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时期的东北为什么驻有日本军队?

一德格天1


早在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就已经把触手伸到了中国东北地区。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俄国以保护侨民为借口侵占我东北。

1904年的2月10日,日本正式对俄国宣战,这场战争完全是日本和俄国双方为了争夺远东地区的殖民霸权进行了一次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这场战争大部分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而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却发表中立声明,对日本和俄国的侵略行为袖手旁观。

日俄战争最终以日本的胜利告终,并逐渐扩大改组驻东北的军队,并且在1919年4月份时,将东北驻军升格为关东军司令部。

再来看张作霖的发迹史。

张作霖早年学过木匠,当过货郎,卖过包子,做过兽医,加入过土匪,还在清朝的军队中当过小兵。相当坎坷。

1900年,沙俄出兵占领东北,负责保东北一方平安的大清王朝盛京将军跑了,东北地区混乱不堪。张作霖这时候拉起一伙人组织起“保险队”,保一方平安。得到他所负责的“保险区”里百姓的称赞,声名鹊起。

后来张作霖继续进行团练,不久接受清政府招抚,还一度升任管带。

日俄战争爆发张作霖鼠首两端先为俄军效力,后来看俄军势力弱,拍屁股走人,投奔日军麾下效力。

1907年,清政府新政继续推行,东三省改建省制,徐世昌来到东三省担任总督,张作霖接受徐世昌管辖。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革命党人纷纷起义,张作霖受到清政府的命令到奉天镇压革命党人,有功,被升为“关外练兵大臣”。

1915年,袁世凯准备称帝,极力拉拢张作霖。袁世凯称帝后把张作霖封为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

袁世凯下台之后,张作霖又被继任的大总统黎元洪任命为奉天督军兼任省长一职。不久和张作霖共事的冯德麟因为参与张勋复辟被剥夺军权,张作霖获得了奉天省全部的军政大权。

1918年张作霖在秦皇岛强行夺取了直系军阀从日本购买的武器扩充自己的实力。而且还率兵入关支持皖系对全国进行武力统一。因此呗,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直到这时张作霖才算是利用这日本人的势力控制了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张作霖是利用日本人的势力上台。


废墟的沉默


日本在中国东北驻军的历史要从1895年的甲午战争开始说起。当时的张作霖还不是东北王,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

1895年,日军在陆战中击败清军,在事实上占领了辽东半岛。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企图割走辽东半岛,但是这一举动遭到德国、沙俄等国的干涉。最后清政府在《马关条约》赔款的基础上又多支付了三千万两白银,才算从日本手里又赎回了辽东半岛。

1898年,沙俄以“赎辽有功”为由,强迫清政府租借旅顺和大连湾,租期25年。随后俄军把大连和旅顺租借地划为俄国的一个州,这个州便是历史上的“关东州”。

关东州的“关”,指得是“山海关”。所以关东就是“山海关以东”的意思。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关东州这个名字是俄国人命名的(俄语为Квантунская область),跟日本的关东平原、关东地区没有任何关系。此关东非彼关东,名字一样只是巧合罢了。

1900年庚子国难,八国联军组团侵华,沙俄除了派遣18000人参加八国联军外,又独自出动了13万大军入侵东北。

在经过了四个多月不太激烈的交战后,清军驻守在东北的九万官兵被全歼,东北三省全境在事实上被沙俄侵占。《辛丑条约》签订后,沙俄忽悠七国联军从中国撤军,而被它独自侵占东三省,它却一直不撤军。

从1900年至1905年,俄军在东三省非法驻军了五年之久。

这里说一下张作霖。他在沙俄侵占东三省的这一时期,趁乱发了家。

由于当时俄军吹枯拉朽的团灭清军,盛京将军望风而逃。官军跑了,地方大乱。很多财主害怕被洗劫,就邀请像张作霖这样的绿林好汉出来维持治安。张作霖也不含糊,他在奉天赵家庙组织了一支队伍,严明军纪,保境安民,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赞誉。他由此声名鹊起,这为后来他称霸东北积攒了基业的第一桶金。


沙俄在东北赖着不走,让英国很不满意。因为英国一直视中国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沙俄一口气吞了东三省,它很嫉妒。为此,英国通过外交斡旋让沙俄撤军。但是沙俄拒不理会,于是英国决心拉拢一个马前卒对沙俄开战。而这个马前卒就是日本。

为什么是日本呢?因为沙俄在中国东北驻扎重兵,威胁到了日本在朝鲜的利益。起先日本还主动向沙俄示好,希望通过放弃它在东北的利益,换取沙俄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权。然而沙俄看不起日本,坚持要把朝鲜半岛变成中立区,并且俄军还进驻朝鲜,故意威慑日本。这一下触动了日本利益,使得日本下决心掏老本对沙俄开战。

