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同身受,大概是我听过最悲伤的笑话”

“感同身受,大概是我听过最悲伤的笑话”

01

八岁那年,我人生第一次想到了死。

说起来很可笑:仅仅是因为放学后去同学家做客,出来又发现自己不幸迷了路。

从小我妈怕我放学出去学坏,规定我每天下课十分钟内到家,不然就有得一顿好打。眼看着天黑了,这次回家估计是升级版的体罚。

彼时暮色四合。街灯鳞次栉比的亮着,小小的我背着书包,脚步沉重得像灌了铅,机械的走在好像永远没有尽头的大桥上。

因为泪水盈眶的关系,迎面来的每一个路人都面目模糊。我努力用袖口擦干眼泪,双眼像雷达一样在人群中扫射,企图在中间发现一张熟悉的面孔求助,结果都一无所获。

肚子唱起了空城计,双腿也精疲力尽。我把书包扔地上,满心的恐惧和绝望。紧紧扒着和我身高差不多的桥栏杆往下望,想着要不要从这里跳下去?

黑暗像一口锅似的扣下来。桥下一片片的棚户区里闪着点点灯光,远处不知哪里飘来饭菜香。我虽然饥肠辘辘却一点也不觉得饿,满脑子都在设想十几种翻过栏杆的姿势:是张开双臂飞翔前扑还是纵身一跃,或者踏出一步单纯的自由落体?

踟蹰了很久,最终怕疼的恐惧还是让我放弃了。我提起地上的书包,拍拍灰,继续往前走。

幸运的是,走了没多久,我发现一个熟悉的拐角——才知道自己已经不知不觉走到了外公外婆家。

那瞬间的我感觉自己得救了:我可以不回家了,也可以不挨打了。

那天,我再三叮嘱外公外婆不要通知我爸妈,我今晚就不走了,留在这里睡。但是当我吃完饭洗完脚准备上床,才发现自己还是被出卖了:

一阵猛烈的敲门声之后,找了我一晚上的爸妈冲了进来。

我现在都还记得自己死命的抱着外公的脚,嚎啕大哭说我死也不回家的场景;也记得外公外婆再三跟我保证,说爸妈答应了回去以后不打我,我才一步三回头的离开。

讽刺的是什么呢。刚走出门,我就被打了……

过了很多年以后,那天的场景还是像刀刻一样留在我心里。每一个细节都在记忆里纤毫毕现,仿佛拓成了琥珀。包括一塌糊涂的眼泪,跌跌撞撞的走姿,桥下星星点点的灯火,还有在外婆家绝处逢生的心情。

不知道当时只有八岁的我,是怎么才会觉得迷路比死更可怕的?也许是源自母亲的无数次恐吓吧,放学超过十分钟到家我就打死你。

我知道她一向是说到做到,特别是在动手这件事上。一想到可能面临的皮肉之苦,我就浑身抖如筛糠。

反正回去也是挨打,比死还难受。

那还不如干脆去死好得多。

“感同身受,大概是我听过最悲伤的笑话”

02

十岁那年,我扮了一回小美人鱼。

小孩子脚长得快。那两年我老觉得穿鞋太挤,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赤脚在家跑来跑去。

有一天周末,我妈出去买菜了,我又在家疯跑。结果一个不小心,把书房的玻璃门撞了个稀碎。

碎玻璃哗啦啦的掉了一地……我整个人都吓懵了。因为刹车不及,很多都踩进了我脚掌的肉里。

当时我第一反应不是赶紧打电话告诉我妈,送我去医院。

而是:完了,又要挨打了。

幸亏爸妈没在家。

我当时还算镇定,马上拿来扫帚,把满地玻璃都收拾干净,扔垃圾桶里;甚至因为怕自己流的血弄脏地板,所以小心翼翼的穿上了鞋。

那天我彻底明白了安徒生童话里小美人鱼的感受,什么叫“在刀尖上行走”:每一步都钻心蚀骨。

我面不改色,用垫着脚的别扭姿势,糊弄过去了一整个白天。

直到晚上,她非要给我洗脚,我死都不肯脱鞋。

几度撕扯,才东窗事发——

我的鞋子里满满的都是碎掉的玻璃渣,歪七扭八的嵌在脚心。鞋垫上脚掌上,都是凝固后的血迹。

于是长大后,我妈偶尔拿来当笑话讲。

“她啊,小时候是没有痛感的。傻楞的很,脚被扎坏了都不哭的。”

