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该不该打?你打过孩子吗?

汤老师的教育小故事


在我们观念中,教育孩子有很多种方法,而打骂孩子是最糟糕的一种。

我在这里分享两一我的经历,一次失败的,一次成功的。 孩子还没有上幼儿园,看到别的小孩子1-10都能认了,我就比较着急,天天晚上下班了教她认数字,几天下来,成效甚微。于是,有一次,我没有控制住,打了她的手心,而且很凶。那结果就是那天晚上她不愿意和我睡觉,抱着她的小被要去外婆房间。


当然,我后来还是通过与她的沟通,和我表达了我对她的爱后,她还是“原谅”了我。

后来反省,在这件事上,我犯了两个错误,一是对孩子的超前教育,二是用了错的方式惩罚孩子。

还有一次,她吃饭不认真,还闹脾气,我当时很生气,但我压住了火气,让她下桌面壁。她一开始很抗拒,闹的越来越凶,但我很坚持。估计10分钟左右,她冷静下来了,我和她说:“不哭不闹,站五分钟,等到闹钟响了,就可以回到饭桌。”

她接受之后,我让她自己说做错了什么,后面需要怎么做。最后我说,妈妈还是爱你的,但是你做错了事情妈妈要惩罚你。嗯


这次的处理方式,达到了想要的结果,没有破坏亲子关系,也达到了惩戒的作用。

所以,我们想要打骂孩子的时候,先想想,是否有可以替代的方案。一两次打骂孩子有可能达到你要的结果,但时间长了,孩子会逆反。

在孩子的教育上,没有一尘不变的法则,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找一条合适自己孩子的方法。


闲来无事逗糖宝


凡事没有绝对性,我们是中国,打孩子不犯法,控制自己绝不对孩子动手确实挺难,反正我没做到,不过我妈做到了,以前每次和女儿有冲突以后都会反思:我妈养了四个孩子,从没见她对我们任何一个发过火,别说动手了,怎么做到的?反思结果是母亲性情温和,我们姊妹四个也性情温和,从小听话,从不和母亲起冲突;女儿却个性太强,有时明知故犯,有时错了还要胡搅蛮缠,最后逼出了我的名言:事不过三,抓住就揍;对付不文明的人就用不文明的方式。直到一次冲突以后气势汹汹地说:告诉你,靠武力永远征服不了别人!我才基本收手。



后来我去了上海,冲突转移到了父女之间。在这期间我给她写了封信,承认自己的行为不恰当,也分析了我们冲突中她的个性原因。后来胡搅蛮缠就变成了嬉皮笑脸:我就无赖怎么滴?

班级管理时有时我们不动手的“弱点”被孩子掌握了,也会给我们工作带来困扰。孩子在家被打过的应该不少吧?尤其是一帮“熊孩子”。记得一次几个孩子又在做危险的事,我半开玩笑的说:你们已经犯了几次这样的错误了,再犯我要揍小孩啦!眼睛余光看到几个孩子捂嘴乐马上猜到笑的含义:我会不会揍你们?一群孩子高呼:不会!……



我是不完全否定打孩子的行为的:如果孩子不停挑战你的底线,你总不能妥协,总要解决问题。

但是妈咪老师72提醒大家:打是最迫不得已的手段,千万不要滥用。打多了也就无效了。


妈咪老师


几个月前,我回老家的时候,突然听说我的表姐的女儿,也就是我的侄女吃药自杀,好在是她妈妈半夜回家要检查她的作业完成情况,想着叫她起床,可是发现怎么也叫不醒她,妈妈就慌了神,连忙把孩子送到医院急救。

后来才知道是偷拿了奶奶的安眠药,想要自杀。幸亏是刚上中学的小孩子,只是听说吃安眠药可以自杀,悄悄拿了一点,没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事告一段落之后,关于自杀的原因,小侄女也始终不说,就是一直哭,姐姐问不出来没办法,就去找医生做了心理治疗,希望能明白孩子是怎么了。

之后得出的结果让大家都很吃惊,13岁的小侄女竟然有轻度抑郁,然后医生说出了其中的原因,这孩子一直有一个心结,就在于妈妈总说她是一个“小废物”,一直说“后悔生了她,总是给我丢人”,而在孩子看来那原因就是自己“考试成绩不好,总是不积极写作业,天生很笨,妈妈不喜欢我”,所以导致孩子越来越自卑,也总是郁郁寡欢。

