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農民用上田間“自來水”

“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全市的農水價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臨沂市水利局農水工作組負責人宋波的講話語重心長。據他介紹,自2016年以來,我市各縣區因水制宜,從自身情況出發開展大量創新實踐,以完善農田水利工程體系為基礎,因地制宜,綜合施策,積極穩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為全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廣積累了豐富經驗,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促進農業節水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打通節水“最後一公里”。?

郯城农民用上田间“自来水”

清泉流進農田 百姓用上田間自來水?

俗話說,收多收少在於肥,有收無收在於水。水源是農業發展的基礎,水量不夠或灌溉不及時,會直接影響農作物產量和品質。郯城縣是全國100個產糧大縣之一,素有”魯南糧倉“之稱,近年來,該縣高度重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探索灌溉改革工程,尤其自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後,該縣緊緊抓住國家、省、市推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的利好,積極探索創新農業水價的新思路新舉措,全力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取得明顯成效。截至目前,該縣已完成19.29萬畝農田的綜合水價改革任務,計劃2019年完成改革灌溉面積16.2萬畝。?

◆建的好

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保障工程良性運行?

該縣自2016年啟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以來,成立了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努力踐行新時期水利工作方針,紮實有效、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計劃用十年時間完成改革總體目標,即至2025年,全面完成13個鄉鎮、81萬畝有效灌溉面積的水價綜合改革,建立起合理反映農業供水成本、有利於節水和農田水利工程良性運行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推動全縣形成農業用水價格總體達到水利工程運行維護成本,農業用水實現總量可控,用水定額管理普遍實行,農業節水措施廣泛應用,建立起可持續的農業用水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的新局面。?

郯城农民用上田间“自来水”

攔河閘的建設啟用有力保障該縣農業灌溉

據郯城縣水利局副局長宋文浩介紹,郯城縣把建立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作為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首要任務,制定農業供水價格,不斷完善農業水價制度,促進農業節水和工程良性運行。具體工作中,主要以推行終端水價、超定額累進加價、分類定價為重點,以完善計量設施建立節水獎勵和補貼機制等手段,不斷完善農業水價制度,充分發揮水價在農業水價改革中的槓桿作用,推進農業水價改革。根據水利工程水源類型、灌溉類型的不同,該縣水利、物價部門結合農業灌溉實際情況,將轄內灌區分為灌區自流灌溉和機井管道灌溉兩種形式,制定自流灌溉和機井灌溉兩種農業灌溉終端基本水價,對超出用水定額部分實施累進加價制度。

目前,該縣通過自流方式供水的,基準價格為0.08元/立方米;通過井灌方式供水的,基準價格0.13元/立方米。供、用水雙方可在基準價格的基礎上,按照上、下浮動不超過20%的幅度確定最終價格。根據《山東省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實施辦法》(魯政辦發[2006]90號)第十六條,對超出用水定額部分實施累進加價制度。實際用水量超過定額30%(含30%)以內的部分按照核定相應水價的1.5倍收取;實際用水量超出定額30%至50%(含50%)的部分,對超出部分按相應農業水價的2倍收取;在50%以上的,超出部分按相應水價的3倍收取水費。

同時,該縣還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在廟山鎮節水灌溉區,試點建立灌區到協會最終到農戶的水量、水權指標,進行水權水量分配製度的完善,最終結合出臺《郯城縣農業用水精準補貼及節水獎勵辦法(試行)》,對節約用水的用水組織和農戶進行節水獎勵和補貼,倒逼農業節水動力增強,力爭實現誰節水,誰受益。

◆管的好

創新管理方式?發揮“協會+農戶”長期作用

水利工程三分在建,七分在管,要使水利工程長久發揮效益,就必須在管理上下功夫。在農業用水管理方式上,該縣創新用水管理組織形式,運作模式和工程管護機制,探索“協會+農戶”的管理模式,積極發展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制定出臺了《郯城縣農田水利設施維護管理辦法(試行)》、《郯城縣關於加強農民用水協會建設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初步在項目區形成產權明晰、管理規範、運行良好的示範工程和管護職責落實到位的管護組織,充實完善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

郯城农民用上田间“自来水”

如今一卡在手,讓農民切身感受到了實惠

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成後,該縣把產權和使用權全部交給鄉鎮農民用水協會,頒發產權證和使用權證並簽訂工程管護協議書,在項目區落實“兩證一書一臺帳”,明確工程產權主體8個,明確工程使用主體8個,建立農民用水協會8處。農民用水協會主要負責轄區內灌溉工程的維護運行管理,負責用水戶工作,為用水者提供灌溉有關的用水服務。工程產權和使用權移交給農民用水協會,充分發揮農民用水協會參與工程建設、使用維修、工程運行管理成本費用計收等方面的作用,保證工程長效運行,取得良好效果。通過自主經營,協會自身也實現了持續運營和發展,受到項目區群眾一致認可,為全縣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用水管理和工程管護起到了帶動和示範效應。

