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華生活會是又一個康美藥業嗎?

因“大存大貸”資金風險而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問詢函的,除了日前公告近300億資金“會計出錯”而造成股價閃崩的康美藥業,還有另一個家居圈的上市公司——宜華生活。

4月30日,宜華生活公告了上交所發出的問詢函。上交所就宜華生活此前披露的2018年年報提出了19個問題,核心問題就是:手上已經有那麼多現金,還借那麼多錢幹嗎,有沒有給大股東提供擔保等利益輸送?

宜華生活會是家居圈的康美藥業嗎?

-1-

資本絞肉機

莫非賺的是假錢?


大多數人進入股市的目的是為了賺錢。賺錢的手法,除了賺交易對手的錢外,更重要的是賺的企業成長的錢。

可是,宜華生活卻似乎是一個只會融資,不懂得回報的企業。

從宜華生活的前身宜華木業上市以來,這麼多年,累計股權融資38.32億元現金。而宜華生活當前的市值,僅為56億元左右。

宜華生活會是又一個康美藥業嗎?

這些年,宜華生活的累計分紅只有9.68億元,其中的大頭還被大股東拿走了。如果僅僅是現金也罷了,宜華生活的投資者還背上累計高達112億元的債務。

市值這麼低,還這麼大量地進行融資,是因為宜華生活自己的造血能力太差?可是,從財務報表來看,宜華生活每年都是賺錢的啊,而且,除了去年,這些年的淨利潤總體趨勢是不停遞增的。

宜華生活會是又一個康美藥業嗎?

自從上市以來,宜華生活從來沒有虧損過,如果加上今年一季度的利潤,旺家(公眾號:潛望大家居)算了下,淨利潤累計數為54.38億元。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這些年來,宜華生活累計賺得錢加上從股市上拿到的錢,比宜華生活這些年來分紅出去的錢加上當前的市值還要高。

上市後盈利+股權融資>累計現金分紅+當前市值

看看這個不等式,左邊是投入及投入已產生的價值,右邊是已有的回報和預期回報。一家主板上市公司,整體的預期回報比已有的投入還低,這樣的價值終結者,還留著它過年?

看看不等式兩邊的4個指標,股權融資進去的錢是真金白銀,現金分紅的錢也是實打實的,市值則是投資者用腳投票的結果,也不會撒謊。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是什麼讓宜華生活變成了一架資本絞肉機?難道宜華生活上市後這些年賺的錢,都是假錢?

自然,宜華生活賺的不會都是假錢。但是,諸如康美藥業300億現金“差錯”的會計漏洞有沒有可能?

-2-

大存大貸

又一個康美藥業?

康美藥業、康得新最早暴露的問題就是大存大貸:一邊手握鉅額現金,給人感覺不差錢;另一邊卻還要花費高額的財務費用,通過各種渠道借進大量的錢。

從已暴出問題的上市公司來看,大存大貸一般有兩個目的:一是隱瞞公司當前存在的困難,儘可能拖延公佈公司真實的財務狀況;二是進行市值管理,避免股價下跌,保護大股東進行股權質押。

上交所給宜華生活的問詢函,第一個問題就是:2018年底宜華生活賬上有高達33.89 億元貨幣資金,但各種借款卻高達52.56 億元,光財務費用就花了4.47 億元,比全年淨利潤都高,這是要幹什麼?

我們假設宜華生活賬上的貨幣資金都存在,那麼拿去理財也有4%收益,借款的利率假設是7%,財務費用也僅需要2.3億元,怎麼會需要4.47億元呢?

這些現金真的存在麼?也許這些現金確實存在,不過是受限使用。

比如說,大股東要求銀行貸款給自己,同時將上市公司的現金作為質押擔保。或者平時挪用,到了期末需要審計時候再打回來。

這也正是上交所問詢函要求宜華生活解釋有沒有拿上市公司的資金為大股東提供擔保或利益輸送的原因。

對此,宜華生活在回答投資者提出的疑問時,矢口否認了這種猜測,稱 “公司持有的貨幣資金量是在綜合考慮運營資金需求,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資金使用規劃。”

這種官樣化的回答當然不能讓心信服。畢竟,康得新122億“創新”現金可以不翼而飛,康美藥業近300億現金也可以是“會計差錯”。

-3-

冰火兩重天

讓人不省心的大股東

這一年多以來,圍繞著宜華系的負面消息始終不斷。比如,實際控制人炒自家股票爆倉,1501宜華債暴跌,最慘時跌到40元面值,也就是投資者最多隻能拿回40%的本金。

大家知道現金和債務的比率需要維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如果現金少而債務多,而且這個比率在不斷上升,對企業經營來說必然是一個不好的信號。

拿這個比率來看宜華生活和它的大股東宜華集團,有趣的事情出現了。

從宜華生活的賬面上來看,這個比率一向比較健康,現金可以隨時償付70%左右的負債,這是非常良性的比例。

反觀宜華集團,扣除宜華生活和宜華健康兩個上市公司的數值後,它的現金、負債比則非常危險:一路從2016年的35.11%下降到2019年1季度的9.93%。

宜華生活會是又一個康美藥業嗎?

同一個體系內,一邊看似身處極樂天堂,另一邊卻好像在地獄裡煉獄。再看宜華生活的大存大貸問題,和大股東直的完全沒有關係麼?

再來看宜華集團本身的經營情況。

宜華生活會是又一個康美藥業嗎?

兩家上市公司佔宜華集團的總收入比重接近100%,利潤就更高了。基本可以這麼認為:宜華集團本身沒有什麼盈利業務,卻承擔了很多成本或是有很多失敗的投資。

依靠兩個上市公司,宜華集團可以發債融資,可終究會有油盡燈枯的那一天。

宜華生活存在的大存大貸問題,是不是上市公司“援助”大股東的一種行為?這個,投資者也和上交所一樣,在等宜華生活的答覆。

希望宜華生活不會是家居圈的康美藥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