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司马懿临终留下一计,千年后竟被老农破解,为何时人笑司马懿输给了诸葛亮?

忠肝义胆岳老三


三国时期的故事永远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比如说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斗智斗勇,死了还在斗。司马懿临终到底留下一条什么计谋,让千年后的人们还说他不如诸葛亮的呢?

从古自今,盗墓贼都很猖狂。盗墓,目的就是墓中的奇珍玉宝,金银钱财。为此,那些皇家、名人的墓,这些盗墓贼更不愿放过。

历史上盗墓贼曹操有摸金校尉,组成的有盗墓部队,专门盗各种古墓,用了补充军饭饷;孙殿英为了盗慈禧太后的墓,竟然用炸药炸开墓室。可以说,盗墓贼无所不用其极。

当然,有盗就有防。历史上墓穴的防范措施做的也是各有千秋。

曹操作为资深盗墓贼,当然懂得其中的厉害关系,作为有实权的没名份的皇帝,他的墓中陪葬品不会少,更是盗墓贼眼中大餐。所以,在他临死前,绞尽脑汁想出了四门出殡,八方分散开来埋了72个假坟的计谋。这就是曹操的“72”疑冢之计。

有人会说了,我把72座坟全挖了不就行了。一是当时曹魏仍由曹氏掌握,没人敢动;二是年代久远后,标志性建筑遭到毁灭,无法查找;三是一代袅雄曹操没这么蠢,这72座全是假的你能奈何,真坟不知所踪。现代发现的曹操墓也不能肯定是真的。

后来,诸葛亮由于事必躬亲,长期超负荷工作,让他心力交瘁,最终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

据说诸葛亮临死前为刘禅留下了一条锦囊妙计:“他让刘禅派四个壮汉抬着装着自己尸体的棺材一直往南走,绳断处就是他的葬身之地。”

诸葛亮死后,刘禅不敢有违丞相遗命,于是依计而行。

却说四个壮汉抬着棺材走了两天后,看绳子完好无损,四人为了偷懒就把绳子割断了。随便找个地方埋葬了诸葛亮,反正遗嘱说了不起坟的,随便土一堆,四个人打道回府领赏。

等他们回去说两天后绳子断了就地埋葬了丞相,刘禅觉得不可能,这么粗的绳子怎么会这么容易就断了,肯定有假,经不住审问,四个壮汉如实招供了实情。于是,刘禅大怒杀了四人。

等刘禅平静后,一想坏了,忘记问四个人把丞相到底埋在哪里了。后悔也来不及了,从此后诸葛亮到底埋在哪里无人知道。神算诸葛亮算准埋葬他的人会被处死啊。定军山上武侯祠是衣冠冢,其他诸葛亮的墓都是为纪念他而修建的。

传说只是传说,事情真相不知道了,反正到现在都找不到诸葛亮真身的埋葬地。

千年老龟司马懿自知得罪人无数,怕人报复,同时作为权力最大者,陪葬品也是盗墓者所窥于的。当然司马懿会对自己身后事作周详考虑。毕竟古人讲“入土为安”,他可不想死后被人打扰。

临死前,他心生一计,把大儿子、二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叫到床前:“儿啊,我死后千万别起坟头,不要立碑,不要烧纸祭祀,埋了后不要让人看出和周围环境有何区别。”来个“三不主义”。

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二人对这个老子还是很孝顺的,遵照遗嘱“不树不坟不祭”的遗嘱埋葬了老爸,然后按照老爸留下的锦囊妙计,用毒酒毒死了所有下葬的士兵,也不用每年到坟头祭拜。世上再没有人知道他的坟墓所在了。司马懿这下睡安逸了。而且从司马懿开始,晋朝皇帝都采取了这种埋葬方式,不树不坟不祭,极简主义色彩浓厚。

虽说司马懿作了这么多防范,盗墓贼也没有放弃过寻找他的坟墓,听说他临走时带走了最重要的兵书,这可比黄金万两更值钱。时光如白驹过隙,千百年过去了,盗墓贼失望了。

时间来到了老伯开荒的这一天,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2010年6月某一天,河南偃师市南蔡庄一老伯正在首阳山上开荒,一撅头下去他刨出了五六枚钱币,老伯知道首阳山上埋葬着许多名人,比如西晋的五位皇帝都葬在这里,陆陆续续被人发现,但怎么也不敢想是司马懿的陵墓啊。

命运就这样跟老伯开了个大玩笑。老伯刨到的正是司马懿的陵墓。他刨出的五六枚钱币经专家鉴定,是魏国钱币,后经过考古人员进一步的挖掘,发现墓中有宣帝、仲达等刻文。

这些出土文物无疑证明这就是司马懿埋葬的地方,千百年司马懿墓葬之谜被杨老伯无意破解。

消息很快传开,当时人们笑称,司马懿又输给了诸葛亮。因为在当时诸葛亮的真身埋葬的地方依然是个谜。由此可见,诸葛亮还是棋高一着啊。不过发现的陵墓也只是疑似司马懿的,并不能肯定。事到如今,孰输孰赢已不重要,往事已随烟飘散。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司马懿和诸葛亮活着时斗,死了依然在斗,有人问了,死了还咋斗呢?

