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八成未成年吸毒者系吸食新型毒品! 广东启动“运动戒毒”试点

“我知道是摇头丸,但有什么危害、会不会上瘾,根本就没多想。看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心里很好奇,也不想不合群,所以决定试一口。没想到,哎……”在广东省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下简称“省二戒所”),回忆起初中毕业聚会时首次涉毒,戒毒人员阿强难掩悔恨。近年来,新型毒品花样不断翻新,像阿强这样误入歧途的未成年吸毒者不在少数。广东省戒毒局介绍,未成年人是新型毒品滥用的主要受害者。该局提供给的数据显示,广东2016-2018年吸食新型毒品未成年人数占同期未成年吸毒总人数的86.8%。

“新型毒品有很强的兴奋、致幻和麻醉效果,吸食者极易产生依赖。”省戒毒局教育矫治处有关负责人说,新型毒品常扮演“引导性毒品”角色,即随着吸毒者的毒瘾日益加深,摇头丸、冰毒等新型毒品满足不了“需求”后,便转而吸食海洛因等成瘾性、危害性更强的传统毒品,步步陷入毒品泥潭。

超八成未成年吸毒者系吸食新型毒品! 广东启动“运动戒毒”试点

危害:新型毒品常扮演“引导性毒品”角色

经济欠发达地区户籍青少年吸毒问题相对突出

2007年6月的一个晚上,16岁的阿强在初中毕业晚会结束后,与十多个同学相约去酒吧继续下半场。玩了没多久,其中一个同学带来的社会青年阿光拿出几粒五颜六色的“小药丸”,声称“吃了会玩得更开心”。

在自身好奇心驱使及旁人的怂恿之下,阿强尝了一粒,很快便产生了幻觉。“嗑药之后,很快就跟着音乐手舞足蹈,感觉一会儿上天堂,一会儿下地狱。”阿强说,那股“药劲”让他极度亢奋,至此他便喜欢上了那种感觉。

之后的1个月时间里,阿强每隔一两天就会去阿光那里买摇头丸。“有钱就在酒吧‘嗨’,没钱就在家里放音乐‘嗨’。”阿强说,那时他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他独自一人在家,所以他经常会邀请朋友到家里“一起玩”。

“尽管生理行为没有传统毒品成瘾者表现得激烈,但新型毒品成瘾者一旦病发,常常精神失常、难以自拔。”省三水强制隔离戒毒所(下简称“省三水所”)四分所一大队戒毒警察刘成才说,不久前所内一名平时寡言少语的戒毒人员行为突然异常——偷偷触碰所内电器的电线。后经医生诊断,其因长期吸食冰毒导致出现幻听,觉得周围有人责骂他,方才出现上述极端行为。

这样的个案并不鲜见。省戒毒局教育矫治处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随着全民禁毒工程不断实施,我省未成年人吸毒问题虽得到明显遏制,但旧有存量和每年新增吸食人数仍不少。其中,未成年人吸食新型毒品问题日益凸显。

省戒毒局去年专门对全省戒毒场所在所戒毒人员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调查发现,全省2016-2018年吸食新型毒品未成年人数占同期未成年吸毒总人数的86.8%。

“新型毒品看似‘危害小’,一旦病发却是不可逆转的,常常本人无意识、精神失常,难以自拔。”省戒毒局教育矫治处有关负责人说,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均不成熟,一旦吸食新型毒品往往越陷越深。

原因:新型毒品伪装性强

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家庭脱管失教致其易受侵害

未成年人走上吸毒之路的原因有多方面。省公安厅禁毒局分析,由于新型毒品具备多样性、隐蔽性等特点,大大增加了未成年人的染毒风险。

“新型毒品更新换代快、品种繁多,不少是以药品、糖果、饮料等作为伪装,并常常被不法分子披上光鲜的名称,未成年人难以甄别,极易落入别人设下的陷阱。”省戒毒局教育矫治处有关负责人说。广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一线民警也反映说,近年来其侦办的毒品案件中,确实出现了伪装成零食的“卡哇潮饮”“浴盐”“开心水”“邮票”“止咳水”等新型毒品。

“新型毒品不是毒品,不会上瘾”,这是不少吸食新型毒品的未成年人的说辞,也是一些社会青年哄骗学生吸毒的常用套路。南方日报记者近期在戒毒所内采访的多名未成年吸毒者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有的至今仍坚称自己没有上瘾。

“海洛因一天不吸,浑身就不舒服;冰毒一天不吸,虽然心里总会惦记着,但身体没那么难受。所以,我一直觉得我的毒瘾不大……”阿明说。虽然嘴上说“没瘾”,但28岁不到的他吸食冰毒的时间却已超10年,没有上瘾自是假话。

“实际上,与吸食海洛因等传统毒品成瘾快、症状严重不同,吸食新型毒品者戒断症状较缓慢,开始时几天甚至1个月停吸也可能无明显戒断症状,生理行为也没有传统毒品成瘾者表现得激烈,由此给人以‘危害小’‘不会成瘾’的假象。”省戒毒局教育矫治处有关负责人解释说。

