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價值投資指標唾手可得 如果你只看數輸得更慘!

越是你以為簡單的事,才是越複雜的。——坤鵬論

坤鵬論:價值投資指標唾手可得 如果你只看數輸得更慘!

連續幾天的燒腦文章,可能讓不少老鐵身心俱疲。

畢竟,寫是一種累,讀也是一種累。

在坤鵬論看來,寫是累並快樂著,因為認知就在字裡行間的敲擊中提升,越寫越興奮。

但讀是一種被動接受,一旦遇到難點,就形成閱讀阻礙,連續幾個便會嚴重影響讀下去的慾望,就跟爬山似的,如果總是陡坡,估計很多人會在中途就失去了繼續攀登的勇氣。

實話說,目前坤鵬論內容不適合吸流量,聚人氣,這要是工作,肯定就得變,和坤鵬論之前做《電腦愛好者》等雜誌一樣,要短小、要輕鬆、更要淺嘗輒止。

不過,坤鵬論寫文章最主要的目的是自學習,因此,寫作時一門心思投入到學習中,不會考慮那麼多,一直支持我們的老鐵,請多海涵。

今天,就來聊點輕鬆的、直接的股市乾貨。

坤鵬論之前講過很多次重要的價值投資指數,比如:PE、ROE、P/B、PEG等,在電腦和互聯網的加持下,這些數據已經不用你費力計算,唾手可得,不管是股票軟件,還是相關的網站,背後的程序早幫你妥妥地算了出來,你要做的就是看和比,任何一個成年人,甚至是小學生都會。

所以,光從指數這一點看,價值投資已經變得前所未有的輕鬆,難怪巴菲特說,只要小學生的數學水平就能做投資。

從坤鵬論的投資實踐看,價值投資的方式比僅僅投資在風險較小的指數基金上更有意義,特別是在我泱泱大A股,以及那些可笑的指數的情況下。

但是,這裡卻存在著一個很大問題,也就是不少投資者對PE、PEG、P/B等的確切意義缺乏一個清楚認知,而這些比率不確切的使用會導致投資者付出很高代價。

坤鵬論:價值投資指標唾手可得 如果你只看數輸得更慘!

一、市盈率(PE)

市盈率=股票最新收盤價(P)÷上年度每股收益(E)

市盈率=最新的總市值÷上年度企業淨利潤

市盈率法是計算股價相對於每股收益,多久回收投資的一種計算方法,可以直接簡單理解為,如果是10倍市盈率,就相當於你10年收回投資。

而它的倒數,也就是用1除以市盈率乘以100%,就是它的年化收益率,可以類比銀行的年利息。

PE又叫靜態市盈率,因為是上一年度的每股收益作為計算依據,算是半歷史值,不能計入最近的業績變化。

為了彌補靜態市盈率的不足,人們又發明了動態市盈率,以當年已實現的季報、半年報推算出當年可能的收益,並以此為估值依據。

動態市盈率的優點是能夠反應當年的最新業績,缺點是把還沒實現的收益也作為計算基礎,一旦之後出現虧損或業績大幅變動,就可能導致錯誤。

如果拿一個孤零零、單純就是個數字的市盈率讓坤鵬論來評論,我是拒絕發表觀點的。

因為,市盈率本身並不能說明任何問題。

高市盈率並不能說明股票被高估了,它的客觀意義是,對於這隻股票可能產生的現金來說,它的價格太貴了,但並不能說明這隻股票現在適合售出。

同樣,低市盈率也不能說明股票被低估了,同樣也無法表示它適合購入。

但是,低市盈率卻可能意味著公司正處於財政困難。

坤鵬論多次建議,如果你不能確定一件事,最好的辦法就是多方求證,綜合儘量多的數據、建議和意見,為自己的最終決策所用,這就叫總分總的解決問題方式。

對於市盈率來說,起碼要做到以下幾個比較:

和目標公司過去不同時期的市盈率做比較,起碼五年起;

和目標公司同行業公司的市盈率做比較;

和目標公司所在行業的平均市盈率做比較;

和整個金融市場的平均市盈率做比較。

可以說,市盈率看上去十分簡單、客觀,而且達到了半數學化水平。

但是,它也依賴於整個經濟大環境,繁榮的經濟環境容易使得市盈率升高。

在這個指標中,分子上的最新收盤價格P,容易於受到投資者心理因素的干擾,而分母上的每股收益E又可能因為財務人員做手腳而失真。

所以,這兩個數字都不是無懈可擊,自然,市盈率的結果也無法達到100%準確。

因為市盈率的核心思想是在假設現有收益不變的情況下,多少年收回投資,所以,業績的穩定性很重要,這樣的市盈率計算才有可靠性。

那麼,市盈率對於業績起伏很大的週期股的意義不大,甚至可以說沒有意義。

就像今年每股收益1元,股價10元,市盈率10倍,按照價值投資通用規則——市盈率少於15倍來看,相當便宜。

但是,如果第二年,每股收益變成0.1元,股價如果還是10元,市盈率馬上成了100倍,明顯10元的股價就超貴了。

坤鵬論:價值投資指標唾手可得 如果你只看數輸得更慘!