其实怎么会不疼呢?只是怕被打罢了。

毕竟平时洗碗的时候不小心打破了一个,都是会被重重的巴掌甩到我眼冒金星的。

“感同身受,大概是我听过最悲伤的笑话”

03

并不是莫名其妙想到这两件事。

前段时间那个17岁少年跳桥新闻出来时,我原本是打算写点什么的。

但手放在键盘上很久很久,却突然哽咽得不知道怎么打字了。

8岁时的我,和17岁时他的唯一区别,可能就是在于他真的让一瞬间的想法成了现实,而当时的我却拿不出勇气吧。

很多时候,人为什么会想到死?因为现实对他们来说太残忍了。那是他们唯一可以逃避苦难的方式,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子。

成年人难以承受的现实痛苦有很多种。投资失败,中年失业。亲人去世,爱人离开。幸运的是,这些都可以解决,随着时间都能过去。

而孩子的痛苦呢?大概就是世界之大,却没有一个可以取暖的地方吧——只能无能为力的蜷缩在角落里,遍体鳞伤都没办法躲避。对于一个还虚弱到无法独立的灵魂来说,他们的人生太单薄了,唯一可以信任的只有父母。

但是这些大人们做了什么呢。轻视他们的感受,践踏他们的皮囊。把他们捏成自己想要的形状,然后浇灌进模子里。指着他们的绝望哈哈大笑:这个孩子真傻。

难道放学回家迷路了这件事,会比跳桥还可怕吗?在当时的我看来是的,因为会挨打。

难道告诉爸妈玻璃碎了这件事,会比扎一脚玻璃还可怕吗?在当时的我看来是的,因为会挨打。

于是成年人每一个看来匪夷所思的理由,在孩子的认知里都能成为世界末日:

因为最应该成为他们依靠对象的人,反而给了他们最多的焦虑和恐惧;所以解决很多事情的钥匙不是回家就好,而是一死了之。

“感同身受,大概是我听过最悲伤的笑话”

没有人觉得这样的教育方式有什么问题。

孩子不听话能怎么办?打,最简单粗暴啊。

所以很多人就这样,外表看起来安然无恙的长大了。

他们藏匿在人群中。有些人在快餐店里啃着汉堡,有些人在格子间里打字。有些人若无其事的谈着恋爱,有些人怒火冲天的教孩子写作业。这时候手机突然弹出跳桥男孩的推送,他们点开看见动图,楞了下神。

在那个瞬间,成千上万的孩子从他们记忆深处抬起头来,大声恸哭。

长大就意味着自由。不幸福的婚姻可以离,不快乐的工作可以辞,没有哪个成年人会被逼到绝路。

孩子犯了错只能回家,因为他们唯一的退路只有父母。家应该是他们的后盾和底气,最后却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家长只会觉得:为什么我家孩子这么脆弱?为什么我家孩子这么不懂事?为什么我家孩子总是撒谎?还动不动就说要自杀?

他们从来没想过:从来没有哪个成年人,会因为回家晚了十分钟就被不分青红皂白一通暴打,作业丢了就当着众目睽睽跪在小区楼下。

感同身受这个词,大概是我听过最悲伤的笑话了。

“感同身受,大概是我听过最悲伤的笑话”

ps.当你跟别人普及家暴的时候,总有人跟你说:等你当了父母就知道了。

好像全天下的父母都会打孩子。

是这样吗?如今我也当了妈妈。可我,也是从孩子过来的啊。

大人们的傲慢,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他们试图用粗暴打骂弥补自己教育上的无能,宣泄生活的不顺,为孩子们从小埋下了缺爱、自卑和讨好性人格的种子。

打骂孩子是最方便的一条路,但是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暴力镇压造成的后果是孩子畏惧又崇拜强权。不是性格懦弱,就是性格跋扈。

博主@游识猷 说:认为可以靠揍孩子让孩子变好的大人,可以思考下这个问题:如果你的直接领导随时可能吼你骂你侮辱你甚至揍你,会不会让你变成业绩第一名?

用错误的方式去纠错,他们真的会知错吗?

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不要再选这条路了。

如果你真的爱ta的话。


作者简介: 摇铃铛,长沙射手女,资深情感作家。微博:摇铃铛eno。公众号:摇铃铛。著有畅销书《姑娘,你活的太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