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用戶106829991156


在兒童時期,孩子的社交能力直接影響其人生的社交生涯。那麼作為家長可以怎麼樣幫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呢?

一、孩子天生就具備社交能力

孩子天生就具備社交能力,社交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溝通,在於表達和接收信息。對於每一個人而言,與生俱來的溝通方式就是聲音,包括了哭和嚶嚶叫,而視力則是接收信息的一個直接途徑。

隨著孩子長大,身體條件逐步完善,溝通方式就會增加了摸滾打爬咬,聲音的表達方式也從哭和嚶嚶叫增加到笑以及相應的語言系統。

二、孩子自身的社交能力是如何發展的?

孩子自身的社交能力,個人認為分為自然增長和學習增長兩個方面。

自然增長方面,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身體條件的完善而逐步成長,請參考第一點。這種增長不需要外人的干涉,孩子也在無時無刻的進行著,但隨之自然發展,其社交方式很可能變得扭曲。就如一些孩子,在群體中格格不入,要麼自私,要麼強勢,要麼懦弱,當然也有可能是往正常方向發展。

學習增長方面,則是孩子在周邊環境的影響下(包括人、事、物),根據自己的理解,所見所得所時間來增長。孩子天生具備觀察和學習的能力,但他們處於被動的學習狀態,這種被動同樣很可能讓孩子得到錯誤的認知,從而使用錯誤的方式。

三、人為的干預

如果不干預孩子認知,隨孩子自行發展,那麼孩子往不好的方向去發展的幾率就會增大。所以人為的干預非常重要。

在自然增長方面,我們或許無法干預太多,但是在學習增長方面,家長則可以很好的對孩子進行引導,引導孩子往正向的方向。

四、怎麼幹預?

任何一個技能的學習,都是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都是從生疏到熟練的過程。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必然要遵循這一個規律。練習,就成了其中最重要的方式。

而在社交方面,最好的練習方式,對於孩子而言莫過於“過家家”遊戲。

這個遊戲進行了場景模擬,給予孩子在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的狀況下,練習陌生的技能,不會讓孩子感到難受,同時也可以增進親子感情,也讓父母更直接的瞭解孩子的社交情況。

例如模擬客人到家裡來的情況,孩子是會給客人遞水還是不喜歡這個場景,這些都給出信息讓家長得以知悉,從而有了指導方向。

而過家家的另一個好處,是培養孩子的情商。情商跟智商一樣,對孩子的未來有著莫大的影響。


熊孩子專治


在平常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有一些問題讓家長困惑不知所措。

比如:孩子很聰明,但有時卻又顯得比較獨特,生活中總是會愛發脾氣、愛哭、愛鬧,在小小的團體顯得孤僻;因為總是愛惹到別人,招來他人的不喜歡;在學習的時候,注意力總是分散,不能夠很好的集中精神等。

對於這種情況,父母們首先要考慮的是孩子或許是「觸覺失調」了。

人類的感官中,觸覺系統是人體分佈範圍最大的感覺系統,通過觸覺,我們能夠判斷事物的軟硬、冷熱、粗糙滑順。

人類在胚胎期,有三層結構,最外層日後發展成皮膚及神經系。因此人類的觸覺和神經體系是相關的,觸感便是神經組織最重要的營養,觸覺的敏銳度會影響大腦辨識能力、身體的靈活及情緒的好壞

觸覺功能不佳的孩子最常見的表現是:

在家和在外判若兩人,粘人、愛哭、怕生、膽小、孤僻、壞脾氣、固執、挑食、偏食、咬人等,這些進而影響孩子的情緒和人格的健全發展。

而觸覺過度敏感的幼兒:通常反應較快,IQ也較高,但由於情緒無法控制,EQ等方面的能力均很差,更需要有計劃加以協助。

所以,非常值得家長們關注的一點就是——觸覺功能的發展直接影響孩子的「社會交往」

想象一個場景:

<strong>

一個孩子特別怕別人靠近他、碰他,或者動不動“壞脾氣”就上頭,請問這種類型的孩子在社交場合可以輕鬆自如嗎?會有自信嗎?能順利認識到新朋友嗎?能體驗到社交帶來的快樂嗎?

那麼,如何讓孩子獲得更多的正向的、積極的感覺情緒,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會交往?

