备移民到国外去,无奈把约纳斯卖给了别人。

《何以为家》:愿同一个世界同一片下蓝天的儿童都能被温柔以待!

这部黎巴嫩电影取材于真实的故事,主演扎因也是由来自叙利亚的黎巴嫩难民儿童赞恩本色出演,他的经历与扎因的经历相似,小小年纪饱受战争、贫穷、饥饿、暴力、死亡的折磨。如纪录片真实的镜头记录整个贫民窟生活环境的灰暗脏乱,充斥着谩骂、殴打、抽烟、酗酒、贩毒、血腥,影片看不见一点绿色和有生机的东西,让人感觉不到一点光亮和希望,观看时感觉压抑窒息,我们很难想象在当今的世界上还有如此悲惨的生活,儿童的权利竟被如此践踏,连起码的生存都不能保障。苦难的生活让扎因过早的成熟,他眼神倔强、表情阴郁,全剧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只有在影片的结尾拍身份照时才露出阳光般灿烂的笑容,那笑容让感觉欣慰又有些心酸。

《何以为家》:愿同一个世界同一片下蓝天的儿童都能被温柔以待!

扎因的苦难悲惨生活不仅是因为他父母的原因造成的,更主要是因为战争和贫穷的社会以及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他家的悲剧只是千千万万难民生活的一个缩影,因为战争,他们失去家园,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没有身份,不能上学不能就医不能工作不能出境,扎因的妹妹萨哈就是因为没有身份不能及时被医院救治而死亡,而拉希尔也是因为没有身份不能正常打工,不能给孩子办出生证明,被敲诈被勒索被收容,被迫与自己的孩子骨肉分离。

这部影片的拍摄改变小演员赞恩一家的命运,他们全家移民到挪威并取得了合法的身份证明,小赞恩获得上学的权利,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希望这部影片能够引起人们对更多难民尤其是儿童的关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保护,愿同一个世界同一片蓝天的儿童都能被温柔以待!

《何以为家》:愿同一个世界同一片下蓝天的儿童都能被温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