二、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PEG)

PEG=PE÷盈利增長比率(EPS增長率)

EPS(每股收益)=期末淨利潤÷期末總股本

EPS增長率=(本期每股收益-上期每股收益)/abs(上期每股收益)*100%

(注:abs是絕對值的意思,EPS和EPS增長率可以直接在網上查現成的)。

在市盈率之後,又出現了一個它的精煉版本,被人們發現要更為有用一些,人們稱它為PEG比率,更精確些則叫: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

假設一家公司正在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並且其預期的市盈率是12,它的PEG就是12/12=1.0,如果增長率是更加吸引人的數值——24%,那麼PEG將會是12/24=0.5。

但是,如果增長率相對錶現較差,只有6%,那麼PEG則為12/6=2。

可以看出,PEG的數值越小越好,超過1的股票往往沒有吸引力,等於1的值得考慮,遠低於1,通常值得更細緻地考察,以決定是否購買。

另外,如果市場平均的PEG一直接近於1的水平,或許代表著牛市正接近尾聲,因為市場中的股價普遍性地被高估,這是典型的牛市巔峰景象。

一些投資大師,比如:吉姆·德里克·斯萊特、彼得·林奇等,他們聲稱PEG小於0.75或0.5的股票會讓他們興奮不已,但如果PEG為1.5以上時,他們就不會購買了,因為太貴,甚至可以直接把它們拋掉,因為這樣的股票的風險越來越高,不如將高回報落袋為安。

PEG的核心點在於安全,因為較低PEG的股票,其吸引力在於它們能提供通常與低風險投資相聯繫的安全感,同時也不用犧牲成長股在初期獲利空間。

比如:購買PEG為0.5的股票,即使第二年的利潤稍稍令人失望,它也不會跌太多,因為市盈率已經很低了。

但是,坤鵬論要提醒注意的是,PEG只適合成長型公司,大部分週期股用PEG來計算,只會產生荒謬且毫無意義的統計數據。

同時,我們還不能光看PEG的最後結果,還要看市盈率和每股收益增長率的具體數值。

當市盈率處在10~20倍的範圍,並且每股收益增長率在15%~25%之間,低PEG的作用最大,最好的股票應該在那些每年大約以25%的速度增長,市盈率為15,PEG為0.6的股票之中誕生。

但是,如果每股收益增長率為50%,市盈率為30,恰好也可以得到同樣的PEG,但重要的區別在於,在更長的期限裡,50%的增長率是無法持續下去的,因為據統計,世界上最優秀公司的年增長率也就在20%左右。

坤鵬論:價值投資指標唾手可得 如果你只看數輸得更慘!

三、市淨率(P/B)

市淨率(P/B)=每股市價(P)÷每股淨資產(Book Value)

市淨率(P/B)=總市值÷淨資產總額

市淨率看上去比市盈率更為緊密地和增加的回報相聯繫。

第二個公式中的分母B代表著公司的淨資產,它就是用公司的總資產額減去總的負債額和無形資產總值。

市淨率比市盈率隨時間的變化更小,並且具有永遠是正值的特性,淨資產更能捕捉公司的一些基本情況。

但是,就像收入一樣,這個指標的伸縮性很強,換句話說,這個數值很可能被人為創造。

美國經濟學家尤金·法瑪和肯·弗倫奇曾對市淨率做過一個著名的研究,也正是這項研究,使得市淨率成為股票投資者青睞的指標。

該研究證明,市淨率是個非常有用的判斷工具。

這兩位專家研究了1963年~1990年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幾乎所有股票,把它們按十分位法分成十個類別:10%最高市淨率;10%市淨率低一些的……10%最低市淨率。

