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银行年报点评:息差拨备“双低”,突围任重道远

中国银行2019年一季度末总资产是21.6万亿元,排在四大行的最后一位。同时,中国银行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银行,2018年末其境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为26.82%,境外利润占总利润的29.63%,境外业务比重远高于同行。不过,再细分境外的结构来看,

其中港澳台地区的资产和利润占比均达到了90%以上,中国银行离真正走向全球还有很大距离

来看中国银行的经营业绩。2018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4.31%,结束了连续两年的收入增速下滑;净利润同比增长了4.45%,较上年增速下滑了0.31个百分点。从收入利润指标来看,中国银行只能说情况有所好转,业绩相对而言是比较平淡的

来看收入结构。中国银行2018年利息净收入占到营业收入的71.36%,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6.3%,高于总营收增速大概两个百分点,是收入贡献的的绝对大头。从利息净收入的分解来看,规模因素贡献了利息净收入增长的26%,利率因素则贡献了利息净收入增长的74%,说明中国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增长主要是靠利差驱动的。这一点跟工行、建行、农行有着明显的差异,工、建、农利息净收入的增长主要是靠规模因素驱动,并且规模因素的贡献度超过利率因素贡献度均在一倍以上如此也使得中行利息净收入增速明显低于另外三家国有大行,工行是9.7%,建行是7.48%,农行是8.1%,而中行则只有6.3%。

顺着上面说。既然中国银行规模因素贡献明显比利率贡献小,并且与其他大行出现显著背离,说明中国银行在资产负债经营方面还没有完全打开局面。2018年中国银行平均生息资产规模同比仅增长了2.87%,而工商银行同期增长了5.98%,增速差额高达3个百分点。其中贷款和投资的平均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4.77%和4.82%,分别低于工行3.1和1.95个百分点,存放中央银行和同业类资产的平均余额则出现了下降。说白了,中国银行生息资产的投放相对还是比较乏力的。

那么,为什么中国银行的生息资产增速上不去呢?存在的可能原因主要就是两个。第一,子弹不够。第二,执行不够。所谓子弹不够,就是说能够用于驱动资产的负债来源没有跟上,或者资本支撑能力没有跟上。所谓执行不够,就是说在客户开发、市场拓展方面存在短板。2018年中国银行一般性存款平均余额较上年增长4.33%,工行则是5.35%;中国银行2018年末资本充足率是14.97%,工行是15.39%,建行是17.19%,农行是15.12%。我们看到中行在负债约束和资本约束与其他大行相比都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也就不难理解其利息净收入增速相对缓慢了

所以,我们看到中行的息差在低位徘徊。2018年末中行净息差是1.9%(低于同期大型商业银行2.14%的平均水平),2019年一季度末则下降到1.82%,是唯一一家净息差在2%以下的国有大行。在上市银行当中,也排在倒数水平。息差上不去,反映的是资产负债的双重承压,中行同业负债占计息负债在2018年末高达9.14%,远高于其他三家大行。而同业负债的成本,至少高出一般性存款一个以上的百分点,具体而言,同业存款要高出50BP以上,发行债券则要高出2个百分点左右。

再来看资产质量。2018年末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1.42%,较上年末下降了0.03个百分点,但绝对水平依然高于同期国有商业银行平均1.41%的不良率。其中,中国银行内地机构不良贷款率相对高达1.76%,虽然较上年末下降了0.04个百分点,但绝对水平较高,已经接近全国商业银行1.86%的平均不良率,可见资产质量压力不小。不过,中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四大银行中是最低的,2018年末工行是1.52%,建设银行是1.46%,农行是1.59%。此外,2018年中行不良贷款生成率为0.93%,较2017年升上了0.1个百分点,说明信贷资产质量管控压力不小。

2018年中国银行贷款减值损失大幅增长了28.42%,信贷成本(贷款减值损失/贷款平均余额)提高到0.95%,创下了近三年新高,说明中国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的控制压力依然较大。

另外一方面,我们来看中国银行的拨备。2018年末中国银行的拨备覆盖率181.97%,在四大行中仅高于工行,大幅低于同期大型商业银行220.08%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同期全国商业银行平均186.31%的拨备覆盖率水平。不过,2019年一季度末中行的拨备率(184.62%)已经低于工行(185.85%),在四大行中排名垫底。可见,中国银行的拨备底子还是比较薄弱的,如果加大拨备计提力度,中国银行的账面利润就不太好看。在做业绩和做拨备的二者之中,有着业绩压力和士气需要的中国银行,不出意外地选择了向业绩上的倾斜。

对于中国银行而言,关键还是要在资产负债经营方面下足功夫。在网点数量与其他几家国有大行相比不具有优势的背景下,短时间之内要在低成本负债端取得跨越式的突破并不容易。在资产端切入提高生息资产收益率,是做大息差的关键。当然,这要与国有大行承担降低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和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相平衡。不过,别的大行能做到,相应中行也可以对标。

从我的草根体验来看,我时常去吃的一家烧饼店老板已经把之前张贴的第三方支付二维码换成了中行的来聚财扫码支付。我跟老板交流了下,老板反映说是活动力度很大,对商户的吸引力不错。这也跟中行在年报中强调了开展“千万商户大会战”的表述相吻合,说明中行对零售客户的拓展力度在强化。如果中行能够从经营性零售客户着手突破并形成相对优势,也有可能在大行中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毕竟,相比叫好不叫座的国际化而言,能带来稳定核心负债和相对较高收益的生息资产更为实在。

2018年中国银行年报点评:息差拨备“双低”,突围任重道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