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轰曹文轩的郑渊洁:儿子小学学历;女儿被6所美国名校录取


炮轰曹文轩的郑渊洁:儿子小学学历;女儿被6所美国名校录取


炮轰曹文轩的郑渊洁:儿子小学学历;女儿被6所美国名校录取

4月18日,第13届中国作家榜公布,多年以来一直领跑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却不见踪迹,榜中无名。


炮轰曹文轩的郑渊洁:儿子小学学历;女儿被6所美国名校录取


一位网友在他的微博发问,质疑他天天说自己书籍销量高,为啥最新发布的作家榜,连名字都没有,并撩拨他是否敢回应。


炮轰曹文轩的郑渊洁:儿子小学学历;女儿被6所美国名校录取


郑渊洁客气应承下来,在20日丢出一篇长文作为回复。

正是这一篇长文,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在文中,郑渊洁爆料自己没有登录童书作家榜,是因为向制作方表明了拒绝上榜的态度。

至于缘由,他直戳国内的童书销售泡沫极大,甚至和不法行为有牵连。

他明确点出了榜单第三名曹文轩,打着讲课的幌子进入校园,非法进校兜售童书。


炮轰曹文轩的郑渊洁:儿子小学学历;女儿被6所美国名校录取


要说郑渊洁的炮轰事件,这并不是孤例,他同斗士一般,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维护正义和童真。而他对于家庭教育的看法,更是独树一帜、发人深省。

1983年,郑亚旗出生,为了给儿子创造更好的生活,郑渊洁通宵达旦地写作童话,最多曾同时在7份杂志上开设连载。

但无奈稿费千字2元的价格实在太低,一家人不由为生计发愁。

郑渊洁的一个编辑好友告诉他,因为有了他的童话连载,他所在的杂志刊印数增加了10万册。

家中的窘迫和这个消息,让郑渊洁壮起了一点涨稿费胆量,他咬牙跑去求见了主编,提出将千字2元调成2.1元。

主编却一句话噎得郑渊洁浑身战栗,他说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是刊登你的作品导致本刊印数上升,就不能是其他人写得好吗?

于是就在这一年,《童话大王》出世了,作者只有郑渊洁一个人。


炮轰曹文轩的郑渊洁:儿子小学学历;女儿被6所美国名校录取


这便是他负重,向不公平的第一次独自抗争。

虽千万人,吾往矣。

1986年,郑渊洁受邀参加了一次作家笔会。

有位作家不怀好意问他有没有读过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坦诚回答没有。

在座的作家们都故作惊诧,说这人是俄国文学的瑰宝,你怎么能没看过呢。

轮到郑渊洁发言时,他很严肃说,自己最近拜读俄罗斯最知名的纯文学女作家尼尔科娃,询问大家是否看过。

大部分人纷纷点头。

郑渊洁说,这人不存在,我瞎编的。

转身便离开了会场,从此再也不去参加作家笔会。

对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堪称完美的辛辣讽刺。


炮轰曹文轩的郑渊洁:儿子小学学历;女儿被6所美国名校录取



年逾花甲的郑渊洁,早已不是那个埋头只顾书写的萌新少年。

他提笔长文,揭露进校贩卖童书的黑幕,自然早已预想到自己将会面临更加严苛的道德拷问。

支撑他能够挥斥方遒的底气:

是一身浩然正气,从不违法乱纪,甚至交通违章都没有的底线恪守;

