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多败儿”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云淡风轻1999121


“慈母多败儿”大概意思是说:母亲过于宠溺式的教育孩子会导致孩子变坏。一般来说女性都比较感性,心也比较软,在为人母后更为明显,很容易就母爱泛滥,毫无节制的宠溺孩子。

作为母亲来说,当然是担心子女的一切,担心他们吃的好吗,睡的好吗,身体健康吗?总是想着把最好的留给子女。而由于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照顾,慢慢演变成了溺爱,从而让子女产生依赖和惰性,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应当。而这很不利于他们以后的成长,生活生存能力都会很脆弱,很容易无法承受失败,从而产生一些无法预料的后果。

比如在《红楼梦》中有一个人叫薛蟠,年幼的时候父亲便过世了,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而母亲对他便是百般溺爱,万般纵容。后来薛蟠就是整体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以斗鸡赛马取乐,如儿戏一般强抢英莲,打死冯渊,最后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败家子。而这自然和其母王氏的溺爱放纵有关。

作为慈母来说,应该要做的是慈祥,而不是过于溺爱子女,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教育,而不是放任式的宠爱。要提高子女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俗话说的好,严师出高徒,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做到该严肃就严肃,该严厉就严厉,不能因为一时心软就放任他。

比如孟母,孟子同样是年幼丧父,但是孟母很是注重教育,便有了“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为了孟子能有一个好的环境读书,而不让孟子和周围的人学坏,三次搬家。最后把家搬到学院附近,而孟子也应为受到周围读书人的感染而专心读书。当孟子年纪稍大点,经常逃学,有一次孟子有逃学早回,而孟母正在织布,就非常气愤的剪断正在织的布,并说到:“你这样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就像我剪断这织布机上的布一样。”此后孟子便每天勤学苦练,用心读书。由此可见孟母对于孩子学习问题态度明确,原则不可动摇,这也是孟子后来成功的原因。

慈母多败儿,就是因为缺少惩戒,缺少规矩,缺少原则。你认为呢?


文学学文


"慈母多败儿",慈母心慈手软,不舍得严加管教儿女,因此:儿女长大后,不受约束,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

母親是该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教育儿女的时候,一定要象老师那样教育孩子,不要放纵孩子的不正确行为。

从前农村有一句老话叫: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管不成器。但是有的孩子就不一样,属于君子自重型的。

不舍得管教孩子,必定败在儿女的手上,因为:有些孩子长大后,不适应社会,找不上工作,始终当起了"啃老族",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人,从小看苗,教育出一个好苗子,全家受益,借《母親节》这个大好日子、和做母親的说过实在话:孩子就是从小、让他(她)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长大后,无论学业或者走向社会,保证是个有理想的人才。



沧海129345295


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孩子过分溺爱,在该做规矩的时候不做,无原则、无边界地满足孩子所有合理、不合理的要求,会将孩子养成一个无规矩、无责任心、反正一塌糊涂的败家子,也根本不会有孝心反哺爹娘养育之恩!

但我认为这句话说得不好,误导了多少家长!

第一,曲解了“慈”这个字!慈母、慈祥从来就是一个褒义词。一个温柔、善解人意的妈妈本来就是孩子安全感、归属感的根本来源。慈祥与做规矩其实并不矛盾,该爱的时候尽情爱,孩子做错了,坚决指出、温和的坚持,这都是力量的体现。而无差别维护的溺爱根本不是慈爱,却在实践中被人冠以一句“慈母多败儿”?误导多少人认为“爱要放在心里不能表现出来”,说一句爱你是不对的?搞得大多数人养儿方知报娘恩,少数则在还没明白之前就跳桥了!

第二,太强调“母”。既然溺爱害娃,那溺爱只有妈妈吗?不尽然吧!我看身边爸爸宠娃,尤其是宠溺女儿的太多了,还有老一辈那赤裸裸地溺爱……为什么把锅全给妈一个人背?搞得很多妈压力山大,更不敢展现天性的慈爱!而身边这些理应被囊括的当事人们,却好像免责一样。

总结,这话应改成“溺爱多败儿”!妈妈们尽情展现你们的慈爱吧,被爱的娃娃才是健康的娃娃!


伊欣萍


惯子如杀子,管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

慈母也好,慈爷爷奶奶也罢,只要这小孩被惯着长大,多半是人格不健全的,会有各种情商低、不懂事的表现。


狂耍大宝剑


慈母多败儿意思是做为一个母亲不能太娇纵惯养溺爱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时间久了。孩子自立性太差,依赖性更重,有点风吹草动风波的不堪一击,做不到男儿的血气方刚,顶天立地更谈不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