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家庭为了供三位大学生上学变得一贫如洗,是否值得?

lucky小默


我是田野小燕子:

我觉得这不是值不值的问题,我是甘肃这边的,像我们这边这样的情况太多了,我们的父母觉得,让孩子唯一有出息或者走出大山的唯一办法,就是读书上大学,来改变自己的未来,只有走出大山,才有出息,所以很多父母,都倾家荡产的让孩子读书,其实对农村来说,让一个孩子读完大学都挺困难的,一年花销都要好几万,如果三个孩子都完大学是很大的一笔费用,我们家有三个孩子,我是唯一一个上完大学的,花了很多钱,我觉得我妈妈说过一句话,就算她砸锅卖铁也要让我读完大学,说实话那时候没啥感觉,现在想起来,特别的感动,农村现在其实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对父母来说,让孩子能上大学,他们觉得特别骄傲自豪。


田野小燕子


我来给你讲一个我弟弟家的故事吧,弟弟有一双儿女,大的是女儿,小的是孩子。弟弟纯粹农民一个,因为要照顾孩子,他们没有出去打工,只在家乡打零工,主要是跟砖瓦匠包工头干小工,收入微薄。

可是,两个孩子都很喜欢读书,从上初中开始,弟弟就有点想把女儿拉下来回家帮着干活。不过我这大侄女从小就喜欢读书,怎么也不肯下来。我对弟弟的想法也是批评过多次,看到女儿成绩很好,而且特别上进,也就不再动这个心思了。

最困难的时期,是从女儿和儿子一个高三一个高一那年开始的,高中收费比较多,这两孩子,一节课都没补过,而且,初中就是在乡镇中学读的。因为乡镇没有高中,高中只能到县城就读,这样又多出了伙食费。

当时,我被借调到教育局,多次去高级中学,给两个孩子说情延缓缴费,多次给两孩子垫支费用。也多次把弟弟夫妻俩找到家里做工作,让他们坚持下去。

就在那一年,弟媳妇生病去南京做了一个手术,本来就没有积蓄的家庭,简直就是雪上加霜,他们这次真的打算放弃了。我坚决不允,千方百计为他们度过难关,千方百计鼓起他们的信心。

后来,孩子相继考上大学,幸亏有助学贷款,圆了他们的大学梦,女儿还勤工俭学、做家教,读完了研究生。男孩也本科大学毕业。这俩孩子,就业上从来就没遇到任何问题,农村的孩子,能吃苦,学的又扎实,没毕业就被签了。

回想侄女侄儿读高中读大学时,他们家在村里是被人嘲笑的对象,村上很多孩子初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挣钱了,他们家两个却一直在花钱。人家盖起了楼房,弟弟家只有两家边房,连平房的住房都盖不起。

然而,现在,事实正在打脸那些嘲笑过弟弟家的人,侄儿和侄女分别在两家著名电气企业做研发工作,那些初中出去混,积攒多年钱盖的楼房,也就是侄女和侄儿一年的工资,换句话说,他们家如果想建房的话,一年可以建两座小洋楼。

但是,侄女和侄儿都说不建房,他们会在杭州买房,让爸妈一起过去,不再种田。仅从经济收入上来说,当初的一贫如洗,也是值得的。更何况,两个孩子地位,是那些混在农村的人无法相比的,他们已经成功地成为社会精英,脱离了社会底层。

故事讲完了,一个农村家庭,为了供三位大学生变得一贫如洗,值不值?大家应该有了答案了吧。是的,我弟弟家的经历,已经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当代师说


这个问题很有感触,因为我就是供三个大学生的妈妈,一个婆家侄子,俩个儿子。侄子第一个高考624分,进了重庆大学。在拿到通知书的那天,我激动的掉下了眼泪,做了一桌子菜,全家高兴的为他庆祝。

一年后,大儿子看到哥哥能考取,我为什么不能,一番拼搏后高考684分,超越当时的本科线130多分,但在选学校时俄语受限,没被录取想去的学校。

又过了两年,小儿子看到两个哥哥先后迈进大学的门槛,也不甘心落下,以580分考取山东理工大学。

孩子们虽然很争气,个个本科四年,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真是太困难了,每到伏假和年假结束开学的时候,都交一学期的学费,生活费,加上资料书纸真是一大笔钱。为凑这些钱东挪西借,甚至连卖肾卖血的心都有,别的说多了都是泪,。

要说值得不值得,我个人认为值得。在社会飞跃发展得今天,更体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学历也是个人招牌,不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去搬砖爬架子。要是没文化没学历也可能照样挣钱,但是工作强度不一样,生活质量也不一样!


一缕阳光185859837


一个农村家庭为了共三位大学生变得一贫如洗,值不值?

