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王韩林儿有军队吗,怎么还成了朱元璋的傀儡?

峰子奇观


要说韩林儿是朱元璋的傀儡就有点太冤枉朱元璋了,首先,韩林儿没有资助过朱元璋一丝一毫,而相反,朱元璋却在他最危难的时刻救了他一命,要是没有朱元璋,恐怕韩林儿的脑袋早就被元军割下来挂在墙头示众了。


韩林儿如何当的皇帝?

韩林儿之所以能够在元末的乱世中成为义军的最高领袖,其实真的和他没有半毛钱关系,他的父亲韩山童其实是明王政权的名义创始人。

在元朝末年,由于蒙古人的残酷统治加上连年的大灾,各种亡国之兆已经显露无疑。白莲教教徒韩山童与好友刘福通认为在此乱世之中,如果能够打出“恢复宋朝”的旗号,必然会得到天下人的响应。于是他们又效仿起了一千多年前陈胜吴广曾使用过的伎俩——散播谶语,蛊惑人心。

他们在黄河岸边偷偷埋藏一个石人,并且四处散布“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谶语。等到元朝强征民夫疏通黄河河道之时,真的在淤泥里挖出了这个石人。于是韩山童自称乃是宋徽宗第八代玄孙,聚集了大批民众,准备伺机谋反。

可由于叛徒的出卖,还没开始就迅速被元廷抓获,韩山童被俘就义,而刘福通则跑了出来,成功率领部队打下一片根据地,此时天下有了出头鸟,各地纷纷爆发叛乱,刘福通四处寻找韩山童的后人,在今天的亳州找到了韩林儿,于是拥立他做了皇帝,自己则是总览大权,要说傀儡,也是刘福通把韩林儿当成了傀儡。



朱元璋对韩林儿有救命之恩

不得不说,朱元璋手下的谋臣要比刘福通高明的多,“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短短九字让朱元璋避免成为元廷的打击主力目标。而刘福通这一边,虽然天下义军名义上都尊他为领袖,但也不过是个空壳子,后来元朝调集重兵最终将刘福通和韩林儿团团围住。

就在此时,向来不把朱元璋当回事的他们也终于向朱元璋开了口,请求他火速增援安丰。而朱元璋认为韩林儿乃是义军的首领,如果被元军消灭,那无疑会使“反元”事业跌到谷底。

在安排好了后方的军务之后,朱元璋亲自率领部队驰援安丰,不过此时刘福通已经战死,朱元璋驱逐元军后,将孤身一人的韩林儿接到了滁州,此时的韩林儿的家底几乎全被打光,要是没有朱元璋,别说到滁州当皇帝,恐怕早就被元军剁成肉酱了。


韩林儿的神秘死亡

被接到滁州的韩林儿,依然被朱元璋尊为领袖,但此时的他无一兵一卒,朱元璋的部队全是自己真刀实枪一步步打出来的,所以他连个傀儡都算不上,充其量只能是寄人篱下。

不过后来朱元璋剿灭陈友谅和张士诚之后,也慢慢发现韩林儿是一个累赘了,这一点他不好明说,但他的部下却心知肚明。

后来朱元璋准备派廖永忠将韩林儿接到南京,事情就是这么巧合,韩林儿的龙舟在划到长江江心的时候突然漏水,韩林儿连同龙舟一起葬身在江底。

关于韩林儿的死亡,让朱元璋陷入到了舆论的漩涡,毕竟韩林儿的死,他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当然,我们不排除朱元璋授意部下让韩林儿无论如何不能到南京。


但是,作为当时即将称帝的朱元璋来说,韩林儿就是他最大的障碍,只要稍微有点智商的人都能看得出来。也许是廖永忠等人故意想向朱元璋邀功而策划了此次谋杀,做了主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以此来提高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不论到底是不是朱元璋所为,韩林儿在朱元璋手里实在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他应该庆幸死在了长江,要不然,等到明朝开国,他还不知会有怎样更悲惨的结局呢。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亮仔学史


小明王干了十年的皇帝,靠的是作为韩山童的儿子,可韩山童在起义军早期就死了,之后十来年的南征北战,基本上都是刘福通在主持大局,作为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小明王在刘福通手里,日子也未必有多好过。