結果顯示,市淨率越低,收益回報率越高,27年時間裡,那10%最低市淨率的股票可以帶來平均21.4%的高回報率,而最高市淨率的股票則只帶來了平均8%的回報率。

之前坤鵬論曾講過,市淨率最適用的股票是週期股,國外的研究也支持這一說法。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股市中70%的股票屬於週期股。而週期股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就是,年份好的時候,它們漲得最猛,年份差的時候,它們又跌得最兇,而且,不同行業有著不同週期,你方唱罷我登場。

行為金融學家理查德·塞勒和沃納·德邦德,曾經研究了20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紐交所內,具有最高年回率的35只股票和具有最低年回報率的35只股票,顯然這些股票應該大部分屬於週期股。

結果在三五年後,他們發現,以前具有最高回報股票的回報率連指數都超不過,而最低迴報股票的回報率則明顯高於指數。

對於市淨率的考察標準,坤鵬論建議選取股票近幾年最低價格所對應的市淨率,取平均值後,向上浮動10%~20%,就是其安全邊際價格的上限。

同樣,對於市淨率也要取同行業其他幾隻代表性的股票進行橫向比較,同時還要關注整個行業的平均市淨率。

四、淨資產收益率(ROE)

ROE=淨利潤÷淨資產

ROE=銷售淨利潤率×總資產週轉率×權益乘數

(銷售淨利潤率=淨利潤÷營業收入;總資產週轉率=營業收入÷總資產;權益乘數=總資產÷淨資產)

一般來說,ROE在15%以上的公司都是非常好的投資標的,而小於7%的則要慎選。

但是,看從去年開始的股市亂象以及企業當下的生存現狀,當年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對ROE的一段論述,值得我們反思:

“ROE就是相對於自有資本能產生多少利潤,從重視它的投資家看來,不管你有多麼高的銷售利潤率,你只要把賺到的錢儲存起來,用這麼多的自有資金卻只能產生這麼低的利潤,他們就判斷為投資效率差。”

“受他們的影響,不少經營者也開始認為‘必須提高ROE’,因此,將辛苦積攢起來的內部留存資金去併購企業、購買設備;或購買本公司股票,消耗掉內部留存,將自有資金縮水,去追求短期利潤最大化,這樣的經營ROE達到了高值,在美國式資本主義世界,這樣的經營被評價為優秀。”

“京瓷的經營高層在美國、歐洲開投資說明會,總會聽到這樣的意見:‘京瓷的自有資本比例實在太高,而ROE太低,存這麼多錢幹什麼呢?應該去投資,應該去使用,好賺更多的錢,給股東更多的回報,這是我們投資家的要求。’”

“當這種觀點成為常識的時候,我的意見就是謬論。但是,這種所謂常識,歸根到底不過是短期內衡量企業的尺度。現在買進股票,待升值時拋出,這樣就能輕鬆賺錢。對於這樣思考問題的人來說,當然ROE越高越好。但我們要考慮的是企業長期的繁榮,對於我們來說,穩定比什麼都重要,企業應該有足夠的儲備,才能承受得起任何蕭條的衝擊。”

這個觀點如果是在前兩年,肯定會被許多國內投資者嗤之以忒保守,但是起碼從去年開始,不少為沉重負債而夜不能寐的企業家,會悔恨為什麼沒把它當成金玉良言。

所以,在經濟不好的時候,如果企業ROE在下降,反而可能是好事,配合看一下資產負債表,如果債務也在下降,說明企業已經進入過冬模式,將現金流看得比生命都重要。

坤鵬論:價值投資指標唾手可得 如果你只看數輸得更慘!

五、負債率

剛才說到了ROE和負債的關係,巴菲特曾在1987年致股東的信中說過:“一家真正好的企業是不用借錢的。”

坤鵬論以前也曾一再強調,所有經濟危機的根源只有一個字:債!

企業也一樣,所以,負債率是考察企業的重要指標。

小心駛得萬年船,投資的第一準則是安全,不虧錢,做企業也一樣,負債就是一把雙刃劍,要知道的是,人有失足,馬有失蹄,就連老師傅玩劍都可能削到自己,所以坤鵬論認為,企業對於借錢這事,三思三思三思而行。

就跟人一樣,借錢會借上癮,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最後就會陷入藉藉不休的狀態。

經濟繁榮,借錢可能不是事,但就像前些天說的,經濟是複雜性系統,它不可預測,也沒有周期,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衝破混沌邊緣,危機降臨,就算是繁榮的經濟,也會突然發生崩潰。

到時候,揹負沉沉債務的企業,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語。

所以,做企業應該像稻盛和夫經營京瓷一樣,保守些好,有備無患,少借錢,少負債,可能會有人說你傻,但往往到了經濟危機的時候,這些人肯定是第一批Game Over的,他們眼中的傻子卻會煥發出耀眼的光芒,從容不迫地前行,甚至可以用收破爛的錢將優質資產收歸己有。

還記得複利的要點嗎?