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如何通過遊戲訓練改變孩子的觸覺接收器和處理器,引導孩子的觸覺發展得更好。

1沙土遊戲

運用玩沙、玩泥土的遊戲,對孩子進行觸覺刺激的訓練。對觸覺過於敏感或遲鈍的孩子情緒穩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讓孩子在沙土中盡情遊戲,使孩子的全身都可以接觸到泥土或沙土。

可以在紙上畫出城堡雛形,塗上白膠, 灑上沙子,使沙子和白膠充分結合,待膠水晾乾後,彈掉多餘沙子即可。

也可以利用廚房中的搓絲板進行觸覺訓練,準備材料沙子、色粉筆、搓絲板。把彩色粉筆在搓絲板上搓一搓,產生細末,然後和沙子混合在一起,充分攪拌使其染色。孩子們可以藉助紙片等來剷起彩沙,來作畫。

*溫馨提示:喜歡戶外玩的孩子,可以在沙地、泥漿、草地、碎石子地上做遊戲,這對孩子的觸覺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家長不要怕髒,反而要鼓勵孩子玩,要與孩子一起玩,以激發孩子的熱情。

2鈴鐺不響起

備一根長木棍,同樣將鈴鐺系在木棍上,再將木棍放在兩把椅子上,讓孩子爬過去,也不能碰著鈴鐺。

最後在地上再設置一個障礙,要像走獨木橋一樣穿過去,多放幾個鈴鐺,規則還是不能碰著它們。看孩子成功的完成任務到底要用多長時間?

3感官遊戲袋

準備保鮮密封袋,洗髮水或者沐浴露,嬰兒油,填充材料,膠布等。

填充材料的不同也決定了不同的玩法。

在密封袋裡裝鮮花,用膠帶貼在玻璃窗上,讓孩子移動花朵,可以將相同種類的配對,也可以組成自己喜歡的圖案。

密封袋裡裝紫色及綠色兩種顏色的紐扣,用馬克筆在袋子表面寫上顏色,然後讓孩子進行顏色的分類。

▼點擊視頻觀看訓練示範

4手腳作畫

  • 手指作畫

只需要在手指上塗上薄薄一層顏料,然後拓印。再用顏色筆加上幾條線,就大功告成一幅用手指做的畫。

  • 手掌作畫

準備材料彩筆及畫紙,首先把手放在紙上,按照手掌的輪廓畫出手掌的模型,再根據孩子的現象力畫出相應的圖形及填色。

  • 腳掌作畫

有空間的話可以嘗試讓孩子用腳掌作畫,準備材料是泡泡包裝紙、顏料、一些舊報紙或者是舊布料,在孩子的腳上套上泡泡包裝紙,用腳掌蘸染顏料,在舊報紙及舊布料上作畫。

5地毯翻滾

把膠帶反面朝裡纏在孩子身上,讓他們盡情的在地上翻滾,把地上的小毛球之類的小物件粘起來。

6羊角球

讓孩子坐在羊角球上,雙手握住羊角,儘量用力把球坐扁,雙腳蹬地往前跳動,帶動羊角球隨身體一起往前移動。


多特兒童專注力


孩子社交能力弱,如何提升孩子發的社交能力呢?

俗話說:幽默的人,左右逢源

鬱鬱寡歡的人,格格不入

形成這樣一個強烈對比的性格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多數家長可能會覺得是成長環境影響的,但心理學家會告訴你,從出生第一天。<strong>就中國大多數的教育模式是呈“倒三角”模式,三歲以前,孩子便會在這樣一種模式下生活,以自我為中心,導致很多孩子在上學或步入社會無法適應,這種心理影響會貫穿孩子的一生,影響孩子的潛能開發。

如何拓展孩子的社交能力

  1. 多創造機會。現今社會很多家長的教育模式是,看似“危險”的地方不讓去,“髒”的地方不讓去,孩子沒接觸過的地方不讓去,很多孩子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缺少了屬於自己的那一部分,其實,家長可以和父母一起多參與各種活動,出去遊玩都可以帶上孩子,不用刻意教什麼,孩子在玩中自然就會懂得其中的道理,多讓孩子接觸下不同的面孔,熟悉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讓孩子增加參與的意識,擴大和同齡人的社交範圍,學會和陌生人相處。