据记载,刘福通时期,刘福通就已经“为丞相,加太保,事权一归福通”,“林儿……无大志……听命福通,徒拥虚名”,至于在这个小朝廷里,刘福通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官员任免乃至生杀予夺,刘福通一句话就能做到,韩林儿自登基之日起,就是一个汉献帝的角色。

不管小明王落在谁手里,他都只是个傀儡罢了,即使是刘福通手下的军队,也未必忠诚于他,毕竟,小明王除了一个名义上的名分,其他一无所有。

小明王在那深宫之中,享受着丰厚的物质生活的时候,可曾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命丧长江的结局。

2000多年的皇帝时代已经充分证明,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宁可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老百姓苟活于世,也不可为了虚名去沽名钓誉,一旦被人利用,尤其是被掌握了军队的人利用,那自己的命运已经由不得自己掌握了,而一旦这份价值即将用尽,那么接下来从人间消失就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是总要发生的,这些事件唯一的区别是史书上怎么粉饰而已。

刘福通死后,小明王原来手下那些名义上的军队也早就在多年的消耗中殆尽,朱元璋就顺势把龙凤皇帝安排在了滁州做皇,而此时的小明王早已没什么军队了。

后来几年,朱元璋继续打着韩宋皇帝的旗号南征北战,在灭掉了陈友谅和张士诚之后,整个南方都处于朱元璋的统治下,从某种角度来说,小明王这个旗号对于朱元璋已经毫无意义了,反而有点碍事了。

于是,在不知出于何种目的的情况下,朱元璋命部将缪永忠去滁州迎接小明王来南京继续做皇帝。

结果,那么大的船,偏偏就漏水了,皇帝就这么沉入了江底。

放在正常的朝代,碰上这种事情,缪永忠可是得抄家灭族的重大罪过。

可偏偏,后来大明朝建立论功行赏,缪永忠捅了这么大篓子,还混了个侯爵,成了国家的高级官员。

当然,缪永忠后来也没逃过“无法善终”的命运,和许多开国功臣一样,遭到了朱元璋的无情诛杀。

综合来说,小明王的命运只不过是延续了“失去利用价值的皇帝”的命运,历史上,除了汉献帝姑且得以善终,后世的末代皇帝们、被权臣武将操控的皇帝们,在命运的最终时期,大都失去价值之后无奈惨死,

南朝的萧衍在废掉了齐朝皇帝后,本来也没打算要杀了废帝,后来大臣们就劝说“不可慕虚名而受实祸”,萧衍一听很有道理,就杀掉了前朝皇帝。

这就开创了一个很恶劣的先例,这使得改朝换代的成本变得更加血腥、昂贵,而萧衍建立的梁朝在50多年后灭亡时,他的子孙也同样被取代者陈霸先杀了个精光。


云中史记


韩林儿既不是张无忌,更加不像汉献帝

说到韩林儿,很多人就会想到明教教主张无忌,金庸老爷子笔下的大侠张无忌原型就是这位大宋明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韩林儿。

一、石人一只眼,跳动黄河天下反

说到韩林儿就不得不提两个和他息息相关的人物,第一位就是他父亲韩山童。韩山童在元朝末年只是一位富农,但是私下里却是个宗教分子,信仰白莲教,一边务农,一边传播白莲教,宣传“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主张推翻元朝统治,并结识了安徽阜阳(《元史·顺帝本纪》作颍州)人刘福通。而刘福通却是一个巨富之家,自幼性情豪爽,聪明过人,素怀大志,很像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因为看不惯 元朝贪污腐败,就和白莲教韩山童秘密结社,企图推翻元朝统治。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黄河决堤,灾区人民死者过半。黄河决堤后,元政府才不在乎老百姓的死活了,该吃该喝,但是洪水冲坏山东盐场,严重影响元朝政府的国库收入。至正十一年四月,顺帝为了自己的钱袋子命贾鲁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强征民工15万人开凿两百八十里新河道,使黄河东去,合淮河入海,哪怕时紧工迫,元朝官吏也不忘记发挥光辉传统,监督挖河的官吏乘机克扣河工“食钱”。河工挨饿受冻,群情激愤,终于让韩山童为首的白莲教找到机会,他们一面加紧宣传“弥勒下生”、“明王出世”,一面又散布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并暗地里凿了一个独眼石人,埋在即将挖掘的黄陵岗附近河道上。独眼石人挖出后,河工们惊诧不已,消息传出,大河南北,反抗的烈火顿时燃起。

