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励出教师快发展

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不仅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绊脚石”,也是影响教师队伍稳定、阻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负能量”。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更应引起关注和重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小白杨中学在学校管理中,努力用人文关怀消除这一“顽疾”。

“我们学校的教师都没有职业倦怠感,这是作为校长的我最感欣慰和自豪的。”日前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小白杨中学采访时,校长周忠阳的一席话,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让职业倦怠远离教师,校长能做些什么呢?

引导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间建立新型关系

“在学校,教师感受不到温暖和人性化关怀,心凉了,职业倦怠自然找上门来。”周忠阳说。

2004年上任校长之后,周忠阳主动提出了要把小白杨中学建成“教师家园”的理念。生活上遇到困难,是一些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小白杨中学为此建立了学校领导“四必访”制度,即:教职工有婚丧喜庆必访到家;教职工生病住院必访到病床前;教职工发生意外必访到身边;教职工生活困难必访到家。教师王光辉的孩子生病,“学校不仅安排人看望和安慰,还主动给我放了假,同事们又自发捐款,让我深受感动!”王光辉发自内心地说。

周忠阳认为:“对待教师必须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教师才会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而学校只有成为教师的家园,才会成为学生的乐园。”教师们说起学校的人性化理念,脸上无不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校长总说,‘有病就去医院,不要硬撑着来工作,’我们学校不主张教师以健康为代价拼命工作。”教师徐萍说,“学校用一颗仁爱之心对待教师,我们也会把这份爱传递给学生,从而实现双赢。”

周忠阳说:“学校不是工厂,8小时之外教师还要做很多工作,这算不算工作量?”所以15年来,该校从未实行过打卡上下班,而且也不坐班。教师们十分珍惜这份信任,自觉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学校从不担心教师迟到早退。倒是早来晚走的教师越来越多,以至于学校不得不采取“清楼”的办法,到了下班时间一个个请教师回家。

在利益面前形成教师互让的学校文化

“在我们学校,教师们在利益面前互相谦让,已经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了。”

评职称对教师来说是“天大”的事,谁先评上谁就能先获得实实在在的待遇。对这个热点处理不好,就很容易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2007年评副高职称时,小白杨中学只有一个指标,当时全校符合条件的3人中就有校长周忠阳。一看这个情况,周忠阳当场表态:这个指标自己坚决不要。最后听取各方意见,大家达成一致,将指标给了王建团老师。

之后又有一年,遇到了有9位教师符合条件、却只有一个名额的情况。怎么办?“我们当时把9个人叫到一起,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和想法。”让周忠阳没想到的是,9位教师竟然都表示愿意把这个指标给更需要的教师。他们在会议室里互相谦让的情景,至今让周忠阳难忘。大家在利益面前,没有互相争夺,而是表现出了一份份难得的平和与大度。后来,学校积极从上级争取来更多指标,在两年内把剩下8人的高级职称待遇都解决了。而30岁的体育教师张阳,曾两次把评职称指标让给了班主任教师。这样的故事,在小白杨中学还有很多。

周忠阳告诉记者,学校把评审权、推荐权、选择权都交给基层和教师,校领导不做具体指示和决定,不打招呼,一碗水端平,让大家心服口服。因为要让教师信服,校长和学校领导必须做到民主,把公平公正放在行事和管理的第一位,才能在教师队伍中形成正能量。

有人质疑小白杨中学这么宽松的氛围和环境,会不会“宠”坏了教师呢?周忠阳说,“15年来,学校从未有教师提出过过分要求。”校党委书记邵凌云说,“我们提出的要求是,领导干部要当师德楷模,后勤干部要当管理能手,班主任要当师德标兵,教师要当教改先锋。”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增强价值获得感

很多上岗不久的青年教师,最怕学校的各种考核和评比,因为自己还没有足够经验。这方面的担忧,在小白杨中学的历年历届青年教师中都没有出现过,因为学校给了他们三年左右的“成长期”,这期间很多评比内容和项目不纳入青年教师的考核中。比如学校鼓励青年教师搞课改,但并不计入考核,这样可以减轻青年教师的压力。“不苛求青年教师,甚至在很多方面不考核他们,是为了给他们一个成长的宽松氛围和良好环境。”周忠阳说。

与此同时,所有青年教师都被纳入学校开展的“青蓝工程”,每人都配备一名或多名老教师传帮带。“一年成型,三年成才”的“青蓝工程”的实施,构建起了青年教师“以老带新、建树威信、量才使用、搭建平台”的成长、重推、任用、发展机制。虽然不考核青年教师,但关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是要考核传帮带的老教师的。

“很多方面不考核,不苛求,给了我们难得的成长空间,再加上青年教师有老教师用心带领和专业指导,所以成长很快。”青年教师李璇没想到,才两年时间,自己就不仅成为校级骨干教师,还在省级讲课比赛中频频获奖,赢得优秀班主任等十多项荣誉,“很感激学校的人性化关怀政策!”她说。

有了内在驱动力,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也让老教师们佩服不已。王光辉做班主任已15年,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撂挑子”,“付出和奉献让自己更有价值,很舒心、很幸福,精神上和价值上的获得感很强”。记者看到,在这里,即便工作几十年的老教师,精神状态也都特别好。

谈到职业倦怠,王光辉笑了笑说:“大家都忙着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想着怎么更好地培养学生,哪有时间倦怠?”而周忠阳说:“我们花了15年时间努力营造让教师舒心、开心、宽心的氛围和环境,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

所有的结果,归于周忠阳这样的观念:引领比领导更重要。作为校长,应该站在教师队伍的最前面,而不是站在教师的对面。

《中国教育报》2019年05月08日第7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