1902年,英国与日本签订《英日同盟》,明确支持日本打沙俄。

签约后,英国放出狠话,声称日本是自己的盟友,日俄交战,如果谁敢帮沙俄,就是与英国为敌!远在美洲大陆的美国立即响应英国,给日本提供了大量的现金支援。

欧洲大陆的国家由于都惹不起英国,便都没有明确表态支持沙俄,只有德国和法国私底下帮忙,但最终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比较搞笑的是,英俄后来和解,德俄反而还翻脸了。一战期间掐的那叫一个狠呐。



1904年,日本完成战备工作,在征得清政府的同意之后,出兵三十万,攻打沙俄驻扎在东北的驻军。日俄战争由此爆发。

这场战争的过程就不说了,从性质上讲,这是一场帝国主义践踏中国领土主权的不正义战争。

1905年7月,持续1年零5个月的日俄战争最后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后,沙俄根据《朴资茅斯条约》,将自己在旅顺、大连湾及附近领土领水租借权,无条件的转让给日本。

于是,沙俄强迫清政府租借的关东州,就变成了日本人的关东州租借地。日本人获得了在关东州的驻军权和治理权,并且还获得了南满铁路的经营所有权。当时的关东州和南满铁路沿线,实际上就是日本在中国的殖民地。

在当时,不管是清政府还是后来的张作霖政府,都无权进入关东州和南满铁路沿线。如果不经同意擅自进入,就形同于对日本开战。


日本接收关东州后,没有改名字,而是继续沿用了关东州这个名称。据说不少日本人当时想改一个威风的日本名字,但是伊藤博文认为不应该刺激清政府和沙俄政府,隐藏日本对侵吞整个满洲地区的野心,便没有改名字。只是把被沙俄改为达尔尼的大连又重新改回为大连。

需要重点说一下的是,在日俄战争前后的这段时间,张作霖利用东北大乱的局面,成功的从一名绿林土匪改头换面的变成了清政府的巡防营长官,并且还傍上了日本人的大腿。

1901年,张作霖被土匪金寿山偷袭,兵败之下的张作霖逃往八角台与张景惠合股,被推为团练长。

1902年,张作霖接受诏安,被任命为奉天马队管带(相当于营长)。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张作霖在战争期间左右逢源。他先是为俄军效力,后来看到俄军不行了,就改投日军,为日军效力。

正是因为有了这段为日军效力的经历,张作霖后来才会得到日本的支持。



日俄大战之后,日本开始经营关东州和南满铁路。

从日俄战争至俄国十月革命期间,日本为巩固其在中国东北南满地区的殖民统治,在辽阳成立了关东都督府,派出陆军大将大岛义昌率领一个师团和六个铁道守备大队的兵力进驻关东州,这支部队就是后来关东军的前身(当时还不叫关东军)。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东北政局变得不稳定起来,日本为了更好的管理关东州和南满铁路,就将原隶属于关东都督府的陆军部独立,直接归日本军部直辖。于是历史上的关东军便由此成立。

当时的张作霖刚刚挤垮了冯德麟,一个人独霸奉天全省。他对盘踞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关东军是既不服,也害怕。

不服的原因,是关东军垄断了东北的所有重要资源,比如铁矿、煤矿,只要是值钱的玩意都是日本人的。还比如铁路资源。当时张作霖要想用铁路运兵,他还得经过日本同意才行。若是关东军不肯借给他用,他也只能私下里骂骂娘。

害怕的原因也跟铁道网有关系。当时东北的铁路干线被日本和苏联控制,奉军的兵力调动被日本人掐的死死的。张作霖想要打关东军,他连门都摸不到。而关东军想要打张作霖,只要沿着南满铁路就可以从大连一路畅通无阻的打到沈阳城下。

卧榻之侧竟然有野兽虎视眈眈,换作你是张作霖,你能不又气又怕?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张作霖后来会特别重用不太懂打仗,但颇有实干精神的杨宇霆的原因。


杨宇霆留学过日本,懂什么叫近代化。在他的辅佐下,张作霖对东三省和整个奉系军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比如建立东北海军,使奉军自成体系,增强了张作霖部队的实力,降低了奉军对关东军的依赖。

比如绕开了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单独修筑了奉军自己的战备公路,使奉军的交通不受日本的挟制。假如一旦跟日军闹掰,奉军可以利用公路与日军周旋。不再像以前那么受人制约。

