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資訊:惠州創新家庭有害廢棄物健康管理實踐

家庭有害廢棄物健康管理實踐——惠州市“惠聯社”創新紀實張麗曼 林少鋒

一、“社區家庭生活有害廢棄物的健康管理”項目簡況

我國是汞和其他化學產品的生產大國,也是汞及有毒有害化學品汙染嚴重的國家。2013 年通過的國際《關於汞的水俁公約》在我國也已經簽署批准生效。國家承諾在生產使用排放方面進行全面管控。但是,對汞以及其他有毒有害化學品仍然存在源頭管理不到位、末端治理困難的局面。

我國將有毒有害廢棄物的“無害化”作為垃圾分類的基本原則。但是居民缺乏相關的科學知識和技能。在垃圾分類活動中,住宅社區組織業委會、居委會包括物業企業,在垃圾分類活動中被動地參與,分類回收效果尚不理想。

2018 年底,北京市海淀和諧社區發展中心獲得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小額贈款項目,在廣東珠三角四地深圳、惠州、東莞、佛山開展“住宅社區家庭生活有害廢棄物的無害化、資源化健康管理”項目。該項目針對生活有害垃圾中的廢舊熒光燈、廢電池、過期藥品三類物品進行健康管理。項目的實施方式是從居民家庭生活的源頭開始,動員居民、社區組織、物業企業等共同採取行動,有序管理有毒有害廢棄物,妥善轉運至後端環保企業,形成健康和安全處理的無害化鏈條。

二、惠州市的有害廢棄物收集體系

2010 年底,惠州市曾經啟動廢舊電池專項回收的試點工作,在市區 186個大型小區、76 間學校和 15 個大型商場共放置約 800 個電池收集桶,至2013 年 4 月,兩年半時間共收集到廢舊電池近 6 噸。


物業資訊:惠州創新家庭有害廢棄物健康管理實踐


2013 年 11 月 15 日惠州市人民政府發佈《惠州市惠城中心區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惠府辦函〔2013〕158 號】,在惠城中心區建成區開展分類垃圾收集處理工作,目標要求到 2015 年底,惠城區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 100%,資源回收率達到 30% 以上。惠城在 2010 年發放一批危廢桶的基礎上於2016年又發放一批,基本實現市區中心區全覆蓋。

據市環衛局相關人員介紹,電池回收桶由屬地物業公司負責維護管理。物業公司保潔人員定期清理電池回收桶,將收集到的廢舊電池單獨運送至垃圾中轉站的廢舊電池中轉收集桶,統一定期運送到位於垃圾場的集中儲存點,每達到 5 噸即可組織裝運至惠州東江威立雅環境服務有限公司進行有償無害化處置。至此,廢舊電池的投放、收集、運送和處置基本實現“一條龍”。但2014 年後,由於缺乏工作人員督導落實,數據失真,環衛局方面不願告知相關數據。儘管如此,據相關人員估計,每戶家庭 1 年產生的廢舊電池約 10 個(5 號或 7 號電池),重量約 170 克;根據我們與多戶家庭的調查瞭解,平均每戶家庭 1 年產生廢舊電池應有 300 克左右。

三、惠州市聯誼和諧社區發展中心發起的小區制度創新

“住宅社區家庭生活有害廢棄物的無害化、資源化收集健康管理”項目立足社區、依託社區、成就社區,在社區構建起對危險廢棄物的健康管理是工作的基礎。其中,惠州市聯誼和諧社區發展中心以小區業主自治組織為動力,把工作目標納入業主自治的主要內容,構建制度體系,找到了一條紮紮實實地實現社區家庭危廢健康管理的基本路徑。他們的行動路線是:

第一,頒發垃圾分類示範社區牌匾,吸引社區業主 / 居民積極參與項目實施。

2019 年 1 月 13 日,“ 惠 聯 社”組織召開聯合國項目“家庭生活有害廢棄物的無害化、資源化收集健康管理”項目推介會。會上“惠聯社”負責人介紹了開展本項目的重要意義、目的和落實方式,倡議各住宅社區結合惠州市垃圾分類工作,積極構建舒適、良好的小區環境,形成良好的環保習慣,為保護環境添磚加瓦。會議前,“惠聯社”原定項目落地的天澤名居、美地花園城、御景花園和中區華府等 4 個小區為垃圾分類示範社區,嘉逸園小區參會後強烈要求加入,也成為示範社區的成員。“惠聯社”向 5 個社區頒發了“家庭生活有害廢棄物的無害化、資源化收集管理”示範社區的牌匾。小小的牌匾掛在社區最醒目的地方,將社區居民的注意力引導到家庭生活有害垃圾的健康管理活動中來。

