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父母20万去香港一年拿一个LLM法学硕士是否值得?

虽然这些看似是门卫、服务员、清洁工的工作,但关键是在什么场合下做这些事情。就在做这些志愿者工作的过程中,一位做中美跨境业务非常有名的美国律师詹姆士·查普曼与我聊起来,后来了解了更多我的背景之后,让我去他们的律所面试,后来我也拿到了offer,就是现在的这份大律所的工作。”

刚来美国,适应这边生活环境花了差不多一个月。接下来我就开始准备找工作了。LLM只有一年,我刚来到美国就开始准备纽约律考,一边也在准备找工作。

花父母20万去香港一年拿一个LLM法学硕士是否值得?

一、你不知道LLM找不到工作么?

当时跟我同时来加州大学黑丝汀法学院读LLM的有五个中国同学。我跟说我打算在美国找工作,他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脸上都写着一句话“你难道不知道LLM在美国找不到工作么”。的确,这几乎是不争的事实,同龄人里没听说有读完LLM在美国找到工作的。不过我总觉得应该试试。因为LLM毕业后,回国找工作不难,那么为什么不利用在美国一年找工作试试呢?

本来是想个漂亮的成绩单去求职。但开始真正的美国法学院学习后,我发现美国法学院的课业的确很繁重,对于我们只有一年的LLM来说,上课什么都听不懂。

我渐渐发现自己一开始的计划可能行不通。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北大的前辈给了我很多指点。他是早些年从我所在的美国法学院毕业的,拿到了在美国顶尖的Fenwick&West律所实习。他说到自己当时在LLM的成绩都是刚够及格,但其实对于LLM学生来说,求职过程中不会有人关注你的成绩单,而且他因为有国内的工作经验,知道人际交往在找工作中的重要性。就参加了当地大量的华人活动,并在其中北大校友的推荐下拿到了这份工作。

我有点不自信,问他“你是在国内有工作经验的执业律师,而且在北大都读到博士了,我在只是个小本,别人会信任我么?”前辈告诉我,其实我们每个法学院学生有限的法律知识对于门外汉来说都是宝贵的建议,而说不定这个门外汉掌握着的资源能帮我们找到工作。

短短十几分钟的电话,那位前辈说的话让我茅塞顿开。走!开始闯荡江湖!

花父母20万去香港一年拿一个LLM法学硕士是否值得?

二、穿了一年的旧衣服

当时我在美国就只有一件冬天的衣服,是上海交大的棒球夹克。每天都穿那一件,没想到,在来到美国第二个月,有一天走在路上有个中国人上来跟我打招呼“你是上海交大的?!我拉你进交大硅谷校友会微信群吧。”我当时有点蒙。这里还有上海交大校友会?

后来也才明白,旧金山和硅谷都在同一个城市群里,就像是我们国内的长江三角洲。硅谷有很多国内高等院校毕业后来美国的校友。旧金山是老华人的聚居地,硅谷是新华人的聚居地。而且硅谷是世界上科技经济也最活跃的地方,那么我要想找到工作,就要把目标锁定在硅谷。

三、“生煎包外交”,我的第一份工作

那个时候我住在旧金山,要想去硅谷,那要先坐公交,再转地铁,再转火车,再转公交,那这一天就不干别的,全都倒车了。所以,我想的办法就是蹭车。因为加入了上海交大硅谷校友群,在参加活动之前,我在群里就问有没有顺路的,还算顺利找到了愿意载我的校友。

不过我想,别人帮我忙,我也要有回报,自己虽然没钱,但是我有手艺。每次蹭车之前,我都会做一些自己最拿手的生煎包,给载我的校友,有时候也会做烙饼、肉夹馍、包子,不过总结下来,发现生煎凉下来也可以吃,就做生煎比较多。这些小吃虽然在国内不值钱,但是美国想吃到这些可是不容易,老校友吃到这些家乡的东西也都很开心,大家后来提起我,都说“那个做会生煎的”。中国刚建国的时候靠的是“乒乓球外交”,那我这就是“生煎外交”。

这些跑龙套的事情,看起来跟法律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在其中,我认识了大量国内北清复交毕业又留美工作的朋友,以及我们老乡会的朋友。他们也能体会到我的真诚和扎实,以后有什么其他的活动、机会,也都会想到我。很多校友和老乡在美国已经成家立业。有一些在吃到我做的生煎之后,邀请我去他们的家里吃饭,我也会帮忙一起做饭、洗碗。虽远隔重洋,我像是回到家一样。

就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一个华南理工大毕业后来留美的女生,只比我大一届,已经在美国工作了。我曾搭过她的车,也是照例给了她自己做的生煎。后来也继续跟她保持着联络,自己也没有什么别的,所以每次我都会做生煎包给她。接下来,就在我快毕业的时候,很突然地,她所在的公司里,法务总监的对自己当时的助手不太满意,需要换一个助手,就让我去面试试一下。

这就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在硅谷的风投基金做法务。

花父母20万去香港一年拿一个LLM法学硕士是否值得?