  2. 不干涉孩子。孩子是很容易被塑造的,尤其是幼兒,塑造性很大,可以讓孩子儘量自由、放鬆的遊戲、玩耍,少對孩子進行批評,多多鼓勵孩子,增強他的自信。當孩子不願意和其他孩子相處時,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可能是害羞不熟悉;當孩子不願意主動稱呼他人時,家長也不要勉強,否則會讓孩子更加恐懼;孩子不願意在他人面前表演時,家長的脅迫,會使孩子更加緊張,以後便會更加沉默

  3. 觀察孩子。剛出生的寶寶,他的社交能力正處於社交發育期,遇到陌生的人和環境時,都會找到熟悉的人尋求保護,如果寶寶顯露出特別害怕的情緒時,家長就要花些時間去培養和引導。

家長需要注意的細節

  1. 遇到陌生人先不急抱孩子,孩子對他來說是非常陌生的,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壓力和不安全感,他會因這些壓力哭鬧。可以先將孩子抱在懷裡,大人們聊天的同時寶寶就能熟悉他們,慢慢的他的恐懼心理就會消失,便能更好地融入。


  2. 讓孩子和家長一起熟悉環境。剛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孩子自然會感到害怕,會尋求最熟悉的人的幫助,這時候您需要陪伴你的孩子,和孩子一起認識新環境,讓孩子多用觸覺去感受,等熟悉以後就能放開玩耍了。

  3. 讓孩子適應分離。對於孩子來說,沒有完全在手上的東西就是不屬於自己的,所有很多東西你要讓孩子和你有個短時間的分別,慢慢的和其他人建立其信任,這樣孩子有了安全感,自給自足的意識之後便不會只纏著你一個人了。


SherlingH


對於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社交能力的培養也關乎孩子的健康成長。但是對於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培養,家長可以試著從這幾個方面來培養:



1、走出去。

陪伴孩子走出去,不要老窩在家裡。只有走出家門才能看見不一樣的世界,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環境。

哪怕是到公園或者遊樂園玩,這都是鍛鍊孩子社交能力的地方,可以鼓勵孩子多和別的小孩玩,家長這個時候就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你的鼓勵往往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張開嘴。

走出去很簡單,但是想讓孩子張開嘴很難。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會看見一些孩子即使在大人的陪伴下,也恐懼著張嘴說話。這個時候,還是鼓勵和陪伴,鼓勵孩子張開嘴,鼓勵孩子和別人的交流。

3、展現自己。

可以把孩子的一些朋友集合在一起,組織一次小小的活動。每個孩子準備一個節目,可以朗誦,可以唱歌,哪怕是講個笑話。這個時候,家長們就是孩子們最好的觀眾。

4、鼓勵與成長並存。

在任何一個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的細節裡,鼓勵都是最好的良藥。當然也不能少了家長的榜樣,家長的榜樣也是孩子社交能力的一個基礎,你的一句話,一個行為,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我是一名有一兒一女的寶媽,畢業於教育類專業。喜歡讀書,喜歡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的路上,我們一路攜手,共同成長。

餘爭的世界


ICPS 第一步:通過和孩子玩字詞遊戲,幫助孩子思考問題

對孩子來說,遊戲往往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父母要在遊戲中教會孩子使用六組重要的字詞,用能夠幫助孩子思考問題並得出結論的方式與孩子談話。這些字詞遊戲都能和日常生活聯繫起來,可以玩的很靈活,不需要很正式,不需花很長時間,不需要選擇地點。

父母要在遊戲中教會孩子使用六組重要的字詞,用能夠幫助孩子思考問題並得出結論的方式與孩子談話。這些字詞遊戲都能和日常生活聯繫起來,可以玩的很靈活,不需要很正式,不需花很長時間,不需要選擇地點。

①是/不:<strong>田田是小女孩,不是小男孩。

②和/或者:能夠幫助孩子在以後遇到問題的時考慮多種可能的解決方法,而不是立刻接受腦子裡蹦出來的第一個衝動的想法。如,“香蕉和蘋果一起買。不行,只能選這個或者那個。”

③一些/所有:這兩個字詞會幫助孩子理解,一個解決辦法可能在某些時候管用,但並非在所有的時候都管用。如,“所有的玩具都是紅色的嗎?不是,一些是粉紅色的,一些是黃色的。”

④之前/之後:是思考後果時需要考慮的兩個重要概念,它們能讓孩子認識到,“我打了他之後,他才叫我綽號的。”

⑤現在/以後(稍後):能幫助孩子處理無法立刻得到想要的東西時的失望情緒,能幫助孩子學會等待,讓他們思考,“我現在不能玩那個玩具。我可以以後再玩兒。”

⑥相同/不同:這兩個字詞能夠幫助孩子思考:“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感受。”而且,他們會明白,相同的問題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

更高級的幾組詞彙,當孩子能夠熟練的使用這些高級詞彙的時候,他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多了起來。

①合適的時間/不合適的時間:這一對詞,能夠幫助孩子瞭解到,時機是成功地解決問題所需要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你在我跟朋友還沒結束電話之前叫我玩是合適的時間嗎?”