比如创建了奉天(沈阳)兵工厂,自制武器弹药装备军队,使奉军的后勤不再受制于日本关东军。(奉军也是当时少有的能在武器方面做到自给自足的军阀)

公正客观的说,杨宇霆的改革帮助张作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对关东军的依赖。

但是,这毕竟还是杯水车薪呐,奉军在整体上还是受制于日本,张作霖依然还要看日本人的脸色行事。


总的来说,日本人在东北驻军时,张作霖还是个绿林草莽。不是张作霖卖国,要放日本人进入东北。而是早在清末,日本人就已经进入了东北。当张作霖成为东北王时,日本人已经控制了关东州、南满铁路沿线十几年之久。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人才是东三省的“主”,他们是看着张作霖这个“客”,从一个绿林草莽一步步得成长为东北王的。


Mer86


确实如此,从1918年担任东北三省巡阅使,一直到1928年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东北王张作霖统治东北三省的10年间,也包括他的儿子——少帅张学良继任东北统治者之后的数年时间内,东北三省一直驻扎有人数上万且实力颇为不弱的日本军队。张作霖时期,为什么东北会有日本军队驻扎呢?

东北王张作霖

虽然张作霖在发迹及统治东北三省期间,主动和被动的投靠过日本,也与日本制定了一系列卖国条约和协定。但是,东北有日本军队驻扎却与张作霖没有什么关系,这个锅也不需要张作霖来背。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驻军,还要追溯到清朝。

1894年,嗜赌成性的日本发动了第1次赌国运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人的第1次赌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清廷战败之后,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仅赔款就超过2亿两白银,同时,日本还获得了台湾岛和位于东北的辽东半岛。这也是日本最早将触角伸到了东北地区。

马关条约

不过,日本对于东北地区的野心,却在列强的干涉之下最终破灭。最终,在沙俄、德国、法国三国的共同干涉之下,日本被迫接受了清政府付出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的“建议”。然而,日本对东北的贪婪却从未终止。

不过,实力更为雄厚的沙俄捷足先登,趁八国联军侵华之际,沙俄出动17万大军占据了整个东北地区,这引起了日本的极大不满。1904年,在英国的支持下,日本发动了对于沙俄的进攻,持续一年之久、参战人数超过百万的日俄战争爆发。

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最终以日本的胜利告终,日本因此取得了南满地区的种种特殊权益。例如,日本获得了旅顺、大连及其附属领土、领海的租借权,同时,沙俄政府也将长春旅顺之间的铁路及其支线的所有权让给日本。

而早就对东三省觊觎已久的日本,在取得日俄战争胜利,与沙俄签订《普利茅斯合约》之后,有了“合法”的名义,日本以维护“满洲利益”为口号,开始对东北三省进行肆无忌惮的侵略。

而很显然,军队是侵略的最好利器,因此,1906年底,日本成立了所谓的满铁,也就是全称为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公司,负责经营由长春到旅顺之间的东清铁路及其所有的支线。这个满铁,也因此成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最有力的爪牙。

驻扎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

而根据中日条约的追加条款,日本有在南满铁路沿线驻军的权利,具体的细则是:每公里可以驻扎15名士兵。因此,在第2年,也就是1907年,日本成立守备队。

守备队名义上是负责守备满铁及其附属地,实际上成为了日本保持其殖民扩张及特权的武装力量。刚成立的日本南满铁路守备队,编成6个大队约4000人,同时,东北地区还有的一个日本常驻师团。这两支部队后来被命名为关东军。

也就是说,最早日本在中国东北三省驻扎军队时,东三省尚属清朝的统治之下,东北王张作霖只是东北无数土匪队伍中的一员。当所谓的关东军成立之时,张作霖也刚刚投靠官府成为巡防营管带。因此,无论是日本在中国驻军还是日本关东军兵力特权不断扩大,刚开始时都与张作霖没有什么关系。

张作霖

但是,张作霖在崛起过程中也敏锐的发现了日本对于东北三省巨大的影响力和势力,因此,张作霖多次向日本靠拢,并数次向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表达所谓的“忠诚”。所以,虽然张作霖投靠日本更多的是基于与日本相互利用的目的,但是,张作霖的确有出卖国家利益的行径,日寇也给了张作霖不小的帮助。

随着张作霖一步步增强自己在东北的势力,1918年,张作霖正式被北洋政府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成为东北三省的统治者。而日寇在东北的实力和势力也因此进一步膨胀,野心也逐步增强,而这又与将东三省视为个人地盘的张作霖,产生了巨大的冲突。