第二,將社區危廢管理納入《業主管理公約》,使業主 / 居民自覺承擔垃圾產生者的主體責任。

維護社區環境,防止環境汙染既是業主 / 居民的權利,同時也是業主 / 居民的責任義務。我國《物權法》規定“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對任意棄置垃圾、排放汙染物或者噪聲、違反規定飼養動物、違章搭建、侵佔通道、拒付物業費等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依照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要求行為人停止侵害、消除危險、排除妨害、賠償損失”。《物業管理條例》規定業主具有“遵守管理規約、業主大會議事規則”“遵守物業管理區域內物業共用部位和共用設施設備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環境衛生的維護等方面的規章制度”的義務。社區業主自治組織依法對危廢進行健康管理,體現了業主 / 居民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對提高危廢健康管理意識,養成愛護環境、自覺維護環境的習慣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惠州的示範社區中,天澤名居社區業委會率先發起了把垃圾分類減量納入《業主管理規約》的活動,召開業主大會在業主中進行討論並將通過表決程序,正式通過建立相關規章制度,使廣大業主進一步明確自己在社區危廢健康管理中的權利義務,增強保護環境、防治環境汙染的責任意識。

第三,建立《獎勵制度》和“危廢日”活動,激勵業主 / 居民將環境保護的義務責任落到實處。

推動社區的危廢健康管理,將環境保護權利義務責任落到實處,需要激發業主 / 居民的環保積極性,採取有效有趣又有意義的群眾性活動形式。在“惠聯社”的倡導下,天澤民居社區業委會在組織業主討論的基礎上,形成了《危險廢棄物健康管理獎勵辦法》,定於每月最後一個週日為社區的“危險廢棄物回收日”,當日統計所收集的危廢同時進行物質獎勵。天澤民居社區將於每月“危廢日”舉行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踐行業主 / 居民危廢健康管理的權利義務,特別是鼓勵青少年參與環保活動。

四、惠州市“惠聯社”在天澤名居小區舉辦的首個“社區危廢日”

根據《天澤名居危險廢棄物健康管理獎勵辦法》,2019 年 3 月 31 日天澤名居小區的首個“危廢日”活動舉行了。當天活動分兩項,一項是在小區廣場現場回收廢舊電池,一項是邀請熱心業主到業委會辦公室探討小區“危廢日”活動如何開展。

“惠聯社”會同天澤名居業主委員會值班委員按計劃在小區中心廣場佈置現場開展工作,期間有 20 餘位業主和50 多位小朋友到現場瞭解“危廢日”活動情況,參會活動的小朋友均收到 1份小禮物(一張書籤和一瓶種養植物)。下午四時半,“危廢日”活動順利結束,共有 17 位業主攜小朋友現場參加交付廢舊電池合計約 8 公斤。

與會小區業主均表示支持“危廢日”活動,特別是對廢舊電池的回收工作,均表示平時有關注,小區的“危廢日”活動,正好可以解決他們的廢舊電池處理問題;熱心業主也對回收的廢棄物如何處理提出關注,並建議:業委會定製帶危廢物標識的塑料回收瓶,發放給業主,讓業主平時方便收集廢舊電池,解決廢舊電池日常存儲問題,也方便引導小朋友參加這個有意義的環保活動;針對參與活動小朋友的年齡段不同,採取不同的方式鼓勵小朋友參與;提供宣傳小冊子,介紹“危廢日”活動,提升業主對活動認識的深度和廣度。這樣更有利於引導和激勵小朋友參加環保活動,形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張麗曼為和諧中心聯合國小額項目“住宅社區家庭生活有害廢棄物的無害化、資源化收集健康管理”專家組副組長,林少鋒為廣東惠州市聯誼和諧社區發展中心負責人)


物業資訊:惠州創新家庭有害廢棄物健康管理實踐


(本文已經發表於《住宅與房地產》2019年5月刊)

公開公正透明,是溝通的最好良方

物業資訊:惠州創新家庭有害廢棄物健康管理實踐

物業資訊:惠州創新家庭有害廢棄物健康管理實踐

張海濤認為:

安居則樂業,關於社區的思考和實踐是多方面的,實踐經驗,制度建設必不可少,就身邊的宜昌長江瑞景小區,民悅家園小區,問題至今仍待解決,看似複雜其實簡單的問題,無不考驗職能部門及基層的智慧和決心。高效、廉潔的來服務於民、取信於民,造福於民。

基層治理是社會治理體系中最基礎的環節,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嚐盡人生百味,方知人間冷暖。從街頭巷尾到百姓人家,從衣食住行到治安物業,生活中那些看似雞毛蒜皮的事情,卻是人民群眾最為關心的事。

正所謂群眾利益無小事,基層治理水平高低,直接關係人民群眾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基層治理究竟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呢?

民生“小事”必須“大辦”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小區物業管理與每一位小區居民息息相關。要明確業主委員會的法律地位和組織性質,將其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立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企業三方聯動工作機制。對居民們比較關心的公共用房、公共收益等問題,要加強監督管理,建立公開信息平臺。

區區小事關民生、利在長遠,要以敬民之心,革煩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守法規之底線,實事求是,溯本清源,小事管好、服務到位,也是功德一件。

(免責申明,文章內容系轉載的,轉載內容為原作者觀點或資料整理而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原作者觀點,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你有什麼物業鬧心事及更多物業資訊與業委會資料及維權交流,關注後私信微信聯繫

郵箱:[email protected]

<strong>

<strong>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