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希特勒有哪些戰略錯誤?

風捲大地


二戰初期的德國以超越時代的閃電戰作戰體系,在眾多天才參謀人員謀劃下,依靠普魯士軍人優秀的戰爭素養、戰術配合,在歐洲大陸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空前的勝利,就連一戰時作戰頑強的傳統陸軍強國法國也僅僅支撐2個月就轟然倒下,在進攻龐大的蘇聯時,三路突進三路戰果斐然,一度兵鋒直指蘇聯的首都莫斯科,彷彿整個歐洲即將都屬於德國人了,但是帶了中後期,情況卻急轉直下,德國的戰況每況愈下,到底是希特勒犯了那些重大的戰略錯誤,才導致德國走向如今的境地呢?

第一、敦刻爾克未能圍殲40萬英法聯軍,沒能成功逼迫英國屈服

1940年德軍閃擊法國,將近40萬英法聯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當時德軍最近的坦克離港口僅10英里,眼看就能把英法聯軍消滅在敦刻爾克的灘頭。沒想到希特勒卻下令停止前進,由於德國空軍司令戈林信誓旦旦的保證德國空軍可以消滅灘頭上的英法聯軍,讓德國空軍擔任主攻,因此英法聯軍得到喘息的機會,成功完勝了世界戰爭史上最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為英法聯軍反攻大陸留下了30萬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

▲如果敦刻爾克30萬英法聯軍沒有逃回去,勢必將沉重打擊英國的抵抗意志

敦刻爾克大撤退使得丘吉爾也有了底氣,決定拒絕向希特勒投降。

第二、不列顛空戰指揮失敗後沒能與英國談和,卻又決定進攻蘇聯,雙線作戰

德國剛開始不列顛空戰時,在空軍飛機數量上擁有絕對的優勢,德國投入3個航空隊和2669架飛機,其中戰鬥機和轟炸機各佔1半,此時的英國只有700架戰鬥機和500架轟炸機,從數量上,德國飛機數量是英國的2倍,在飛行員水平上,擁有更多訓練時長和戰鬥經驗的德國人的飛行員在空戰時也佔優勢。

第一階段,德軍集中全力攻擊英國空軍基地和飛機制造廠,使英軍12個機場和7個飛機制造廠遭到破壞,此外英國秘密武器6個雷達站、1座彈藥庫、10座儲油庫被炸,此時英國進入最困難的時候,能升空作戰的空軍飛行員所剩無幾,維修戰機的技師更是經常累到在修理臺上,英國空軍離崩潰只有1步之遙

但是此時一架英國轟炸機的誤打誤撞改變了整個不列顛空戰,這架英國轟炸機幸運的突破了德軍的防空網,在柏林上空投下了一枚炸彈,這讓希特勒大為惱火,決定轟炸倫敦報復英國

沒想到就是整個決定拯救了英國空軍,英國空軍得到了寶貴的喘息之機,迅速恢復戰鬥力,在倫敦上方組織了一次又一次的空戰,殲滅了大量的德軍戰機,德國的不列顛空戰只能宣告失敗,這也導致了海獅計劃的流產,德國只能轉向進攻蘇聯。這對於德國來說,雙線作戰,不僅不能全力進攻蘇聯,還要分兵防守自己漫長的海岸線。

進攻蘇聯時德國選擇三個作戰目標,而且沒把高加索作為主要目標

二戰結束後,蘇軍“勝利的象徵”朱可夫元帥同艾森豪威爾進行探討時曾明確指出,希特勒在蘇德戰爭中犯下了3個不可饒茹的錯誤,致使德國輸掉了這場本該贏下的戰爭

德國在戰爭之初由於進攻突然性,大獲全勝,但卻由於將目標分散為3個近乎獨立的目標,幾乎使得3個作戰計劃的最終目的都沒有實現。

不應該北方的列寧格勒列為作戰目標,首先列寧格勒附近都是森林和沼澤,不利於德軍大規模裝甲集群作戰,第二德軍進攻列寧格勒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大於經濟意義,即使拿下列寧格勒也不會緩解德軍資源緊張的狀況。

應該把南翼以至於高加索方向,作為德軍進攻的第一目標,德國進攻蘇聯,就是為了蘇聯的各種資源,而蘇聯的各種資源普遍分佈在西南方,烏克蘭的糧食、頓涅茨克的煤、高加索的石油,如果德軍一開始將主攻方向放在高加索可能會成功,並大幅支持德軍對蘇聯的持續進攻。