②如果/那麼:是對行為的後果進行思考的第一步,這是成功地解決人際關係所必需的。如,“如果我這麼做,那麼我的朋友可能會不開心。”

③可能/或許:小孩子常常會想當然地以為別人也會跟他們一樣喜歡上同一種東西,這一對詞可以用了幫助孩子發現其他人的喜好。如,“他或許喜歡吃蘋果,或許不喜歡。”

④為什麼/因為:這兩個詞,能幫助孩子理解行為和後果之間的聯繫。如,“我摔倒了,因為我跑得太快了。”

⑤公平/不公平:幫助孩子在做出決定時尊重他人和自己的權利。如,“如果一件東西屬於學校,可一個孩子佔用了它,其他孩子就不能玩,這是不公平的。”

這些字詞看似簡單,其實我們深入背後想一下,這些字詞可以教會孩子全面的考慮問題,原來問題的解決,不只有一種方法,可以有很多可行的方法,處理問題要考慮原因,後果,他人感受,公平性等等。

<strong>

ICPS 第二步:理解他人的感受

家長要幫助孩子在解決日常問題時養成考慮他人感受的習慣。我們陪孩子看圖片或者動畫片的時候要經常問孩子,圖片中的人是什麼感覺?圖片裡的人心情如何?在生活中教孩子觀察他人的感受,讓孩子能夠識別開心、傷心、生氣、驕傲、沮喪等情感類詞彙。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他自己以及別人的感受,而不是評判孩子的感受。

玩偶遊戲是強化ICPS概念的極好途徑,用玩偶、用布娃娃、毛絨玩具,畫上臉的袋子或者是襪子,編些故事,用不同聲音來表現。比如說,可以與孩子一起玩貓狗玩偶對話的遊戲:

玩偶狗:我想我要哭了。

玩偶貓:為什麼?出了什麼事嗎?

玩偶狗:其他的狗狗都到外面玩兒去了,可他們沒有叫上我一起去。

玩偶貓:(轉向孩子)你覺得狗狗現在會有什麼感覺?

孩子回答:傷心。

玩偶貓說:是的,傷心,還有什麼事會讓你感到傷心呢?

養成一個拿玩偶遊戲的習慣,來幫助孩子表達感受,並編排出跟他們自己和他人感受有關的故事。

ICPS 第三步:尋找多種解決辦法

為幫助孩子明白,解決一個問題不止有一個辦法,家長可以假設一個場景,組織孩子玩角色扮演、玩偶遊戲或找辦法遊戲。

比如說,媽媽跟姐姐和弟弟一起用角色扮演遊戲來還原一個兩個孩子搶遊戲機的場景。

媽媽可以問兩個孩子:我們做什麼可以讓兩個孩子一起玩呢?

姐姐:每個孩子都拿出一個玩具,一起玩兒。

媽媽:很好,姐姐想出了第一個辦法。弟弟有不同辦法嗎?

弟弟:我要衝她尖叫,直到她讓我玩為止。

媽媽:這是一個不同的辦法。可以試試,要看能不能行得通。還有第三個辦法嗎?

弟弟:我可以借她看我的卡通書。

媽媽:還有第四個辦法嗎?