據廟山鎮水利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姜華介紹,該協會緊緊抓住縣水利局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大好機遇,在項目區內積極推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節水灌溉工程設施全部採用射頻卡控制管道化灌溉,實現用水精確計量,在協會管理的項目內全面實現了“科學計量、按方收費、一價到戶”的農業用水新機制。目前該協會承擔轄區內11個村莊的1.1萬畝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用水管水和工程管護任務,採取協會與農戶協商定價的方式,採用刷卡取水用電計量的方式,水費採用”以電折水“的方式進行收取,確定1.1元/度電,真正使農民群眾實現“澆明白水、拿舒心錢”。

郯城农民用上田间“自来水”

自流灌溉檢測設備隨時監控水流量

姜華表示,以前,水利設施建在地頭,由於管理分散,缺乏維修養護資金,導致設施老化失修嚴重,農民權益得不到保障。現在,農戶不但是項目受益者,也是項目監管員,農戶在灌溉過程中發現任何問題都第一時間聯繫協會,協會第一時間安排人員解決問題,徹底扭轉了以往的被動局面,實現了從渠首到地頭的無縫式管理,得到百姓的認可,促進了工程良性運行。

◆用的好

配套安裝用水計量設施?讓農田喝上“自來水”

微風吹拂,麥苗返青。走進廟山鎮,一番良田美景躍入眼簾,鬱鬱蔥蔥的麥田裡相隔不遠就能看見一個個漂亮的機井灌溉射頻卡控制系統,一排排出水口整齊的排列在地頭。廟山鎮茶安村村民陳茂選到了地頭,拿著磁卡一刷,水就從出水口噴湧出來 ,家裡的三畝地,兩個小時就澆完了,看著自家綠油油的麥苗,老陳笑的合不攏嘴。“以前澆一次地,安水泵、扯水管、幾個壯勞力一晌午也就澆三畝地,現在澆地再也不用愁了,只要一個人一根管一張卡就夠了。”他告訴記者,把灌溉水直接輸送到田間地頭,既能降低成本,也能解放勞動力外出打工,增加收入。“現在俺們澆地都是利用晚上的時間過來,白天該幹啥幹啥,感謝好政策,可是為我們做了這件大好事,大實事!”

郯城农民用上田间“自来水”

協會工作人員正在記錄臺賬

據瞭解,改革初期,該縣就有針對性的補足補強農田灌溉、測水測量設施,在項目區配套建設了大批農業用水計量設備,按方計量,讓項目區群眾真正實現了刷卡出水,水費全部採取“以電折水”的方式進行收取。該縣先後在楊集鎮、花園鄉、廟山鎮工程設施和計量設施完備的片區先行先試,以點帶面,逐步推開,為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礎。

據宋文浩介紹,該縣著重加快末級渠系改造和計量設施建設,加大農田水利項目資金爭取力度,不斷完善輸配水體系。2017年,投資3000萬元,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88萬畝。投資1500餘萬元實施了馬頭灌區節水改造項目,恢復和新增農田灌溉面積1.21萬畝。新建項目區工程全部配套安裝了用水計量設施684臺套。襯砌渠道6.1公里,新建、改建橋涵閘建築物22座,配套量測水設施20處,42臺套。2018年投資40萬元,對1.1萬畝的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區106臺套灌溉設備進行提升改造,安裝了水電雙控器,超聲波流量計,在用水協會安裝用水信息控制系統。在四個中型灌區渠首安裝了4臺多普勒河道流量計。在縣局安裝了水價綜合監控信息控制平臺,將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區、灌區用水全部實現遠程控制和計量、用水信息數據的上傳,為用水計量收費提供信息支持。

郯城农民用上田间“自来水”

該縣農業用水情況在指揮平臺內一目瞭然

該縣還在項目建設中積極應用新技術,應用IC卡射頻控制智能管理系統,實現射頻控制與水源井一體化無井房式灌溉。宋文浩介紹說,該縣水利部門在項目區全部安裝了地下管道和射頻卡控制系統,現在項目區平均每80畝田就有一個射頻卡控制系統,每隔50米就在地頭安裝有一個出水口,群眾使用更加方便。“老百姓都拍手叫好!”

清泉流進農田,也流進了百姓心田。

◆成效好?

