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橫空出世:資本痴狂,消費者憂

“人造肉”橫空出世:資本痴狂,消費者憂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賈璇 | 北京報道

眾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股卻是人造肉。

5月6日,在A股超千股跌停的情況下,卻有一個板塊被爆炒致逆勢暴漲——人造肉概念股。

據Choice金融終端數據梳理,目前A股與人造肉相關概念股共有17家上市公司,5月7日,人造肉概念股持續上漲,其中有12只股票直接漲停,該板塊總市值一天增加約62.86億元。

5月8日,人造肉概念股再次表現出強勁動力,開盤不久便有8只股票先後漲停,其中做大豆深加工、製藥等業務的哈高科(600095)和從事粉絲、豆類蛋白等業務的雙塔食品(002481),更是直接錄得三連板。

5月9日上午,《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查詢時發現,在Choice金融終端數據裡,人造肉概念股的數量已經由17只增至33只,可見熱度不減,但實際表現卻集體回調。截至當日收盤,海欣食品、維維股份、來伊份慘遭跌停。

值得注意的是,在5月8日晚間,多家上市公司發佈公告回應了人造肉相關事宜,紛紛劃清自己和人造肉的界線。

人造肉刺激下的資本狂歡

所謂人造肉,大致分為兩種,其中一種人造肉又稱大豆蛋白肉,主要以大豆蛋白製成;另一種是利用動物幹細胞製造出的人造肉。

人造肉概念股怎麼就突然火了?這要從大洋彼岸說起。

美國時間5月2日,以素食漢堡聞名的Beyond Meat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當日股價暴漲163%,這是自2000 年以來市值 2 億美元以上公司中,上市首日漲幅最高的。同時,該漲幅也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新股上市的首日最大漲幅。

“人造肉”橫空出世:資本痴狂,消費者憂

Beyond Meat的漢堡(宣傳圖)

除了令人豔羨的股價,作為一家食品公司,Beyond Meat在去年還收穫了令傳統食品公司難以想象的業績增長:2018年營收為8790萬美元,營收同比增長170%,毛利率為20%。

BeyondMeat的投資者也是群星閃耀,其中包括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著名影星萊昂納多、Twitter創始人埃文威廉姆斯和麥當勞前CEO唐·湯普森等。

同為美國本土公司,BeyondMeat的一大主要競爭對手Impossible Foods似乎擁有更大的可能性。

舉個例子,BeyondMeat在上市前的融資規模僅為1.22億美元,而ImpossibleFoods足足是其三倍。但Impossible Foods的成立時間竟然比Beyond Meat還要晚兩年。

資料顯示,ImpossibleFoods目前融資規模達到3.875億美元,淡馬錫控股、三一資本等14名個人及機構投資者注資,有意思的是比爾蓋茨再次在列。

就在今年的愚人節當天,ImpossibleFoods與美國連鎖快餐店漢堡王在美國聖路易斯市推出了新鮮上市的“不可能皇堡”,其中的肉餅就是人造肉。

如此說來,A股市場的反應,不難理解。

不過,哈高科在股價暴漲後隨即表示,公司雖然有大豆深加工業務,但目前公司和Beyond Meat並不同,不生產人造肉原料“豌豆蛋白”,還提醒投資者豌豆蛋白不含大豆成分。

如何“越吃越瘦”成了賺錢的好生意

在資本市場威力如此大的人造肉,到底是什麼?

