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孔明当真有这么怕郭嘉吗?

小马的张公子


中国人最讲究“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其实这也要看君是否贤君。“君不贤,则臣投别国”,这无可厚非。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为自己寻找一个平台,这也是弃暗投明。
“君不贤,则臣投别国”,这与封建的“愚忠”思想很不相符。其实,在今天看来,这无可厚非。怀揣大智慧者,想要成就一番大业,必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平台,这也是一种弃暗投明。

郭嘉,字奉孝,颍川阴翟人。

在东汉群雄逐鹿中原的时候,身怀奇才的郭嘉想为当世所用,以建立自己的功业。因此在27岁时,他投靠了袁绍,住了十几日后。他对袁绍谋士辛评、郭图说:“聪明人想成就大事,必须选择自己的主人啊。袁公模仿周公的礼贤下士,而不懂用人的玄机,头绪多,要领少,喜欢谋划而不作决断,想与他成就大事业难啊。我将另外选择自己的主人了,你们和我一起去吗?”二人却说:“袁氏对天下有恩德,人多归之,况且现在袁公势力最强,为什么离去啊?”郭嘉知二人还没发现袁绍的短处,不再多说,毅然离开袁绍。

当时,颍川的一位名士戏志才是曹操身边的谋士,曹操对他非常器重。无奈戏志才早逝,曹操便写信给谋士荀彧,希望他能举荐胸怀韬略的人才荀彧见信后,向曹操推荐了郭嘉。曹操于是召见郭嘉,与其共论天下大事,听过郭嘉的一番言论之后,曹操高兴地说:“帮我成就大事的人必定是你啊!郭嘉也觉得自己遇到了值得追随的主子,宾主尽欢。曹操遂任郭嘉为司空军祭酒。
后来,吕布率兵攻打刘备,刘备无奈归降曹操,寻求保护。有人对曹操说:“刘备有英雄之志,现在不早作打算,今后必定会成为隐患。”曹操问郭嘉该当如何,郭嘉说:“大家所言不虚。然而您起兵为百姓除暴,是靠诚信来招纳天下俊杰的。现在刘备有英雄名气,因没办法才归降您,害死他,就是害贤能的人,会带来不敬贤的名声啊。如此下去,贤能之士会怀疑您,他们就会投奔他人,如此一来,还有谁会帮您平定天下呢?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要多加考虑啊。”曹操笑着说:“你真明白我的心意!”

后来,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中,郭嘉随曹操大败袁绍。

建安七年五月,袁绍因军败呕血而亡,少子袁尚继大将军,长子袁谭率少数兵力防守黎阳。九月,曹军渡黄河攻黎阳,袁谭请弟弟增兵。袁尚恐袁谭兵多后夺其权,于是亲自率军来援,与曹军相持于黎阳。曹操本拟重新组织攻城,郭嘉则认为袁绍的两个儿子内部争斗,又有郭图、逢纪做他们的谋臣,必起内乱。急攻他们就使他们凝聚起来了,应该缓攻他们,离间他们,待起内乱后再进攻也不迟。曹操听取了郭嘉的意见。后来,果如郭嘉所说,建安九年,袁尚、袁谭起内讧,袁谭为袁尚所败,派辛毗向曹操乞降。曹操于是以支援袁谭为名,攻打邺城,袁尚势力最后为曹操所消灭。

在郭嘉辅佐曹操的政治生涯中,郭嘉帮助曹操逐袁术、败张绣、灭吕布、破袁绍、击刘备,又北征乌桓,中国北方只剩荆州刘氏。曹操能在北方稳固自己的地位,其在关键时刻的重要谋略都与郭嘉有关。因此,曹操后来封郭嘉为洧阳亭侯。

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途中,郭嘉染病,回师不久逝世,年仅38岁。

后来,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慨叹道:“郭奉孝在,不会使我到这地步啊。”确实,后人曾说,如果郭嘉活得时间长一些,也许三国鼎立的局面就不一定会出现。当然这只是一说,只作为说明郭嘉之才的佐证。