節水25% 省錢50%?實現“386199”工程

歷經兩年多的實踐,該縣以夯實農田水利工程體系為基礎,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為首要任務,創新用水管理體制為關鍵,示範點建設為引領,從工程建設、水價機制、產權改革等方面開展工作,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取得明顯成效,使項目區的群眾達到了省水、省力、省錢的效果,真正實現了農民得實惠,政府贏民心。

郯城农民用上田间“自来水”

以往的土渠如今已變成了乾渠

“節水灌溉具有省時、省錢、省力、省工、省水等特點,通過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農民用水效率大大提高,灌溉用水量明顯減少,降低了灌溉成本,減輕了用水戶負擔,是群眾可直接受益的民生工程。”宋文浩大概算了一筆賬,在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後,澆灌一畝地的成本由原來的每畝次17元左右降低到現在的8元左右,省錢約50%,澆灌一季水稻的用水量也由原來的650方水下降至現在的490方,節水約25%。

該縣實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後,省時、省工效益顯著,達到“一人、一鍁、一卡”便可進行澆地,節省和解放了勞動力,實現了“386199”工程(38即代指留守婦女,61代指留守兒童,99代指留守老人)目前,隨著中國城市化快速的發展,農村男性青壯年勞動力進城打工的數量劇增,廣大農村留守的婦女、兒童、老人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備受關注。“簡單來說就是,農村青年外出務工,家裡沒有勞動力。改革實施後,家裡的婦女兒童老人到地頭刷下卡,地就澆了,啥事也不耽誤,壯勞力也不用栓在家裡了。”宋文浩解釋道。通過用水計量設施建設,顯示用戶用水量、用電量、花費金額以及剩餘電量、水量,不僅使農民用水操作更簡單、送水更及時,也讓農民明明白白澆水,用的舒心、放心。依託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各灌區充分發揮農民用水協會管理職能,通過水費收取維護資金,增加了協會管理維護的積極性,減輕政府負擔,實現工程有人管、管到位,促進工程良性運行,發揮最大效益。

郯城农民用上田间“自来水”

在田間地頭,百姓刷卡便可取水用水

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不斷深入,為該縣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通過實施水價改革,可有效減少地下水用量,地下水源得到充分涵養,水資源得到更好的保護,真正取得了農業、生態等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面。

重任依然在肩。下一步,該縣周密安排,壓緊壓實改革責任,本著總體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原則,把鄉村振興戰略融入水利工程建設,不斷夯實水利基礎,加快推進水利設施建設,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把人水和諧的理念貫穿和落實到水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完善計量設施,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持續全面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加強農業水價的管理和監督,有效補齊節水短板,促進該縣農業高效可持續發展,力爭實現農業水價改革的再突破。

耕地總面積107.5萬畝

郯城縣位於山東省最南部,地處魯蘇交界,總面積1195平方公里,轄16個鄉鎮,人口100萬,耕地107.5萬畝,有效灌溉面積81萬畝,糧食播種面積常年在150萬畝左右。該縣高度重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全縣建有20萬畝以上重點中型灌區3個,萬畝以上中型灌區9個,大型攔河閘壩6座、中型攔河閘10座,小型水庫11座,塘壩67座,建成機電井6605眼,農村供水工程155處,初步形成以灌區樞紐工程為主、各類攔河閘壩為輔、小水庫塘壩和機井為補充的灌溉保障體系。?

建成高標準農田26萬畝

郯城縣高度重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2010年以來,該縣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 2010至2017年先後實施了三批八個年度的小農水重點縣工程,建成了高標準農田26萬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4.2萬畝。累計完成工程投資2.39億元,共涉及8個鄉鎮。該縣充分利用良好的基礎條件,不斷補足補強農田灌溉、用水計量設備設施,高效節水灌溉區新打配套機電井1217眼,安裝水泵1217臺套,安裝射頻卡控制器1217臺套。2016年完成改革灌溉面積1.0萬畝,2017年完成改革灌溉面積8.09萬畝,2018年完成改革灌溉面積10.2萬畝,計劃2019年完成改革灌溉面積16.2萬畝。

渠系水利用係數提高到0.68

馬頭灌區是郯城縣的主要糧食產地,水稻種植面積佔該縣的一半以上,灌區設計灌溉面積29.5萬畝,覆蓋6個鄉鎮。2016年6月,山東省水利廳、財政廳以魯水農字【2016】21號文批覆“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馬頭灌區節水改造項目實施計劃”。建設內容主要為一干渠(12+170~18+220)長6.05km渠段的渠道開挖疏浚、襯砌;改建建築物17座,維修5座,配備量測橋、流速儀等量水設施設備。工程總投資1520萬元,自2016年11月開工建設,2017年4月完工。本次工程建成後改善灌溉面積為1.8萬畝,恢復灌溉面積1.21萬畝,年增節水能力96萬立方米,渠系水利用係數由現在的0.44提高到0.68,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臨報融媒記者 王婷婷 通訊員 李超 宋敬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