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评价电影《迦百农》?

姜芸芸


这是一部优秀的高质量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好电影。



电影《迦百农》在中国上映的名字为《何以为家》,电影在19年的4月29日上映,在《复联4》的高排片下,仍然通过五一档收获了过亿的票房,到今天1月10号,上映12天已经收获了2.26亿的票房。

电影的意音译明应该是《迦百农》,迦百农是圣经中的地名,在今天的加利利海附近,是当时耶稣被乡民拒绝传道后,开始传道的地方,后在此地建城,意思是“自己的城”,在我看来导演用迦百农来作为电影的名字,是结合电影剧情关注的是那些战争中被社会拒绝的边缘人而来的。而因为中国并不是基督文化国家,所以翻译成《何以为家》反而更容易传递电影主题。

这部电影之所以是一部成功的好电影,首先这是一部真实的纪录片电影,电影主要讲述了出生在黎巴嫩社会底层的12岁男孩赞恩因用刀捅人被捕入狱,然后在律师的帮助下赞恩起诉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虽然生了赞恩却没办法养育好赞恩,使得赞恩是一个没有身份证明的黑户。而且为了养活自己的兄弟姐妹,他必须带着自己的弟弟妹妹努力挣钱来贴补家用。



为了使电影真实,导演特意选择了真实的难民来当演员,同时电影里很多的情节也都是他们生活里真实经历的故事,特别演男主人公的小演员被导演发掘时才十二岁左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而电影里的故事有很多是这个小男孩真实的生活经历。所以演绎时特别真实动人。


同时为了使电影的剧情能够真实反映难民的悲惨生活,电影的制作时间长达五年,前期光是实地调查就进行了3年多,在这过程中逐渐行成了剧本,从而真实的还原了黎巴嫩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

所以这部电影以真实动人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剧说时代


迦百农是圣经中的地名,系加利利海附近一域,在西布伦和拿弗他利的边界上。耶稣原来是拿撒勒人,被乡人拒绝后,为了利于传道及招收门徒的缘故,耶稣选择迦百农为传道、事奉的主要基地,并称此处为“自己的城”。

影片运用倒叙、插叙的方式,讲述一个12岁的男孩扎因的生活,扎因家里很穷、非常穷,父母对家里孩子的基本生活保障都非常困难,就更别说教育了,看着其他同龄人能够坐着校车去上学,而他却只能够给房东阿萨德打工,“工资”却是两包给他母亲的烟,影片开始有个镜头让我心里非常心酸,扎因母亲用铁链锁住家里最小的孩子。



扎因四处撒谎买处方药,在他母亲的指导下做成“袜子汁”(可能是一种毒品的替代品),而后把“袜子汁”浸泡在衣服上,拿到监狱进行非法交易,面对父母的种种做法,让仅仅12岁的扎因很早就有了成人的担当,为了阻止父母把11岁的妹妹萨哈嫁给阿萨德,他想带妹妹离家出走,但却失败了,极其愤怒的扎因选择自己离家出走,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非法移民而且未婚有子的泰格斯,泰格斯好心将扎因收留,让他帮忙照看孩子,12岁的他尽心尽力照顾孩子,给孩子喂奶、哄孩子睡觉,这些连大人都难以应付的事却被一个12岁的孩子做得那么到位。


整个观影过程让人心痛吉首,怎样做才算是合格的父母?孩子的童年应该是什么样的?影片中扎因的父亲向法官解释,“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我不明白我们做错了什么”,这个回答算是父母的回答吗!!即使生活贫苦,父母即使给不了孩子丰厚的物质支持,那么至少应该给他们多一些关爱,这应该是最起码的。本片表面上是扎因家的事情,但从深层次上看,反映的是那里的社会问题,教育本是公共事业,保障每个孩子有个幸福的童年,保障每个孩子能够接受正常的教育,应该是从国家层面就进行顶层设计的事情,但影片中大多数人都对扎因的事情见怪不怪,令人吃惊。法庭上,法官问扎因父母孩子多大了,父母就连这个都不知道,因为他从出生后就没有进行登记,没有取得国民身份,扎因12岁的年龄是从律师提交的一份体检报告中证实的。


以上种种导致年仅12岁的扎因在监狱服刑,他把这一切归责于自己的父母,最终将父母告上法庭,当法官问扎因为什么起诉父母的时候,扎因说道:“因为他们生了我”,话外之意应该是为什么生了我又这样对我,为什么要把我生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为什么生了我又不好好关爱我。

最后,让我们感恩幸福生活,让我关爱孩子成长!!