东北日军

因此,虽然张作霖并不敢直接对日本动用武力,但是,对于日本的种种侵略行径也开始阳奉阴违,百般抵赖。包括郭松龄反奉之后,面对老巢可能被攻陷的危机,张作霖在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日本帮助,最终消灭郭松龄之后,马上又改变了态度,开始对日寇承诺的条件百般推脱,翻脸不认人。而张作霖的这一近乎无赖的行径,自然使得日本关东军极为愤怒,最终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鸢飞九天2018


文史频道第70期之关东军由来

在电视剧《少帅》中,日本人在东北驻军,非常嚣张跋扈,打了张作霖的儿子,张作霖到最后选择了隐忍。


那么,日本人什么时候在中国东北有驻军的呢?这还要从甲午中日战争说起。

1898年甲午海战中国战败,日本趁机在中国获得了特权。

在《马关条约》中,有一条款是:割让台湾和辽东半岛给日本人。

由于辽东半岛涉及到德国和俄国的利益,他们强迫日本人放弃了辽东半岛。

但俄国却趁火打劫占领了东北,他们甚至还设立了政府机构,派遣了官员。


清政府在交涉无果后,请日本人帮忙交涉。

结果日本和俄国因为辽东半岛大打出手,这就是历史上的日俄战争。

日本人凭借着明治维新以后的快速发展,战胜了俄国。

俄国退出了东北地区,但作为补偿日本人还是拥有了满洲铁路的主权。

从这个时候开始,日本人在东北关东州驻军,随着军队数量越来越多,他们统称为关东军。




九一八事变,就是由关东州驻屯军挑起的。

—End—



文史频道


庚子年,也即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以后,俄国却乘机出兵占领了东北全境,并把东北划入了俄罗斯版图,清王朝打不过俄国,与俄罗斯谈判又未果。

于是,在权衡利弊之后,清王朝使出了一招引虎搏狼之计,请求日本政府帮助,许给日本东北铁路的修筑权以及各项权益,引得日本人和毛熊血拼了一场。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军以牺牲14万人的代价,将俄罗斯军队赶出了东北全境,将东北悉数交还给了清王朝。

为了感谢日本的帮助,清王朝兑现了承诺,把满洲铁路以及沿线地区包括旅顺、大连等地方划归日本管理,允许日本在东北移民屯田开垦,并允许日本在东北驻军,以防范俄罗斯的再次侵略,这就是日本军队到中国东北来的原因。

日俄战争,是在中国境内打的,民众在战争中遭了秧,生命财产遭到空前的浩劫,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践踏;但另一方面,再次平衡了中日俄三方在东北的力量,使东北免于被毛熊独自占领的更坏结局。

实话实说,一般读者在历史教科书中是找不到以上史实的,这就是为什么小时侯一直困扰个人作为军迷之所在,说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以后才爆发。

但早在1931年9月18日,就爆发了“九·一八事变”,中日就发生了战争,为什么日本军队当时已待在沈阳了,已在中国国土上了。

1932年1月28日,国军第十九路军与日本海军和陆军在上海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史称一·二八事变。

这些,都是困扰许多军迷之所在,日本军队究竟是什么时候踏上中国领土的,为何都秘而不宣,历届政府都语焉不详,教科书都极力回避,只能靠自己在浩如烟海封存的历史中寻找答案了。

作文到此,本题的答案事实上已经非常明了,张作霖张大帅,真正掌控东北的时候是1918年9月,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靠掌控的陆军第27师和第28师,并利用日本的势力控制了奉天(今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成为奉系首领,张作霖时期的东北,当然早就有日本军队驻扎了。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如同今天的叙利亚,在统一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国土时,现政权将42岁以上的军官全都退役,预示着国内重建工作即将开始,同时也婉转地发出了请其他外国军队可以退出叙利亚的信息,但请神容易退神难,如同当年的日本军队被清王朝请进东北,就一直待在那里,不愿回本土了。


国平军史


最早的南满铁路是俄国人修建的,当时叫“中清铁路”,1904年日本打败了俄国以后以长春为界,长春到旅顺归日本人经营,长春以北还归俄罗斯经营,那个时候长春城区铁路以北是俄罗斯的租界,铁路以南大约一公里多的地区是日本人的租界,再往南也就是现在的上海路以南才是中国居民的居住区,最早的关东军就是日本的护路队。张作霖的东北军实际是在日本人帮助下建立起来的,1928年之所以要炸死张作霖是他想摆脱日本人的控制,东北正式归入中华民国的管理是在1929年,那个时候张学良才把国旗换成了青天白日旗,在此之前东北是相对独立的地区,有自己的旗帜,也可说和日本的附属国差不多,张作霖被炸死、张学良的“易帜”,日本看要失去对东北的控制权,最后才发动9.18事变重新取得对东北的控制权。东北的抗战时期也是比较相对独立的,民国政府不出钱不出兵,共产党当时的能力很有限,不管是东北义勇军还是后来的东北抗日联军都是孤军奋战,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东北被苏联和民主联军接管,当时东北工业发展的相当好,对国共双方都是一块肥肉,国民党也派部队前往东北,而且宋美龄亲自到东北和苏军协商后,共产党才被迫撤出长春、沈阳等大城市,苏联红军也撤离了东北,国民政府控制了松花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1948年11月共产党又全部占领了东北。