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社会阅历少,也导致其易受毒品等不法侵害。省戒毒局调研也发现,我省未成年吸毒者以低学历青少年为主,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5%以上,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这一问题。而在省二戒所戒毒警察王海淼看来,一些青少年抱着“尝尝新鲜”“吸一口不要紧”的无知侥幸心理,认为偶尔“玩一下”不会成瘾,结果“一发不可收”。

一些“以贩养吸”的吸毒者为获得不法利益,通过各种手段诱骗未成年人吸毒,再逐渐将后者发展成“目标客户”。如据省戒毒局去年对全省戒毒场所9075名3次以上戒毒人员问卷调查显示,戒毒人员初次吸毒的毒品来源为他人赠送的占47.8%,被人骗吸的占24.5%。

“家庭脱管失教,是未成年人吸毒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广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一线民警说,缺少家庭关爱的未成年人易误入歧途。如上述问卷调查就发现,多次戒毒人员家庭关系紧张、家庭不完整和无家庭约束的有5011人,占55.2%,一定程度说明成长过程中缺少家庭关爱和管教的孩子染毒风险较高。

超八成未成年吸毒者系吸食新型毒品! 广东启动“运动戒毒”试点

管理:广东启动“运动戒毒”试点

科学分析戒毒者身体状况并开出“运动处方”

吸食新型毒品成瘾者,要想走出毒品的泥淖,难度不小。而对于戒毒所内的管理者戒毒警察来说,要管理好他们也非常不容易。

刘成才解释说,新型毒品直接作用于吸食者的脑神经系统,对大脑的损伤非常大,戒毒人员很可能在外界的“刺激”下出现异常行为。“比如天气的变化、他人无心的一句话等,都可能会导致他们的情绪突然失控。”他说。在他看来,工作中的最大挑战来自于戒毒人员情绪的不稳定性和行为的不可预测性。

为帮助这些未成年吸毒者摆脱毒瘾,省二戒所、省三水所探索了多种办法。今年年初,我省在省二戒所启动了“运动戒毒”试点工作。王海淼说,利用省戒毒局开发的体质健康智慧管理平台系统,该所对戒毒人员身体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开出“运动处方”,制定科学详细的运动计划,达到科学戒毒的目的。

超八成未成年吸毒者系吸食新型毒品! 广东启动“运动戒毒”试点

阿强说,他最喜欢的运动课是“鬼步舞”,每次跳舞都会回想起从前和朋友玩耍的时光。在运动中他也渐渐感到被毒品侵蚀的身体在恢复健康,未来还有希望。“因为吸毒,我失去了几个好兄弟。他们劝过我好多次,叫我不要吸了,但每次没隔多久我又复吸,这才伤了他们的心。这次我一定要成功戒毒!”

对戒毒人员而言,除了身体要不断康复,心理上也要戒断毒瘾。因此,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也是戒毒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省三水所通过问卷调查、心理疏导等方式,科学鉴别吸毒者的不同心理状态,从而实现分类管理、对症下药。

加强源头管理也是遏制未成年人吸毒的重要议题。有专家建议,构建“政府、家庭、学校、村居、社团”五位一体的毒品预防体系,帮未成年人掌握识毒防毒拒毒的能力。同时,严厉打击教唆、诱骗未成年人吸贩毒的不法分子。另外,对娱乐场所、互联网等的管理也要持续强化,净化社会风气。

毒品知识“知多点”

根据毒品的流行时间顺序,我国一般将毒品分为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

传统毒品一般从植物中提炼,典型代表有海洛因、可卡因、大麻,被称为第一代毒品。新型毒品主要指甲基苯丙胺等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具体又可分为第二代毒品和第三毒品。

第二代毒品典型代表有冰毒、麻古、摇头丸、K粉等,多为口服或鼻吸式,以兴奋、抑制或致幻作用为主,损害中枢神经。第三代毒品即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策划药”或“实验室毒品”,是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而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的毒品类似物。

超八成未成年吸毒者系吸食新型毒品! 广东启动“运动戒毒”试点

第三代毒品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甚至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典型代表包括合成大麻素类、卡西酮类、芬太尼类、苯乙胺类物质。吸食这类毒品后会引起偏执、焦虑、恐慌、被害妄想等反应,并由此诱发一些恶性暴力犯罪。

广东省戒毒局2018年对全省场所9075名三次以上戒毒人员吸毒问题的调查情况:

1. 第一次吸毒不满18岁的有2753人(其中不满14周岁的407人),占30%,初次吸毒原因好奇心驱使的有4766人,抗疲劳“提神”481人,增加性功能503人,减肥163人,治病需要175人,影视明星影响、时尚、有面子115人,其他193人。

2.戒毒人员初次吸毒的毒品来源为本人购买的占2516人,占27.7%;他人赠送的4338人,占47.8%;被人骗吸的24.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