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青牛為什麼不及時救治師侄常遇春,致使常遇春被張無忌誤打誤撞減了幾十年壽命?

古梁鏞


胡青牛本來是肯救常遇春的,但他絕不肯救張無忌。



常遇春為了逼胡青牛給張無忌治病竟然肯以自己的性命做交換,胡青牛性格執拗無比,說不救便不救,常遇春這一激適得其反,搞得胡青牛兩個都不救。

胡青牛不救張無忌是因為他立誓不救非明教人士,這裡面有一段傷心的往事


胡青牛醫術高超,但性格乖張怪癖,他只救明教人士,非明教的人士,縱然是奉上萬兩黃金,或者恃強威逼,胡青牛亦是不為所動。

因此他在江湖上獲得了一個“見死不救”的外號。


常遇春是明教中人,他為什麼肯用自己的命換張無忌呢。

一來是因為他是條義烈好漢,二來是張三丰於他有救命之恩。

常遇春和張三丰交談之際得知張無忌身受重傷,無藥可治,他便提出帶張無忌去找胡青牛。

張三丰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把張無忌交給了常遇春。

可是到了蝴蝶谷之後,胡青牛一聽張無忌是武當派門人,堅決不醫。

常遇春說出張無忌身世,胡青牛鬆了口,但他還是要求張無忌在病好之後要加入天鷹教。


張無忌寧死不肯和明教中人有瓜葛,堅決不答應胡青牛,常遇春急躁之下不讓胡青牛醫治自己,他要用自己的命換張無忌的命,不過胡青牛還是不肯,他上了牛脾氣,索性兩個人都不醫治,讓他們自生自滅。 其實胡青牛從前並不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他年少時也是個對生活充滿希望,夢想濟世救人的有志青年。

只是他當年救錯了一個人,這一舉動間接導致了自己妹妹的死,他悔恨不已。

那個人就是華山派掌門鮮于通,胡青牛治好了鮮于通的金蠶蠱毒,還把妹妹嫁給鮮于通。

誰知道鮮于通狼心狗肺,害死了胡青牛的妹妹,胡青牛幾次嘗試報仇,終究不是鮮于通的對手,還險些把自己搭進去,深感報仇無望的胡青牛憤而遷怒正派,認為他們都是偽君子,他發誓不為明教以外的人治傷。

胡青牛發誓之後真的說到做到,妹妹的死讓他變得扭曲,性格喜怒無常,常遇春竟然和他較勁,真是挑錯了人。

胡青牛發誓不救明教之人之後竟然做到了

不管是達官顯貴,武林中人還是平民百姓,只要他不是明教中人,一概不救,你死了和我無關。


甚至黛綺絲戴著韓千葉來求醫,胡青牛都不肯救治,黛綺絲原本是何等高傲之人,為了丈夫竟然肯低三下四的求胡青牛,胡青牛不為所動,韓千葉最終不治身亡,黛綺絲因此惱恨胡青牛,最終殺死了他。

常遇春在教中是小輩,竟然和胡青牛討價還價,縱然是楊逍這種身份的人來了,求他治教外之人都不好使,何況你一個毛頭小子,胡青牛豈能折了自己的面子。

胡青牛不救明教之外的人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的妻子王難姑

胡青牛和王難姑也真是一對冤家,脾氣都怪的狠。

王難姑人稱毒仙,用毒功夫及其高明,可有時候她下的毒會被胡青牛給醫好,這令她十分憤怒和不服。

她發誓要研究出一種毒藥,令胡青牛的束手無策。

明教嚴令教眾不可自相殘殺,王難姑自然不敢越雷池,她只好對教外的人下毒,胡青牛為了不激怒老婆,不得不見死不救,他曾為自己的善心付出了代價,他學精了,再不想為外人的生死壞了自己的生活。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胡青牛內心的良知被張無忌發掘出來,紀曉芙一行人被王難姑下毒的時候,胡青牛終於悄悄出手,開始醫治別人。

可他轉變的晚了點,倒是苦了常遇春了,不苦也不行,金庸總不能改變歷史。


西堤君


《倚天屠龍記》中,醫仙胡青牛不治常遇春,卻讓張無忌死馬當活馬醫這一段,是金庸先生一處非常高明的情節設置。這個設置,不但通過藝術的方式,解釋常遇春這個歷史人物暴疾而卒的原因,更是藉助這個歷史事件,成功引出了讓張無忌學醫的必要情節,環環相扣地為張無忌日後得有奇遇作好了鋪墊。因為張無忌若沒學醫術,後來的他,不可能練到“九陽神功”。



張無忌跟隨常遇春上蝴蝶谷尋醫,是他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旅程,也是身中“玄冥神掌”的他最終得以痊癒的一個轉折點。

當年張三丰為了救身中“玄冥寒毒”的張無忌,不惜自降尊嚴到少林求換“少林九陽功”,只可惜少林一派心胸狹隘,拒絕了張三丰所求。無奈之下,張三丰只好帶著張無忌返回武當,卻在歸途中遇到了被元軍追殺的常遇春,張三丰仗義救下常遇春,就有了託付常遇春帶張無忌到蝴蝶谷求醫一事。

