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肥水一体机为乡村振兴“赋能”

记者调查:肥水一体机为乡村振兴“赋能”

(视频截图)

随着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的增多,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涌现,农产品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没跟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极限了,绿色生产没跟上;农业种植主体多了,盈利没跟上。如何降本增效是所有新型经营主体都面临的难题。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让更多的新型经营主体解决难题,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一起来看记者的调查报道。

在滨城区“十里荷塘”风景区以西中裕公司的大棚里,工人们正在采摘新鲜的西红柿。

中裕黄河岸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工人:这柿子很好吃,有绵,甘甜。

好的西红柿源于智能化的种植,按需配比、随时可用、还能实现远程操控的水肥一体机,通过管道供给,实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

中裕黄河岸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肥水一体机管理员 刘海峰:定完时,定完量之后,基本就不用过来看它了,自动到时间就停,做到精准滴灌。

管好水肥,田间无忧。通过控制灌水量,土壤水深层渗漏很少,减少了无效的田间水量损失。

中裕黄河岸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潘光华:原来的时候我们每天一天也就浇两个棚,这现在用上肥水一体机可以浇四个棚,可以浇六个棚,这样大大降低了用工,也提高了效益,特别是在施肥的时候,原来因为用肥不当,有多有少,容易导致作物受害,现在用了肥水一体化之后,把它溶解在水当中,不会出现肥害,这样也是一个很大的好处。

滨城区农业局土肥站长 徐晓丽:使用水肥一体化可协调水肥关系,使作物长势好,相对增强作物抗逆力,从而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早上市,与传统技术相比,增产10-20%。水肥一体化一般亩投入1000-1500元,智能化程度高、滴灌管质量好的可投入1500-2000元,使用年限5-10年,节本增效1000元以上。

肥水一体机不仅让蔬菜种植得到实惠,万绿公司的果树也实现了精细化管理。企业负责人穆念华告诉记者,单纯的节水不能给农田带来增产,也不能提高农民的收益。只有把肥料和节水结合起来,才能带来真正的效果,2012年的时候园区70多亩麦田,一个人拿着管子需要浇20天,可现如今用上水肥一体机,不仅省了人工,果树还实现了标准化种植。

滨州万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穆念华:水肥一体化根据不同的结果期生长过程用不同肥料,我们有配肥站,完了之后按需施肥,这样避免了过量使用化肥。

市农业农村局土壤肥料站站长 王振华:每亩每季节省灌溉、施肥、喷药劳力15-20个。用了水肥一体化设备以后,在地头不用建设灌水渠了,从而节省的土地。浇地时不用考虑抢水了,不用站在地头看着浇水了,农业园区也不用组织很多人来浇水了,很省心。

目前,全市水肥一体化面积已经接近10万亩,重点在菜地和果园以及部分粮田。2019年,全市计划发展水肥一体化13.5万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