LGD小绿龙


面对即将破40亿的票房巨无霸《复联4》,两部稍微有点卖相的国产片《九龙不败》《东北往事之二十年》纷纷认怂跳档。

不过,从4月29日上映首日起,有一部小国别低成本的外语片紧紧追随《复仇者联盟4》,逆流而上,一转眼,已经破了2亿。

此片的最大卖点就是两个字:人性。

没错,就是这部

何以为家

Capernaum

和绝大多数中国影迷一样,口袋君之前从来没有看过一部阿拉伯语为原声的黎巴嫩电影。

但在影院看完后,真的被结结实实地震撼到了!

也让口袋君意识到:

电影,实在是一种太有力量的媒介!

5星/90分。

或许,你会说:

我的生活已经够累了,为什么还要付钱去看这样一部以黎巴嫩赤贫儿童为视角的虐心电影。

但在安利《找到你》时,口袋君曾经这样写道:

有些电影诞生的初衷,就是将最坏的情况拍出来!让你经历一场噩梦,体会到真正的人性之恶。

出了电影院后,才会感知到:

要珍惜无比美好的现实生活。

事实上,《何以为家》完成制作后,黎巴嫩政府曾百般阻挠影片的上映,

最终影片在去年的戛纳电影节艰难公映后,引发西方世界的强烈反响,之后还获得了201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如今中国内地上映后,也引发对背后成因的激烈讨论

因为,这是一部:

01

揭开黎巴嫩伤疤的电影

有可能是受到高晓松的影响,口袋君也是“地缘政治论”的绝对拥趸。

一个国家的政治环境和命运,的确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周边邻国有很大关系。

从小,我们就在新闻中老是听到“巴以冲突”。

“巴”就是巴勒斯坦(注:不是巴基斯坦!)

“以”就是以色列。

两个国家的流血冲突,是当今世界最复杂,牵涉面最广的重大纷争!

其背后既有历史根源,更牵涉到了宗教、文化、民族、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这些因素互相影响、激化,让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小可。

而小国黎巴嫩则成为了巴以冲突的最大牺牲者之一。

从下面这张地图就能看出,

黎巴嫩南部正好接壤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争议地区。

曾经,黎巴嫩被誉为“中东小巴黎”,宜居的天堂。

在大部分被沙漠覆盖的中东地区,黎巴嫩却拥有长长的地中海海岸线,以及整个低洼阿拉伯半岛罕见的高山:黎巴嫩山脉。

在1970年以前,黎巴嫩可以说是中东最为西化,也是民生最为稳定的国家:

平衡的政治格局,优越的地理环境、多种族共存、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让其成为中东地区罕见的基督徒和穆斯林和谐共处的国家。

然而,1967年6月,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

以色列占领了整个巴勒斯坦地区。

几十万巴勒斯坦难民涌入黎巴嫩,当时移民政策较宽容,来者不拒,整个70年代,黎巴嫩已经有了40多万巴勒斯坦难民。

接下去发生的事情,

就是农夫与蛇/引狼入室的故事。

首先,这些难民很多都是带着军事武装过来的。

其次,伊斯兰教义规定不允许堕胎。若有谁敢去医院打胎,这位妇女会被枪毙。

再加上阿拉伯男人性欲强天下闻名,导致巴勒斯坦难民女人生育率极高,平均4个打底,10个也不过分。

久而久之,整个黎巴嫩的人口结构都改变了。

最终导致战争不断爆发:

一方面,

巴勒斯坦武装难民,以黎巴嫩南部为根据地,反攻以色列占领的地区,强悍的以色列人自然要回击,最终殃及整个黎巴嫩。

另一方面,

1975年,激进的黎巴嫩基督教党派为了报复,想要赶走穆斯林难民,与巴勒斯坦游击队全面开火。

这场内战打了整整16年,彻底将黎巴嫩这个“中东小巴黎”的经济和民生给毁了。

近年来,黎巴嫩依旧与周边的中东火药桶国家发生冲突,战乱不断。

只要有战争发生,最遭殃的肯定是老百姓。

大量贫民尽管吃不饱穿不暖,却依旧喜欢生育,导致这些贫民窟的小孩长期缺乏大人的关怀,更别提教育识字了。

整部《何以为家》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将视角对准了这些赤贫难民中的儿童,探讨了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

02

没有大人的照料 儿童会异化成什么样

影片一开场就是城市航拍大全景,破败的战乱城市,没有任何色彩。

一位12岁左右的男孩扎因,作为少年犯被带上了法庭,瘦小干枯的他,却说出了一句掷地有声的台词: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这句震撼无比的台词也被直接印上了中国版海报

他为什么会变成少年犯,又为什么要起诉父母?

