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一用是书生出自何典故?又有什么意义?

守着一份心意


此句出清代詩人黃景仁的《兩當詩集》之(雜感)詩。原文是“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束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黃景仁(1749一1783),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為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為“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

“百無一用是書生”寫出了兩當軒主人黃仲則所處時代與當時的心境,也寫出了不與人同,不招人愛的窮書生的處境。

吾以為,這不僅是黃仲則時代之悲哀,也是不同時代如黃之輩同病相憐者之悲哀。

然,時代不同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悲哀早已被“未來已來”的現代化所摒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之時代已經到來。


杨明宇


“百无一用是书生”出自清代诗人黄景仁的《杂感》全文如下: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招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首《杂感》诗写的是文人的自嘲、对于个人怀才不遇的牢骚话。不过现在到成了讥讽读书人的口头禅,和读书无用论的最好注脚!这可能也出乎诗人的原意之外了。

这里牵涉到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人算作书生?

从建国之初,往上算,由于文化普极率一直都很低,差不多识得字的就算作书生了,就拿文革之后有好多下放知青,也就一个初中毕业吧!现在,文化普及率这么高,谁是书生,谁不是书生,倒还真难界定!是上了大学就算书生还是怎么算?

第二个问题,是书生无用还是读书无用?什么才算有用?

古诗词在现代社会没用了,文科的,历史的都没用,就连技术的也没用,反正只要不是真金白银的,实实在在可用的,其它的都无用?那么一切一切的非物质财富都是无用的,说到这里我感到一阵旋晕:按这个逻辑下去,所有不是真金白银的东西都是无用的,那么所有的文化都无用…所有的传承都无用…

接下来我们人类该走向何方?

我是万方,您的阅读,点赞,评论和关注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请关注我,时刻提出批评。


万方谈人生


书生百无一用是指书生五谷不分,肩不能挑,手不能抬,手无缚鸡之力,只能读书考功名,如果功名又考不上,那生活都成问题,可说真的是百无一用了.

更重要的是还一副自命清高的样子

这是对读书人的亵渎。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同一句话你可以说出不同的几种意思,一个词语用在不同的地方语意也不同,还有许许多多的谐音字文化。而中国人对于断章取义也很有一套,比如说专门挑别人话里的哪一句出来,就去理解别人的意思;再比如说书上的哪一句话,随意截取一部分出来,就去揣测作者的意思;而这种行为往往就会造成很大的误会。

今天我们来讲讲“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我们经常看到或者听到,应该都是从那些成绩不好的人嘴里,为什么呢?这大概是要为自己的成绩不好找到一个借口。 所以就用这句话来告诉自己,读书有什么用呢?你看连古人都说了最没有用的就是读书人了,书读多了真的没有用,说的那么认真,说服了自己还妄图说服他人,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古人并没有这样说过。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原本出自黄景仁的一篇习作,叫《杂感》。说起黄景仁此人,大家可能不那么熟悉,但说起他的先祖大家一定知道,他是宋朝诗人黄庭坚的后裔。黄景仁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便跟着祖父祖母生活,而随后十多年间,黄景仁又先后经历了,祖父祖母相继去世,唯一的亲人哥哥也一并离他而去。至此可以说黄景仁在这世上就是孤苦伶仃的一个人了,黄景仁自幼就是家境清寒,随着亲人的相继离世,年少的黄景仁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

黄景仁此人甚有才华,在他少年时期他写的诗就已经很出名了,古人写诗,大多从自身出发,有的抒发自己的理想,有的描写自己的生活,有的感慨命运的不公,有的在困境中仍然勉励自己。因为黄景仁的遭遇,所以他写的诗很多都是在抒发他的穷困潦倒,他的怀才不遇,让人读上去不免觉得寂寞凄凉。“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是十七岁的黄景仁所表达的东西,当时的他贫穷,寂寞,觉得自己前途渺茫,一腔才华无处施展。

所以他写的这篇杂感,其实是有在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懑,十个人里面有九个人都看不起,他觉得当个读书人真是没有用,与其说他是在抱怨别人,不如说他是在抱怨命运的不公。即使他的身世这么凄凉,他的遭遇这么悲惨,上天仍旧没有怜悯他,1781年,他好不容易做了县丞,1783年就离开了人世,享年34岁。

他这短暂的一生,生活得那么艰辛,离开的那么突然,但是却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好的作品,我想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黄景仁的作品。




溪仔x


醉了,不记得出自哪个疯子,但也是我的真实写照。诗词联我可以随手撷来,但穷得没钱买菜!😜😜😜😜😜











鉴水渔翁


杂感

清--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虽然表面上是感叹读书无用,但更多的是表达抑郁不得志愤懑之情,和对世俗的批判。


半亩仙客


清代诗文,黄景仁的《杂感》中“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现在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说在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职业,最没有用处的便是读书人。读书人虽有满腹学问,空有一番豪情,却完全没处发挥。还有一种是说现在的人才太多了,在很多人中只有一个获得重用。“百无一用是书生”反映了诗人黄景仁当时的思想抱负。


徐陈17


清黄景仁的《杂感》,千百年来仍有现实意义


湾湾逗


无须名,自更新。不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