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日報:靠“手機標註”謀利,不法生意應徹查

手機號被“誤標”成騷擾電話,用戶查詢、取消誤標都要交錢,這是什麼事兒?最近浙江尹先生髮現自己手機號被軟件平臺標註成了“教育科研機構”。而要查詢是被哪些軟件標註的,需要花錢,取消這個錯誤標註,要花更多的錢。4月18日央視曝光了靠“查詢騷擾電話標註”牟利的一家名叫“號查查”的網站,當天下午,中國新聞網官微發出圖片,顯示後者已“停止服務”。

現在的智能手機在顯示電話號碼的同時,還會顯示特殊的“標註”信息,比如“廣告”“騷擾”,甚至是“詐騙電話”,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用戶選擇是否接聽。然而隨著電話標註功能被泛用,這個功能開始慢慢“變味”了。央視調查裡關注的一位手機用戶就發現,剛剛花錢取消了一些軟件的平臺錯誤標註後,很快又多了幾個新的錯誤標註。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在手機普及的今天,這樣的困擾可能會發生在任何一個人身上,如果手機號被惡意標註後讓有償查詢和取消成了一門沒人管的“生意”,那監守自盜就會像細菌一樣迅速地大面積擴散。

媒體的曝光提供了一條違法甚至犯罪的線索,涉事平臺和網站自停業務遠遠不足以終結這門生意,有關部門的調查必須立即啟動。這裡面涉及的法律問題需要和大家一起理理。

首先,誰能標註?目前標註是手機用戶自行藉助軟件平臺完成的。

其次,標註正確與否該不該有審核?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可誰來審核、如何審核,卻是未解的問題。目前,軟件開發者為手機用戶提供了標註服務之外,還把標註準確的“信任”一併給了手機用戶,是不小心還是故意,不清楚。一旦標錯了,怎麼辦?“一些軟件平臺開出免責聲明”,意把本屬於自身的核實責任轉嫁給用戶。

既然標註免費,為何更改、取消不能同樣免費開通呢?軟件的功能設置給“號查查”們提供了賺錢“良機”。也可以說,是軟件運營者把自己的責任變成了掙錢渠道,利用的是軟件自身漏洞和外部監管空白,利用的是用戶要解決這個困擾的需求。

現在問題是,無條件的信任是不可靠的。就算軟件運營者要進行審核,如何保證他審核過程合法、結果無誤呢?因為涉及到手機用戶個人信息尤其是職業信息的出具、核對,軟件運營者有沒有資格查看、核對呢?個人出具的不同的職業信息就一定對嗎?出具後的個人信息有沒有隱私安全問題呢?

因此,從技術上取消錯誤標註不存在障礙,而誰來審核、取消(或許存在修改需求)標註存在一個主體適格問題。這有待於從法律法規的層面上來明確和規範。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至少有30多款手機軟件可以提供電話標註服務,被惡意標註或因號碼變動產生的“誤傷”個案不勝枚舉。個人信息被侵犯已然是事實,如果不及時整治,非法產業鏈只會造成更多手機用戶被迫出錢“改錯”。

再進一步講,手機號碼標註軟件的誕生在很大程度上起因於騷擾電話瘋狂不停止,與通訊營運商未能及時通過技術手段為手機用戶攔截下騷擾電話直接相關。所以,在呼籲職能部門及時查處平臺不法經營行為、立法規範相關標註行為的同時,也期望運營商能肩負起自己的責任,為用戶淨化耳朵,唯此標註軟件產生的問題才有望徹底消失。

(原題為《靠“手機標註”謀利,不法生意應徹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