四、凄风冷雨夜

但我也并不是每次都能这么走运,很多情况下并没有完全顺路的人,那么我就要先坐一段公交、地铁、火车,到一个距离能来接我的人比较近的地方。也有的时候,完全没有顺路的人,但是我又觉得这个活动非常重要,那就只能认命了。

比如有一次参加校友的春节欢庆活动,我还在里面要表演一个节目,但是那天的确没有能接我的人,于是,为了早上10点开始的活动,我凌晨4点就起床了,刚才也提到,美国的公共交通很不方便,就这样倒了很多次车,才到了活动的地方。要放在国内,这时间都够北京到上海了。

那天活动结束后,找到一个能送我的校友,不过别人也只能送我到地铁站(不像国内地铁站那么多,那个地方开车到地铁站也要半个小时)我坐地铁到距离家最近的一站,下来要换公交,不巧又开始下雨,旧金山的雨虽然不大,可是冷风吹得透心凉。我身上还穿着演出的裙子、丝袜、高跟鞋,就我一个人等在站台。我已经快记不得是那天是过了多久才等到了公交车。回到家赶紧烧了热水洗澡,被子上面又盖了大衣,抱着热水袋才过了一晚上。

还有一次在活动中做志愿者,活动结束后我去等车,但已经过了预计到站时间很久还没有车来,我就查了一下,才发现周日和周六的班次不一样,下一班要晚上十一点半,于是自己在车站等了两个小时。不像我们国内的车站人多热闹,还有卖啤酒饮料矿泉水的,美国的车站很冷清,两个小时就我一个人,那次冬天,非常冷,美国商店关门早,我也不能躲到商店里。没办法,就只好在车站里跑步取暖。最终等到车,回到家,已经凌晨两点半了。

花父母20万去香港一年拿一个LLM法学硕士是否值得?

五、律师中的门卫、服务员、清洁工

在风投的工作很开心,同事对我很好,工作待遇也很好,但是我知道,要想真正培养一个律师的专业素质,还是要去律所工作。投了很多简历,但是结果都不理想,那不如想办法认识大律师,办个律师采访!

这就是后来大家看到的《我在美国做律师系列专访》的由来,目前已经做了一年。通过采访,我认识了很多大律师,也加入了硅谷华人律协。刚加入就听说有几个年轻律师通过律协的活动交流找到工作了,我也更加兴致勃勃,积极主动地做律协各种活动的志愿者。

志愿者要做的其实都是一些很琐碎的事。比如我曾经做过负责登记的志愿者,就相当于门卫,来一个参加活动的人,就在名单上打勾,名单上没有的就另外写上名字、工作、联系方式。用马克笔在胸卡上也写上相应的名字,交给参加者贴在胸前。还曾经做过负责分发食物的志愿者,就相当于服务员,把刀叉、盘子、杯子、餐巾纸都摆好,别人都在吃饭的时候我得在旁边看着,如果餐具不够了,再拿一些出来。也做过收拾场地的志愿者,就相当于清洁工,活动结束了,把垃圾收拾一下,保持会场干净。有一次,我是总负责,

虽然不需要做这些琐碎的事,但是需要联系其他的志愿者,还要根据人数计划订多少食物和饮料,并联系场地、联系餐馆,结果活动办下来,其实比负责具体工作的志愿者更累。

虽然这些看似是门卫、服务员、清洁工的工作,但关键是在什么场合下做这些事情。就在做这些志愿者工作的过程中,一位做中美跨境业务非常有名的美国律师詹姆士·查普曼与我聊起来,后来了解了更多我的背景之后,让我去他们的律所面试,后来我也拿到了offer,就是现在的这份大律所的工作。

一开始我做这些志愿者工作,只是觉得年轻人多干活、多认识人,总归没坏处。后来我采访过的一些大律师告诉我,其实这对于增加找到工作的成功率是非常有帮助的。其实能够在一个平台上的法学院学生,学术水平都差不了太多。除非成绩特别拔尖的,大部分还是要走到社交中,与其躲在成绩单后面,等待别人发现你,不如积极主动做事,让别人真正看到你的踏实能干、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经常帮忙,周围总会有哪个人知道有正好空缺的地方,这就是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