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原著明明提到龙须虎“封神榜上无名姓”,但为何它还是封神了呢?

-独行俠_Fish-


这个问题要分两部分讨论。

首先我们先看封神榜原著中提到的“封神榜中无名姓”,所谓封神榜,是应劫而生,虽然大能有本事的人都不愿上封神榜受约束,但当无法抵挡劫数的时候,大家都会愿意上,甚至抢着上,因为不上就意味着魂飞湮灭,而上了榜最起码不死,只是自由受一定约束,所以对于很多小角色或者一般的角色而言,都想上封神榜的,但封神榜不是谁都可以上的。封神榜是由圣人决定的名单,是要看出身的,出身高可升仙,出身低可封神,说直白点,就是谁后台硬,谁的师傅是圣人,谁就能上,而龙须虎就不行了,他是野路子出身,没有后台的,可能圣人们签封神榜时都不知道他是谁,所以封神榜上自然没有他了。

那最后为何又封神了呢?这是因为后面已经是元始天尊派系的天下了,大局已定。这个时候阐教考虑到影响,更要建立一个光明正大的形象,所以给了龙须虎一个神位,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也可以稳定人心,给那些出力没弄到好处的人有点盼头。


71如山


原著党答一波。封神榜上本无龙须虎之名,为何他能封神?其实很好理解。元始至少有两张封神榜,一张是碧游宫中三教佥押的初榜,一张是截教失败后姜子牙封神时用的终榜。比之初榜,终榜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因为唯一能制约、想制约元始的通天教主,已经被鸿钧带走了。

一、龙须虎

九龙岛四圣伐西岐,姜子牙上昆仑山求救。拿了打神鞭、杏黄旗、四不相等宝下山,途经北海,遇一非驼非鹅、非虾非牛、非鱼非莺、非虎非龙之怪,此怪受申公豹蛊惑,要来吃他。

姜子牙先经南极仙翁提醒已有准备,况又身怀玉虚至宝,怎能敢他?仗着杏黄旗,秒收之。

此怪便是龙须虎,能双手运石,随发随应。从此拜姜子牙为师,跟着十余年,不说鞍前马后勤劳服侍,单是战阵之上便经大小百余战,可以说有大功勋。

孟津战场上巨人邬文化出世,某次劫营杀周营数十万人,龙须虎战死。

封神之时,为九丑星。

但是,书中曾分明写他是“封神榜上无名姓”,何以竟能封神?

二、终榜

封神第15回,三教并谈:

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步雨兴云、善恶之神。

到姜子牙封神之时,大家可以去统计一下:

第一,说好的365位,变成了370位成神;

第二,更非八部,而是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四部,分别为水部、太岁部、正一部(武财神部)及痘部四部;

第三,排名有变化。下四部第二的三山五岳成为十二部之首,且又增加了柏鉴为清福正神,成为封神榜首。

我们知道,封神初榜是在鸿钧亲自监督之下,在截教总部碧游宫中佥定的榜单,是封神中最重要的道具,整场大战皆是因之而起。那么元始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更重要的是他为何敢公然打脸鸿钧,悍然给出了一张与初榜完全不同的终榜?

原因很现实。

因为元始实有大功于封神。借助阐、截之争,他至少达到了三个目的:

1、统一道门。借助十绝阵、黄河阵、诛仙阵、万仙阵四大战役,阐教将截教主力一扫而空,从此阐教成为三界第一修真大派,道义畅行四方,八方宾服。

2、完成封神大业。封神是鸿钧亲自过问并奔走的大事,借元始之手完成,自感欣慰。

3、与西方联盟。西方教首次进入大众视野,大摘桃子,虽然其行为、道法都有可商之处,但是总体说来,西方的存在对道门是个警醒,风险与机遇并存。

历史上,打了灭国之战的将军在私德上是可以有些微瑕疵的,做为领导,你必须得理解这一点。

鸿钧只是做了领导者该做的事。

三、九丑

终榜乃是大数,龙须虎纵然一无是处,纵然寸功未立,仗着与时代之子、封神之人姜子牙的师徒关系,玉虚宫大老爷制作终榜之时,也必定要将他名字加上去。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很没意思的原因。

1、后著者硬加上的。

这个后著者指的是后来为封神续书、初录及整理的人。

明朝中叶产生的一系列小说名著,如《西游》、《金瓶梅》、《封神演义》等其实都不能确定作者,我们今天看到的作者署名,实则是一种尴尬而无奈的谬误:因为提不出更有说服力的新作者,只好先把这些名字用着。

而且严格的说,就算找到了作者,他确实是最终定稿者,也不能说就是写作者。《封神》的作者历来有几说:

