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菜市場被取代?買菜這件小事進軍電商界

在大部分80、90後年輕人的印象裡,菜市場這門生意並不“性感”。那是廣場舞大爺大媽的主戰場,他們一大清早就去排隊,將新鮮蔬菜搶購一空,留下一堆殘枝敗葉。

傳統菜市場被取代?買菜這件小事進軍電商界

互聯網瞄上菜市場,越來越懶的年輕人終於要揚眉吐氣了。在上海,你坐在家裡,動動手指,新鮮的蔬菜、雞蛋甚至活魚活蝦,半小時內就會送達。在北京已經在天通苑和北苑區域上線買菜服務。和生鮮電商明星玩家每日優鮮不同的是,它們專注“賣菜”。

互聯網顛覆了很多東西,電商打掉了很多品類,卻一直沒能完全拿下生鮮。毛利低、損耗高、供應鏈複雜,這是生鮮創業的難點,菜市場尤甚。換言之,這是電商領域的最後一塊必爭之地。但同時,這也可能是最後一塊價值窪地。

現在,生鮮電商、生鮮外賣、社區生鮮店、社區拼團,這四股勢力,正在圍剿傳統菜市場。未來,它們能做的,除了把水果攤搬到你樓下,還能將菜市場開到你家裡

傳統菜市場被取代?買菜這件小事進軍電商界

很多人習慣了外賣點餐,卻不一定習慣外賣買菜。用戶通過外賣平臺下單,外賣小哥現場取菜,然後配送到家。菜還是菜市場的菜,但被搬到了線上。可能有人會思考,為什麼對菜市場下了手?

傳統菜市場被取代?買菜這件小事進軍電商界

80、90後成為消費主力,越來越宅、越來越懶。對於需要下班做飯的都市白領,時間和便利性是他們需要優先考量的因素。相比傳統菜市場,這正是買菜類電商的優勢。在同類菜品的價格和品質相差不大,甚至性價比更高的情況下,用戶轉向線上就不難理解。相比去菜市場和大爺大媽搶菜,在家刷刷手機等菜上門,顯然更愜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