在一個就是1942年夏季攻勢中的德軍分兵分別進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導致兩個戰役目的均沒有實現,自此德軍再也無力奪取高加索油田,從而喪失了戰役的主動權,只能戰略防守,那麼失敗就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選擇了與日本和豬隊友意大利結盟

德國選擇了東方的日本作為了他的盟友,妄想日本北進進攻蘇聯,德國和日本東西並進一舉擊敗蘇聯。而日本卻受制於資源,加上在諾門罕碰了一鼻子灰,決定南下東南亞,並偷襲了珍珠港,使得日美開戰,德國也只能與世界上最強的工業國美國開戰,美國的參戰,一是大為加大了對蘇聯和英國的援助,另一方面加速了美國進入歐洲的時間。

至於德國的另一個豬隊友意大利,就只配玩麵條,一開始打希臘,被希臘趕回家,求救德國,德國只能出兵,使得德國進攻蘇聯的時間推遲了1個月。又耐不住寂寞,要打北非,結果在北非被打的鼻青臉腫,老樣子又向德國求救,德國不得不派出兩個裝甲師援助意大利,雖然隆美爾在北非以少勝多擊敗英軍,但是由於補給線太長,補給不力,白白搭上2個精銳裝甲師和數不清的物資,如果把這部分力量用到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都能拿下了。

總之,希特勒的戰略選擇和抉擇也是一步錯步步錯,希特勒只能選擇硬著頭皮承受自己犯下的錯誤帶來的後果。


小油瓶侃歷史


二戰後期,希特勒回憶起戰爭初期的狀況,他對墨索里尼瞞著他進攻希臘咬牙切齒。

意大利進攻希臘,遭到慘敗,德國不得不分兵去平定巴爾幹半島。雖然平定巴爾幹只花了一個多月時間,但是削弱了進攻蘇聯的力量,而且進攻時間不得不延遲一個月。

希特勒認為,意大利人的愚蠢行動,直接導致了巴巴羅薩行動的失敗,如果能在5月份發起進攻,如果不需要分兵巴爾幹,如果......

總之,在希特勒眼中,一切都是意大利人的鍋。

這只是希特勒自己在推卸責任罷了,從決定進攻蘇聯的那一刻開始,他就犯了嚴重的戰略錯誤。除了這個巨大的戰略錯誤,後續還有更多的錯誤。

一、過早進攻蘇聯

進攻蘇聯的決定是非常盲目的,希特勒並不清楚軍隊的後勤壓力。

負責後勤的德軍軍官曾經撰寫了一份詳細的報告來證明進攻蘇聯可能會導致的災難,報告中列舉了德國當時的資源和工業實力,和蘇聯的工業實力進行了對比,結果證明如果進攻蘇聯將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可惜的是,這份報告沒有被希特勒看到,該名軍官好不容易有機會面見了希特勒,提出了自己的異議,但他還沒說完,就被希特勒劈頭蓋臉罵了一通。

軍隊的高級軍官們也沒把報告當回事,他們和希特勒一樣,都認為蘇聯雖然工業實力雄厚,但是蘇軍很弱,只需要幾個周就可以消滅蘇軍,打垮蘇聯。

在這種盲目的樂觀下,巴巴羅薩計劃連進攻莫斯科的計劃都沒有,中路進攻計劃只制定到斯摩稜斯克。德國高層普遍認為蘇軍都聚集在邊界,德軍一波攻擊就可以打垮蘇軍。

德軍高官們沒有考慮過佔領了斯摩稜斯克之後,如果蘇軍還有力量該怎麼應對。

當然最後的災難也就不可避免了。德軍消滅了他們掌握的蘇軍師的番號,但是隨著戰線的推移,他們發現了更多的新番號。

二、放棄了中東和北非

進攻蘇聯之前,德軍平定了巴爾幹,英國最擔心的事情是德軍順勢進攻中東,切斷蘇伊士運河,這樣英國就危險了。

結果希特勒沒有這麼幹,丘吉爾得知蘇德戰爭爆發後,終於鬆了一口氣。而德軍最終又一次陷入了最令人擔心的兩線作戰的境地。

在北非戰場上,希特勒過分相信了意大利人,雖然派了隆美爾去幫忙,但是勢力單薄。而且意大利的優勢在進攻希臘之後已經失去了。

希特勒一直幻想英國會跟法國一樣妥協,然而英國始終沒有妥協。希特勒雖然用了空戰、潛艇戰的辦法,企圖迫使英國妥協,但他沒有認識到,殖民地尤其是印度才是英國最有價值的地方。