如果是北大女生刘媛媛,我想所有人都会认为值得,即使不能进入清华北大这样顶尖高校,若能进入985211中上等高校,选个热门专业,毕业后能够找个好工作,其实许多人也认为是值得的。

我有一农村亲戚,本来就一穷二白,偏偏两个儿子先后都考上了哈工大建筑系,学费加生活费左借右凑也是不够,最后只能把房子卖了,夫妻俩搬到山上一间临时房居住,那几年日子要多寒酸有多寒酸,但夫妻硬是咬牙挺了过来。几年后。两个儿子毕业,大儿子就职北京私企,二儿子就职沈阳国企,到如今,大儿子在北京买了三套房,在南京和珠海各买了一套,二儿子有几套房不知道,只知道给老爹在沈阳郊区买了一套别墅,水电费物业费每年三万,全由儿子承担。逢年过节回家,都是儿媳妇开车送回去,而他左邻右房,那些早早辍学打工的孩子大部分连车还没有呢。所以,如果孩子能考入名校,不论城市还是农村,不论贫穷还是富有,大多数家长都会尽全力支持的。



不过,随着教育资源和经济条件逐渐加大距离,更多的农村孩子只能进入普通大学,甚至是二三本末端大学,这样的学校不仅就业困难,往往学费还很高,一个农村家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供三个大学生变得一贫如洗,到底值不值得,是让许多人纠结的问题。

这几日我母亲因为头晕在医院连续打点滴,认识一对农村夫妇,大儿子读的是三本,二儿子读船校,为了供俩孩子读书,也是把房子地都卖了,大儿子毕业后分配邯郸钢铁当工人,二儿子毕业后在一家造船厂工作,生了二胎,入不敷出,辞职去了大连跑船,老两口前半年在大连帮二儿子带孩子,后半年到邯郸帮大儿子带孩子,生病住院还得回本市,因为农保在这里,能少花些费用。

我看着他们苍老憔悴的面容,忍不住说了一句,这书还不如不读,在家附近随便打份工也差不到哪去,那妇女想了想说道,不是的,不是所有的娃都会念书,但念了总归没错,他们两个若是不念书,恐怕连这样的工作都找不着,过得一定不如现在,咱不跟别人比,咱跟自己比觉得好就成了。



现在许多媒体都宣传寒门再难出贵子,真正决定你未来的不是你的文凭,而是你的出身,穷人家的孩子十年寒窗拼来的一纸文凭其实是敌不过那些精英父母为儿女累积的人脉和资源。

我不反对这个观点,但我相信精英父母毕竟还是少数,更多数是普通人,是终究还要孩子自己去奋斗,决定这些普通孩子未来人生的不是父母的人脉和资源,而是父母的见识格局和勇气,与农村城市贫穷富有没多大关系。

我有一同事,在校读书也是名列前茅,但当年考高中和技工学校只能任选其一,不能兼报,校长几次三番去他家动员他报考高中,将来上大学,但他父母认为自己在工厂上一辈班,得有孩子接班,主张让他考技校,三十年过去了,上技校和上大学是怎样区别,大概不需要多说了,这样的例子在我身边还不止一个,女孩更多。

年轻时对同事父母所言信以为真,如今年岁渐长,我自己孩子也升入大学,随着支出增加,渐渐明白那些父母的心思,上技校是增加收入,上大学是增加收入,两相权衡,有些父母的想法就不足为奇了。

说到底,教育的投资其实就是金钱的付出,考上名牌大学回报率高些,期待值大些,父母愿意多付出,而对那些没有把握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回报率要低些,期待值要小些,甚至是看不到的,值不值得,比拼家长的是家长的格局和勇气,对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需要付出更多的勇气和毅力。


清风晓筑514


值得!我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有两女一男,大丫头大专毕业,二丫头和儿子都是大学一本。现都毕业,大丫当小学教师,二丫乌市搞量化设计,儿子乌市做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都能自食其力了。

虽然,当时供孩子上学,我和妻子吃尽了苦头,受了点罪,实在是累了点,欠了点债,但我已努力还清了,现在日子越来越好过了,我也从心里感到很值得,也很幸福,为有三个争气、听话的孩子而感到荣幸与自豪!

人生应追求完美与卓越

星翰

人生要有自己的价值。

一个人若不能使自己的人生辉煌,

但也没有理由使它黯淡;

人生可以平凡,

但不可以庸俗、堕落;

人生不在乎攫取多少,

而在于追求过程的完美与卓越!