原来二人死前都留了一计,结果司马懿的计谋被一个老农无意中破解,而诸葛亮的遗计至今无人能破,所以当时人们笑称司马懿又输给诸葛亮了。

司马懿和诸葛亮死前各留了怎样的计策?为何司马懿的计策被一个老农破解了?

话说2010年6月某一天,河南偃师市南蔡庄杨老伯(化名)正在首阳山上开荒,一撅头下去他刨出了五六枚钱币,老伯知道首阳山上埋葬着许多名人,比如西晋的五位皇帝都葬在这里,陆陆续续也发掘了一些陵墓,但晋宣帝司马懿的陵墓一直没有发现,千百年来始终是个谜。




杨老伯心想,难不成我挖到了司马懿的墓了?随后他笑了,笑自己痴人说梦,司马懿的墓专家、盗墓贼都找不到,我一个老农哪有这福气啊!

杨老伯想的没错,千百年来司马懿的墓让人魂牵梦绕,尤其是盗贼对它情有独钟。

盗贼想:司马懿是西晋的开创者,他的陵墓里陪葬品一定很多,能找到就发财了……。

然而现实是,司马懿的陵墓和盗贼玩起了捉迷藏。

司马懿陵墓千年找不到,是司马懿临终留下的计谋起了作用。




司马懿早就料到自己死后会被盗贼惦记,临死前把大儿子、二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叫到床前:“儿啊,我死后千万别起坟头,不要立碑,不要烧纸祭祀,埋了后不要让人看出和周围环境有何区别”。

遗命简葬,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树不坟,不设明器。——引自《晋宣帝.司马懿传》

司马师和司马昭很诧异,心想老爸为何要这样做呢?

司马懿看出了他们的疑惑,随后说:“魏王曹操死前布下了七十二疑冢,就是防止盗墓贼盗墓。”

“魏王可是盗墓高手,他曾盗掘汉梁王墓,据说得金百万,一下子解决了军队缺资金的燃眉之急”。司马懿说罢看了看两个儿子,见他俩垂首跪在床前。

司马懿没有底气,喘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曹操有鉴于此,为了防止别人打他墓中的宝贝主意,也为了自己身后安定,于是绞尽脑汁想出了四门出殡,八方分散开来埋了72个假坟计谋。这就是曹操的“72”疑冢之计。



两个儿子听的仔细,不由而同的说道:“计策虽好,但有个弊端,假如尽掘72疑冢,不是同样能找到曹操埋的地方吗?”

司马懿听后露出了一丝微笑,一阵喘息过后,司马懿说:“看来我儿没有曹操奸诈,你俩怎么会被曹操的障眼法骗过?”

司马懿临死前为两个儿子上了一堂谋略课。

司马懿断断续续说道:“曹操布置的72疑冢里根本没有他的真身,实际在出殡的同时,早就遗计儿子埋到了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了”。

司马师和司马昭恍然大悟。

“儿啊,蜀国丞相诸葛亮和我斗了一辈子,可是他短命,54岁就死在了五丈原,听说他临死前遗计刘禅,布下了疑阵,到目前没人知道他埋在什么地方。



司马懿愤然说道:“显然诸葛亮和我叫板,他有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载之能,肯定预测到将来咱司马家要得天下,为了防止咱们清算他的过去,和咱们玩起了躲猫猫。”

讲真司马懿果然是百年不遇的奇才,诸葛亮的所作所为没逃出他的研判。

司马懿于嘉平三年(251年)病逝,享年73岁。

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二人,遵照遗嘱“不树不坟”埋葬了老爸,然后按照老爸留下的锦囊妙计,用毒酒毒死了所有下葬的士兵,除了兄弟二人知道墓址外,没有第三个人知道。

时光如白驹过隙,千百年悠乎过去了。时间来到了杨老伯开荒的这一天,奇异的事情发生了。



杨老伯刨到的恰恰是司马懿的陵墓,他刨出的五六枚钱币经专家鉴定,是魏国钱币,这时还不能断定是司马懿的墓,经过考古人员进一步的挖掘,发现墓中有宣帝、仲达等刻文。

这些出土文物无疑证明这就是司马懿埋葬的地方,千百年司马懿墓葬之谜被杨老伯无意破解。

消息很快传开,当时人们笑称,司马懿又输给了诸葛亮。因为到发现司马懿墓时,诸葛亮的真身埋葬的地方依然是个谜。(定军山上武侯祠是衣冠冢,其他诸葛亮的墓都是为纪念他而修建的)。