然而號稱“見死不救”的胡青牛,並不是一般的好說話。他聽說張無忌是武當的人,自立嚴規不醫非明教中人的他,斷然拒絕了醫治張無忌。有情有義,也是為報張三丰救命之恩的常遇春,提出“一命換一命”的要求,寧願自己不用胡青牛的醫治,也要讓胡青牛醫救張無忌。但是胡青牛的“見死不救”並不是浪得虛名的,他對常遇春的要求並不以為意。不過胡青牛真的是不醫常遇春嗎?很明顯不是。假如胡青牛真的不救他,那他根本沒必要強行點了常遇春的穴道,將他留在蝴蝶谷。

胡青牛冷笑道:“你說一個換一個,我幾時答允了?你不要我治,便兩個都不治。”隨手拿起桌上的半段鹿茸,呼的一聲,擲了出去,正中常遇春膝彎穴道。常遇春咕咚一聲,摔倒在地,再也爬不起來。《倚天屠龍記•第十一章》

胡青牛可以不救任何非明教中人,但是胡青牛卻不能不救常遇春。這是因為胡青牛假如眼見不救,沒救明教的兄弟,常遇春真的因此死去,胡青牛可是犯了明教的教規。胡青牛之所以故意刁難常遇春,最主要還是為了教訓一下常遇春,讓常遇春明白他胡青牛並不是可以用交易,就能去破壞他所立下的規矩。


而胡青牛出手醫治張無忌,並不是真的因為常遇春提出的“一個換一個”的要求。他是因為遇到“玄冥寒毒”這樣千載難逢的症狀,壓抑不住自己的手癢。因此他給自己找了一個藉口,那就是先把張無忌醫好,再殺了張無忌,這樣就不算破壞自己立下的規矩了。這點小說中也是說的明白。

但“玄冥神掌”所發寒毒,他一生之中從未遇到過,而中此劇毒後居然數年不死而纏入五臟六腑,更屬匪夷所思。他本已決心不給張無忌治傷,然而碰上了這等畢生難逢的怪症,有如酒徒見佳釀、老饕聞肉香,怎肯舍卻?尋思半天,終於想出了一個妙法:“我先將他治好,然後將他弄死。”《倚天屠龍記•第十二章》

所以說,即使張無忌不在第六天去大膽醫治常遇春,到了第七天,胡青牛也會找出一個藉口去救常遇春的。只是張無忌對常遇春大膽的醫治,引起了胡青牛的好奇心,他想看張無忌究竟能從他的醫術中學到多少本事,而且他從張無忌開始下針的手法和所開的藥方,看出張無忌了在醫術上是個可塑之才,並沒有胡亂的醫治,才放任張無忌去“肓醫治瞎馬”之事。不然他斷不會在看了張無忌開的藥方之後,變相的提醒張無忌藥量過重了。


與其說是胡青牛故意放任張無忌去醫常遇春,倒不如說他是在考察張無忌的斤兩。雖然張無忌醫好了常遇春,卻讓他減了四十年的壽命,但他在醫治常遇春的過程中,他的醫學天賦不但是得到了胡青牛的認可,更是樹立起了自己學醫的信心。

張無忌心下暗暗立志:“我糊里糊塗地醫錯了常大哥,害得他要損四十年壽算。他身子在我手中受損,難道日後便不能在我手中受益?我總要設法醫得他和以前一般無異。” 自此胡青牛每日為張無忌施針用藥,消散他體內寒毒。張無忌卻孜孜不倦地閱讀醫書,記憶藥典,遇有疑難不明,便向胡青牛請教。《倚天屠龍記•第十二章》

蝴蝶谷學醫,是張無忌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旅程,也是他的“玄冥寒毒”最終得解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他的蝴蝶谷經歷,為他日後的奇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假如張無忌沒有學醫,他後來在崑崙仙谷,就不可能去為白猿做手術,那也就不可能得到白猿腹中的《九陽真經》了,沒有《九陽真經》,他不可能練成“九陽神功”,祛除了體內的寒毒。

金庸先生安排張無忌尋醫蝴蝶谷,是環環相扣的鋪墊,是非常高明的一個寫作手法。

首先,他通過張無忌醫治常遇春一事,巧妙的藝術化的方式解釋了常遇春陽壽不長的原因,也藉助常遇春。常遇春是個歷史人物,歷史記載他暴疾卒,年僅四十,但究竟是患何暴疾突然病故,並未有詳述。金庸先生在小說中,結合特定的歷史背景,將這個歷史人物引入小說,並在小說中與男主的故事作了一個掛鉤。此舉不但藝術化地解釋了他的病因,更是藉助解釋常遇春人生遭遇的這個歷史事件,成功引出了讓張無忌學醫的寫作目的。這一切自然而不突兀,貼近歷史,又緊扣了小說的發展,實是高明。


