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遊玩之文化遺產篇


嵩山-少林, 天下第一名剎,“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是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景點:常住院、初祖庵、塔林、山門、甬道。少林功夫包含少林七十二絕技、少林拳術、少林派棍術、少林派槍術、少林派刀術、少林派劍術。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區西北部 圖片來自網絡

東漢三闕 一種特殊的石雕藝術,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國家級禮制建築遺存。太室闕是中嶽廟前的神道闕,建於東漢安帝元初五年。少室闕為漢代少室山廟前的神道闕,始建於東漢安帝延光二年前後,少室山廟又稱少室祠、少姨廟。少室闕以青色塊石壘砌,建築構造和太室闕大致相同。東漢時期人們為紀念大禹之妻,啟的母親而建在啟母廟前的神道闕。圖片來自網 地址:鄭州市登封市嵩山

中嶽廟 位於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腳下。前身是太室祠,始建於秦,為祭祀太室山神的場所,後為道教的活動場所。景點:太室闕 ,配天作鎮坊 ,峻極門。圖片來自網絡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


嵩嶽寺塔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磚塔,中國唯一的一座十二邊形塔. 始建於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原為宣武帝的離宮,後改建為佛教寺院. 唐武則天和高宗遊嵩山時,曾把嵩嶽寺改作行宮。圖片來自網絡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

會善寺 北魏時期,會善寺的前身是北魏孝文帝的一所離宮。孝明帝正光元年,建閒居寺,僧眾達千人,殿宇千間。隋,開皇五年(585年)改名嵩嶽寺,後隋文帝賜名會善寺。造化了一位佛教史上著名的得道壽星——道安禪師。道安禪師俗壽128歲,歷經隋唐兩朝八帝,因比其師五祖弘忍年長20歲,便贏得了“老安”的美名。圖片來自網絡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

嵩陽書院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嵩山周邊還有潁谷書院、少室書院、南城書院、存古書院。景點:杏壇 、大唐碑 、大將軍柏 、三寶堂 、先聖殿 、御碑亭 、泮池橋 、道統祠 、觀善堂 、崇儒祠。圖片來自網絡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


觀星臺 建於元朝初年至元十三年,忽必烈讓郭守敬創制了新的天文儀器,在全國二十七個地方建立了天文臺和觀測站,登封觀星臺就是當時的中心觀測站.在18年編制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授時歷》。《授時歷》求得的迴歸年週期為365.2425日,合365天5時49分12秒,與當今世界上許多國家使用的陽曆,格里高裡歷,一秒不差。格里曆比《授時歷》晚三百年。圖片來自網絡

大運河 始建於春秋時期公元前486年,由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共三大部分、十段河道組成。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個遺產點,全長2700千米。中國大運河與長城、坎兒井併成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 圖片來自網絡

通濟渠汴河鄭州段 始建於隋朝,為區分“古汴渠”,隋朝之後又稱其為“汴河”,是隋唐大運河的首期工程,連接了黃河與淮河。河南滎陽的板渚出黃河,經鴻溝、蒗蕩渠、睢水溝通了江蘇盱眙境內的淮河。魏、晉後開封以上河段改稱汴水,自開封以下河段改稱蔡水。圖片來自網絡


滎陽故城 東有鴻溝,以處滎澤西岸廣武山之陽,故稱滎陽故城。自古為軍事交通要地,東城牆已被黃河沖毀,僅存東北、東南兩城角。西城牆有三缺口,當為西門遺蹟。故城內發現有房基、夯土臺、水管道等設施。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