希特勒幻想如果先打敗蘇聯,就可以迫使英國妥協,而且對打敗蘇聯充滿了盲目樂觀。不過這一切都只是建立他的一廂情願之上,他的種族仇恨和對蘇聯的仇恨矇蔽了理智。

三、斯大林格勒失敗後,沒有迅速收縮

斯大林格勒失敗後,東線已經一團糟糕,蘇軍很快就攻到了東普魯士。

希特勒重新啟用了古德里安,讓他去防守東線。古德里安要求從其他地方調幾個師來增加防禦力量,結果被希特勒拒絕了。

此時如果希特勒放棄巴爾幹、北歐、匈牙利,或者從西線抽調幾個師去東普魯士,及時收縮防線,就可以大概率避免德軍被蘇軍分割的下場。

不過希特勒不聽,不給東線增兵,也不願意收縮防線,導致東線的防禦力量嚴重不足,而大量有生力量又被拖在其他地方不得動彈。

結果就是蘇軍攻破東線後,進行大縱深穿插,將德軍分割在不同的區域內,無法相互救援,只能被各個擊破。

就在最後柏林戰役的時候,外圍還有大量的德軍,但是由於被分割,無法支援柏林,眼睜睜看著柏林被攻破。

當然了,以上都跟希特勒個人以及當時德國的獨裁體制有關,希特勒聽不到不同意見,其他人有不同意見,也無法表達。


我是迷蝶夢,以上為個人淺見,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喲。

<strong>


迷蝶夢文史社


作為二戰中的德國國家元首,希特勒對於德國的戰敗是要負全責的,這個所謂的負全責的概念當然是指的德國不應該發動歐洲戰爭,但是既然仗一定要打的話,那就是在戰略上有對也有錯。

撇開歷史因素和戰爭的性質暫且不談,單就德國發動的歐洲戰爭看看希特勒都有哪些方面的失誤!


二戰結束之後,受到審判並被判處絞刑或者其它徒刑的大都是黨衛軍,而作為職業軍人的國防軍一般都受到的處罰較輕或者是法外開恩。

這些在戰後得以法外開恩而活著的德國將軍都在回憶錄中,無不把德國的戰敗責任推給了希特勒,理由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他對於戰爭的過多的干預和戰略上的誤判。

其實作為一個從社會底層一步跨入德國最高元首的希特勒,自有其過人的一面,絕不僅僅是因為他有著一副出色的演講口才和政治綱領那樣簡單。


光有政治綱領和演講的口才是領導不了德國的,還要有全方位的國家領導人素養才行,這其中就包括軍事上的戰略才能。

其實希特勒在這一方面做的也很出色,只是到了最後出現了把控不了的局勢而已。

有人說希特勒是發動二戰的元兇,其實這種定義是不恰當的,他所發動的戰爭一直是侷限在歐洲的範圍,說是擴大成了世界大戰,真的是有點言過其實了。

他發動戰爭的最初目的就是向英法兩國報《凡爾賽合約》的一箭之仇,但是由於歐洲的特點是國家太多,而歐洲的面積又太小,當歐洲戰爭爆發時,現代化的武器系統又使得戰場的縱深範圍大大增加,這樣一來就牽扯了許多與此無關的國家,比如荷蘭、丹麥、比利時和盧森堡等。

極力避免和一個強大的美國發生衝突一直是希特勒努力去做的一件事。

除此之外,在沒有徹底解決英法兩國的問題之前,一定要避免和東線的蘇聯發生直接的衝突,為此在1939年的入侵波蘭之前,蘇德兩國簽訂了一項《互不侵犯條約》,旨在德國對英法兩國開戰時,避免後顧之憂、以使德軍可以全力開打。


