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黑格爾說中國沒有史詩?

禾花下的你


史詩是一種文學體裁,其內容主要為描述民間傳說的重大事件或對歷史的發展有重大推動的英雄人物。

在文字還沒有產生的遠古時代,人們只能通過口口相傳來傳播過去的事情。在傳播的過程中,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加工和渲染,同時也是為了突出本民族的特殊性和崇高的地位,最終都會將其神化。或者乾脆編一個本不存在的神化故事來表達自己地位的合法性。在這一點上,東、西方是相同的。

西方神本位的社會,創作神化史詩或英雄人物的史詩將和整個西方社會產生共鳴,有巨大的市場,所以西方的史詩作品很多。


華夏文明為代表的東方文明是以人為本的社會,神化傳說僅僅是為了解釋讓我們難以回答的終極問題,我們注重的是真實歷史,所以中國很早就有專門記錄歷史重大事件的史官。同時,中國人也重視思想的進步,我們現在還在拜祭的除了自己的祖先,還有古聖先賢。

黑格爾說中國沒有史詩,是近代西方文明對當時封建中國的一種蔑視,是為了展現他自傲的心。中華先輩們留下的經典作品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精髓,西方吹捧的史詩又如何比得了我們的經典古籍。中國正在復興,中國夢正在推進!加油,中華兒女……


漢語的呼喚


黑格爾在《美學》(三)下(二)確實評判過中國的史詩,"中國人沒有民族史詩,他們思維方式基本是散文性的,從有史以來最早的時期就已形成以散文形式安排的井井有條的歷史實際情況,他們的宗教觀點不適宜於藝術表現,這對史詩的發展也是一大障礙。但是作為這種缺乏的彌補,比較晚的一些小說和傳奇故事很豐富發達,生動鮮明地描繪出各種情境,充分展示公眾生活和私人生活,既豐富多彩又委婉細膩,特別在描寫女性性格方面。這些本身充滿自足的作品表現出來的藝術性使我們驚讚"。

黑格爾在《美學》書中對史詩的產生與演變,史詩的一般性與特殊性,史詩與宗教、道德、法律的關係展開了廣泛的論述,建立了自已的史詩評判標準,按其標準衡量,中國(漢民族)確實沒有史詩。

黑格認為史詩出現在一種特殊的"中間時代",一方面民族已從渾沌壯態中覺醒,精神已有力量去創造世界;另一方面宗教教條、道德法律制度還未固定。民族信仰與個人信仰還未分離,意識與情感還未分裂。這種"中間時代"對應我國夏商周時代或上古時代,從《周易》、《詩經》、《尚書》、《山海經》記載來看,確實沒有史詩,但有大量的箴銘鼎銘格言文物和神話故事,只是史詩的原始素材。

黑格爾對史詩內容與形式進行了自已的定義:史詩以敘事為天職,它是一件與一個民族一個時代完整的與世界有緊密聯繫的深遠事蹟。以詩的形式頌揚英雄,表現一個民族的世界觀、宗教意識、倫理風俗、生活情景。是"歷史"詩是"聖經"詩。按黑格爾這種史詩評判標準,我國最早的詩集《詩經》、《楚辭》裡確實沒有史詩的記載。

但黑格爾對史詩的定義與標準,只是自已的標準,既有學術上的片面性又有資產階級思想家的偏見性。他毫不坦言以《荷馬史詩》作為研究標本,毫不坦言以世界幾大宗教誕生地的史詩進行佐證,具有片面性。黑格爾的學術期正是歐洲資本主制度確立與發展的起步時期,作為人類辯證法大師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者,以精神導師的姿態忙於建立資本主義上層建築領域的思想體系,對中國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遲遲未出現資產階級革命並建立資本主義制度,是失望的蔑視的持有偏見的。他在《法哲學原理》公開宣稱"從本質上說中國沒有歷史,只有王朝的循環更替,一點新事物都不能產生出來"。黑格爾藉口中國沒史詩,與他中國沒有歷史的論調是一脈相承的。


琳娜610


黑格爾是以西方為中心論的著名學者、哲學家、思想家,在他所處的時代,中國還在王朝的封閉狀態,歐洲的興盛也未達到現代科技文明的全面成就。以當時的條件研究中國的歷史,文化,哲學等,明顯有主觀觀念、資料缺乏、信息受限、研究條件環境等的限制。所以按當時黑格爾的歷史條件得處相應認識是可以理解的。

雖然黑格爾對中國的瞭解有限,評論或失允,但就他能夠畢生致力的哲學研究及開創的思想體系來講,亦不掩其偉岸。


聖燈救助


因為黑格爾是典型的西方中心論者。在黑格爾《哲學史演講錄》中,認為中國由於是專治社會思想大一統不能產生如西歐一般的繁榮文化,比如“大一統”還有清代的“文字獄”都體現出思想的專治。同時,西方中心論代表人物還有結構主義的德里達,他們都認為中國只有文化沒有文明、只有思想沒有哲學。

他們的錯誤在於對中國文化不夠了解,正如司馬遷所云“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以戰國為代表的百家爭鳴就是中華文化史詩的一部分。同時提出“軸心時代”的雅斯貝斯就認為,公元800到公元200年前,希臘文化、中國的孔孟、印度的佛陀是整個世界文化覺醒、發萌階段。


喵克思


有與沒有無所謂。


立地成佛9


黑格爾認為我們中國文化沒史詩,不過是西方文化中心論的自覺反映,是他按照西方文化標準去看待中國文化的結果。所以,身為中華兒女,我們需要有文化自信,不能人云亦云。在今天,我們要認真閱讀經典,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滋補中華


首先,寫在羊皮上的過百萬字的《荷馬史詩》,是如何保存了千年後被考古發掘出來的?是用什麼工藝保證羊皮千年不腐且上面的字跡還能清晰可辨的?又是什麼人在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具備那樣的財力,找來這麼多羊皮的?

這到底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術造假呢,還是學術造假呢,還是學術造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