郭嘉择主而伺,不失为智者。在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不仅仅是君主选择人才,同时人才也选择君主。郭嘉看出袁绍好谋无决,难成大事,毅然弃袁投曹而获成功,可谓慧眼识明主。确实,在选择自己的人生平台以成就自己的事业时,要具备智慧的眼光以及灵活变通的处世态度。

天天开心历史




答:这里是覃仕勇说史,为您讲述最真实的历史。

“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又被说成是“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或“郭嘉一死,龙凤出山”等等。

这些说法应该是近期才在网络上兴起的。

兴起的原因,大约是如下两个:

1、 郭嘉去世和孔明出山的时间发生在同一年,并且是郭嘉去世后,孔明就出山了,有时间上出现了巧合。

2、 一些解读《三国志》、《三国演义》史学文学作品对郭嘉的过度吹捧,以及一些文艺影视作品故意机杼翻新。这些人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博取眼球,赚取流量。

可真甭说,之前,我曾撰文正说赵子龙,就有读者一个劲地说赵子龙的英雄事迹是窃取自陈到的,为此,我不得不专门对赵子龙和陈到事进行了分别剖析,以证明他们两人丁是丁、卯是卯,根本是两回事儿。

今天来说郭嘉——郭嘉自然是一个非常高明的谋士,但毋庸置疑,如果论三国最牛谋士,乃至军事家、战略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诸葛亮当仁不让稳居首席!“怕”郭嘉的“怕”字实不知从何说起。

郭嘉的名气,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赤壁兵败后,曹操在华容道逃得一条小命,得曹仁引兵接应,惊魂甫定。晚上喝酒时,曹操脑子里不知哪条神经被触动到了,突然捶胸顿足,放声大哭,泪中带着鼻涕,说:“若郭奉孝不死,孤何至于此!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奉孝,是郭嘉的字。

曹操这么说的意思,即如果有郭嘉在,一定会识破周瑜、黄盖的奸计,绝不会有赤壁之败。

顺着曹操的思路,很多读者会想,那么郭嘉尚在,曹操必然会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然后一统天下,那就不会有三足鼎立的局面了。甚至,郭嘉在,司马懿也不会有什么出头机会,那么就不会有西晋,就不会有八王之乱,也不会有五胡乱华,更不会有南北朝的大分裂对峙……

要我说,这绝对是想多了。

曹操哭郭嘉,可能是出于真诚,出于那种吃不到的葡萄会想象它格外甜的心理。郭嘉已经不在了,那么,就会觉得他曾经的所有意见都是对的,所有看法都是高明的。当然,也可能是奸雄的惺惺作态,如毛宗岗所说“曹操前哭典韦,而后哭郭嘉;哭虽同,而所以哭则异——哭典韦之哭,所以感众将士也;哭郭嘉之哭,所以愧众谋士也!”

曹操会有赤壁之败,主要原因曹军远道而来,兵疲师老,而且瘟疫流行,不服水土。

这种情况,即使是郭嘉在,也无法化败为胜。

当然,如果郭嘉能劝得动曹操,早早班师北上,是可以避免败仗的,但明显郭嘉是劝不动当时已经信心爆棚的曹操的。

有人会说,曹操对郭嘉从来都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的,他甚至曾指着郭嘉对其他谋臣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然而,郭嘉在世时,他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高。

首先,郭嘉担任的是司空军祭酒一职,该职并非“朝廷命官”,而是曹操霸府中自聘的职务,当时,当作此类职务的人,有几十人,职责是“参掌戎律”,即执掌军法,类似于军事法官。

比较一下其他谋士:官渡之战前,荀彧为尚书令;荀攸是汝南太守、尚书;贾诩是执金吾;程昱历任尚书、东中郎将、济阴太守、振武将军;董昭为河南尹、冀州牧。当然,平定冀州之后,郭嘉也得封洧阳亭侯。但荀彧、钟繇、夏侯惇、于禁、乐进、李通、荀衍、程昱、曹仁、徐晃、李典等等封侯都比他早得多。

所以,郭嘉的地位并不重要,或者说,没那么重要。

其次,建安三年(198年),刘备为吕布所破,前来依附曹操。谋士程昱曾向曹操建议杀死刘备,以绝后患。曹操沽名钓誉,没有杀。郭嘉在程昱的启发下,认为刘备有万人敌关羽、张飞跟随,不杀终会是养虎贻祸,于是密谏曹操,要曹操软禁刘备。曹操置之不理,反而对刘备更亲近。

所以,曹操说的“若郭奉孝不死,孤何至于此”之类的话,实是自欺欺人,根本不可信。

明思想家李贽称:“人说郭奉孝若在,可西无蜀、东无吴也!此亦童子之言。当时奉孝死,智过奉孝者尚多,何卒三分也?”