姐姐:可以輪流玩……

在遊戲過程中,你會發現,孩子想到的辦法比你多,同時你給孩子選擇後,當孩子把“媽媽覺得我應該”變為“我主動選擇”的情景時,他更容易找到並且接受解決辦法,最重要的是讓孩子自己思考了解決辦法。

尋找解決方法的基本步驟就是:

1.家長提出問題或者讓孩子提出問題。

2.告訴孩子,要想出很多不同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3.把想出的主意都寫下來。(即使孩子可能還不識字,他們也喜歡看著家長把他們說的話寫下來。)

4.問孩子第一個解決辦法。如果這個辦法與問題相關,就重複一遍,並肯定這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要提醒孩子,目標是想出很多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5.問孩子另一個解決辦法,以此類推。

6.如果很快就想不出解決辦法了,要繼續深入研究,問孩子:“你說什麼能解決這個問題?”或者“你做什麼能解決這個問題。

ICPS 第四步:考慮後果

僅僅有解決辦法是不夠的,孩子還要學會考慮後果。考慮後果這步就是要幫助孩子思考如果採用了某個辦法,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因此,只有當孩子知道事情是按照某種順序發生的時候,他們才能明白後果的意義。

我們可以用以下游戲,幫助考慮事情的先後順序,考慮人際交往中的後果。

–之前和之後字詞遊戲:教孩子用之前和之後的句式來描述一件事。

–故事接龍游戲:和孩子編一些故事,讓孩子進行接龍。

–如果……可能會發生什麼遊戲:幫助孩子想象各種可能的後果。

書中第100頁給出了一個特別典型例子,媽媽假設的場景是,男孩喬伊想喂教室裡的倉鼠,可是女孩吉爾正準備喂倉鼠。

媽媽:喬伊怎樣才能得到喂倉鼠的機會呢?

姐姐:我知道,他可以問她可不可以兩人都喂一些。

媽媽:這是一種辦法。弟弟有不同辦法嗎?

弟弟:他可以把女孩推開。

媽媽:好,讓我們思考一個這個方法,假設男孩把女孩推開了,讓我們看看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媽媽拿出紙,在中間劃一條線,把弟弟的回答寫在左邊)

姐姐:她可能推開他。

媽媽:好的,我把所有的可能寫在右邊。現在,我們一起想想可能發生的更多事情。

姐姐:女孩可能會哭。

媽媽:好的,寫下來。

弟弟:她可能會告訴媽媽。

媽媽:好,也寫下來。如果男孩把女孩推開,女孩可能有什麼感覺?

弟弟:生氣。

媽媽:你能想個不同的做法,使得他們繼續做朋友嗎?

弟弟:他可以借她卡通書看。

媽媽:那就試試吧。

因果思考的步驟:

1.提出問題或者讓孩子提出問題。

2.像往常那樣引導孩子提出多種解決辦法。

3.在遇到有助於詢問出後果的解決辦法時,停下來。

4.把這個解決辦法寫在紙的左邊。

5.宣佈你要編另一個關於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的故事。要求孩子們做出多個不同的回答。

6.把每個回答都列在紙的右邊,在解決辦法和每個回答之聞畫一條線。通過考慮後果來評估解決辦法,對於愛衝動的孩子來說,顯得特別重要。他通常的做法是想出一個辦法,馬上就付諸行動。練習這種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思考的技巧,會極大地改善孩子和其他人的交往方式。

媽媽沒有說教,鼓勵弟弟思考辦法、考慮女孩的感受,並考慮這些辦法可能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最後總結起來,一個完整的ICPS對話包括四部分,能夠幫助孩子:

1. 明確問題所在。

2. 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感受。

3. 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4. 預估解決辦法的後果。

在練習時,家長要注意以下問題

1.ICPS是孩子要解決問題,而不是大人要解決問題。所以大人要控制自己替孩子解決問題的慣性,要相信孩子,他們具備著解決問題的潛力。要讓孩子思考,家長只應該提問,引導出孩子的看法,是什麼導致了問題的產生?他對這種情況有什麼感覺?對如何解決問題有什麼想法?以及如何將想法付諸實施,孩子認為可能的後果會是什麼?要避免告訴孩子該做什麼或不該做什麼。

2.把重點放在思考過程上,而不是具體的結論上。ICPS的目的是教給孩子一種能幫助他們處理一般人際問題的思考方式,如果家長急於判斷孩子的想法,甚至讚揚一種想法,就可能會壓抑孩子進一步思考其他解決辦法。而批評會讓孩子不願意再自由的說出內心的想法。這兩種情況下,孩子都會從思考解決辦法和考慮後果,轉向選擇一種能獲得家長所贊同的做法。

3.當家長在情緒中,以至於想不起來ICPS對話時,就會回到老的對話習慣中去。因此,如果你自己很生氣時,最好推遲做ICPS對話。遇到這種情況時,可以讓孩子先回自己的房間去,等稍後你們都平靜下來時再開始ICPS對話。