——这是我和孩子们的座右铭。

我家的家训是:

一个家族,如何兴旺发达,记住这六个字,家和万事兴:

1、和:正人先正己,治国先治家;国泰民安乐,家和福自添。

2、志:男人无志,家道不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

3、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4、俭: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5、同:一家人定要同心合意,何愁万事不兴;若是你刁我拗,家屋一半无成。

6、勤:勤俭是立身之本,耕读是保家之基。大福皆同天命,小富必要殷勤。

后人必代代相传,严格遵守之!

力争:

诚信淡定,守法爱国;

低调做人,高效做事;

锲而不舍,勇敢顽强;

感恩戴德,不忘初心!

荣辱与共处变不惊,

相濡以沫共同前行!

星翰·2018.12.18于家中∨








华夏星明


我是不请自来,也谈谈我看到的现实,我父亲有个战友,他们家跟我们家相交很好,他们家三个儿子,这三个孩子从小成绩就不错,家庭就是农村种土地的。自从大儿子考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后,家里每隔一年就出一个大学生,那时,我那表叔、表婶(三个孩子的父母)生活上真的很拮据,衣服都是补了又补,吃面就是盐水拌面,一年中很少买肉吃,真的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了。现在好了,三个孩子都成家立业了,都有不错的工作,在各自工作的城市都买房了。由于父母不愿去城里生活,三个儿子花钱在老家给父母修了房子,生活得有滋有味。


期待明天129720131


我是一个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家里还有一个妹妹也在上大学。我爸妈为了供我们两兄妹读书,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到广州打工。虽然说没有因为我们两个孩子读大学家里变得一贫如洗,但也实实在在的对我的家庭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我爸说过的一句话至今让我印象深刻,“读书也是一种投资,有赚也有亏,不期望你们两个都能够挣钱,起码要保本啊”。如果把读书单纯的作为一门生意,那么绝对是赚钱的。读书作为一门长久的生意,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利润”就会越大。

精明的农村人都喜欢算这么一笔账,供一个孩子读大学的成本是多少钱。四年下来少则六七万,多则十五万左右。面对这么一笔巨款,有些人就开始打小算盘。高中毕业出去打工,一个月三千块,一年就是三万六,四年下来就是十四万两千四。不送孩子去读大学不仅仅可以省了六七万,孩子还可以在四年的时间里挣到十几万。所以得出一个结论:送孩子去读大学是亏本的生意,不如早点出去打工。

这种就属于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没有长远的打算。读大学的收益不能单单从金钱的收入去看待。读完大学四年的人会比没有读过大学的人想法和价值观高出不止一倍,读书使人明智,书读的越多,看问题想事情的时候就会越加的周全一些。

而读大学以后的收益直接取决于你读的是什么类型的大学,专科?本科?985?高校的层次不一样,决定了你毕业以后的起点。专科和普通本科的差距不大,一个月三四千,985高校毕业的一个月五千以上。

我们村里去读大学的人非常少,更多的是初中,高中毕业以后就直接去打工了。村里的老人对于这一部分的年轻人最多的评价就是吃不了苦,出去工作没几天就又回来了,一年到头来广东去了五六次,就是待不下去。很多人到了结婚的年龄了连个对象都没有,整天就在村子里晃荡。


而村子里面的一些同龄人,虽然说只考了一个专科,去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三年以后进入铁路局,现在一个月工资已经达到了6000千块钱。另一个考上了浙江工业大学大学,毕业以后进入了一家上市公司,毕业三年在杭州买了房子,今年结婚了,老婆是大学的同学。

读书是一个农村孩子跳出农门的一个最简单最便捷的渠道,读书改变命运在现在来看仍然适用。而且现在读书的成本并没有那么高,国家和学校对于贫苦大学生有许多的资助政策,最高可免除学费。


大三老学长


现在从社会反馈,现在的孝顺父母的都是只有小学或者初中文化的孩子!!读大学的孩子98%以上都不孝顺父母!!!笔者认识一个老太,她儿子在德国当教授!!!三十六岁!!!!母亲含辛茹苦供他读大学!!到德国留学!!留校当教授了!!!母亲病重期间!!弥留之际,要求见儿子一面!!!儿子始终没有回来伺候母亲一天!文化越高越不孝顺父母,,还有认识几个朋友,子女都读大学毕业!!!毕业了,留在城里工作,逢年过节从不见儿子回来过!!而每年却总是伸手向年迈父母讨要生活费!!!!特别是北大清华培养的大学生!!都是一群好吃懒做,禽兽不如的偏激的人渣!!!!


魔天小兰


看到“一个农村家庭为了供三位大学生上学变得一贫如洗”的题目,我顿时热泪盈眶,因为我自己的家庭就是这样,不但一贫如洗,还负债累累。但是,我的回答依然不变:值得,很值!