表姐听了医生的话之后,立刻反驳道,“她太不自律,总说好话她也听不进去,我也是没办法呀。我可能是有问题,先不谈这个,您看看有什么办法能让她情绪稳定一点,现在家里人都很担心的。”

……

后来,表姐又带着小侄女去看了几次心理医生,可是一直没有很好的效果。最终的解决方案是,把孩子转到了寄宿制学校里去上学,离家之后反而听说现在精神状态有所好转。

在这件事上,表姐是因为女儿总是不自律,一直贪玩,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希望她能够改正,可是却采用了一种极不妥当的方式,以至于造成了这种不好的结果。

其实这种情况在每一个家庭当中都或多或少有所表现。 小孩子,放学回家扔下书包就沉迷在动画片和手机游戏当中,既不写作业也不吃饭,只是低着头紧紧盯着屏幕,父母们怒火中烧,大吼着“快把手机/遥控器放下,要不然就给你砸了它!你总这样做,将来有出息吗?!”

可是你却不知道,你盯着手机屏幕,刷着短视频哈哈大笑的时候,孩子就在偷偷地看着你;当你说着“今天有工作没做完,看会电视先不急着做”的时候,孩子正按照你的要求先写作业然后才能去玩。

家长们一面要求孩子自律,一面又在告诉孩子“不必自律”。

那么,自律究竟是什么?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一种重要原则。

某种程度上来说,所有人都害怕痛苦,但是总有人迎难而上,也总有人对痛苦望而却步,遇到问题就落荒而逃。靠着不断拖延时间,企图等待问题自行消失,或者对问题视而不见,人们总在排斥困难、远离问题,这在家庭教育当中常体现为:面对孩子身上的毛病和问题,总是一句“你真笨!”,

“你看看你的同学是怎么学的!”

“你别手贱!”

这样的斥责,仿佛训斥过之后,孩子身上的问题就自然而然消解掉了,其实恰恰相反,旧的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增添新问题。

那我们该怎么做?

孩子们的自律来源于父母的爱,并且教育孩子的第一原则也是爱。

父母的爱心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家庭当中只要有爱,就可以培养出一个具有良好修养和高尚情操的孩子,哪怕生活贫困不堪;

同时一个家庭如果没有爱,这之中成长的孩子,也很难拥有健全的人格更不要谈懂自律了。

这里的爱并非“自以为是的爱”,也并非以打骂等方式“反向”表达的爱,而是在理解、宽容、倾听、帮助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爱。

让孩子学会自律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一些父母不把精力用在孩子身上,每天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寥寥无几,自然也就谈不上爱,物质是很重要,但是“立人先立德”精神教育是更为重要的。

总有父母以“我没有时间去管你,你只要好好学就行了!”,当孩子们的心理出现问题时,又是一味地打骂,根本不愿意跟孩子平静而深入的交流,去了解深层的原因,只是通过暴力行为去发泄自己的不满,提不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就强迫孩子自行改正,这结果可想而知。

聪明的父母会让孩子切身感受到自己的付出,积极倾听孩子的需求,观察他的言行,有张有弛的教育,通过拥抱、鼓励和适度的警告来帮助孩子认识问题,改正问题。

而不是用嘴来付出,事实上孩子们很聪明,父母如果只是用嘴来表达爱而不付出努力,只会让他们渐渐丧失对于家庭的信任,即使不会发牢骚,但是父母们的许诺和要求,也会变得一文不值。

而且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因为在孩子童年时期,缺乏其他的模仿对象,只能盲目地复制父母的处事方式,完成性格上的“家族遗传”。

这让我想到小叔家七岁的弟弟,用小叔的话来形容就是,“整天只知道抱着平板电脑,叫他一百声也不会答应一声”的一个孩子。

有一次,我过去送一些堂妹找我借的书,到了小叔家正巧赶上吃饭的时间,奶奶在家里帮忙做好了饭,说了很多次像“开饭了!”“吃饭吧!”,可是没一个人动,甚至连回应也没有,大家都一声不吭,小叔懒洋洋地躺在床上玩手机,弟弟则在一边玩平板,直到我吃完饭离开,小叔才放下手机来到桌旁,弟弟也紧随其后跑了出来。

这就涉及到第二原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小叔教育孩子的时候,我经常听到,“你就按我说的做,我说的就是对的,但是你千万不能学我,学我你没出息!” 我们可以试想,一些缺乏理性和自制力的家长,经常酗酒,看电视到深夜,在背后数落他人,热衷于将自己藏奸耍滑的经历分享出来并自以为豪,他们自身的生活就混乱不堪,可是却对孩子提出“正直,克制,理性,整洁”的原则,要求他们有条不紊的生活,多么可笑,可这竟然正是我们很多父母日常生活中正在做的事情。

