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類新型犯罪重拳出擊!最高檢這場發佈會信息量十足……

对此类新型犯罪重拳出击!最高检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十足……

4月25日,最高檢召開“充分履行檢察職能 提升知產保護品質”新聞發佈會。

第19個世界知識產權日即將到來,4月25日,最高檢召開“充分履行檢察職能 提升知產保護品質”新聞發佈會,通報2018年檢察機關保護知識產權工作情況,發佈“2018年度檢察機關保護知識產權典型案例”,並回答記者提問。

2018年檢察機關

起訴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

4458件8325人

最高檢檢委會委員、第四檢察廳廳長鄭新儉通報2018年檢察機關保護知識產權工作情況時介紹,2018年檢察機關批捕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3306件5627人,起訴4458件8325人。其中,批捕侵犯商標權犯罪3100件5266人,起訴4136件7741人;批捕侵犯著作權犯罪107件174人,起訴145件304人;批捕侵犯商業秘密罪28件53人,起訴27件56人。

經檢察機關建議,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343件464人。經檢察機關監督,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侵犯知識產權犯罪189件237人。向公安機關書面提出糾正違法意見211件次,公安機關已糾正165件次;提出刑事抗訴55件,法院已改判38人。

最高檢掛牌督辦一批

重大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

鄭新儉表示,檢察機關引導偵查取證,為公正司法奠定良好基礎,對於重大、有影響、疑難複雜的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檢察機關聚焦取證及時性、合法性,指派業務骨幹引導偵查取證,細緻審查證據,補充完善證據體系,確保案件質量。

2018年,最高檢掛牌督辦了江門“1·19”假冒註冊商標案等10起重大侵犯商標權案件;聯合中宣部版權管理局、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對天津馮某某涉嫌利用網盤傳播侵權作品案等22起案件予以掛牌督辦,並於10月派員赴四川、福建現場督導案件辦理。

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堵漏建制

檢察機關多管齊下,推動知識產權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高。據鄭新儉介紹,

➤ 2016年至2017年,最高檢先後制發《關於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依法保障和促進科技創新的意見》和《關於充分履行檢察職能加強產權司法保護的意見》,要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最高檢對檢察機關貫徹落實科技創新和產權保護“兩個意見”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

➤ 積極制發檢察建議,促進依法行政,預防和減少侵犯知識產權犯罪。一方面,針對辦案中發現的問題促進行政執法機關堵漏建制、規範執法。另一方面,針對辦案中發現的企業管理漏洞,幫助完善管理制度,防止企業再次被侵害。

➤ 積極會同其他單位督導檢查打擊侵權假冒工作。按照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部署,最高檢派員帶隊赴山西、湖南、湖北等地對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進行現場考核,並對全國檢察機關打擊侵權假冒犯罪工作情況進行部門考核。

穩步提高辦案質量

服務知識產權強國戰略

各地檢察機關創新工作機制,不斷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

一是提出具體要求和措施,改進辦案方式方法。

二是在辦案中主動延伸職能,引導非公經濟良性有序發展。

三是積極主動作為,努力提高法律服務質量。

下一步,全國檢察機關將立足辦案、穩步提高辦案質量,採取多種方式加強業務指導,全面提升執法能力,拓展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國際交流,服務知識產權強國戰略,優化營商環境,努力為新時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良好法治保障。

發佈2018年度檢察機關

保護知識產權典型案例

發佈會上,最高檢第四檢察廳副廳長劉太宗發佈了“2018年度檢察機關保護知識產權典型案例”,共14件。

這14件典型案例,是2018年全國檢察機關保護知識產權工作的縮影,客觀反映了全國檢察機關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品質取得的成績。

案例類型包括:糾正案件定性,追捕追訴遺漏同案犯,增補認定犯罪事實,對確有錯誤的法院裁判提出抗訴,提出檢察建議積極參與社會治理,主動服務民營經濟等。

有效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

應當重點關注4個問題

鄭新儉在回答提問時說,當前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呈現以下新特點:

➤ 一是利用網絡實施犯罪的數量快速增長。

➤ 二是案件呈現生產、物流、銷售環節分離、上下線延長、受害人分佈廣及數額認定複雜等特點,查辦難度增大。

➤ 三是侵犯商標權犯罪案件佔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的90%以上,涉及菸酒、食品、服帽、化妝品、數碼產品等多個領域。

➤ 四是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手段不斷翻新,犯罪分工日趨細化,隱蔽性越來越強。

面對新的情況,在有效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過程中,應當重點關注以下4個問題:

一是如何準確認定新類型侵權是否構成犯罪。如網絡深度鏈接行為是否構成侵犯著作權罪。

二是如何給新型犯罪行為準確定性。如網絡遊戲外掛,在實踐中有的定性為侵犯著作權罪、有的定性為非法經營罪,還有的定性為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三是如何審查判斷鑑定意見。如侵犯商業秘密案件的鑑定沒有明確秘密點的內容和範圍,只是表示權利人提供的技術圖紙中包含了非公眾知悉信息,甚至直接表述構成商業秘密,不利於審查判斷。