是虽在圈内浸淫数十载,但坚守正义,绝不向灰色势力媾和的操守。

因此郑渊洁的振臂高呼,并不突兀和怪异,究其郑渊洁的半生,气节和操守不但是自己身体力行,也在言传身教给自己的儿女。

1

正确面对不公

很多的教育鸡汤文提到,面对不公时,要让孩子自省,做到向这个世界妥协。

郑渊洁却反其道而行。

大部分80后男生儿时的英雄皮皮鲁,是郑渊洁在1981年创造出来的,而取材的原型,多来自于他的儿子郑亚旗。

郑渊洁著名的《驯兔记》的童话里,听话才是好学生的唯一标准,孩子们依照标准,纷纷变成了“好学生”,进而变成了乖巧的兔子。

只有皮皮鲁成了班上唯一没有变成兔子的人。


炮轰曹文轩的郑渊洁:儿子小学学历;女儿被6所美国名校录取


郑渊洁曾说自己接触过一些成功人士:“他们都有出色的判断力,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判断力正确。”

法国著名教育学家蒙田一个最主要的教育观点,和郑渊洁不谋而合,是“学习和教育只服从于一个目的,即培养孩子完美的判断力”。

这正是郑渊洁对儿子的期望,期望他和童话里的皮皮鲁一样,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不盲从权威,才不会变成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兔子。


炮轰曹文轩的郑渊洁:儿子小学学历;女儿被6所美国名校录取


能够清醒的认识自身和认知社会,不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状下,面对恐吓、诱惑和所谓权威,迷失掉自己的本心。

判断力的良好养成,离不开放手让孩子去试错,在挫折中寻找真理的本来面目,从而自信而果敢。

在成名后,郑渊洁有一个旁人很难理解的怪癖,就是和同龄人参加活动或节目,绝不享受特殊的待遇。

如果他发现同龄人的待遇比自己要低,例如飞机坐经济舱或住宿普通间,那他一定会去找主办方,要么对方升级,要么自己降级。

他曾说过,自己的经典角色皮皮鲁就是平等意识的产物,就是平等的化身。

他的以身作则,便是坚定地摒弃特权主义的优越感。

不凌驾于他人之上,人人平等。

1995年,读小学的儿子郑亚旗放学回家后对郑渊洁说,学校让明天交18元钱。

郑渊洁无意问了他一句,交钱买什么?

郑亚旗说打甲肝的预防针。


炮轰曹文轩的郑渊洁:儿子小学学历;女儿被6所美国名校录取


郑渊洁本能感觉到隐隐的不对,没头没脑地往孩子身体里注射东西,谁能保证绝对安全?

他匿名给市和区的多家疫苗管理机构电话询问此事,都说没有组织这次疫苗接种。

郑渊洁浑身颤抖,当即对儿子说,明天我给你请假,不去打针了。

郑亚旗却睁圆大眼说,既然你知道了我们学校打预防针是为了赚学生钱,针剂可能是伪劣产品,你干吗不救所有的学生?

郑渊洁没有呵斥儿子幼稚的正义感,强输他“自扫门前雪”的观念,而是为刚刚的抉择无地自容。

于是他立即抓起电话,郑重拨打了举报电话,担心时效性不够,他还向一位记者朋友告知了此事。

次日,学校向家长退款。

他最庆幸的,是经记者朋友了解,儿子学校准备给学生注射的甲肝疫苗,生产厂家未被卫生部认可。

郑渊洁的例子,可以说身教胜过了言传。

炮轰曹文轩的郑渊洁:儿子小学学历;女儿被6所美国名校录取


道一千说一万,都不如作为父母亲,自己的一次平等、正直观念的身教,对孩子的醍醐灌顶。

就是这样,才能塑造出孩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更进一步,做到面对现实不公时有底气。

2

留住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童话大王之所以炮轰北大教授,除了对不公的愤然抗争,还有便是进校贩卖童书,扼杀了孩子选择书籍的余地,也同时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以及对图书的兴趣。

60年代,读小学四年级的郑渊洁,因为颇有创意地更改作文命题《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为《早起的虫子被鸟吃》,被视为离经叛道,并被开除出了学校。


炮轰曹文轩的郑渊洁:儿子小学学历;女儿被6所美国名校录取


炮轰曹文轩的郑渊洁:儿子小学学历;女儿被6所美国名校录取


幸好他的父亲说,没关系,小子,我自己在家教你。

1988年,3岁的郑亚旗进了幼儿园,入学一周,仅仅因为在上课时说话,班主任把他关了一下午的小黑屋。

整整一个下午,年仅三岁的孩子,独自在小黑屋内无人理睬。

可想而知的惶恐无助,这无疑给他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

郑亚旗上小学第一天,班上另一位同学没有带课本。班主任对其破口大骂:吃屎都接不上热的!