4.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遇到了讓他非常生氣或者苦惱的問題,不要馬上試圖用ICPS。等孩子冷靜下來,他才可以思考發生了什麼事、有什麼感覺,並且可以思考用多種方式來解決問題的時候再開始。

5.要對孩子有耐心。要多花些時間陪孩子玩遊戲,鼓勵孩子在有問題時運用ICPS的思考技巧,要注意觀察、傾聽孩子在思考自己的問題時顯露出的運用這種方式的跡象。

可能會有家長擔心ICPS會不會太繁瑣?其實恰恰相反,ICPS是非常靈活的,完全可以融合到生活中的各種場景。ICPS雖然有四個步驟,但並非一定需要經歷所有的步驟。比如說,當亞歷克斯打了他的小夥伴,媽媽只需問,這是一個好主意嗎?你能想一個不同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嗎?如此簡短的提醒,可能就足以幫助孩子想一個更積極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可能有的家長會覺得ICPS並不是很容易學會,確實,這是跟孩子談話的一種新方式,需要時間和不斷的練習才能成為習慣。因為東西方語言差異、表達習慣不同,完全對照演練會非常彆扭。我認為,家長們也沒必要每次對話都用這種方法,那樣會顯得不自然。我在今天分享一開始時列舉的常見問題可在178頁查詢到ICPS對話範例,這些對話範例和遊戲活動都可以作為ICPS的操作手冊,時不時拿來翻看參考,和孩子一起操練ICPS。

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完成,願家長們多些時間與孩子一起快樂的遊戲,多些時間陪伴孩子學會表達、學會獨立思考問題,收穫意想不到的喜悅。


新東方家庭教育官方號


孩子的性格來自家庭,父母的教育決定孩子的性格,我們發現有的孩子性格活潑,社交能力強,有的孩子則顯得木訥,害羞不敢在別人面前說話,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優秀,但是如何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1.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平時說話禮貌,待人客氣不說髒話,對孩子也能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父母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夫妻關係融洽,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自然會心情愉快,性格開朗,否則孩子會自卑,自閉。

3.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多讓孩子與陌生人說話,比如讓孩子自己去買東西,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

4.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多帶孩子參加社交體驗,讓孩子接觸到更多的人。

5.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多帶孩子出去旅遊,增長孩子的見識。

孩子的社交能力來自日常生活中的引導,父母一定要多給孩子創造機會,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我是侯媽,歡迎關注我,每天分享教育知識,有問題可以給我私信,我們一起討論.


侯媽家庭教育


榜樣是最好的老師。

不要老師要求孩子做這做那,而是自己身體力行,孩子自然會學習。

第一,培養孩子開朗友好的性格

首先是尊重孩子,每個孩子都有他先天的特性,不要勉強。

在這個基礎上儘可能培養孩子開朗友好的個性。

怎麼來培養呢?

答案是家長自己要做到開朗友好,不僅對孩子關愛有加,還要對家裡人都有真正的關係、尊重和愛。

唯有家庭和諧、充滿友愛的家庭才能真正培養成開朗友愛的孩子。

而一個開朗友愛的孩子,社交能力一般都不會太差。

第二,適當多走帶孩子走出去

多帶孩子開展些戶外活動,親子游戲。

活動中有很多同齡小朋友,自然而然玩著玩著就慢慢做朋友了。

尤其是活動持續時間和週期比較長且需要團隊配合的那種。

第三,鼓勵孩子融入集體

有些孩子可能剛開始苦惱,孩子都這樣,不願意離開父母。

這時候要慢慢鼓勵孩子融入集體,而且要有耐心,在旁邊給予支持和照顧即可。

一點一滴,孩子從同伴或集體處獲得了好的反饋之後,慢慢就更容易融入這個群體,與大家交朋友了。

第四,平時的相處中展現自己好的一面

這是最關鍵的,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

父母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就要充分展現一些“宜人性”的性格特點,比如真誠、友好、善良、樂於助人,等等。