所有這一切表明,希特勒所採取的遠交近攻政策是很成功的,說他是一個不懂戰略的軍事家是不對的。

在取得對英法作戰的巨大成果之後,英法聯軍退到了敦刻爾克海灘,而這時德軍卻突然停止了繼續進攻,關於這項突然的命令一直是後來人們抹黑希特勒的一個詬病。

其實真正的原因並非希特勒的頭腦一時發熱,也不是希特勒在等待丘吉爾與自己達成停戰媾和,而是德國的裝甲部隊推進太快,步兵在後面一時跟不上來。

其次是在德軍部隊的側翼還有一支強大的英法聯軍,這是德軍裝甲部隊如果不停下來,就會陷入孤軍深入的危險,哪裡有什麼二戰中的不解之謎這一說法,簡直是一派胡言!


德軍在歐洲戰場的初始階段之所以大的順風順水,大體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採用了以前從未有過的新式戰術打法閃電戰,二是在戰略佈局和外交上取得了 巨大的成果。

這是它得以成功的地方,但隨著戰爭的繼續深入,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許多的失誤。

具體來說,就我個人的意見最大的失誤有兩個。

第一個是驅逐和消滅猶太人主義,這項政策的出籠直接將一大批像愛因斯坦和費米這樣一大批具有世界一流科學水平的人才逼的去了美國。

也正是這一大批一流的科學家的到來,才使得美國最終成為了第一個最先造出原子彈的國家。

第二是對入侵蘇聯的一些戰略誤判,也正是這個誤判,最終使德國陷入了無休止的東線戰場這個泥潭而不能自拔。


在對蘇聯進行開戰之前,德軍總參謀部其實也是對蘇聯的包括從政治到軍事之內的一切都進行了精密的計算。

根據“巴巴羅薩”的行動計劃,德軍計劃用六週到兩個月的時間徹底擊敗蘇聯。

當時的蘇聯有軍隊大約在五百多萬左右,而在歐洲部分則有將近四百萬。

根據進攻計劃,德軍計劃在兩個月之內全部殲滅蘇聯的軍事力量,在秋冬季節到來之前一定要解決蘇聯問題。

在蘇德戰爭開始的初始階段,戰爭的進程幾乎是按照德軍總參謀部的預測進行的,在戰爭打到兩個多月時,蘇軍原先部署在西部戰區的部隊幾乎被全部殲滅殆盡。

但是令德國沮喪和始料不及的是,蘇聯的戰爭動員能力和投入能力遠遠的超出了德國人的想象。


在德國人殲滅了蘇聯數百萬軍隊之後,蘇聯又快速動員和投入了數百萬軍隊,直到戰爭最後結束,蘇聯在西線一直保持著六百萬以上的龐大軍事力量,這是德國總參謀部從來不曾想到過的。

德國對蘇戰爭的另一個誤判是認為整個的蘇聯人民都對布爾什維克政權充滿了仇恨,認為德軍一旦打進去,蘇聯人民就會群起暴動推翻蘇維埃制度。

用希特勒的話說,只要我們往那個破房子上踢一腳,整個房子就會塌下來。

希特勒的這種戰略思維其實對了一半都不到,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後,確實有一部分的烏克蘭人對蘇維埃政權心懷不滿,但是絕對的大部分人都參與了偉大的衛國戰爭。


如果真的像希特勒所說的那樣,蘇聯如何還能隨時保持著五六百萬人的龐大兵力?

如果是在一場戰役之中出現了戰略上的失誤和誤判,最多是一場失敗的戰役,大不了重新再來吸取以往的教訓就是了。

但是如果在國家戰略層面上出現了巨大的誤判,這就是一個國家命運的巨大問題了,也正是希特勒的這一巨大誤判,才最終在1945年的4月份由蘇聯發動的柏林戰役給德國帶來了毀滅。

聲明:在我所寫的有關蘇德戰爭或者是有關蘇聯國家的問答之中,出現了被他人盜用和篡版之事,迄今為止先後在不同時期發現了三個問答,分別是:在二戰中的蘇德戰爭中,蘇德是怎樣處理雙方戰俘的?蘇聯在解體之前算不算是一個發達國家?二戰蘇聯是如何對待戰俘的?