四是如何綜合運用刑事、民事、行政等手段,有效保護知識產權。司法實踐中,我們要努力打好組合拳,形成對知識產權的全方位保護。

網絡侵犯著作權犯罪辦案難度大

檢察機關創新四項舉措

侵犯著作權犯罪紛紛“觸網”是近幾年來的一大特點,幾乎所有的作品都可以轉換為數字形式在網絡上傳播,劉太宗在答問時說,這類案件的打擊難點在於:

一是網絡侵犯著作權犯罪有隱蔽性、跨地域性等特徵,有的甚至將服務器設在境外,犯罪行為不易被發現、犯罪嫌疑人的真實身份也不易被確認。

二是網絡侵犯著作權犯罪案件侵權技術手段更新快,侵權內容容易被刪改,原始證據容易滅失,證據材料收集、認定困難。

三是網絡侵犯著作權犯罪行為不斷花樣翻新,如內外勾結對抗偵查,對作品稍加改動掩飾複製行為規避查處等,帶來一系列法律適用難題。

四是在打擊時效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網絡侵犯著作權犯罪的危害後果擴散速度快,被侵權的作品能夠在短時間內在網絡上無限次傳播,若不及時進行打擊,將給權利人帶來更大的經濟損失。

針對上述難點,檢察機關多措並舉持續加大對網絡文學、音樂、影視、遊戲、軟件等保護力度:

一是對重大疑難複雜案件主動提前介入偵查,拓寬偵查思路,引導偵查機關追根溯源,更好地運用技術手段全面蒐集和固定證據,並充分發揮訴訟監督職能,促進規範偵查行為,提升辦案質效。

二是為應對網絡侵犯著作權犯罪不斷更新的技術手段和帶來的法律適用難題,檢察機關不斷加大辦案隊伍專業化建設,組建知識產權專門辦案隊伍,培養相關專業領域的人才,精準高效辦理侵犯知識產權案件。

三是加強與公安機關、行政執法機關跨地區、跨部門的協作,完善線索通報、證據移交、技術共享、案件協調等協作機制,讓藏匿在網絡背後的犯罪分子無處遁形。

四是檢察機關還立足辦案積極延伸檢察職能,通過制發檢察建議等方式督促行政機關堵塞制度漏洞,如對不構成犯罪的違法者進行行政處罰、建議行政執法機關依法關停相關網站服務器等,剷除網絡侵犯著作權犯罪的土壤。

高度重視“違法成本低、維權成本高”現象

鄭新儉在答問時說,對於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犯罪分子,要讓其受到法律的嚴厲懲處。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機關一定要高度重視是否存在“違法成本低、維權成本高”現象。如確實存在這種不良現象,檢察機關應當採取有效舉措來加以克服:

一是通過充分履行檢察職責嚴懲侵犯知識產權犯罪。

二是依法準確認定侵權產品價格,加大財產刑懲治力度。

三是對有反覆侵權、沒有悔罪表現或拒不交出違法所得等情形的被告人,檢察機關依法向法院提出對被告人不適用輕緩刑的意見,並配合法院追繳違法所得、收繳作案工具、責令賠償損失、宣告禁止令等,從源頭上摧毀犯罪分子再犯的能力。

四是檢察機關充分發揮審判監督職能,依法對量刑畸輕、判處輕緩刑不當的案件提出抗訴,增大懲治力度。

五是努力為知識產權權利人節約維權成本。

提高辦案專業化水平

確保維權效率

劉太宗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當前,在內設機構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地檢察機關結合實際發展需求,利用自身優勢,創新工作機制,不斷提高知識產權保護質效。

一是建立辦理知識產權刑事案件新型工作機制。如浙江省檢察院會同省高級法院、公安廳於2018年4月制定下發《關於知識產權刑事案件有關事項的通知》,聯合推動在杭州、金華、台州等五個地區試點知識產權“三合一”審判工作試點。

二是建立專家輔助人同步審查機制。如北京市檢察機關合理調配檢察機關技術人員,將技術人員臨時編入辦案組,對多件侵權假冒類新型疑難案件同步提供專業意見。

三是部署保護知識產權專項活動。如湖北省檢察機關2018年3月部署開展了為期一年的“服務和保障創新驅動發展專項工作”,各下級院認真落實知識產權保護法治化要求,創造性開展工作。

四是提供專業化服務,提高維權效率。如福建省泉州市檢察院建立“泉州知識產權快速維權六方協作機制”,將品牌權利人、執法主體和電子商務平臺聯合起來,構建“私權救濟+公權保護+平臺治理”的快速維權機制,對知識產權侵權投訴快速處理,從最短3天縮短到24小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