另外,有人喜欢拿《三国志》里面称郭嘉“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说事。

但郭嘉在《三国志》中是与程昱、董昭、刘晔、蒋济等人合为一传的,《三国志》说这句话的原文是这样的:“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即“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是五人共有,而非郭嘉一人独享的,这一点必须注意。

郭嘉人生最露脸的事儿,就是《三国志》裴注引《傅子》记载:官渡之战前夕,郭嘉为给曹操打气,曾上“十胜十败论”。但这些论点,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全都是泛泛而谈的官样文章,他所提出了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其实套在谁的身上,也都适用。反正曹操听了,都觉得说的不是自己,连连摆手说:“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

当然,历史是不会审判胜利者的。

曹操打官渡之战胜利了,那么郭嘉的论点就是“得胜之论”喽。

但话说回来,郭嘉上“十胜十败”之前,荀彧曾提出过“度胜、谋胜、德胜、武胜”等四胜;贾诩则提出的“明胜、勇胜、用人胜、决机胜”四胜,郭嘉这十胜,是否是在荀、贾两人基础上合成的呢?

清代学者何焯、沈家本认为这根本就是好事者事后附会之说,郭嘉实无“十胜十败”之论。

另外,郭嘉“算死孙策”之事,更让人目瞪口呆,后人附会之迹也更加明显: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时,后方传来消息,说江东孙策准备出兵渡江,北上袭击许都。曹操惊疑不定,有退兵之意。郭嘉“神机妙算”,说:“(孙)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言后不久,孙策果然被许贡门客刺杀身亡。

要我说,这种神化造假的手法,着实劣拙不堪。

事实上,别看《三国志.郭嘉传》里写郭嘉一会儿为曹操献策征吕布、刘备;一会儿向曹操建议伪征刘表,使袁谭、袁尚自乱;还力主曹操北征乌桓等等,非常热闹。但是,只要结合荀彧、荀攸、贾诩、程昱等人的传记来看,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些计谋,其实是五个人共同商讨出来的,止不过,郭嘉比较“善断”,敢于担当,敢于拍板。

所以,说什么“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孔明怕郭嘉”之类的言论,根本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覃仕勇说史


如果要问三国流行语,除了“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说出吾名,吓汝一跳”等等之外,“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也一定榜上有名,资深的三国迷一定会知道这句话,甚至有的还会津津乐道于对郭嘉和诸葛亮进行诸多比较。然而事实上先不说此话为何会突然流行开来,也不提郭嘉和诸葛亮谁技高一筹,只从历史角度来看,这句话其实是错了,因为即便郭嘉不死,他的主要对手也不是诸葛亮而是另有其人,也就是说郭嘉和诸葛亮其实真正交手的机会并不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分析一下(此文是假设郭嘉不死的前提下)。

郭嘉大概死于公元207年10月份左右,诸葛亮出山是在207年12月,没几个月曹操就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随同刘备一同南撤至夏口,《三国志》记载“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於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诸葛亮在赤壁之战的最大功劳是过江面见孙权,替孙权分析了形势促成了孙刘联盟,随后就和刘备一同在后方并没有和周瑜等人在前线抗击曹操。

赤壁之战在前线作战的主要是周瑜的东吴大军,演义里所谓的诸葛亮草船借箭和借东风其实都是虚构的,诸葛亮在江东露个面就闪人了。即便是郭嘉未死随同曹操一同南下,他的对手也是周瑜和鲁肃而不是诸葛亮,两人压根没有机会在一起较量。

