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期】傅抱石的人物畫:蹤跡大化,其命維新(下)


【第332期】傅抱石的人物畫:蹤跡大化,其命維新(下)


【編者按】傅抱石人物畫從一開始就具有高起點,此後畫法很少變化波動,無法劃分其階段性。可以說,始終保持了一種高古、典雅、飄逸的格周。突出表現在作品精神內涵的深度意識和傳充筆墨語言的提煉發揮這兩個方面。

【第332期】傅抱石的人物畫:蹤跡大化,其命維新(下)

傅抱石



歷史畫,新意蘊

抱石的人物畫作品基本上是歷史題材,極所述“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形象,屈原深凹的眼窩中那精氣逼人的眼神,披散的長髮和在江風中飄拂的袍袖,畫面悽迷慘烈。郭沫若專為此畫題長詩,其中有句:“屈子是吾師,惜哉憔悴死。三戶可亡秦,奈何不奮起?”“中國決不亡,屈子芳無比。”將畫的寓意點醒。


【第332期】傅抱石的人物畫:蹤跡大化,其命維新(下)

傅抱石繪製的《湘夫人》


有關《九歌圖》的創作,也是始於抗日戰爭時期。在1943年首次畫《湘夫人》的題跋中他就寫道:“屈原九歌自古為畫家所樂寫……予久欲從事,愧未能也。”“蓋此時強敵正張焰於沅灃之間,因相量寫此,即擷首頁數語為圖。”這段至關重要的話,表明他畫“九歌”的最初動因。此後,他反覆畫《湘君》《湘夫人》《二湘圖》《山鬼》《國殤》《少司命》《東皇太一》等,尤其《二湘圖》是他仕女畫的代表作,二妃形象古樸典雅,端莊凝重,美麗的面龐上略呈憂傷神情,背景秋風蕭索,落葉片片飄灑,令人倍感哀倇。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有人評論說,觀徐悲鴻作品雄壯磅礴如讀《水滸》,觀傅抱石作品玄妙清幽如讀《聊齋》。其比喻頗貼切,抱石確是化鬼神為美人、化凡人為仙人的傳神高手。無論是“旦為朝雲,暮為行雨”、心靈純美的“山鬼”,還是“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英勇無畏的“國殤”,抑或是捲雲中忽隱忽現、身穿荷衣的英姿少女“少司命”,他都以全部的熱忱去刻劃,去創造耐人尋味的意境。


【第332期】傅抱石的人物畫:蹤跡大化,其命維新(下)

傅抱石繪製的《二湘圖》



【第332期】傅抱石的人物畫:蹤跡大化,其命維新(下)

傅抱石繪製的《李太白像》


《李太白像》和《杜甫像》,是1944年創作的精品。前者取“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詩意:後者取“新松恨不高幹尺,惡竹應須斬萬竿”詩意。前者突出李白曠世獨立的人格魅力,後者突出杜甫憤世嫉俗的高尚情懷。在傅氏的精神世界裡,李、杜的影子同時存在著。與此同時,他還創作了以杜詩《麗人行》為藍本的作品,以手卷的形式,表現“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畫面漫天綠楊托出春意盎然的氣息,樹隙中透出五組人物,驕奢的楊氏姐妹、奸詐的楊國忠及隨從等37人,體型服飾道具全然唐代風采,設色華麗而沉著,佈局嚴謹而靈動,堪稱傅氏代表作。據說此圖繫有感而作,借古諷今。傳氏在重慶因教學常往返於嘉陵江兩岸,一次遭遇宋美齡家族出遊南溫泉沿路戒嚴,傅為此受阻於途中十多個小時,見宋氏奢靡之舉而聯想到唐代楊貴妃家族。歸家後即構思《麗人行》,既傳達出杜詩的神髓又隠喻了自己的心境。


【第332期】傅抱石的人物畫:蹤跡大化,其命維新(下)

傅抱石繪製的《杜甫像》


傅氏對六朝文化史特別感興趣,對顧愷之深有研究,對同時期的歷史人物故事也熟悉,人物畫創作中就有《淵明沽酒》《虎溪三笑》《七賢圖》《蘭亭圖》《山陰道上》《桓玄洗手》等。傅抱石對白居易的詩境亦甚為嚮往,《琵琶行》《九老圖》即取材於白詩。《琵琶行》中“江州司馬青衫溼”的神儀,賣藝女的哀怨苦澀情態,都描繪人微,濃重的夜色潑墨烘染,使得人道主義的主題更為鮮明。


【第332期】傅抱石的人物畫:蹤跡大化,其命維新(下)

傅抱石繪製的《山鬼》



舊格法,新語言

傅抱石人物畫的藝術語言,繼承了傳統中最優秀的線條筆力美、節律美,又發展為獨創性的寫意化的動律美、朦朧美。


【第332期】傅抱石的人物畫:蹤跡大化,其命維新(下)

傅抱石繪製的《東山攜妓圖》


傅氏作人物晚於山水,他自稱是30年代初在日本“為研究中國畫上線'的變化史時開始短時期練習的。因為中國畫的“線要以人物的衣紋上種類最多”。“我為研究這些事情而常畫人物”。另外,“為了山水上的需要,所以也偶然畫畫人物”。


【第332期】傅抱石的人物畫:蹤跡大化,其命維新(下)