這三個盜版者分別發表在新浪網站和百度網站上,網名是安定帶你看歷史,森林的狼,歷史中的塵埃秘密。

到目前為止,這是已經發現的,還有沒有其他被盜版的目前我還沒有去查。


東方評史


二戰中希特勒最致命的錯誤,可能有人會認為是放走了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其實不然。在1941年年初,希特勒開始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賭博—“巴巴羅薩計劃”,該計劃的目的是以“閃電戰”戰術入侵併且擊敗蘇聯。

戰爭不是拿下對方首都就一定贏,攻下莫斯科作用不大,在一百多年之前(以二戰的時間算)的拿破崙已經攻下莫斯科,最後依然敗的一塌糊塗。



沒時間俘虜你們這話是在說法國軍隊,因為法國的戰略縱深不大,德國的裝甲部隊能很快從這頭打到那頭,除了能攻下法國的政治中心從而打擊法軍士氣外,更能破壞法國的工業生產能力,使法軍有人無槍,有槍無彈,就算想打也打不下去,這才是閃電戰的威力。


而蘇聯不同,德國無法照搬對付法國那一套,蘇聯的戰略縱深可以說當時世界第一,衛國戰爭時,西部(蘇聯西部)大部分能撤走的工業部門都轉移了,德國就算快速奪取莫斯科,得到的也只能是一座空城,對蘇軍的後勤體系並無影響,蘇聯仍能靠著轉移到烏拉爾山以西的工廠繼續戰鬥。

最後蘇聯並不完全占人口上的優勢,開戰前蘇聯是人口比德國多,但要注意其實蘇聯和德國一樣,不是與一個國家交戰,軸心國及其盟友中,意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保加利亞等都派兵加入了蘇德戰場,而蘇德戰場上蘇聯自己卻只有來自蒙古和一些其他國家派遣的少量志願者來幫忙。



到1942年,德國及其盟友控制的人口早已超過了蘇聯實際控制的人口,但蘇聯卻能動員出遠比德國及其盟友更多的軍隊,除了前面說的蘇聯撤走了軍工業體系外,德國糟糕的佔領區政策使其無法大規模利用佔領區人口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而這種政策的來源卻恰恰是NC黨的執政基礎(即德國人的復仇情緒和種族優越感),這是不可能修改的,這場戰爭在開始之前就已經決定了勝負。


他既不讓德軍做任何彈性的防禦,也讓建立一條現代化工事的“東壁”來改善德軍的防禦能力,彌補兵力的不足,結果德軍工事太簡陋,縱深也不足,無法阻擋蘇軍的突破,而對部隊撤退的禁止又讓這些德軍慘遭包圍殲滅,德軍靈活機動作戰的素質優勢完全沒有發揮,在殘酷的陣地式的防禦中耗盡了力量。


劉偉N5312222


一.下令德軍裝甲部隊暫停孤軍進攻,等待後續部隊(其實英軍己被德裝甲部隊打得潰不成軍),結果失去戰機。英軍趁機動用了各種船隻,從敦克爾克渡海逃回英國,保存了以後反攻歐洲大陸的有生力量。

二. 德國在進攻蘇聯前,發生了南斯拉夫與希臘騷亂,為解決兩個國家,耗費了三個月,造成進攻蘇聯計劃被迫推遲到1941年6月22日,(德國統帥部將軍們擔心6月底進攻蘇聯,時間倉促,決戰有可能遇上嚴酷的冬天,建議第二年再進攻蘇聯)。但元首否決將軍們建議,相信德軍能在蘇聯冬季來臨之前攻下莫斯科,結束戰爭。

結果就是將軍們的擔心靈驗。


TAO146993252


戰略上最大的錯誤我想就是發動了二戰。

當然,這只是很片面的說法,身為一個國家最集權的領導人,他自身本就是個錯誤,須知一個國家真正的集權到了一個人手上,難道國家會往好的方向的發展?