导演一开场就设下了悬念。

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父母,失去了养家的动力,“顶梁柱”父亲居然天天就躺在家中的破床上,自暴自弃。

不过,他们很擅长一件富人也不敢做的事:生娃。

口袋君目测下来,他们家至少生了9个孩子。

越穷越生,越生越穷。

接着,

喜欢用镜头语言来煽情的女导演,就向我们展示了令人发指的黎巴嫩难民生活细节。

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全程靠打骂!能说出各种恶毒的诅咒。

作为家中的老二,扎因从没读过书,带着妹妹弟弟们上街卖甜菜汁。

他与妹妹萨哈的感情最好,连妹妹第一次月经,也是扎因发现,然后带着他去厕所换内衣。

父母除了将孩子生下来之外,其他什么都不管。

很明显,

在黎巴嫩底层贫民看来,生育不是因为爱和责任,而更像一种生存方式。

生男孩,就是免费劳动力。就算进了监狱,也能赚钱。

生女孩,除了可以干活,

等到十一二岁月经初潮来之后,就能将她嫁人,换取彩礼。

没错,他们对卖女儿这件事非常心安理得,还不知廉耻地粉饰这样的行为:帮女儿找个好人家,不用再跟我们吃苦。

一天回家,扎因最不想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11岁的妹妹打扮地花枝招展地坐在家里,迎接陌生男人。

绝望的眼神令人心疼。

果然,这对不负责任的父母将妹妹卖了,扎因拼命反抗,又是一阵毒打,妹妹还是被带走!

绝望的扎因愤然离家出走。

在流浪的过程中,扎因碰上了另一位可怜人:

单身母亲泰格斯,一位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非法劳工。

她有一个还需要喂奶的小婴儿尤纳斯。

为了生存,她要打N份工。其中一份就是扫厕所。

一边打工,一边还将孩子偷偷放在边上,定时喂奶。

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凑够伪装身份证件的1500美元。

那个帮她办假证的人,老是怂恿她将孩子卖给他,这样1500美元就不用付了。

一个是四海为家的流浪儿童,另一个是战乱国的非法劳工,两个苦命人决定相依为命。

白天,泰克斯出去打工,扎因则在家徒四壁的贫民窟照顾小宝宝。

照顾过小婴儿的人都知道,你给Ta的照料和陪伴都是有去无回的。

长时间和小婴儿呆在一起,其实是很考验一个人意志力的。

一方面,

始终在哄睡、喂奶、换尿片、洗澡的循环中度过!

另一方面,

还得想破脑袋逗他开心,时间一长,实在枯燥!

所以,现在用iPhone、iPad养娃情况特别严重。

的确能消耗大量百无聊赖的带娃时光,但对孩子本身发展特别不好。

但懂事的扎因,却开动脑筋,将一面镜子放到房梁上,反射隔壁家的动画片,然后自己加上配音逗小宝宝开心。

最残酷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非法劳工泰格斯被黎巴嫩移民局逮捕,关进监狱,失去了自由。

12岁的流浪小孩扎因,竟要一个人照顾1岁不到的小婴儿尤纳斯。

接下来简直是人间炼狱的节奏!

为了给尤纳斯喝奶,扎因竟去抢其他孩子的母乳

1岁不到的婴儿竟然能给人递晾衣服的夹子。

为了去寻找泰格斯,扎因去抢其他孩子的滑板

然后粘上锅子,做成这样简陋的婴儿车。结果还是没找到。

女导演甚至还专门剪了一段极其虐心的蒙太奇。

一边是,被关监狱的尤纳斯,因为思念孩子,胸部溢出奶水。

另一边是,小婴儿失去妈妈,没有母乳喝的啼哭!

实打实地控诉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

情绪崩溃的扎因,曾想过把尤纳斯抛弃在路边,将他像狗一样拴在路边后,在远处观察

他发现经过的路人,将可怜的小婴儿视作空气一样,没有一个人上前关心。

的确,在战乱不断的黎巴嫩,尊严、人权、人道主义关怀都已经泯灭,人性极度扭曲。

唯有扎因这样的被抛弃的流浪小孩,才有无比纯真的恻隐之心,敢于接下照顾小婴儿的责任。

最后发生的事更虐更扎心,这里口袋君就不剧透了。

总之,《何以为家》充分展示了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最底层:生理需求(水、食物、睡眠等)受到全面压制后,力量最为弱小的儿童会异化成什么样。

实在让人感叹,

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赤贫到极致的角落,中东难民的生活细节令人唏嘘不已!

的确,没有办法给孩子提供爱和幸福,的确是不要再生了。

如今,阿拉伯人用子宫占领欧洲的想法是极度危险的!