前明一名宿说;

王世贞说;

许仲琳说;

李云翔说;

陆西星说……

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欠缺强大到无可质疑的说服力。

再一个,经整理,目前可见的《封神》版本多达13个,每个版本的卷数、章节名称、内容都不尽一致。如图:

其实《封神演义》的底本原本是宋元时期的民间说书人版本《全相武王伐纣平话》,就中内容几乎尽为《封神》吸引。《封神》作者虽有大才,但确实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写成了此书。在流传的过程中,当时又没什么著作权法,有才有文笔的人又多,你添一笔,我加一笔,如此增删批改。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只是某一个版本罢了。

龙须虎为国为民而死,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某个增删者将他的名字加进封神榜,同时将榜上某个人的名字删去(极有可能是高明高觉、彩云仙子等六位未封神者之一),是很正常的事。

2、句子有岐义,应联系上下文理解。

那首赞诗的全文如下:

发石如飞实可夸,龙生一种产灵芽。
运成云水归周主,炼出奇形助子牙。
手似鹰隼足似虎,身如鱼滑鬓如虾。
封神榜上无名姓,徒建奇功与帝家。

首联写龙须虎的出身;颔联写其归周建功;颈联写其外貌形相。我们要说的是尾联。

尾联两句,其实有两种解释:

1、可惜封神榜上没有龙须虎的名字,致使他建立的奇功没有得到报答;

2、要是封神榜上没有龙须虎的名字,那他的奇功就白白建立了。

根据课堂上的惨痛经验我们知道,每首诗歌都是有它的引申含义的,比如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啊、情感啊什么的。

根据两种解释,还可以延伸出另外两种解释。

1、可惜封神榜上没有龙须虎的名字,致使他建立的奇功没有得到报答;历史上那么多“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名将都是这个遭遇啊!延伸到对所有名将不遇明君的同情。

2、要是封神榜上没有龙须虎的名字,那他的奇功就白白建立了;龙须虎虽然得到了回报,但历史上还有那么多“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名将啊!依然延伸到对所有名将不遇明君的同情。

所谓“封神榜上无名姓”,不过就是这个意思罢了。

我已经写了400多期封神,愿景是:十年光阴,千期篇幅。关注我,共赏封神。

王事情


首先我们明确一下封神榜的意义:

剧中通天教布下诛仙阵,呢么问题来了,为何神仙还会被杀死?那是因为没有“斩三尸”,三尸代表的就是人的三种欲望,其中一个在头部,愚笨不开窍就是它在作祟;中尸是在人的胸中,可以让人无法安静下来,念由心生就是指的它。下尸代表了人类最原始的冲动欲望,是在人的下面,就是多巴胺催生的性欲。

十二仙首他们没有斩三尸,修行遇到阻碍,成不了元始天尊那样的大境界人。而此时,昊天主持天界,想招兵买马,可是各个大仙们的弟子都散修惯了,而且还有自己的府邸和仙山自然不想听从昊天旨意。这时候,昊天一看,十二仙也不来呀,当时就不干了。于是就把“斩三尸”宣扬出去,没有“斩三尸”的修行者、大神通、大法力的人,劫数一到灰飞烟灭。不入沉沦、不堕地狱,而是形神俱灭。把这个事情说给十二仙们听之后,昊天大帝转身又逼迫着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交徒弟(虽然能力上差别不大,但昊天代表了政府机构,动不动就天下苍生,女娲娘娘的)于是就有了封神榜。

封神榜本来是仙界内部人员选拔安排的人名单,大家实力情况差不多。所以个别职位,不用说,早就内定好了。但是很多具体职位存在变数。天庭招兵买马需求大,所以大仙们的弟子也有了保送名额。这样天庭骨干有了保证。

但是拉帮结派、称兄道弟的也不好。所以昊天,想从下界找些能力强,但背景弱的人。但又因为碍于姜子牙执掌封神榜,背后有元始天尊撑腰。所以就是上级下命令,下级丰富一下内容再提交。有句话说:你又能,你咋不上天呢?就是这个意思。人间、妖界,只要品学兼优,而且效忠天庭造福苍生的人。只要能通过姜子牙的考核,就能飞升成仙,进天庭享人间供奉。当时收的全是骨干,安排的大大小小也是个官,后来的天兵那是凡人飞升,赏的职位。

姜子牙提交的能人自然都是自己人,龙须虎天生神力,举山造石,也是有着大神通的。苦行修炼,加上龙虎之相,姜子牙是大为喜欢。当场收了龙须虎做徒弟。龙须虎既有战功,做了将军,又是自己的徒弟。选拔名额条件放宽,龙须虎自然上榜。也算是培植了自己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