我們知道,希特勒帶領德國發動二戰幾乎完全是個人的執念,因為他在得到柏林代表團簽訂《凡爾賽條約》的時候將仇恨完全嫁禍到了猶太人的身上,從而想著怎麼報復猶太人。

當時戰敗的德國一敗塗地,德國國內充滿著不安定的因素太多,希特勒借著納粹黨的勢順利上位。而這時,因為希特勒從沒將反猶太主義傳達給全國,唯恐造成動亂,而是委婉的將德國的現狀嫁禍到猶太人身上。是的,希特勒就是一步步的將仇恨轉移,讓德國人自己領會,自己產生排猶的覺悟。

然後,現狀就很明瞭了——二戰。希特勒雖然制定了龐大的軍事戰略——先掃平歐洲,接著向美國進軍,進而與法西斯聯盟一同稱霸全世界。但自始至終都沒有將自己的陸軍部隊開進美國,因為德國的戰線拉的實在太長,而且有蘇聯,英國這兩個硬骨頭要啃。

他在剛發動戰爭時對德國軍隊有著無比的自信,因為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軍隊,相信自己所壓柱的軍工企業。他在國內是位很好的君主,雖然一統全國,但確實為德國人,德國工業做出了些許的貢獻。

戰爭的後期,因為聽信他人讒言,處決了隆美爾等一眾德國將領,導致德國在軍事有效的指揮上更加居於劣勢,由此德國戰敗。

有人說德國的戰敗是歷史的必然性,我不敢苟同,試想如果都將發動戰爭的人當做惡棍,那第一次一統中國的秦始皇怎麼評價。

歷史往往都是勝利者所撰寫,有時候看似正確的歷史卻也漏洞百出。希特勒的錯就在於在錯誤的年代發動了錯誤的戰爭,既勞民又傷財。唯一還能說的過去的或許就是對科技的貢獻,當然,這並不不是希特勒的功勞,而是戰爭的助力。


遠方de生活


一戰戰敗的枷鎖要麼不去打破,甘做“奴隸”,一打破比必和英法等列強走上戰爭之路。此時的德國雖戰力強大,但面對的環境相當兇險,對手是世界的“老大”英法,和他們的強力後援美國,還有“面和心不和、即將做大的鄰居”蘇聯。所以德國崛起之路必是險象環生,“所謂的賭博”在所難免。

因此在短時間內無法擊敗英國的前提下,轉而先擊敗蘇聯“這個潛在的,或許是必定的對手”是當時德國戰爭的必由之路,因為留給德國的時間已不多了。

從事後諸葛亮的方式來看東線戰爭,從當時蘇聯的情況和德國的條件和、能力來看,擊敗蘇聯不單是可能的,而且這個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造成德國最後侵蘇戰爭的失敗原因,既有對蘇聯作為大國和特殊地利情況等的誤判,也有希特勒德國在戰爭中所犯的一系列錯誤。

從個人的觀點來看,最大、最不可彌補,最不受外界制約的錯誤是:戰爭初期被前勝利衝昏頭腦,小看了蘇聯,沒有充分利用自身先發優勢,沒有把全力投入到戰爭(沒有進行總動員),也沒有把當時可用的武裝力量最大程度地用於對蘇戰爭。以至於出現重擊不倒,多擊也不倒的局面……


探測衛星A


希特勒最大的戰略錯誤,就是太過狂妄,他不該同時招惹強大的英國、蘇聯,在歐洲地區沒有搞定的情況下又進軍非洲。這就造成德國多點作戰,在哪一點都不能勝利,隨著戰線越拉越長,德國的兵力、後勤保障出現嚴重不足。而最後的結果就是被打敗。



王春來342


希特勒是一個戰爭狂魔,也是一個具有戰略眼光的軍事天才。希特勒的致命缺陷在於,缺乏大戰役領域的真正訓練,對下屬指揮和具體戰役行動干預過多,這最終導致他的失敗。希特勒在一戰時僅是一名下士班長,二戰時就成了德軍最高統帥,這個跨度可想而知。由於缺乏系統的戰役理論支撐,每到關鍵時刻希特勒必犯錯誤,最終失去整個戰爭。


山中路過


北非戰場的開闢是過早的分散了兵力,並且隊友意大利軍隊是拿著小提琴去打仗,隆美爾不顧全大局,總是需要元首的幫助,當時元首己樹隆美爾為榜樣元帥,戰爭初期以統帥部為基調,中後期獨裁導致被動,加上戈林這個副元首女性化変態貪,希特勒對廿十多位元帥重視不夠,其實他的魄力不亞於拿破崙智慧的頭腦,勇氣可嘉,甚稱道德軍事指揮官,禁止使用毒氣,總之,德國🇩🇪是世界上最強軍隊,全球軍人軍事行為多以德國為標準。德國每個家族,都是幾代幾十代的軍人家庭,沒有軍隊歷練的人很少甚至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