家庭教育的第三原则:营造安全感。

婴儿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就会意识到自己是与父母分离的,这会使他们潜意识里感觉无助,并且内在的恐惧会持续到青春期,父母们会发现孩子的这种安全需求并做出相应的保证,“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不会离开你的”,父母做出保证并积极实施,则会慢慢减弱这种恐惧。

而很多孩子从小就受到极严厉地体罚和谩骂,即便是像吃饭时掉了勺子,地上的玩具忘了收起来,这样小小的过失也会换来父母劈头盖脸的一通臭骂甚至是顺手抄起手边的东西丢向孩子,并且时常动用遗弃的手段来威胁,“你再胡闹,就找个人贩子把你卖掉!看你能怎么办!”这会使得孩子们对即将发生的事充满恐惧,他们会对一切都持不信任的态度,因为父母都愿意将自己卖掉,还有什么事情是值得信任的呢。

这可能导致孩子们即便成年之后,也更倾向于选择及时行乐,将一切快乐放到最开始享受,眼睛里只有当下。

所以孩子不愿意把娱乐推迟到写作业之后,不仅仅是因为贪玩,也因为他们心中无意识的恐惧在作祟。

从幼儿到成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成熟,也是心智上的成熟,很多人穷其一生,依旧没有达到心智成熟,因为这种心智的培养是父母给孩子的专属礼物,成年之前没有获得的话,虽然其后也可以自我去发展心智,但是这一过程的艰辛令人难以想象,经历长达一生的改变,最终却往往以失败告终。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想要改变孩子,先从自己开始,父母变得随和、自律,用爱的眼光看待一切,孩子自然会向你学习,并且你的一言一行将成为他终身的标准和榜样。

公众号:谈美WeNeed,我会时常在其中分享有关读书、生活、教育等相关内容和热点评论,以及介绍哲学、心理学、传媒和美学等相关知识,既是为我自己做注解,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裨益。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我的个人成长号,谢谢各位。


山海长真挚


我家男孩今年15岁。长这么大,没有被我和他爸打过一次。


教育孩子,是一门技术活。而这门技术活,我们做父母的还没有拿到资格证就上岗了。


所以,养育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共同成长的过程。


以下是我不打孩子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首先,孩子和父母是平等的。既然平等,那么孩子理应得到尊重。


理解、尊重孩子不同于放纵孩子。减少命令,但要讲究规则 。


孩子最反感家长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命令他,不可以这样,不允许那样,必须这样,一定要这样等等。但好的规则和习惯还得需要潜移默化的灌输和影响。


家长如何要求孩子,首先家长自己必须以身作则,首先做到。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要求孩子吃饭快一点。那么家里吃饭的环境就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家长主动远离手机,安静静吃饭,吃完后安排十来分钟刷手机资讯和聊聊当天学校的见闻。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会犯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如果每个问题,父母都提高嗓门或用命令、威胁的方式让孩子听。


孩子到最后就会不知道哪个是重点,哪件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对无关紧要的小事,家长不要摆出太过威严和焦虑的样子来命令孩子,孩子会产生抵触,而且也会传染上你的焦虑。


另外,给孩子提要求时,要给孩子适当的缓冲时间。


没有人喜欢自己在做着一件事情时,突然被打搅,或者被邀请执行一些新的命令。


就像你伏案写报告书,同事突然过来说要和你商量周末户外活动的事情。你与客户谈事情正深入,突然老板一个电话,要求你马上去办一件事情。


孩子也是这样的,他们不喜欢被打搅,被要求瞬间执行新的命令。


一定要给孩子一些缓冲的时间,比如我们常用的倒计时5个数、倒计时3个数,把时间拉长到5分钟1分钟,再试试效果。


对待孩子,能用讲道理解决问题的,不要动用武。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完善,自尊感也越来越强。6岁后的孩子就已经是懂道理的年龄了。


这时,父母更需要用讲道理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避免打骂在孩子心里产生负面影响。


因为在打骂孩子时,一片硝烟弥漫的笼罩之下,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其实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还是很迷茫,没有真正认识错在哪,更不知道该如何修正了。甚至有些孩子因为害怕和难过,想办法逃离家庭,逃离父母的管束。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应该真诚地向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和孩子说,“你刚才说那句话,我觉得很难过。”


