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邳,中邳,下邳;上邽,下邽;上庸

上邳,中邳,下邳;上邽,下邽;上庸

上邳,今山東省滕縣;下邳,今江蘇省睢寧縣古邳集;清代黃河決口,淹沒了古邳集,那裡的人民乃遷往今江蘇省邳縣邳城集,是為中邳。

在古代,下邳是漢帝國徐州首府,在三國時期,劉備、呂布、曹操等,在此爭奪,故事多多,大家已經耳熟能詳,在此不再贅述。

上庸,商周時期的庸國之地,雖然在現在的湖北省境內,但是在三國時,屬於益州的漢中郡,上庸位於山區,與荊州的襄陽、樊城、江陵等,相距遙遠,因此,當時劉備方面雖有劉封、孟達率領五千兵馬駐守此城,但是救關羽是來不及的,並且,此地地處山區,人口稀少,經濟落後,兵力也不多,能自保就已經不錯了。不過,上庸雖然地處一隅,但是,其地理位置還是很有特點的,從這裡可以直達長安或者許都,如果關羽能守住荊州的話,上庸確實很有價值,一是位於荊州和益州的中間點,可以起呼應和連接作用,再者,這裡出兵長安或者許都,可以多一路打擊曹魏的力量,關鍵時刻,可以起到一支奇兵的作用。

可惜關羽失荊州,劉封被殺,孟達向曹魏投降,此處歸於曹魏。司馬懿崛起後,孟達又想復歸蜀漢,被司馬懿一戰擊敗,上庸仍牢牢地掌握在魏晉手中。蜀漢如能收復上庸,或者北伐的情形會有一些變化,可惜,精明強幹的司馬懿沒有給蜀漢這個機會。

再說說上邽,下邽。邽,發音為GUI。上邽,今甘肅省清水縣,下邽,今陝西省渭南市,分別位於渭河的上游和下游。在歷史上,諸葛亮五次北伐,姜維十一次北伐,皆發生過上邽之戰。其中,諸葛亮主政時期,231年(蜀漢後主建興九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馬懿首次與諸葛亮交手,率魏軍自上邽出發,諸葛亮避其鋒芒,迂迴到其身後,攻下了郭淮鎮守的上邽,並且割取了上邽一帶的麥子,郭淮將功補過,從羌人那裡連搶帶騙弄了一點糧食,否則司馬懿部隊將會不戰自潰。256年(蜀漢後主延熙十九年),大將軍姜維北伐,整頓兵馬,與鎮西將軍胡濟兩路出兵,約定在上邽會合,但胡濟失期未至,導致姜維在段谷被魏將鄧艾擊敗,姜維軍傷亡不少,姜維被迫撤兵,自貶為後將軍,仍行大將軍之職。

上邽,下邽得名的由來,是這樣的,前688年,春秋前期,秦武公在位期間,征服了隴山以西的邽戎、冀戎,設立了華夏最早的縣,邽縣和冀縣。這位秦武公,是後來稱霸西戎的秦穆公的伯父,他東征西討,不但平定了隴山以西,並且大舉東進,向隴山以東進兵,征服了關中地區,後來秦穆公在西方的霸業,實際上是這位伯父打下的基礎。秦武公在征服關中渭水流域之後,將一部分邽戎遷居渭水下游,建立了下邽,即現在的渭南,原先的邽縣,改稱上邽。

這還不是邽戎的全部,早在商周時期,就有一部分邽戎東遷,一部分到達黃河中下游,商代山東半島的蒲姑國,其名稱中的“姑”,就來源於邽戎,邽人成為蒲姑國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則轉向南下,先是到達湖南,因此,湖南南部有了桂陽,然後他們又達到廣西,從此定居於廣西。他們喜愛樹木,將一種樹木以他們的族名命名為桂樹,廣西首府因此稱為桂林,並且廣西簡稱桂。

順帶說一句,湖南南部的桂陽,在三國時期也很有名,當時是荊州的桂陽郡。赤壁之戰後,劉備勢力趁機從曹軍手中奪取了荊州南部各郡,湘水以東的長沙、桂陽等郡,就是此時歸於劉備的,關公戰長沙、趙雲取桂陽的故事,廣為流傳,魏延也是在此時歸於劉備的。215年,孫劉兩家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屬於劉備,湘水以東的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屬於孫權。

歷史真的是很有意思,諸葛亮、姜維北伐的涼州上邽,與趙雲奪取的荊州桂陽,皆與春秋時期的邽戎有關,更有意思的是,姜子牙征服的山東半島的蒲姑,以及今日的桂林與廣西,也都與邽戎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