二、韩山童战死,韩林儿的汉献帝生活

虽然因为利用宗教迷信,成功挑动百姓造反,但是韩山童却因为被叛徒出卖而死,没有命当所谓的人间明王。其死后,刘福通继续反元大业,也许是为了出师有名,把自己老战友儿子立为“小明王”,拉起虎皮做大旗,建立政权,国号大宋,年号龙凤,刘福通与罗文素同为平章,红巾军其他人,都封为大官。

不过由于战略上的失误,北方红巾军主力北上,元军趁势偷袭亳州。刘福通只能带着韩林儿跑到安丰。好在后期主力及时回援,元军才没有得手。退驻安丰不久,刘福通率军北上反击,连破元军,声威复振。至正十七年(1357年)六月,刘福通亲率主力攻陷汴梁,刘福通孤军无援,拥韩林儿败走安丰。接着,北伐的三路大军因各自为战,互难支援,相继失利。刘福通在极艰难的形势下坚守安丰,时间达四年又九个月。

这种情况下,韩林儿虽然没有实权,但是他是皇帝,过的到也不错。中原乃至南方各地的红巾军一时都接受了大宋政权的领导,郭天叙与朱元璋d都接受大宋的诏命分别被授都元帅、副元帅就说明韩林儿在诸位红巾军义军中还是很有威信。

三、白莲覆灭,命丧瓜步渡

虽然韩林儿是红巾军的共主,但是除了北方红巾军还尊敬他外,其他人根本就不买他帐。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私盐贩子张士诚为了讨好元庭,派部将吕珍突袭安丰,刘福通战死,信好此时朱元璋赶来增援,才救了韩林儿。

此时,哪怕名义上拥护自己的刘福通都战死了,韩林儿彻底成为孤家寡人,而且落在老朱手里。朱元璋虽然对这个上司不感冒,但是还是名义上红巾军共主,中国人最讲究名份问题,老朱只要接替刘福通当曹操,韩林儿就被朱元璋安置在滁州,仍然被奉为皇帝。龙凤十年(1364年),朱元璋自封为吴王。

龙凤十二年(1366年),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朱元璋因为有了红巾军正统名份,西征陈友谅,动灭张士诚,基本上统一南方。此时,韩林儿不知是那根筋不对,突然跟老朱说自己要去南京当皇帝,老朱正愁不知该拿这位上司怎么办了,这下他跑来跟自己强老大位置,立马恶向胆边生派廖永忠迎接韩林儿至应天(今南京),途中在瓜步渡长江时,韩林儿所乘船只沉没,韩林儿遇难。韩宋灭亡,次年朱元璋改称吴元年。可怜的韩林儿致死都不明白,自己为何会丧命,做了别人十几年的橡皮图章。

纵观韩林儿一生,都只不过是别人的傀儡。这也告诉我们,只有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在乱世中保护自己。


南山之翼


在元末的农民起义军中,韩山童刘福通绝对是第一个起义的,而作为领袖的韩山童因为起义消息泄露被元军杀掉,刘福通突围后找到韩林儿,立为皇帝,国号“大宋”,改元龙凤。这个时候的韩林儿年幼且势弱,而刘福通统领着这支红巾军,逐渐掌握了军政大权。与此同时,在刘福通这支红巾军起义后,一时间群雄并起,这些军队也都打着红巾军的旗号,名义上是红巾军系统的,实际上完全是各自为战的私人武装。各路义军虽然都反元,却是经常争抢地盘,相互攻击,有的义军则对元朝廷时反时降,就像一场淘汰赛,只有最后胜出的义军,才会进入决赛,与蒙元朝廷争天下。

而刘福通在势力做大后,出兵三路北伐蒙元王朝,但不久之后由于战略失误,三路大军先后失利,龙凤政权遭遇重创,不久后又在安丰遭遇已投降元军的张士诚的攻击,韩林儿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手下的这支红巾军虽然也是群雄之一,但一直奉小明王韩林儿为天下义军共主,于是朱元璋力排众议,亲自发兵救韩林儿,待到朱元璋赶到时,刘福通已经战死(也有说未战死),朱元璋打退张士诚所部,救出小明王韩林儿,虽然朱元璋此时依然对韩林儿恭敬有加,视为主君,但韩林儿毕竟已经没有了兵马,仅仅只剩一个小明王的头衔,只得依附朱元璋,朱元璋将韩林儿送到滁州,派军士按照君王之礼供养韩林儿,大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当然这个所谓的天子,后期也没几个义军承认了,而朱元璋自己则与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的军队逐鹿中原,几年后,朱元璋消灭了所有的义军,即将一统天下之时,韩林儿对于朱元璋来说则成为了包袱,朱元璋固然想当皇帝,而韩林儿则是他登基路上的一个障碍,于是韩林儿就被朱元璋的部将廖永忠秘密地沉江了。