無形之中,這些就會成為孩子的榜樣示範,孩子也慢慢會具備這些性格特點,無疑有助於他的社交。


馮起升


孩子的行為來自對大人的模仿,特別是對自己身邊人的模仿。

我們觀察孩子就會發現,那些父母本身喜歡交朋友的,他們的孩子社交能力和情商相對都比較高,走到哪裡都能快速的融入群體。

在以往的諮詢案例中,遇到問“自己孩子不合群怎麼辦”的家長,溝通發現,通常他們自己也是不合群的,性格比較內向的,甚至有一些有社交恐懼的,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機會模仿家長交朋友的狀態,久而久之,社交能力就弱了。

家長想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家長先改變自己,趁週末假期幾個關係好的父母相約遛娃,或者邀請朋友來家裡做客,父母如何待人接物,以及如何與朋友相處等種種行為,就落在孩子眼裡。

孩子在父母交朋友的氣場中受到良好的啟發,自然也能順利愉快的和其它小朋友建立良好的關係,成為社交小達人。


甜甜圈伐木累


曾在一所專門研究於孩子特殊行為的教育機構中工作,有不少家長問,平時在家裡開朗好動的孩子,為何一遇見陌生人就不願意開口說話,說半個字都覺得困難有的甚至是躲在父母身後不敢露面?社交能力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都離不開朋友。有些人覺得自己不善於表達,成年後表現的社交能力強弱其實在孩童時期就已經體現出現。那麼,如果想要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那就要深刻地瞭解它的含義。

㈠社交能力的四個能力:

①表達能力;②良好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③應變能力;④理解他人的能力

外向的孩子活潑開朗、積極與他人成為好朋友,但缺點則是容易造成過度的自信與強勢。內向的孩子在社會中則處於被動的生存狀態,他們一般過於在乎他人的想法,時常處於弱勢,但優點是善於傾聽與配合他人。

外向不相當於具備社交能力:與人交流除了主動開口說話,也包括了眼神交流、微笑等,話多並不意味著社交能力強。社交能力的關鍵是在於否能夠考慮別人的感受。

㈡影響社交能力的因素

與先天因素有關:觸覺功能不完整(感統);先天氣質(可以通過早教去強化)

觸覺發育不良:刨腹產的孩子相對於順產的孩子,其觸覺發育不良的比例相對較高。主要表現為情緒過度敏感、防備心強而造成社交能力的弱勢。粘人、膽小、容易發脾氣、害怕甚至是逃避與陌生人接觸。對觸覺發育不良的孩子,無論是順產或剖腹產,家長都可以對孩子進行早期的撫觸(按摩操等),促進孩子從小的觸覺良性發展。

先天氣質:包括性格的內向、外向。

社交能力還與家庭因素有關。這裡的家庭因素包括家長的教育理念、父母之間的相處方式、家庭氛圍等。

㈢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良好的社交能力的表現:友愛、團結、互助、欣賞他人、樂於與同伴分享、主動邀請別人參加活動。

不良的社交能力的表現:言語或身體的攻擊、不誠實、愛批評或嘲笑別人的短處、不守規則、忽視他人的感受。


眾說紛談


方法/步驟

1/3

現代的孩子基本都是獨生子,兩個家庭就一個孩子,孩子從小就是掌上明珠,寶中之寶,所有的愛都在孩子身上。所以,要想提高孩子的交際能力,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對孩子的愛要節制,決不能溺愛。先不說現在很多的溺愛,社會上很多家庭造成的悲劇,導致後悔莫及啊。如果過多的溺愛容易使得孩子自私任性,在與其他孩子交往的過程中,容易以個人為中心,這樣很難在交際中得到真正的肯定。

2/3

其次就是在孩子的家中還外面交際中,不要過度的去參與干涉孩子的自由,不要什麼都為孩子做主,為孩子鋪好路。這樣孩子的成長和鍛鍊都是很不好的。如果你過多保護和干涉孩子的交際,你要知道,你不可能一輩子都保護他,孩子總有獨立的一天。這樣當孩子獨立交往的時候,容易造成孩子認為周圍的人和外面的世界都是沒有安全的,這種不安全感會影響到孩子的順利交際。

3/3

中國有傳統,很多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的教育很是嚴格,容不得孩子有半點缺陷,不斷的否定孩子的成績,希望孩子不斷再進一步,追求更好的成績,導致孩子壓力很大,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壓力下,明明做得很好了,卻達不到要求。久而久之,除了壓力的巨大,還會對孩子的自信心造成影響,這樣的孩子容易在與人交往的過程膽怯自卑,缺乏自信,因為他一直被否定和鞭策著,所以他很害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