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歷史(一)

《易經》或者叫《周易》在我國是一本奇書,之所以會說的這麼複雜,主要在於它的內容及哲理的確配得上奇書二字外,還在於它所代表的一種文化現象特別的神奇,尤其是大多數人不管是反對還是虔信,都對它特別的關注。從這種角度來理解的話,似乎是後一種現象更能配得上這個含義。

《易經》的歷史(一)

既然有這麼多人知道它、關注它,那麼,不管有沒有人、有多少人真的對其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都表明《易經》其實早已深深地滲透進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中了。正如同人們不一定叫的準佛祖的名諱,卻一定能叫準觀音菩薩一般,只有真真能影響普羅大眾的,才是最根深蒂固的。因此,雖然在目前的文化及政治語境中,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的《易經》難免有著或多或少的尷尬,但作為一個願意終身生活於中華傳統文化浸染之下的世俗中的人來說,或多或少也應該關注一些,有可能的話,做做研究就再好不過了。

說到尷尬,不得不多說一些。今天喜歡《易經》、願意談論《易經》的人往往會有著這麼一種傾向,他們在對不熟悉或者不願信奉這套理論的人面前會非常自信,總要長篇大論,在這本書前面加上一大堆的限定性修飾語,如我國古代聖人的智慧結晶之類的。粗看起來,這與尷尬好像沾不上什麼關係,不過,仔細想想,人們在談論常識如地球是圓的時還會加上諸如是偉大的航海先驅麥哲倫的親身實踐證明的嗎?顯然不會。

事實上,理直氣壯是一種比較中間的狀態,它雖可表明一種自信的心境,常常在其背後投射的卻是自卑的影子。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不用多說,人們往往都能抓住一些要害。只是,在看待問題的時候不可偏頗,不能光揪住一個因素就死死不放,那樣的話就會被一葉障目。在眾所周知的原因之外,還有便是我們文化的不自信,這當然不是抨擊,僅僅是闡述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所以,不管怎樣,哪怕就衝著重新樹立文化自信這一點出發,瞭解一些這本曾被抬升為中國聖經的書總是不錯的。

由於時間的久遠,關於《易經》的很多具體信息都已變得模糊不清、無法考證翔實了。按照現在最最通行的說法,今本《易經》之所以又被稱為《周易》,是因為在夏代有《連山》,商代有《歸藏》,它們都是各自王朝的官定占卜用書,也都叫做《易經》,只是後來失傳了。所以,我們現在就把僅存的周代的《易經》叫做《周易》了,因為它是周王朝的官定占卜用書。

《易經》的歷史(一)

這個說法對不對呢,我們實在不知道,有可能對,有可能不對。因為這個信息見於《周禮》的記載,而《周禮》本身也普遍被視為戰國時期的輯著,與其自身所宣稱的西周初年周公旦創禮的時代相差六七百年,可信度實在過於低。不過,具體信息不可考,大膽假設一下還是可以的。夏代的遺址一直髮現的比較少,也有考古學家說根本就沒發現過,所謂的夏代遺址就是商代前期的一些方國的遺址而已。退一步講,哪怕那些真的是夏代的遺址,也根本就不是夏王朝的王都,也不過是附屬於夏的方國的遺蹟而已。因此,夏代實在是無法從考古學的角度去探尋,僅僅作為一個模模糊糊的影子在我國的王朝歷史表中作為開頭而已。既是如此,很遺憾,《連山》的問題無法考證了,姑且就當它是真實存在的吧。

《易經》的歷史(一)

與夏代不同,商代的遺址尤其是王都的遺址卻在幾十年來有著不小的發現,特別是最近幾年洹北商城的發現,填補了商代中期的空缺,基本上把商早、中、晚的歷史遺蹟全部給補齊了。擁有著如此豐富的考古材料,很多問題就有了一些蛛絲馬跡的答案。

在殷墟的祭祀坑中,發現有數量龐大的占卜用的獸骨和龜甲,它們上面都刻著商王關於一件事的占卜原因及其結果,這些文字就是甲骨文。與後代的認知明顯不同的是,貞這個在《易經》中經常出現並被通常解釋為正的字,在商代甲骨文中是占卜的意思。而輔佐王祭祀並從事占卜工作的巫在甲骨文中就被稱為貞人。那麼問題來了,王或者貞人占卜是根據什麼來確定吉凶的,會以傳說中的《歸藏》為標準來判定嗎?

這個問題不好解決,但還是可以繼續往深探究。今天稍微瞭解中國古代史的人或許會對一些商代的名字比較熟悉,比如商湯、武丁、婦好之類的,其中,前兩個人是王,後一個是武丁的王妃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和我們現在的習慣不同,王的名字是死後才有的,王生前是沒有名字的。人們在王死了之後,根據天干的排列方法,將王殯天的那天的天干選做王的名字,再在前面加上一個類似於諡號之類的東西。既然這樣,這個商湯的名字就和這種命名方法格格不入了,那是因為商湯在甲骨文裡叫做大甲(太甲),湯是在後世典籍中才出現的。之所以會有這種習俗,是因為王在商朝是被視為神祇的存在,活著時只是半神,死了才會成為與天地日月永存的神靈,以半神形式存在的僅僅是一段短暫的時光,所以要在成為全神的時候才適合加上名諱,以便享受萬世祭祀。有趣的是,在甲骨卜辭中,有著大量的祭祀先王的內容,與我們想象中的那種祈求自己祖先保佑不同的是,祭祀中王求的卻是祖先成為神之後不要來害自己。這其實也反應了商人的世界觀,神人殊途,雖是自己的祖先,也要小心伺候,神不會因為與自己有著血緣關係就會保護自己。

事實上,這一點是相當重要的。因為這種祭祀制度及祭祀觀念就決定了,天地神靈是及其莊重嚴厲的,除了王和貞人以外,任何人膽敢妄揣天意,就會受到極為嚴酷的懲處。畢竟,殷墟祭祀坑中,被殺掉用來祭祀神靈的高級貴族數目並不少。他們不是因為觸犯這條鐵律而遭受不幸,卻也反應出與祭祀和王權比起來,一兩個乃至數十個大貴族的腦袋根本就無足輕重。掌握國家大政的貴族尚且如此,我們就很難想象會有其他的人日夜研讀著那本傳說中的《歸藏》,就如同今日研究《周易》的盛況那般。

《易經》的歷史(二)https://www.toutiao.com/i6686460512525353479/

《易經》的歷史(三) https://www.toutiao.com/i6686786482054627853/

《易經》的歷史(四) https://www.toutiao.com/i6686788640623821315/

下篇《易經》的歷史(二)請點擴展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