司马懿始终没斗过诸葛亮,他永远想不到诸葛亮的计策更高一筹。

原来在魏、蜀交战的前沿阵地五丈原,司马懿和诸葛亮死磕,由于诸葛丞相事必躬亲,长期超负荷工作让他身心交瘁,最终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当时司马懿56岁。



司马懿得到消息后,总算长出了一口气,假如诸葛亮不死魏国兴许就灭了。

据说诸葛亮临死前为刘禅留下了一条锦囊妙计:“他让刘禅派四个壮汉抬着装着自己尸体的棺材一直往南走,绳断处就是他的葬身之地。”

诸葛亮死后,刘禅不敢有违丞相遗命,于是依计而行。

却说四个壮汉抬着棺材走了两天后,看绳子完好无损,四人为了偷懒就把诸葛亮的尸体下葬了。打算回去骗刘禅说绳子断了。

埋葬了诸葛亮,四个人打道回府领赏,等四个人说两天后绳子断了就地埋葬了丞相,刘禅觉得不可能,绳子怎么会这么快就断了,经过审问,四个壮汉如实招供了,刘禅大怒杀了四人。



等刘禅平静后,一想坏了,忘记问四个人把丞相到底埋在哪里了。后悔也来不及了,从此后诸葛亮到底埋在哪里无人知道,到现在都找不到真身的埋葬地。

结语:诸葛亮的真身埋在哪里无从知道,四个壮汉把信息带到了阴间地府,司马懿没料到诸葛亮能想出如此妙计,司马懿最终没斗过诸葛亮。


秉烛读春秋


2010年的一个夏天,河南偃师县南蔡庄有个老农在首阳山上劳作,结果用锄头刨出了一块石碑,上面雕刻着一名手拿战斧的武士。经专家研究、挖掘、考证此处正是司马懿墓。


而诸葛亮的墓葬至今仍未找到,司马懿千算万算却没有躲过老农的锄头。以此来看诸葛亮之计更高明。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的主要谋士,他是曹魏的四朝元老,司马懿长期执掌曹魏大权,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一生将隐忍发挥到极致计谋无数。他活的年纪挺长,熬死曹操祖孙三代和诸葛亮。他一辈子都在算计,有人称他是老狐狸。五丈原和诸葛亮斗智斗勇,胜出。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带兵35万在祁山,司马懿带兵40万在渭水,两方摆开阵势,一决死战。诸葛亮利用上方谷特别地形定计。 上方谷地处两山之间,地势低洼,入口处狭窄,仅容一人一马通过,而谷内宽敞,能容千人。于是,诸葛亮令人把火 药、干柴等易燃物藏于谷中,准备火烧司马懿,他在山上安排埋伏数千名精兵。



诸葛亮让魏延诱敌深入,瓮中捉鳖。果然 司马懿上当入谷,谷口被堵。诸葛亮命人将火投入谷内,引燃一切易燃物,一时间火光冲天,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眼看就要化身火海,忽然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浇灭了烈火。


天助司马懿父子,他们突破重围死里逃生。诸葛亮此计失败,从此在五丈原一病不起,54岁终于五丈原,人算不如天算,司马懿熬死诸葛亮。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在洛阳去世,享年73岁,被葬于河阴首阳山。他临死时还有个“临终之计”,此计的目的就是保障自己的坟墓不被人挖掘。据《晋书》记载,司马懿对自己的身后事做了这样的安排:



“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不起坟头,不在葬身处种树,不立墓碑,不要陪葬器物,不做任何标记。另外也不和遗孀合葬。另外司马懿还安置后人下属:“子弟群官皆不得谒陵”不许扫墓祭拜。司马懿下葬的当天多副棺材同时出城,葬毕让抬棺之人服下毒药,司马懿的墓葬处成为千年秘密。期间也有好多人寻找司马懿的墓穴,清朝年间有个洛阳的知县叫龚松林是司马懿的崇拜者,为司马懿墓痴狂,潜心研究司马懿的墓葬。经过多方面搜集材料他认定洛阳老城北的青菜冢是司马懿的墓葬,并且经常去祭拜,崇拜司马懿的人包括文人、学者、市民百姓也纷纷效仿。青菜冢一时名声大噪,引起摸金校尉们的注意,1948被盗挖。1965年专家进行抢救性挖掘,确认这是北魏清河王的墓葬,那么多人才知拜错了墓主。谁也没想到司马懿的密葬处竟被一老农发现。