4月1日,在美國聖路易斯市留學的19歲女孩逸飛(化名)特意開車去打卡肉餅裡一點牛肉都沒有的“不可能皇堡”。

“人造肉”橫空出世:資本痴狂,消費者憂

網友紛紛曬出自己的打卡照。(圖片來源:Twitter)

就像國內的素齋一樣,ImpossibleFoods採用大豆蛋白來模仿肉質的口感,為了“假”到極致,還從大豆根部提取出一種神秘物質——紅色血紅質。它不僅讓肉餅在視覺上更加逼真,嗅覺上更像煎肉,在你咬下去時,還有Q彈的嚼勁兒,甚至跟五成熟的牛肉餅一樣,還流著紅色“血水”。

據一項調查顯示,在過去三十年中,美國成年人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從53%飆升至66%,而減肥意願卻不升反降。

如何越吃越瘦,成了一個賺錢的好生意。漢堡王抓住了這個痛點,該公司北美區總裁稱人造肉漢堡更健康,膽固醇含量極低,反式脂肪含量為零。同時表示,如果順利的話,這個素肉漢堡將會在一兩年間成為漢堡王全美 7200 家門店的固定菜單。

費盡心思“作假”為哪般?

還有一種聽起來更加炫的黑科技來“養肉”。

近日,東京大學和一家食品公司宣佈,首次成功利用牛肌肉細胞培養出塊狀的“人造牛排”。據該項目研究小組透露,他們在培養“牛排”的過程中向牛肌肉細胞添加維生素C,成功培養出成熟的牛肌肉細胞。同時還採用特殊的立體培養法,培養出細長的肌肉組織,然後通過特殊方法培養多層肌肉組織,製成長1釐米、寬0.8釐米、厚0.7釐米的塊狀肌肉。這項工作朝著培養有牛肉本身口感的“人造牛排”邁出了第一步。

對於消費者來說,除了獵奇心態,還期待用科技讓自己更健康。而研究和實驗人員則更加關心環境問題。研究人員認為,隨著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全球肉類消費需求將持續增加,而飼養家畜的環境負擔很大。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計算結果顯示,牛肉生產在各方面的消耗都是第一位的。這也許是為何科學家先從牛排下手進行“高仿”的原因吧。

如果用“人造肉”來代替部分畜牧養殖的肉類,就可以大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至少“人造肉”的生產不會使用飼料,用地和用水也會隨之減少。同時,對於動物保護主人人士來講,人造肉也更加人道。

如此看來,人造肉行業無疑將在更健康和更環保的時代,成為下一個巨大風口。

未來5年人造肉市場將增長至100億美元

據國外研究機構估算,“人造肉”未來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64億美元。有分析師甚至還預測稱,未來5年這個行業將增長至100億美元。

商家們的前赴後繼也證實了市場期待。在漢堡王之前,一些美國快餐連鎖已開始嘗試這一概念產品:

2017年,麥當勞在瑞典和芬蘭的菜單上增加了一種名為“McVegan”的人造肉漢堡;

2018年,肯德基宣佈將為英國的餐廳研發“無肉雞肉”;

2018年4月,老牌美式連鎖快餐店白色城堡開始推出人造肉漢堡。必勝客則在英國銷售素食披薩餅。

今年1月,瑞士食品製造商雀巢也宣佈將生產一種植物人造肉漢堡,並將在今年秋季在歐洲和美國推出。

不過看上去很美的人造肉,目前還面臨著諸多問題。

例如生產速度是養豬的幾萬倍,據說利用實驗室培育肉,2個月就能“生長”出5000多噸的肉,而養豬從豬崽長到上百斤,需要花至少3個月以上。這樣的速成,對於崇尚自然的飲食文化無疑是種挑戰。

另外,人造肉最不被看好的原因,是高成本下不可避免的高價格。以漢堡王推出的“不可能皇堡”來講,雖然除肉餅之外的所有食材都和其他產品一樣,但售價卻貴1美元。以生物工程為技術路線的“培育肉”價格更加高昂,目前仍不能量產。

最後,也是人們最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培養組織要使用胎牛血清,與其他動物產品一樣,批次之間存在很多差異,供應不穩定,也有汙染的可能性,要非常注意安全和過敏問題。2017 年 7 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FDA)公佈了一份文件,稱 Impossible Foods 裡面用來給人造肉上色的亞鐵血紅素,可能是潛在的過敏原。

至此,人造肉到底是人類食物的下一個出路,還是虛假的未來?我們的孩子是否真的會是:沒吃過豬肉,更沒見過豬跑呢?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