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宦當做持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漢光武帝不愧為千古仁君

說起漢朝的皇帝,大家多記得草根出身、逆襲開掛的開國皇帝劉邦,抑或是雄才大略、開疆擴土的漢武帝劉徹。講到東漢,多記得東漢末年分三國以及可憐的末位皇帝漢獻帝。東漢開國皇帝的名氣明顯不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也不如那些著名的亡國之君,但在功績方面,與窮兵黷武的秦皇漢武相比,也不遑多讓。

仕宦當做持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漢光武帝不愧為千古仁君

漢光武帝劉秀,漢景帝庶子長沙王劉發的後代。公元前8年,王莽廢掉了劉嬰,登上了皇位,正式代漢稱帝,建立了新朝。但是王莽託古改制,觸及了許多世家大族的利益,惹得海內分崩,天下大亂。劉秀會同大哥劉演打著“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旗號,於舂陵正式起兵反莽。

王莽即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發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萬撲向昆陽和宛城一線,力圖一舉撲滅新生的更始政權。昆陽漢軍僅九千人,眾恐不敵,欲棄城退守荊州故地。劉秀以“合兵尚能取勝、分散勢難保全”為由,說服諸將固守昆陽。王邑、王尋驕縱輕敵,竟採用江湖單挑的方式,結果主將被殺,42萬大軍一觸即潰。史載“莽兵大潰,走者相騰踐,伏屍百餘里”,再加上天公作美,突然之間狂風暴雨、驚雷震天、飛沙走石、江河暴漲……

劉秀髮幽州十郡突騎與佔據河北州郡的銅馬、尤來等農民軍激戰,經過激戰,迫降了數十萬銅馬農民軍,並將其中的精壯之人編入軍中,實力大增。更始三年(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鄗縣南千秋亭登基稱帝,[

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劉秀登基後用了十二年的時間終於克定天下,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四分五裂、戰火連年的古老中國再次歸於一統。

劉秀統一中國後,厭武事,不言軍旅,公元51年,朗陵侯臧宮、揚虛侯馬武上書:請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際發兵擊之,立“萬世刻石之功”。光武卻下詔:“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人不自保,而復欲遠事邊外乎!不如息民。”。劉秀善待功臣,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為列侯,給予他們尊崇的地位,只解其兵權。在位期間,多次發佈釋放奴婢和禁止殘害奴婢的詔書。為減少貧民賣身為奴婢,經常發救濟糧,減少租徭役,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裁併郡縣,精簡官員。結果,裁併四百餘縣,官員十置其一。歷史上稱其統治時期為光武中興。光武帝即可稱之為“中興之主”。也可稱之為“定鼎之君”

毛主席對光武帝劉秀有著這樣的評價:“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

光復大漢未大殺功臣,輕搖安民不為功名征伐,對妻忠誠不曾貪戀女色,博學多識一生立命為民,雖無拓土之功卻可稱千古一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