司马懿的“临终计”其实来自于曹操和诸葛亮。据史书记载,曹操设立摸金校尉等军衔,专业盗墓取财,贴补军饷,对前朝墓穴大盗特盗。以至于考古界无奈感叹“汉墓十室九空”,“汉墓考古靠运气”。曹操当然不想让自己死后落个被盗的下场,临终安排薄葬,用障眼法安排72个墓穴,真身密葬。根据史书的记载,曹操一共有72个墓穴,被称为“72个疑冢”。直到2009年12月27日,经考古队才发现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就是曹操。

诸葛亮在五丈原病死后,也对自己的身后事做了一番安排,据《三国志》记载: “死后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据说当年诸葛亮遗言让刘禅叫四个大汉抬着自己的棺材往南行走,一直到绳子磨断为止,断绳之处就是埋葬之处。但是当时四个大汉抬了很久绳子都没断,累的受不了就商议不再往前抬了,干脆直接掩埋。回去后领赏时遭到刘禅怀疑,刘禅断定那么粗的绳子不会很快磨断,于是就审讯四人,他们招供后被赐死。诸葛亮的葬身处成了千年之谜,直到今天未解。司马懿和诸葛亮斗智斗勇,千年后还是甘拜下风。


小姐姐讲史


《三国演义》中,司马懿被塑造成一个阴险狡诈的人,他和诸葛亮斗智斗勇,每次都落于下风,靠着熬死诸葛亮才笑到最后,就是在死后墓葬的安排上,司马懿仍不敌诸葛亮。

但这不过是民间对诸葛亮的又一次神话,对司马懿的贬低,真正神秘的是司马懿墓。

诸葛亮的墓葬之谜

传说诸葛亮临终前留下遗言,让后主刘禅派4个强壮的军士抬着自己的棺材一直往南走,一直走到“杠断绳烂”处,便把自己就地安葬,刘禅虽然奇怪,却还是依计而行。

4个军士抬着诸葛亮的棺材走啊走,走了三天三夜,不知走到了哪里,却发现没有一点“杠断绳烂”的迹象,这样下去就是一年半载也完成不了任务,回不了家。四个人一商量,决定干脆就在这里把丞相给埋了,反正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别人都不知道。

4个军士回去复命,刘禅问他们把丞相葬在何处,四人回答不上来,刘禅起了疑心,准备动刑,四人害怕受刑,终于说出真相,可他们却找不到埋葬诸葛亮的地方了。

这或许就是诸葛亮最后一出“锦囊妙计”——所有人都不知道他的葬身之地,蜀国不知道,魏国也不知道,吴国更不知道,自己可以安心休息,不怕任何人打扰,不怕仇人报复了。

但实际上,诸葛亮并没留下这样神机妙算的遗嘱,因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明确记载,“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也在《水经注》中记载诸葛亮“葬于其山,因即地势,不起坟垄。”
诸葛亮墓完全没有曹操“七十二疑冢”的神秘,因为他的后人打破遗嘱,为其起封建冢,后世历朝历代仰慕其高风亮节,也不断投资扩建他的墓区,形成了相当规模,如今的诸葛亮墓区被称为武侯墓,位于汉中市勉县定军山脚下,系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司马懿的墓葬之谜

无独有偶,司马懿临终前也要求子孙薄葬自己,并且“不坟”、“不树”、“不谒”。

与诸葛亮深受蜀国信任不同,司马懿及其家族在魏国已是功高震主,引起曹魏帝王的猜忌,司马懿生前能靠着权谋老道自保,但一旦去世,难保皇帝不会跟自己秋后算账,甚至掘坟鞭尸,连累整个司马家族,所以他必须考虑身后之事,做出妥善安排。

另外,当时北方盗墓成风,前朝王陵屡遭破坏,司马懿担心自己的墓地迟早会被盗墓光顾,为避免暴尸荒野,他才立下“三不”遗嘱,让后人对自己墓葬地点一无所知。

《晋书》记载:“先是,预作终制,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一如遗命。”

司马懿这个“三不”遗嘱十分奏效,同在首阳山的西晋皇陵在十六国时遭到毁灭性破坏,但司马懿墓始终未被发现,即便是最专业的的盗墓贼也没有发现“不坟不树”的司马懿墓。

据传上世纪80年代,当地一位老农在田里干活时,一锄头下去挖到一块石碑,后引来一批考古专家,专家发掘发现一处汉末墓穴,并根据墓内刻有“仲达”“司马”等字样的器具,推测此处即为司马懿墓——仅仅是推测,但迄今为止,司马懿墓仍然是个谜。

综上所述,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曾留下“不起坟垄、不坟不树”的薄葬遗嘱,两人遗嘱目的都是为了避免后人打扰,但真正使得墓葬近2000年未被发现的不是神通广大的诸葛亮,而是低调严谨的司马懿。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三国时期,司马懿临终留下一计,千年后竟被老农破解,为何时人笑司马懿输给了诸葛亮?