“你刚才这样做,我觉得有些失望。”“你的表现让我伤心。”等等。


在向孩子坦诚描述自己心理感受的过程,不但能平静自己的情绪,也能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促进孩子的反思。


我们常说要给年轻人试错的机会。那么对于孩子犯错,也要有试错的机会。


孩子犯了错,给机会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


对于小孩子,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比如孩子把玩具箱踢翻,插塑片满地。


那就告诉孩子,需要自己动手收拾整理。建议玩具箱放在角落,下次就不容易踢翻了。


对于大孩子,错误自己承担,不帮修正。比如,孩子忘记带假期作业,在学校被罚站。


家长不需要批评打骂,也不需要急急忙忙地从办公室飞奔回家帮他拿作业到学校。他自己承担的后果就是让他学会建立备忘录。


这样,孩子既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的结果,也在承担后果的过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找到今后避免错误再次发生的方法了。


最后就是,建议父母多些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游戏,让孩子感受来自父母的关爱。



父母自身也要不断学习,如果你自己很糟糕,却对孩子要求很高,甚至想用武力让孩子变得很完美,那一定是不现实的。


总结一下不打孩子的原则:尊重孩子,减少命令,但要讲规则。和孩子坦诚自己的想法,讲道理,给孩子试错和思考的时间,更多的陪伴孩子。


最后记住一句话,打孩子是最愚蠢的教育方法。聪明的父母不打孩子。


有书课堂


孩子有时候也该打,但是不要经常的打,打孩子是能给孩子一个深刻的记忆,但是打孩子是要有分寸的,说的狠,落手的时候要轻之又轻。打孩子不目的,是为的让孩子有个深刻的记忆,知道是他自己错了。错了要受到惩罚。




我作为妈妈也打过孩子,但是打了之后也特别的后悔。心里也特别的痛,但是我的儿子学习特别的马虎,能把减法算成加法,把加法按减法来算。我看了特别的生气,就打了他一巴掌,手掌落到孩子身上的那一刻我也特后悔,不应该打他。可是孩子挨了一巴掌就还好些了,明显的错题少了。

有些内向的孩子真不应该打他,女儿小的时候特内向,那时候家里环境也不是太好。女儿也是特别的马虎,她有错了我就打他,也许是我当时的心情不好,拿孩子出气而已,打女儿的时候还是比较多的。可是女儿也不爱诉说。内心的压抑造成了孩子大病一场。那时候我才认识到自己作为妈妈的错。内心真是有些对不起女儿,这个过失一生都不会弥补回来。



有些孩子真的不能打,对于内向的孩子只能是说服。千万不能打。


贝乐妈成长记


孩子不能打!不该打!
即便我后来长大后跟妈妈关系好,与妈妈求证过,她完全忘记她曾经打过我,但是我非常深刻地记得小时候被我妈打的两个画面,刻苦铭心。
一个是很小的时候,回忆起来的画面是恐惧,当时妈妈好像是心情不好,将情绪发泄在我身上;第二个应该是我惹妈妈生气了,妈妈是带着怒气的,在打我的时候,但是我非常地倔强,站着不动,也不哭,任妈妈打,任眼泪往外留。
我们不知道真相如何,不知道到底是因为什么妈妈要打我,可能真的是因为在当时妈妈的眼里,我淘气,不听话,让她很生气。显而易见的结果是,被妈妈打的恐惧一直留在我心里,被权威(大人)管制的束缚和不自由在我心里形成了“愤恨”,这些印象,这些情绪,不仅不利于我与妈妈之间的关系,也不利于我的个人成长,甚至,对于我与其他人的关系更是产生了影响。
孩子的成长阶段,是孩子从弱小依赖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个体非常关键的过程,他亲近的抚养人(一般是妈妈)对他的态度就是他对这个世界的第一印象,这将直接影响到他成人后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以及他的人际关系。
淘气的孩子,大概是在3岁之后开始。这时候,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嬴嬴弱弱的小婴儿,而是已经开始会爬会走会跑,会自主地去探索这个世界。这个时候,他会发现很多他第一次接触到的东西。
包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日常用品,大自然、动物,也包括这个世界的规则,关于这个社会里的有一些是非对错。但是,因为是第一次出现,所以他并不知道。很容易会踩到错的坑,在妈妈看起来是淘气,但其实是因为他不懂。
这个时候,当他做错时,大人的表现,是指责,还是引导将会带来不一样的后果。仅仅是指责,都可能会带来内疚、恐惧、害怕的情绪,这将阻止他更加勇敢地取探索世界,且形成自责的习惯,容易引发自己无用、无价值感的抑郁情绪。
更何况,比言语的暴力还更让孩子害怕的,肢体暴力。
想用暴力教育孩子的家长,还请三思。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李晓纯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暖心理