可以说,韩林儿所处的环境无论是在刘福通帐下还是朱元璋帐下,都是臣强主弱,即便是最开始时,军政大权也是刘福通掌控着,而他自己仅仅是一个政权的象征。也就免不了成为傀儡的处境。


漢京FC


自“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后没多久,韩山童就挂了,刘福通保护者他的儿子韩林儿在安徽建立了龙凤政权。韩林儿就是小明王。

那么这里说明,小明王本身就拥有自己的军队和大批的文臣武将。

可惜,太早的建立政权,让龙凤朝廷成为了元庭的主要目标。后来滁州之围,刘福通拼掉了全部兵力,自己也战死了。让前来救援的朱元璋捡了个便宜。

再后来,小明王也就形同虚设了,手中自然没有了兵权。


房房小建


清张廷玉主持编撰的《明史·韩林儿传》赞曰:“元之末季,群雄蜂起。……林儿横据中原,纵兵蹂躏,蔽遮江、淮十有余年。太祖得以从容缔造,藉其力甚焉。



关于韩林儿的死,在《明太祖实录》、《明末纪事本末》、《皇明本纪》等书均无记载。明朝初年,由大儒宋濂和王袆主编的《元史》中也讳莫如深。

至正十四(1354年)年九月,韩林儿领导的红巾军在高邮之战中,击败蒙元右丞相脱脱率领的百万大军。

同年韩林儿在亳州(今属安徽)称帝,建国大宋,改元龙凤,以其母杨氏为皇太后。自称为宋徽宗九世孙,故国号称大宋。

是年五月,红巾军攻破汴梁,龙凤大宋政权还都汴梁,圆靖康之夙愿。

同年韩林儿打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口号,组织三路大军北伐。

韩林儿手下有一批能征惯战的大将,他们攻占了山东、河北、陕西、四川、山西,又出奇兵攻占了元朝的上都(今内蒙正蓝石别苏木),接着又攻陷了大同,辽阳,最后把平壤也拿了下来。在辽东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

顺帝征四方兵入卫,议欲迁都避其锋。(明史·韩林儿传)

韩林儿的手下在山东击毙了蒙元第一名将查罕帖木儿,在河北南皮击杀蒙元宣抚使董抟霄。

龙凤宋朝对元朝中央政府的打击是致命的。基本把元廷中书省直辖的今河北,山西一带的政权组织扫荡一空,大都元廷基本成了空架子。
红巾军形成了对元大都形成合围之势。其战术比后来朱元璋把元顺帝赶出大都要高明的多。

然而就在大功告成之际,朱元璋却把韩林儿谋杀了,灭元大计功亏一篑,

朱元璋草根出身,靠裙带关系窃居高位。朱元璋称帝前一直是韩林儿的部下,龙凤三年(1359年)龙凤大宋皇帝韩林儿任命朱元璋为江南行中书省左丞相。

龙凤五年(1361年)朱元璋被韩林儿封为吴国公。

龙凤十二年(1366)正月,朱元璋自立吴王,发布文告。第一句话仍是: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用的仍是龙凤年号。

谋杀韩林儿成为朱元璋一个难以抹去的污点,明朝初年,由大儒宋濂和王袆主编的《元史》,刻意抹杀、丑化韩林儿的盖世功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花近高楼1


简单说就是刚开始反元时,小明王势力较大,名声更响!打着打着,手里兵就打光了!而朱元璋呢!早期在反元割据势力中力量弱小,兵少将寡,完后朱元璋顺势依附联盟小明王!这样招兵买马,互相协防,不至于被反元割据势力和元军先给消灭掉!后期朱元璋强大了,小明王没兵了,他就不在买小明王的账了!以至于小明王被淹死,到后来也没人知道是不是朱元璋干的!但估计是!


九富盛


俗话说的好,枪打出头鸟。韩宋政权作为出头鸟农民起义政权,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下能传国两代本身已经是奇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