我出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并且在大山深处,生产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我们家父母生养了我们兄妹四人,大哥、二哥、姐姐和我。从我记事开始,父亲就把“农村的孩子,尤其是我们山区孩子不读书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永远走不出大山”这句话来激励我们。

我们没有上过幼儿园,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父母再苦再累,但是从不允许我们有不上学的念头,如今每每想起读书那些年父母所受的苦累和家庭窘迫的生活,眼泪止不住往下流。


因为老家农村山高路远,地里的庄稼几乎都是广种薄收,农田里以栽种烤烟、包谷、水稻为主,家里养殖鸡鸭鹅及几头猪补贴家用,但是一年下来扣除生产和生活成本以外,剩余的钱还不够四个孩子的学费,为此,父母操碎了心。

永远都记得,每到开学季,父亲下地干活,母亲都要把家里的包谷、稻米等盘点一次,留下少部分吃的以外,就带着我们兄妹四人背包谷和稻米去集市上卖,集市离家很远,要走近20多公里的山路,有时候走几个小时背到集市上还不一定卖得好价钱,有时候也会卖鸡鸭鹅或者蛋,一分一块地凑学费。


为了省下每一分钱,父母好多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父亲甚至断了抽了多年的烟,我们兄妹四人也是哥哥的穿小了改改给弟妹穿。有时候实在凑不够,父母就去农村信用社贷款,村里的人都笑父母傻,说见过贷款盖新房、娶媳妇的,没见过贷款读书的,不值得。

但是,父母却一直坚持让我们上学,他们说只要以后娃娃有知识有文化就一定有自己的饭碗,不会像他们一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值得!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父母的鼓励、支持下,我们兄妹四人学习一直很努力,两个中专毕业,两个大学毕业,后来各自走上了工作岗位,有了自己的事业,并且还掉了所有的贷款。

可是,天公不作美,当我们计划着把父母接到城市来安享晚年的时候,父母却因病相继离开了我们,从此“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永远成为我们兄妹四人心头抹不去的创伤。父母走的时候一直在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说他们苦了一辈子,家里一贫如洗,还负债累累,但是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一点都不后悔,觉得很值!


我感谢我的父母,不但生养了我们,还让我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这是一笔用金钱无法衡量的财富,也是我们家永远的精神传家宝!


花腰妹


农村家庭供孩子上大学,变得一贫如洗,我觉得是值得的。

人之一生,没有知识打底,如同枯井常年没水。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人,哪怕赚再多的钱,其人生总给人一种不圆满的感觉。“地贫种松柏,家贫子读书”,寒门学子要出人头地,读书是一大捷径。一个农村家庭有三位大学生在上学,变得一贫如洗,有人说这是非常不幸的事情,但我觉得这也是寒门之幸。寒门学子要“化茧成蝶”,读书是非常好的出路。



在我们乡下,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很多,但这些农民的孩子出人头地的也挺多的。我的邻居在二十多年前家境相当贫寒,更是让这位邻居寒彻心扉的是,她的丈夫在外头几乎没回来过,基本上从来没有向家里寄过钱。她的四个孩子都是她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

她家最大的女儿对学习不感兴趣,捧起书就头疼,早就出嫁了;她还剩下二儿子、三儿子和小女儿还在读书。用“守活寡”来形容她也并不为过。在培养她三个孩子读书的过程中,这位女邻居四处打工,又四处借钱,用她的话就是“我砸锅卖铁,哪怕卖血也要供孩子读书,苦了我这一代就够了,绝不能让下一代继续苦下去!”

就这样,她的二儿子考入一所医学院,成为一名麻醉师;她的三儿子考入一所师范大学,读研之后成为工程师;她的小女儿最后也挺有出息的。可以说,没有这位女邻居一直以来的含辛茹苦,就没有这三个孩子的今天。当她47岁的时候,当她的二儿子拿到本科毕业证即将准备考研的时候,她撒手人寰,因绝症永远离开了她用生命去培养的三个孩子……如果这位女邻居能活到现在,我觉得她肯定是我们这个村子里最幸福的人。


对于农村的人来说,父母是文盲,如果孩子和父母一样没有文化的话,很可能会“复制”父母这辈子的艰苦日子,走上父辈曾经走过的辛酸路。在有些家长看来,让孩子读书是一种消费,但我觉得,其实让孩子上大学,是一种最好的投资。在这种“投资”的过程中,寒门家庭经济上可能会捉襟见肘,生活上可能一贫如洗,但让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通过读书增长见识,通过读书开拓视野,通过读书拓宽人脉,会让孩子一辈子受益无穷。
让孩子读书,清贫只是暂时的,也是一时的;让孩子放弃就读大学,清贫这种“基因”很可能会世代相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