关东汉子6


日本人在日俄战争之后就在中国东北驻军了。这部分军队后来逐渐演变为“关东军”,一支恶贯满盈的部队。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对外扩张政策大致为:1,征服琉球;2,征服朝鲜和台湾;3,征服满洲(中国东北地区);4,征服中国其他地区;5征服全世界。最后日本帝国灭亡于无限制的恶性扩张。由此可见,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地区是蓄谋已久的计划,日本驻军也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小林品历史


189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将中国的旅顺和大连湾“租借”给俄国。1904-1905,日俄为了争夺中国东北的利益而爆发了日俄战争,最终俄国战败,日俄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该和约规定:俄国从中国攫取的旅大租借地及其附属的一切权益、公产均转让给日本;俄罗斯政府将长春至旅顺段的中东铁路支线及其所属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日俄两国可在各自霸占的铁路沿线每公里驻护路兵15名。


1905年,日本侵略者为了巩固其在中国东北南满地区的殖民统治,将辽东半岛更名为“关东州”,并派遣2个师团约4万人进驻关东州和南满铁路附属地,同时在辽阳成立了关东总督府,陆军大将大岛义昌担任总督,下设陆军部和民政部。1906年,总督府改为都督府。

从1907年开始,日本在“关东州”驻扎1个师团、6个铁道守备大队。到1919年,日本将关东都督府改为关东厅,并另外组建关东军司令部,实行军政分离,这就是日本关东军的由来。因此,不是张作霖时期,而是清末的时候,日本在东北就有驻军了。


历史军魂


张作霖统治东三省时代,东北地区之所以有日本军队驻扎,实际上是日俄战争的“遗产”,追根溯源起来,则和甲午战争还有点关系。

(1905年,日俄两国进行讲和谈判会议的情景)

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时,日本凭借马关条约强占了包括旅顺、大连湾地区在内的辽东大片区域。对此妒火中烧的俄罗斯乘着当时日本羽翼未丰,联合德国、法国一起向日本提出“劝告”,迫使日本吐出了已经到嘴的辽东。之后1898年,俄罗斯软硬兼施,逼迫清政府将旅顺、大连湾租借给俄国,成为了俄国殖民地。同时将西伯利亚铁路修进中国境内,连通至大连,即中东铁路。据此,当时俄国军队可以在旅大地区驻军,同时以保护中东铁路未有,可以在沿线驻军。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以俄国的战败结束。1905年日俄《朴茨茅斯条约》规定,俄国将对旅大地区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同时将中东铁路的南满段(长春至旅顺)转让给日本,由此日本就具有了在旅大以及南满铁路沿线驻军的特权。


海研会


日本在东北的驻军始于1905年日俄战争胜利之后。在此之前,沙俄攫取了在东北修筑铁路的权利,并陆续修建了东清铁路(即后来的中东铁路)及其南向支线。按照当时列强在中国境内普遍享有的霸权,沙俄也随之获得了在铁路沿线驻军的权利。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从沙俄手中夺取了宽城子(今长春)以南的铁路线(日本后来称其为“南满铁路”),由于满清政府的软弱无能,铁路沿线驻军的权利也一并被日本获得。按照当时的不平等条约,日本可以在铁路沿线每10公里驻军15人。除此之外,沙俄占据的旅大租借地(包括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也被日本夺取。

随后,日本就组建了常驻的军队,并于1907年开始驻扎在“南满铁路”沿线和旅大租借地内,其规模为1个师团和6个铁道守备队(大队,即营级)部队。这些驻军最开始隶属于日本在旅大设立的管理机构——关东都督府(后改为关东厅),1919年关东厅实施军政分离,另外组建了关东军司令部,管理这些部队。

关东军所属的部队基本上实施轮换制,其常备师团轮流被派往东北驻扎。1925年郭松龄反奉时,正是靠着关东军的支援,张作霖才得以保住自己的位置。“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占领了整个东北,驻军自然也随之常态化,规模也越发扩大。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