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期。在这期间,有不少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墨笔的谋士们。最出名的应该就有诸葛亮,姜维,司马懿等人。他们都才学过人,谋略过人,都是无数人敬仰的英雄人物。在当时,他们的名气之大,可谓是名满天下。在三国这么多有名的谋士中,我们今天就只谈论两个人,一个就是诸葛亮,一个就是司马懿。这两个人,大家对他们的看法还是不一的。有人说司马懿赢了诸葛亮,但也有人说司马懿输给了诸葛亮。为何有这两种不同看法?



司马懿、诸葛亮两个人的斗争,可以看作是一场龙虎斗。两人斗得相当激烈,却又差不多势均力敌。但最后,胜利的是司马懿。因为他成功的将诸葛亮给耗死。既然如此,为何又会说诸葛亮胜于司马懿呢?主要是因为在这千年后,诸葛亮的墓穴位置还是成迷,但司马懿的寝陵位置最后却被找出来了。他当初在设计墓穴时留下的这一计谋,虽欺骗了世人上千年的时间,但最后还是被一位老农破解了。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诸葛亮的才智要更胜司马懿一筹。



司马懿这一生也算是很辉煌,他总共辅佐了4代君王。可这样一位权倾天下的大臣,在面对他最后辅佐的那一位幼帝之时,内心还是生出了野心。因此他最后还是动手,彻底掌握了天下大权。但当他做完这些事情之后,他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他自己也感觉自己的大限快到了,就将后代子孙叫来,向他们交代了自己死后的安排。谁都希望自己死后不被打扰,再者来说,司马懿这一生树敌也太多了。他怕自己死后也死得不安宁,所以就想了一个计谋,并且还牢牢的嘱咐后人:在他下葬的当天,要设置很多棺材同时出城,事后还要将所有抬棺之人通通杀掉。另外,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准有人去祭拜他,也不准将他墓穴的位置给暴露出来。



他这一计谋的确是好,欺骗了世人上千百年。一直以来,没人知道他的墓穴在哪,就连盗墓者们也没有找到。但是,他这一计谋终究是被人破解了。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洛阳有一位老人在耕种自己的田地时,意外的挖出了一块石碑,这石碑一看就是有点年龄的东西。于是老农就将这个发现报告给了当地的政府,他们去请了专家来检测,并且还对当地周围又进行了一番挖掘。



最后居然发现,这是一块在三国时期的墓穴,虽然这个墓穴并没有任何的名字。但是根据里面的文物就能发现,这是三国时期的东西。这一下子,再结合书来研究一下就能发现,这就是司马懿的墓穴。看来这聪明一世的司马懿,终究没有保住自己墓穴的位置。反观诸葛亮,到现如今大家都没能找到任何有关他墓穴位置的消息。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诸葛亮的确是胜了司马懿一筹。


漠外孤舟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司马懿斗智斗勇,没曾想死了也要斗上一番,真是天生的冤家!不过也正是二人的衬托,让三国这个时期在历史上有了众彩一笔!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离世先于司马懿!诸葛亮一生操劳,鞠躬尽瘁,活生生掏空了身体,在五丈原病逝,年仅54岁,北伐大业也就随之失败!按诸葛亮生前嘱托,死后需安葬在汉中的定军山,由于战事,也就不了了之,用了另一种方式下葬!而也正是由于此事,司马懿一直耿耿于怀,其与诸葛亮争斗了一生,各有胜负,但是在死后下葬一事上,他决定一定要技高一筹,也就引来了题目所说内容!



司马懿临死前,交代自己的大儿子司马师、二儿子司马昭:

遗命简葬,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树不坟,不设明器。——《晋宣帝.司马懿传》

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司马懿下葬一切从简,不挖坟,不立碑,要让人看不出来此处有过动土!

司马懿做的绝不绝?绝,为了防止死后葬身之地被人挖掘,真是想的太周到了!直接把目标设立到最小,甚至让人无迹可寻!

司马懿也确实成功了,而后的历史岁月里,曹操的七十二疑冢陆续造盗墓贼光顾,其后代的陵墓也成为了盗墓贼的乐园,而司马懿的墓穴却是成为了一个迷,无人得知具体位置!如果司马懿泉下有知的话,他一定要大笑,我还是不比诸葛亮差啊!



然而,现实就是用来打脸的!

司马懿万万没想到,自己死之前的千防万防,防住了盗墓贼,却没有抵挡住时间的残酷,一个老农的镢头让自己最终还是输给了诸葛亮!