正複利牛,負複利更加不容小覷!

巴菲特成為股神,不是靠的高收益率,他大部分年份的投資回報率都很平庸,用芒格的話說,除去幾家大公司,巴菲特的投資算得上可笑,但人家勝就勝在幾十年裡能夠少犯錯,少虧錢!

看負債率的要點,或者說看財報的要點,就是得動態地前後比較。

比如:一些投資圖書中說,某類企業負債率在40%以內就安全,但是,只看一年的財報,某企業負債30%,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沒準這家企業上年度的負債才10%,如果企業沒有項目擴建,這樣的負債率大幅提升,很可能意味著其經營環境惡化,雖然還在安全範圍內,但隨著形勢進一步加劇,下一年度的負債可能就是成倍增長,立即突破所謂的安全線。

如果另一家公司雖然本年度負債率45%,超過了安全線,但上一年度的負債卻高達90%,那麼,能在短期內有錢還債,並大幅減少債務,說明企業的經營出現了好轉,安全性反而大大提高了。

還有像很強勢的企業,比如:茅臺,可能因為預收賬款較多,並且幾個月後才發貨,而這些錢在財務記賬的時候是要記為負債,這種負債不是壞事,反而是好事,企業就是要儘量把別人的錢早早收過來,付給別人的錢晚晚地付出去,讓自己賬上現金流充裕。

所以,任何事情表現出來的樣子根本不重要,線性地從現象進行簡單推斷,常常會謬之千里。

六、毛利率

毛利率代表著企業的獲利能力,非常重要。

負債率可以看做是企業守的質量,而毛利率則代表攻的能力。

毛利率高的企業,估值通常高於毛利率低的企業。

但是,簡單地認為高毛利率一定好,低毛利率一定差,也是不對的。

像沃爾瑪,人家玩的就是以低毛利遊戲,低到讓別人無路可走。

所以,低毛利,高週轉率,也能創造很高的淨資產收益率。

還有些相當垂直的行業,本身產品確實毛利率很高,但一年銷售不了多少,再高的毛利率也做不大,這樣的公司投資風險不小。

同樣,毛利率也要放到同行業裡面去比較才客觀,不同行業基本沒有可比性。

如果整個行業的毛利率水平都低,甚至所考察企業的毛利率還算鶴立雞群,那即使是低毛利率,同樣也值得投資。

另外,有的即使是同行業,可能還要再細分比較,比如酒類,白酒和啤酒的毛利率那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坤鵬論:價值投資指標唾手可得 如果你只看數輸得更慘!

七、淨利潤和銷售額

大多數投資者在這兩個指標中往往會喜歡看淨利潤。

因為,誰不喜歡賺錢的公司呢!

但是,坤鵬論認為,相比而言,銷售額更應該成為我們考察的對象。

首先,銷售額意味著市場佔有率,跟互聯網的競爭一樣,得流量者得天下;

其次,即使先期為了提高銷量少賺點錢,只要佔山為王了,後續完全可以通過控制成本,提高價格、豐富產品系列等手段,把利潤做上去;

再次,做生意的大道理是,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省是有限的,賺是無限的,但是沒有銷售額,淨利潤從何談起,連產品都賣不出去,其他都是瞎掰。

最後,從財務報表的角度,上市公司經常會在這兩個數上做手腳,相對而言,淨利潤的造假難度更低些,比如:該計提的存貨推遲到以後計提,該折舊的設備不折舊等,反正就是把支出能往後挪的儘量往後挪,所以許多公司的銷售收入和淨利潤不是成比例同步變化的。

一般來說,企業都會選擇能拖一天是一天,希望未來企業好轉,可以把坑都填上。

但是,中國有句成語叫:事與願違,而且它還是大概率發生的情況,該露餡的終就要露餡,紙永遠包不住火。

另外,上市公司為了在牛市的股價不斷攀升,它們都把自己包裹得花團錦簇,個個光鮮亮麗,但是,到了經濟不好,熊市來臨的時候,它們往往又會把以前的問題集中暴露,業績大滑坡,反正是熊市,再差也是差,這樣反而把坑一次性填完,接著就可以輕裝上陣了。

所以,人們對這種行為叫做“業績洗澡”,一次性地把身上的泥垢沉渣搓乾淨。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江禮坤,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8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20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