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發展“楓橋經驗”

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發展“楓橋經驗”

“楓橋經驗”是20世紀60年代初,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幹部群眾創造的,核心是“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1963年毛澤東同志批示“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楓橋經驗”由此成為全國政法戰線一個膾炙人口的典型。

經過多年的發展,“楓橋經驗”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社會治理模式。在新形勢下,利益訴求多元化,各方矛盾凸顯,更好地發展和創新“楓橋經驗”,促進警民溝通常態化、治安防控立體化、矛盾調處多元化是時代需要、發展需要。

警民溝通常態化。溝通是建立互信的基礎。一是要“問需於民”。群眾呼聲是治安治理工作的風向標,要主動走進社區、走進村落、走進群眾,主動收集群眾意見,聽取群眾對社會治安治理的需求。二是要“問計於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對基層社會方方面面都瞭如指掌,對於治安防控有很多很好的“金點子”,要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向群眾徵集好的做法,激發群眾參與的積極性。

三是要“問績於民”。公安工作成效如何,群眾最有發言權。要經常深入群眾,問問群眾的安全感是否提升,獲得感是否增加,真正將警務評判權交給群眾。

治安防控立體化。立體化既要確保治安防控全天候、無死角,又要確保群眾生命財產絕對安全。一方面要突出整體佈防。要全面構建打、防、管、控、建於一體,覆蓋網上網下,囊括轄區內人、地、物、事、組織等治安要素,實現全時段防控、全方位監控、全範圍管控的大格局治安防控體系。要重點投入警力、投入技術,將更多警力資源調配到街上路面一線和重點區域,確保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第一時間維護治安。另一方面要突出科技助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離不開科技力量的支撐,要加強現代技術手段投入, 以“雪亮工程”建設為載體,落實視頻監控佈局,整合監控資源,提升監控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實現視頻監控的全域覆蓋和重點點位的全面覆蓋,確保區域公共場所的各個接口無死角都處於監控之中。

矛盾調處多元化。處理好矛盾是公安民警的基本職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積極預防、妥善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確保社會既充滿生機活力又保持安定有序”。當前社會局勢錯綜複雜,公安系統要不斷轉變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妥善處理好“維穩”與“維權”的關係,維穩就是維權,逐步適應群眾訴求內容的日趨多元多樣,表達訴求方式日趨活躍的常態化,暢通群眾合法維權渠道,引導群眾依法表達訴求,做好政策解釋和思想引導、法治宣傳。同時,主動聯合信訪部門,提前介入,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積極主動在基層和源頭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切實把解決信訪問題的工作觸角向事前延伸,這也是“楓橋經驗”的核心。要穩步處理好“嚴打”與“震懾”的關係。打擊犯罪、保護人民是公安第一要務,也是群眾的熱切期盼。依法重拳打擊涉黑涉惡、涉槍涉爆、暴力恐怖和個人極端暴力犯罪,對盜搶騙、黃賭毒、食藥環等突出違法犯罪,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同時要保持高壓震懾態勢,通過加大宣傳,公開曝光等方式,宣傳公安機關在懲治犯罪的力度,形成主動遵紀守法的良好社會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