傅抱石繪製的《雲中君和大司命》


對於繪畫史長期的研究,使他對傳統人物畫法有了深刻的認識。從他的人物畫作品中可以看出,早期較多受顧愷之的影響,人物形象端莊豐滿,線條圓勁綿細,意趣古樸清遠;而後,又吸收了陳洪綬的變形奇趣,石濤的意態灑脫,相互交融。又將他山水畫創作中的經驗滲透其中,在這筆的速度和力度上加大變化,保留了傳統中鐵線描、高古遊絲描的勁利流暢,但改變其一味工整凝靜的狀態,可以說是化工整嚴飭為寫意飛動與散鋒飛白,看似潦草荒率,實際上是為了更加鮮明地傳達人物的動態與神韻,而採取的高度省略與概括手法。


【第332期】傅抱石的人物畫:蹤跡大化,其命維新(下)

傅抱石繪製的《湘君》


傅氏深諳人物畫“四體妍蚩”與“傳神阿堵”之道,他用散鋒筆法縱情揮寫出人物形體服飾的飛動飄灑,卻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人物面部神情,特別是眉眼的刻劃上,也許這正是他畫中人最為動人之處。看來含混荒率的散鋒線條,反襯著面部的精緻描繪。由於他多畫帶有哀怨色彩的仕女,眉目間多流露纏綿悱惻之情。在創作時,他不像傳統畫法那樣勾染眼珠,而是用小筆散鋒,先以淡墨幹筆點擦出眼珠的位置和麵積,邊緣模糊不大清晰;然後再以濃墨散鋒點瞳孔,絲睫毛,加重上眼瞼。由於眼珠輪廓不清晰,黑白眼珠對比不那麼鮮明,不但有含蓄沉邃的內美,還能將目光閃射出來光彩照人。這種畫人點睛的獨特手法和獨特效果,是傅氏人物畫獨創性的重要標誌。


【第332期】傅抱石的人物畫:蹤跡大化,其命維新(下)

傅抱石繪製的《鄭莊公見母》


傅氏人物畫整體上是以總的氣勢意境取勝的。如果只看人面,造型有些類型化,如仕女多為晉唐風範,臉型豐而略長,秀眉風眼,櫻桃小口,設色淡雅,可以說並並無特別驚人之處。然而他卻能通過畫面藝術氛圍、環境渲染、筆墨變化、章法虛實,來創造一種特殊的藝術情調,這是意象的廣度和深度的體現。無論較為複雜的畫面或簡練的畫面,都有一種詩的回味和韻律;而畫面的每一筆跡,每一形象,都是詩句的組成部分。


【第332期】傅抱石的人物畫:蹤跡大化,其命維新(下)


【第332期】傅抱石的人物畫:蹤跡大化,其命維新(下)


【第332期】傅抱石的人物畫:蹤跡大化,其命維新(下)


傅抱石刻白芙蓉螭龍紋方章,邊款:丁亥三月抱石刊,印文:百金買駿馬,千金買美人,萬金買高爵,何處買青春?2.6×2.6×4.3cm,重72g

傅抱石還是一位“四絕”畫家。所謂“四絕”,按他自己在《中國的人物畫和山水畫》一書中對中國傳統繪畫的分析,把和繪畫具有血肉關係的文學(詩、跋)、書法、籙刻(印章)四者作為一個完整的藝術品來要求創作,使主題思想更加集中、更加突出和豐富起來。他正是按照這一優秀傳統來嚴格要求自己的。他早年自制“印痴”一印,用了一生,一生刻印近兩萬方,撰寫有關篆刻史論的文章十餘萬言。他曾先後研習陳曼生、趙之謙、黃收甫、鄧石如,而後溯本求源,出人秦漢,集浙皖之長而自成一家,雅正中見奇崛,剛勁中透靈秀,變化多姿。姓名印中,“抱石私印”穩健凝重,一直用到晚年。一字圓印“傅”有多方,線如屈鐵,研秀動人。地名及齋館名號印有“新諭”“新諭傅氏”“抱石齋”“抱石山齋”“南石齋”等。押角閒章寓有深刻內涵,如“其命唯新”表明革新中國畫的精神;“蹤跡大化”“代山川而言”顯示他的畫與大自然的辯證關係;“往往醉後”“抱石得心之作”多鈐於特別滿意的作品;“不及萬ー”則用於毛澤東詩意畫,乃是自謙之辭。


【第332期】傅抱石的人物畫:蹤跡大化,其命維新(下)

傅抱石的書法作品


傅氏書法造詣頗深。他認為:“中國藝術最基本的源泉是書法,對於書法若沒有相當的認識與理解,那麼,和中國一切的藝術可說是絕了因緣。”他在作品中,常以大篆或小纂書題,字體雄厚堅挺,沉著蒼古,與畫面氣勢相得益彰;而畫上題識則往往以行楷書寫,風格雄秀清雋,可看出二王、歐陽詢、虞世南的影響,章法縝密而氣勢流動。


【第332期】傅抱石的人物畫:蹤跡大化,其命維新(下)

意氣風發、才華橫溢的傅抱石


就這樣,傅抱石的藝術將書、畫、文、印四者交織為完美統一的整體,成為精美的交響音樂,從而使他成為一位在最完整意義上全面地繼承並大大發展了中國民族繪畫優秀傳統的現代大師。(作者為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原副主任、江蘇美術館研究員,文章原載《中國書畫家》第24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