其次,金庸先生安排讓張無忌學醫蝴蝶谷,為他日後崑崙仙谷的奇遇做好了鋪墊。正如前面所說,就是因為張無忌在蝴蝶谷學了醫術,在後來他誤入崑崙仙谷遇到那白猿時,才有能力替它做開腹手術,不但治好了白猿的病痛,還得到了它腹內的《九陽真經》,並練成“九陽神功”。而練就“九陽神功”是張無忌開掛人生的開始,正是有了這個基礎,後的他才能練成“乾坤大挪移”在光明頂扭轉乾坤,併成為明教教主,最終成就了屬於他的一段武林傳奇。

而且,安排張無忌學醫蝴蝶谷,對張無忌人生的影響,完全不亞於安排他在張三丰身邊的那幾年。我們都知道以張無忌那麼悲慘的童年遭遇,正常情況下他長大之後必定會是個充滿仇恨的暴戾之人,但我們看到的成年張無忌卻是剛好相反的一個形象,宅心仁厚心慈手軟。促使張無忌的人生出現這個改變的,一個是因為在張三丰身邊的幾年,張三丰對他的影響,另一個就是在蝴蝶谷學醫的過程中,受醫術仁心的影響,讓他進一步認識到生命的可貴,不應被仇恨矇蔽了雙眼,造成過多的殺戮。金庸先生通過這樣的情節設置,合理的解釋了張無忌人生的轉變。

而以上這一些,都是從胡青牛放任張無忌去醫治常遇春開始的。羽菱君每每看金庸先生對這段情節的設置,總會想起吳承恩在《西遊記》中安排的一段情節,那就是通過“唐太宗遊地府”這樣的設置,解釋了相國寺的來源,也通過這一節在之後的“水陸大會”,引出了最終的取經大業。金庸先生對張無忌醫治常遇春這段情節的設置,其表現出來的寫作手法,跟吳承恩寫《西遊記》中的這一段是一樣的,都是層層鋪墊,環環相扣。而且都是巧妙的藉助解釋歷史事件,去發展自己的故事情節,達成自己的寫作目的。



綜合以上所述,單看小說的故事情節,胡青牛之所以放任張無忌去醫治常遇春,是為了考察張無忌在醫學上的天賦。而從小說這段情節背後作者的設置目的來說,金庸先生是藉助常遇春這樣特殊的歷史人物,去發展自己小說的故事情節,達到了自己的寫作意圖。金庸先生這種藉助解釋歷史事件去實現自己小說人物故事發展的寫作手法,屢見不鮮,《天龍》中喬峰平叛的“重元之亂”和《神鵰》結尾蒙哥之死的“襄陽大戰”,還有《鹿鼎記》中的吳三桂“藩王之亂”等等,都是這樣的表現。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倚天屠龍記》中的胡青牛號稱“見死不救”。這個江湖稱號的背後,有一段血淚教訓。

原文通過胡青牛講述,原來他還有個妹妹胡青羊。因年輕時救了華山弟子鮮于通,並與之義結金蘭,其妹芳心暗許,兩人互通曲款,並生懷六甲,哪知鮮于通小人翻臉無情,反而害死了胡青羊。以此後胡青牛心灰意冷,立下了非明教中人不醫治的規定。

胡青牛不及時對常遇春救治,並非以上原因,因為常遇春彼時也是明教中人。倒是有如下原因。

一,賭氣的成分。本來聽聞張無忌是武當後人,胡青牛嚴詞拒絕救治,但知道是殷天正的外孫,也同意了出手相救,可是條件是之後張無忌入天鷹教。小無忌拒絕,引起胡青牛的火氣。而常遇春想到一命換一命之法,瞬間惹怒胡青牛。此為一也。

二,引出無忌學醫。蝴蝶谷中,胡青牛不醫治,自然要想辦法醫治明朝的開國功臣常遇春,不然違背歷史常識。怎麼辦?只有無忌來,既合理佈局無忌學醫的原因,也為推動後文無忌使用醫學知識推動各種故事情節埋下伏筆(醫治白猿獲得九陽真經等)。此其二也。

三,符合歷史實際。《明史》中常遇春,四十而卒。作為武將,沒有戰死沙場,而且在建國功成後死去,作者以藝術化的手法,給予一個合理的原因說明。此其三也。

相比於武功絕學,醫學方面個人認知張無忌並未真正的領略到胡青牛的真傳,醫學功力不過爾爾,也許是武功值太高,掩蓋了醫學的光芒。不過主角光環太盛,萬能主角的定律有時反而減弱角色的魅力。



北望大坡灘


時間太久,記得不是太清楚,好像是胡青牛發誓不救魔教的人,但是又想救常遇春,於是借張無忌的手,好像是這樣。小說而已,何必這麼認真?


自由無業許多年


關於這個問題,也邀請到我了,我只說四個字,看看原著,懶得看的,我也只說四個字,史書記載。


華夏綿延千年終復興


歷史上常遇春就是40歲掛了,倚天屠龍記裡讓胡青牛小張無忌來波操作符合歷史


歌星王司徒


一樓正解,契合史實麼,金庸自己都注了。常遇春,暴疾卒,年僅四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