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揚州人街頭做了件好事,外國友人連聲說“Thank you”

時間:昨天下午5點

新聞現場:史可法路與萬福路交會處

昨天下午5點左右,史可法路與萬福路交會處發生一起單方面交通事故,一名外國男子騎電動車過程中不慎摔倒在路上,倒地不起。當時臨近下班高峰期,過往車輛很多,隨時可能引發二次交通事故。路過的熱心市民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為他搭建了一個充滿大愛的“守護區”。“Thank you、Thank you……”外國男子躺在救護車上,不斷地向揚州市民表達謝意。
一群揚州人街頭做了件好事,外國友人連聲說“Thank you”

【突發意外】外國友人騎車不慎摔倒

昨天下午5點左右,史可法路與萬福路交會處附近,車來車往,過往的行人和車輛在不斷增加。非機動車道上,電動車川流不息。就在這時,有一名身材高大魁梧、30歲左右的男子騎著電動車行駛到兩路交會處。突然,電動車猛烈晃動了一下,緊接著便失控倒在路上。只見電動車部分部件被摔碎,散落在路面上,男子重重地摔倒在路上,表情痛苦,多次挪動身體試圖爬起來,結果都沒能成功,躺在了路面上。

“不好了,這人怎麼摔下來了?”有路過市民驚呼起來,當他走到近前,詢問其有沒有大礙時,說了幾句話對方都沒聽到。該市民又轉到男子面部朝向後發現,摔倒的男子頭髮呈黃色、鼻尖高高的。

“哎呀,外國友人摔倒在這邊了,也不知傷得怎麼樣,說話也聽不懂,這可怎麼是好?”該市民站在摔倒男子附近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一群揚州人街頭做了件好事,外國友人連聲說“Thank you”

【溫馨一幕】市民圍成一個“守護區”

記者上前查看,發現一名外國男子正躺在圈內的地面上,不能動彈,表情痛苦,手裡拿著手機,正在與他人通話。萬福路與史可法路叉口東北側的一個石墩上和旁邊的斑馬線上,均留下了一道長長的碰擦痕跡。

此時,離下班高峰時間越來越近,男子所處的位置也越來越危險,稍不注意很有可能就會引發二次事故。“這裡有傷員,大家注意繞行……”一群人依次排開,身體緊挨著身體,圍成了一個圓圈,口中不斷地喊著警示語,提醒過往車輛繞行。

“當時我們正在附近的崗亭督查小紅帽的執勤情況,目睹了這一突發事件的發生,為保護躺在地面上的傷者,召集附近小紅帽和行人圍成了一個圈。”市民觀察團景區分團一名成員徐建霞介紹,召集大家將傷者圍在中間,目的只有一個,搭建一處安全區域,避免傷者發生二次意外,等待救護車的到來。

很快,救護車趕到了事發現場,將受傷的外國男子送往城區一家醫院檢查治療。經初步檢查,傷情並不是很嚴重。

【暖心舉動】年輕夫婦全程守護陪伴

在這場緊急救援當中,受傷男子身邊始終站著一對年輕夫婦,他們既是目擊者,也是全程的陪護者。

值得一提的是,救護車趕到現場後,這名外國男子即使強忍著疼痛,也始終不願意上車。原來,他的電動車在摔倒之後,被人推行到了附近的一處崗亭,暫時停放,外國男子不願離去的主要原因是,想將車裡的錢包一起帶走,可由於語言不通,與救援的市民交流困難,一直未能如願。

“你把車鑰匙給我,我去幫你拿。”現場一名年輕女子在得知傷者的意圖後,從對方手中拿過電動車鑰匙,從電動車儲物箱裡拿出了錢包,交給了傷者。

原來,這名女子姓田,是梅嶺中學的一名老師,事發時,她與她的丈夫碰巧路過,全程參與了救援。

“這名外國男子沿著萬福路由東往西騎行,車輛碰到了石墩後摔倒在地。”田女士介紹,這名外國男子身材魁梧,摔倒後,一直躺在斑馬線上,不能動彈。為避免二次意外,田女士和丈夫第一時間上前,將外國男子儘量拖到路邊。考慮到長時間躺在路面上,後背容易被燙傷,田女士將自己電動車上的一個擋風墊拆了下來,在丈夫幫助下,抬起這名外國男子,將擋風墊墊在他的身下。

面對眾人的援手,躺在救護車擔架上的這名外國男子不斷地說著“Thank you”,特別向對這對年輕夫婦豎起了大拇指。

記者 陳晨 崔根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