某天,首阳山上一个老农用镢头开荒种地,一镢头下去,挖出来五六个古代钱币!踏踏实实务农一辈子的老农害怕了,怕惹祸上身,急忙跑回村子告给了相关部门!经挖掘,发现是一个墓穴,在里面发现刻有“仲达”“司马”等字样的器具,还有一个石碑,不过上面的字体已模糊不清!后据相关砖家推测,这就是司马懿墓!



接着说诸葛亮的葬身之处!

上文说到,诸葛亮在很早以前就为自己谋划了身后事,不过由于诸葛亮病发突然又处于战事期间,无法按计划安置,便在临死前交代了部下如何处置自己的尸身!

诸葛亮留下的遗言是什么呢,能让司马懿在诸葛亮死了还要一较高下?原来,诸葛亮仅仅是叫四个大汉抬着自己的棺材一路向南,绳断处便是自己的葬身之处,颇有听天由命的意思!想必诸葛亮作为一代丞相,绑定棺材的绳索一定会很结实,能埋到很远处!可老天偏爱作弄人,四个大汉抬得太久太久,绳子仍没有断裂的迹象!四人便想着取巧,就把棺材就地掩埋,回去领取奖励了!

作为皇帝的刘禅自然不是傻子,那么粗的绳子哪能很快磨断,四人认罪,愤怒之下的刘禅让人将其拉出去砍了头!待刘禅冷静下来,才发掘没有询问诸葛亮的葬身处,自此,诸葛亮墓成为了永久的谜,至今无影踪!




小结:司马懿输给了诸葛亮吗?未必!我们也没有必要笑话司马懿!诸葛亮一直被塑造为正义之士、天妒之才,司马懿则成了窃国者,但是成者王败者寇,作为后世人来说,谁是谁非,我们自己评判即可!

另注:现定军山脚下的武侯墓,即诸葛亮墓,为后人所立,为衣冠冢!


瀚海说史


司马懿出生于公元179年,因为自幼博学多才,所以得到了曹操的关注。公元201年,曹操曾经征辟司马懿为官,但当时的司马懿认为曹操为阉宦之后,所以装病躲过了曹操的征辟。



公元208年,曹操以武力胁迫司马懿出仕为官,29岁的司马懿出任文学掾,从此成为了曹魏集团重要的谋士,经常陪伴于曹操身边南征北战,学会了曹操太多的机谋权变。

公元220年,曹操感觉自己寿数将近,便开始安排自己的身后事。因为生前盗墓无数,而且乱世尚未终结,所以曹操在去世之前交代曹丕等人。自己的墓葬一定要选在土地贫瘠的地方,而且还要“不封不树”,墓内不得陪葬金玉宝器,只需穿着平时的衣服下葬即可。也因此,后世根本找不到曹操的陵墓,甚至出现了曹操七十二疑冢的传闻。



公元251年,72岁的司马懿已经取得了曹魏所有的军政大权,奠定了司马家将来取代曹魏的基础。这一年司马懿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临终前,司马懿仿效曹操设下一计,《晋书·宣帝纪》中记载

先是,[司马懿]预作终制,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

这也就是说,司马懿也选择了薄葬,并且仿效曹操葬在了土地贫瘠的山上。同样不立坟丘,墓内舍弃金玉宝器等陪葬品,后来的死者也不得合葬。



除薄葬之外,司马懿还有一招比曹操玩的更绝,甚至达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其临终遗命;“子弟群官皆不得谒陵”,这也就是说为了防止盗墓,司马懿连子孙拜谒祭奠也省下了。

司马懿薄葬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防止自己的墓葬被盗。然而千算万算,司马懿没有算到,上世纪末,一位农民在田间锄地的时候,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一个栩栩如生的武将。后来经过发掘鉴定,司马懿的墓葬最终被发现。



反过来再看诸葛亮,诸葛亮临终时同样选择了薄葬,《三国志》记载;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诸葛亮的陵墓因山为冢,墓穴仅仅能够容纳棺椁,且没有陪葬品。这也导致了诸葛亮的陵墓更难被发现,所以直到今天诸葛亮的陵墓依然是一个谜。

当然民间也有传闻,诸葛亮死前遗命5个人抬棺向南,其中4个人负责抬棺,1个人负责做饭,直到绳子自然断裂之后,就地掩埋即可。



不过在这个事件中,诸葛亮仅仅给了5个人4两银子,最终4个抬棺的人杀死厨子,企图每人分一两。而厨子想独吞,在饭食中下了毒药。5个人一起毙命,从此再也没有了诸葛亮墓葬的消息。

正因如此,后世传闻诸葛亮临终计谋,确实高于司马懿一筹。


我是越关


司马懿是三国时代的最终赢家,曹孟德、刘备、孙权等枭雄争夺一世,最终却让司马家捡了一个大便宜,不得不说司马懿心机深沉,韬略过人。司马懿死前怕自己的陵寝遭后来者打扰,于是他留下一计,让别人无法找到他的葬身之处;这跟诸葛亮的绳断即葬,曹孟德的七十二疑冢有异曲同功之妙。但是一千七百多年后,一位农民无意中挖出司马懿的墓,根据墓碑上的记载,专家学者们推测这就是司马懿的墓。人们认为诸葛亮的墓一直没有找到,但是司马懿的墓却找到了,由此可见身后之事孔明还是强于仲达!