随着《何以为家》内地冲击3亿,越来越多的观众在问这个问题

03

影片票房再高有什么用

如何才能拯救这样的小孩

在探讨这个问题前,首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因为这部电影,有一个人的命运就此改变了:

那就是影片的男一号小演员,他的真名也叫扎因。

2004年出生在叙利亚,后来因为战乱以难民身份在黎巴嫩首都住了8年,不过扎因的父母对他很照顾。

拍摄《何以为家》期间,他12岁,也不识字。

影片上映后,扎因的演技获得广泛认可,最终挪威政府决定接纳他全家。

如今15岁的扎因,正在当地的学校接受教育。

截至目前,《何以为家》已经收获了4000万美元的全球票房!

回到刚才的那个问题:

影片票房再高有什么用,如何才能拯救这样的小孩?

口袋君答案是:

没用。

就算影片破30亿美元票房,片方将分成全部捐出去,也拯救不了可怜的黎巴嫩小孩。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救急不救穷。

几十年来,全世界以慈善之名给非洲捐了几千亿美金和几千吨粮食,但还是照样贫穷落后。

因为,这些粮食会被当地有权势的人中饱私囊,吃不完的粮食以极低的价格被投入市场,直接导致原本坚持劳作的非洲农民卖不出好价钱,这些坚持耕种的人也放弃了劳作。

最后,所有人都坐吃山空。

因此,

慈善捐款捐粮,是典型的嗟来之食,只能救急,无法根治贫穷。

一言以蔽之,

无论是黎巴嫩的难民,还是非洲的贫民,最需要的其实是:工作机会。

只有创造价值,让人与人互相服务起来,在自己的行业中深耕细作,换取的货币才能真正振兴当地的经济水平,提升所有人的生活质量。

最近,口袋君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叫《中年的意义》

作者是一位英国生物学家。

他发现:

整个生物世界,除了人类,似乎其他生物都没有“中年”的概念。

一般动物就3种形态:

1)幼年:从出生到成长期。

2)成年:具备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殖能力

3)老年:丧失生殖能力期直到死亡。

另外,他还发现:

动物似乎也没有童年。

海豚一出生就会游泳,马一出生就会走路。

唯有人类一出生的第一年,几乎什么都不会,需要有人悉心照料。

而真正具有自理能力,那更是需要长达10年以上的训练。

为什么?

因为人类需要培育一颗耗能巨大,但极为聪明的大脑。

因此,孩子长长的童年和青少年,恰好对应长辈长长的青年和中年。

从生物学上而言,中年的意义其实就两点:

1)提供食物

2)教授知识

随着农业自动化和畜牧业的大发展,最近20年起,食物不再稀缺。

而人类过去几千年都是处于缺乏食物的状态,直接导致:

减肥成为了全球流行话题。

胖死的人,远远多于饿死的。

因此,

对如今的中年人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传承。

将自己几十年来学到的技能、知识、信息传递给孩子,延续生命和文化。

实话实说,

黎巴嫩可怜孩子的事,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我们普通中国人实在爱莫能助。

看完《何以为家》后,口袋君最大的感想,其实是对当今中国人养娃的反思,结合3年老父亲的实际经验,口袋君想到了五点启示和建议:

1.父母要和孩子有肢体接触。

拥抱牵手亲吻(头发),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

2.不要打骂孩子。

暴力和情绪虽能快速解决问题,但后患无穷。可以执行正面管教的策略:温柔而坚定。

3.工作日的晚上,放下手机。抽出1-2个小时无干扰陪伴。

与孩子一起唱歌、跳舞、讲故事、睡前阅读、玩拼图,想尽一切方法,一起玩现实中的实物。实在想不出新花样,无聊地陪着娃,也挺好。

4.周末,不要都排上学。逛公园、逛游乐场、逛商店必须要有。

娃能够感受到父母真的在想尽办法带Ta玩,绝对能够树立你在孩子心中的伟岸形象。

5.忙碌爸爸也能成为好爸爸。

定期给老婆放个假,自己尝试一个人带娃。

“我只负责往家里拿钱,孩子的事我老婆或者老人管”,这是身为一个父亲所能说出最业余的话。

西方有一句很有名的谚语“如果说养育一个孩子需要整个村庄的支持,那毁掉一个孩子,整个村庄也脱不了关系”

养育孩子的最佳策略一定是轮番上阵。

特别是有女儿的。

根据权威期刊研究:父亲会直接影响女儿未来的择偶观。缺少陪伴、行为不端都会让女儿对异性的期待值更低,更容易陷入短暂的恋爱关系甚至选择一辈子单身。

以上这些启示,或许就是《何以为家》在中国大卖的最重要意义。

因为口袋君始终坚信:电影,不仅仅是电影。


口袋电影君


【诗篇127:3】“儿女是耶和华是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