其实小孩是特别讲规则的,只要你跟他定好规则,他们都会本能遵守。

对于淘气的孩子,很多家长不是辱骂就是打。这种做法是有问题的。打孩子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及性格是有很大影响的。

我儿子三岁时,对着家里墙上撒尿,说了几次孩子不当回事。有一次又对着墙撒尿时,爸爸看见了,过去给孩子屁股上打了一巴掌。这一打,孩子深深记住了。也变得胆小了,很多新事物不敢去探索了。

所以,教育孩子打不解决根本问题,还会造成孩子性格缺陷。多跟孩子沟通,耐心说服教导。希望年轻的父母可以借鉴。


炫然姐


看到这个问题,我的心一揪。


我是一个性格比较急燥,大大咧咧,干活非常麻利的一个妈妈。对于孩子穿衣吃饭的照顾比较细心。但曾经对育儿知识比较漠视,傲慢,瞧不起!就是这样的一个脾气性格。我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曾经单纯的认为,我妈生活上把我照顾这么好,我也这么做,肯定会很好的!所以,曾经我和孩子之间的相处是很平静的。

在孩子上了学以后,每天下午放学做作业,我们家就开始了鸡飞狗跳。因为我的急躁。我看到孩子在那里磨蹭,拖拉,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我就高声指责他“怎么这么慢啊!就一点点作业还用这么多时间!快点!”……就这样孩子在惶恐中写着作业,还得看我的脸色,听着我的指责和啰嗦。那时候也根本不懂得,是我的这种方式导致了孩子很难集中注意力。偶尔大声的训斥不过瘾,看着他默不作声,我就动手,撕过他的作业,扔过书包,有时还会动手打孩子,现在回想起来,孩子当时的心情是有多恐惧,我现在还能想到他惊恐的眼神!我是他最亲最亲的人,就这样无情的动手,把我们之间的感情至于不顾。每次动完手,我都深深地自责,内疚。可是伤害已经造成了,哪有那么容易弥补。当我深深地认识到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时,我知道我是一切的根源,所以我开始学习育儿知识,看育儿书,心理方面的书……


这时候我更加明白,动手打孩子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行为。是因为和孩子没有有效的沟通,才会出现情绪的失控,暴力行为的出现。其实孩子虽然小,但是我们和孩子的交流如果做的好,他什么都能明白。所以当和孩子能够好好沟通的时候,我们的想法他能真正懂得的时候,我们是不会情绪失控的!

所以,当你想动手时,请考虑一下,打了对解决问题有用吗?如果没用,请放下手,拍拍孩子的肩膀,去了解孩子和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怎样做才是更有效的呢!



真心如如妈


孩子不该打,因为会记仇,而且你越打,他越恨你,等你老了,你做一点事情他不如意,你不能保证他是否会打你。

我很小的时候就挨老爸老妈的打,现在还记得痛感,每次打我,我想的是,等我有能力,我就离家远远的,看你怎么管我!

现在长大了,讲真,不是一个恋家的人,在外面飘荡,父母经常问我想不想念家乡呀?要不要回家工作?

我还真不是很想,因为我从小的梦想就是逃离家乡。


小米的生活号


我认为打孩子是最愚蠢的教育方法。聪明的父母不打孩子的,我们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减少命令,但要讲规则。和孩子坦诚自己的想法,讲道理,给孩子试错和思考的时间,更多的陪伴孩子。

我们常说要给年轻人试错的机会。那么对于孩子犯错,也要有试错的机会。孩子犯了错,给机会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小孩子,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比如孩子把玩具箱踢翻,插塑片满地。那就告诉孩子,需要自己动手收拾整理。建议玩具箱放在角落,下次就不容易踢翻了。对于大孩子,错误自己承担,不帮修正。比如,孩子忘记带假期作业,在学校被罚站。家长不需要批评打骂,也不需要急急忙忙地从办公室飞奔回家帮他拿作业到学校。他自己承担的后果就是让他学会建立备忘录。这样,孩子既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的结果,也在承担后果的过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找到今后避免错误再次发生的方法了。

教育孩子,是一门技术活。而这门技术活,我们做父母的还没有拿到资格证就上岗了。所以,养育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共同成长的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