《晋书》中记载:九月庚申,葬于河阴,谥曰文贞,后改谥文宣。先是,预作终制,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也就是说司马懿为了防止死后不清静,陵寝被后人惦记,所以他立下三条规矩:其一、不坟不树,也就是深埋陵寝,地面不作任何标志,不造坟,不植树;其二、后终者不得合葬,也就是司马家族的人各葬一处,不得将其他人跟他合葬,他的老婆死后都是葬在其它地方的,没有夫妻合葬;其三、不谒陵,也就是后人不准给他上坟,但是可以在假坟上祭奠他。司马懿生前隐藏得深,死后埋得更深,千年来他的墓一直没有人打扰,不想最终被一个农民给发现了。

司马懿是一位不出世的奇才,他成功的秘诀在于隐忍,他熬过了雄才大略的曹操,熬过了帝王之术高明的曹丕,又熬过了曹睿、曹芳、曹髦三代皇帝,可以说司马懿的生命力十分的悠长绵久。当时盗墓之风盛行,汉朝的皇陵都被大规模盗过,汉武帝的尸体都被扔出陵外,吕后的尸体也被侮辱过。因此三国时代流行薄葬,也就是殉葬品十分的少,金银珠宝基本不会殉葬;帝王将相除了薄葬外,还喜欢隐藏自己的墓,以免被后人惦记。诸葛亮死前让三名壮士抬着他的棺木前行,绳断即葬;又用四块黄金诱使三名壮士相互残杀,最终无人知道诸葛亮到底葬在何处,因此诸葛亮死后得以清净。

司马懿一生树敌甚多,就算有晋朝保护他的陵寝,百年之后晋朝亡了,他的陵寝一样会被骚扰。因此司马懿死前也留下计策,以确保他的陵寝不会被后人知道;不得不说司马懿的身后三计十分高明,也确保了他的陵寝千年无人能进。奈何天意弄人,一名农民无意见挖开了他的陵寝,根据墓碑的记载,人们确认这就是司马懿的真墓。洛阳蔡庄的司马懿墓规模宏大,防盗措施齐全,司马仲达被雕刻成一个武将的形象,威武霸气!


大秦铁鹰剑士


说起三国,怕是无人不知诸葛亮和司马懿了。关于诸葛亮的传说有不少,总之就是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后人已将其神化为“先知”。

而司马懿却在民间的流传中,成了胆小怕诸葛的小聪明之人。

其实不然,司马懿在三国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英雄。

在实现统一的路上也是至关重要的角色,也是三国时期唯一一个能和诸葛亮较量媲美的人。

可是为什么二者留给世人的印象相差这么悬殊呢?这还要从他们俩的后期说起。

诸葛亮的一生,“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也就是他的一辈子都在为天下谋算,为君主出谋划策,哪怕到刘备的儿子之际,也是鞠躬尽瘁,有《出师表》为证。

而司马懿,也是足智多谋的英雄,比起诸葛亮的忠和义,更有野心和阴谋。

影视剧中“诸葛木像吓退匹马”的描写已被证实是伪史。


他被丑化的形象主要源于司马懿的一大败笔“谋朝篡位,大杀曹魏宗族”。这使得其为后人所诟病。

司马懿夺权后,司马家族在最后甚至还一统三国,然得民心者得天下。

虽然司马家族对结束动乱做出了贡献,但不可否认,他们阴险狡诈还是失了民心。也就有了后来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诸葛亮和司马懿斗了一辈子,最后司马懿在青史上输了高风亮节。

有史传闻,二人死后还曾留计而斗。到底是哪一计呢?就是这棺椁埋在何地。

盗墓一直是一个从古至今的恶习,古有盗墓,今有考古。

前者为了钱财陪葬品,后者为了历史研究。而对于早已仙逝的人,谁也不想死后还没有个安稳。


所以,诸葛亮死后,为避免自己的墓穴被盗,便留下了一个关于下葬的遗嘱:

其一便是要求葬于定军山,无需任何陪葬,一切从简,衣服也只着便衣。

这其二,则是让后主刘禅派4个军士抬着棺材一路向南,走到“杠断绳烂”处,便把自己就地安葬。

而后来由于军士偷懒,最后确实无人知晓,将诸葛亮葬在了何处。这就是诸葛亮的最后一计。

同理,司马懿也想要死后安逸一些,便也有一计。虽然司马懿生前只是夺权未能称帝,但他的孙子司马炎后来追封他为皇帝。

由于生前已掌大权,所以死后自然少不了厚葬,为避免被盗,留下遗训:严禁子孙给自己扫墓上坟,也不留下任何墓碑标识。

并规定不封墓冢,不建陵寝,地表不留任何痕迹。所以多年以来,一直无人知晓两人的墓地所在何处。


但是造化弄人,巧的是千年之后的现代,被一位老农误打误撞发现了一块墓碑。

老农一看不是现代的玩意儿,立马报告给了国家,后来经专家考证,证实这确实是司马懿之墓。

这也使司马懿的坟墓先于诸葛亮曝光,为世人所知。所以这才有后人所笑的:到头来,司马懿还是输给了诸葛亮。

历史早已是历史,今天的我们也仅仅能通过史料追忆。文学坛上,向来百家争鸣。二者的功过是非,也无法统一口径,谁是英雄,谁是狗熊,也就看你如何去想了。


史之策


盗墓一事,古已有之。中国古代讲究“事死如生”,生前享用不完的荣华富贵,死后要带入地宫继续享用,这无疑给了盗墓者诸多发财致富的机会。诸侯割据,群雄并起的战乱年代,往往盗墓最为猖獗,有大规模扫荡式盗墓,也有三五成群的零星盗墓。



盗墓是有派别的,根据盗墓手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型路线,一类是非技术型路线。技术型的就是摸金校尉,这一派敬鬼神懂技术,往往先用阴阳风水秘术找到盗墓之所在,然后用洛阳铲直接挖出洞门,后再用四根蜡烛放在墓葬四角,蜡烛灭盗墓者速退出,蜡烛不灭取部分珍宝带出。

非技术型的就没这么多讲究了,既没有任何入门门槛,也不讲究门派传承,一般均使用蛮力,早期使用锄头或者铲子,或刨或挖,后来使用炸药或者大炮,一家伙将整个山头翻了过来,这种盗墓法对文物破坏性十分严重,陪葬品毁坏极多,属断子绝孙式挖法。一般土匪军阀喜欢使用这种挖法。



最早的盗墓贼是项羽。司马迁《史记》中有相关记载,据说项羽攻破咸阳后,将城内男女老幼屠杀殆尽后,又一把火将咸阳城烧成灰烬,这还没完,他又把目光瞄准了秦始皇陵,下令士兵昼夜挖掘,挖出奇珍异宝无数,运了三十天都没运完。

名气最响的盗墓贼是曹操。曹操是摸金校尉鼻祖,据说曹操在民间网罗一批盗墓高手,组建成一只盗墓小分队,专门负责给曹操盗宝。起初,三国知道此事的并不多,但后来陈琳的一篇讨曹操檄文,将曹操挖人祖坟的事情大告天下,曹操摸金校尉的名气这才响了起来。



因为担心死后墓葬被盗,历代皇族可没少花心思,或用机关,或布疑冢。说布疑冢,曹操算是行家里手,他生前挖了不少别人的祖坟,担心死后别人如法炮制,于是让人设了七十二个疑冢,后代盗墓贼根本没法找到曹操墓葬处,直到2009年,一个河南徐姓农民田里灌水,这才偶然发现了曹操墓。

司马懿和诸葛亮作为三国最聪明的两个人,对各自身后事是如何安排的呢?

据史书记载,司马懿采取的“四不策略”,即不坟、不树、不设名器、不合葬。司马懿真够奸滑的,这“四不策略”效果奇佳,晋朝灭国后,无数盗墓者寻寻觅觅,始终无法找到墓葬之所在,但人算不如天算,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农民偶然间发现晋朝墓穴,发现器具上刻有仲达字样,于是司马懿墓葬才得以发现。



诸葛亮的方法更高明了。据说,他生前特意请求刘禅批准,他死后棺椁将由四名壮汉抬着,一直向南走,绳断处便为其墓葬处。

诸葛亮死后,四个壮汉抬着棺椁,走了七七四十九天,发现绳子完好如初,丝毫没有要断的意思,于是四个人私底下商量,决定将绳子剪断就地掩埋。

事情做完之后,回去领赏,刘禅详细问了诸葛亮掩埋处,发现四个人支支吾吾,一审才知道四个人作弊,一气之下将四个人都砍了头。



其实这是诸葛亮的妙计精髓,故意让刘禅砍了四个抬棺人的头,如此再也没人知道他墓葬真正的所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