果不其然,郑亚旗回家问郑渊洁,老师为什么这么说,热的口味更好一些吗?

郑渊洁无言以对这个脑洞问题。

郑亚旗的活泼和出挑,以及对学校的愈发抵制,让郑渊洁不得不考虑将何去何从。

终于,儿子小学毕业后,郑渊洁将二十多年前,父亲说过的那一句话,复述给了郑亚旗。

他将家里的房间改造成了一个小小私塾,里面的黑板讲台、课桌板凳一应俱全,还煞费苦心给儿子编订了一系列的教材,学科的种类有道德、史地和哲学等。


炮轰曹文轩的郑渊洁:儿子小学学历;女儿被6所美国名校录取


他发明了“逆向考试法”,在儿子学完一个篇章后,就其中内容自己编一张考卷来考爸爸。

只要儿子能让爸爸考不及格,那儿子就及格了。

私塾的教育使得郑亚旗13岁时,就能和科班出身的一流大学生谈笑自如、不落下风。

那一年,郑亚旗和一位北大学生组了个小团队,由郑亚旗负责技术,北大学生负责业务,共同制作网页。

2年后,15岁的郑亚旗赚到了30万。

这其中,郑渊洁没有提供任何帮助。

郑氏父子自学的例子,都不是主动去放弃学校的教育,而是郑家父子的独特天性,以及作为父辈的无奈抉择。

但是被迫的抉择,并不是放任孩子不管。

而是拿出自己以指数倍数的精力,以保留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前提,悉心地教导孩子,做到“明事理、有知识”。


炮轰曹文轩的郑渊洁:儿子小学学历;女儿被6所美国名校录取


《郑渊洁家庭教育课》书中,郑渊洁讲述过自己早年乘坐飞机时一个小趣事。

飞机升空后,他喝完了矿泉水瓶中的水,随手盖紧了瓶盖。

可当飞机降落到机场,空矿泉水瓶子居然神奇地干瘪成了一团。

郑渊洁反复把玩空瘪的瓶子,兴趣盎然。

之后,他带上女儿郑亚飞,专门跑去再坐一次飞机。

像魔术一般,重演了一遍空矿泉水瓶子的变化。

在女儿的欢呼雀跃中,郑渊洁将提前查阅到的原理,细细讲解给女儿消化。

他用这种方式,让女儿见识到自然的神奇,也激发了女儿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炮轰曹文轩的郑渊洁:儿子小学学历;女儿被6所美国名校录取


通过鲜活的事例、亲身的体验,潜移默化之下,激发出孩子对世界的探索欲望,再来进行理论的指导。

可以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如今,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创建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事业做得很红火;

女儿郑亚飞,被六家美国知名高校录取,目前在美国攻读研究生。

很多人都说,郑渊洁的教育方法没有推广性。

因为他一直尝试着传统教育模式颠覆,独开蹊径。

他的很多做法,比如说让儿子小学退学,自己创办私塾等,都是大部分家庭想都不敢想的惊世之举。

诚然,我们当然不能对郑氏教育法照单全收,从他的理念中提炼和萃取,是吸收和消化的不二法门。

我们可以,学习的是如何教育孩子,尤其是如郑亚旗一般个性鲜明的孩子时,怎样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创意地发挥这些孩子的天性,合理表达自己的诉求;

不挫伤孩子对世界的探索热情,保持住好奇心和想象力。

他们,也可以像郑亚旗和郑亚飞兄妹一样,拥有璀璨多彩的人生。

他们,也配得上,父母亲最深沉的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