赤壁之战后,曹操北返留下曹仁守南郡,作为曹操的心腹谋士郭嘉肯定也一同北返,此时诸葛亮同关羽张飞赵云等驻守荆州,刘备庞统黄忠魏延等人前往西川,这段时间郭嘉和诸葛亮也没机会碰在一起;随后曹操这边包括曹仁乐进等人和关羽爆发了一些规模不大的交战,诸葛亮这时候也在荆州但是郭嘉不在。

庞统死后诸葛亮率同张飞赵云前往西川,之后就一直主要在成都负责后方留守,这个时候刘备身边随军参谋军略的是另外一位谋士法正。可以这么说,刘备这边,诸葛亮的作用和地位相当于曹操身边的荀彧,两人都是内政性大才,留守后方主持大局是他们二人的主要工作;随同作战参谋军略的刘备这边是法正,曹操那边是郭嘉(本文的前提是假设郭嘉不死),也就是郭嘉真正的对手是法正而不是诸葛亮。

汉中之战刘备取得大胜的一个关键和重要人物是法正,无论是劝说刘备及时出兵汉中,还是黄忠斩杀夏侯渊都是主要出自于法正的谋略,诸葛亮并没有直接参与汉中之战,他的主要职责一是稳定后方,二是保证汉中前线物资供给,郭嘉和诸葛亮两人同样没有机会碰面同台较量。

所以,所谓的“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其实一开始就是错了,纵观两人在曹操和刘备身边的作用和地位来看,两人能够凑在一起成为对手的机会实在是少之又少,更不用说什么两人见招拆招的巅峰对决了,郭嘉的真正对手不是诸葛亮,而是周瑜,鲁肃,法正等人。

流云天下


第一,这句话是谁说的,是否代表了作者的观点。

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其实都没有看到这句话,很有可能只是某位读者或评论者自己的观点。

而随着这句话在网上的流传,看的人多了便无意识的赋予了这句话一定的权威性,以为在原书中作者也是这样表达了孔明一直在等郭嘉去世之后才出山的意思。

然而,事实上却是某位读者自己认为孔明害怕或是由于其他原因,要等郭嘉死后才出山辅佐刘备的。

因此,小编认为“郭嘉不死,孔明不出”,纯粹只是一种个人观点。

第二,郭嘉的鬼才与孔明的智谋对比,真的就有碾压之势吗?

我们先来看看郭嘉对曹操的主要贡献:

1)建议曹操趁袁绍对战公孙瓒时征讨吕布,而后在关键时刻又力劝曹操出兵最终生擒吕布。接着又建议征讨刘备,为之后与袁绍决战免除了后顾之忧。

2)准确预测袁绍两子袁尚袁谭相争,建议曹操以退为进,最后渔翁得利,消灭了袁氏家族大部分残余势力。

3)断定后方刘表、刘备军事动向,力主曹操进军乌桓,并献计轻骑直取乌桓老巢,最终大获全胜,平定北方。

我们再来看看孔明对刘备的主要贡献,因为孔明辅佐刘备时间较长,其贡献可分为两个时期:建蜀国前和建蜀国后。

建蜀国前:

1)与刘备隆中相对,分析了天下局势,为后期蜀国的建立明确了战略方向。

2)献奇谋,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解决了刘备被攻的燃眉之急。

3)舌战群儒,智激周瑜,促成孙刘联盟,并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4)取荆州夺益州,三分天下,为刘备建立蜀国奠定基础。

建蜀国后:

1)政治、经济、军事上多管齐下,治国安邦献谋献策。

2)布八卦阵避免袭吴蜀军全军覆没,在白帝城受刘备托孤,立志为蜀国鞠躬尽瘁。

3)七擒孟获,稳定后方势力,全力联吴抗曹。

4)六出祁山收降姜维,为兴复汉室操劳成疾,最终病死于五丈原。

小编认为,如果非要对比两人谋略,也只能是拿郭嘉与诸葛亮建蜀国前的事迹相比。因为建蜀国后孔明是以军队主帅的身份进行征讨的,只有在前期才是以军师献计的形式进行运作的。

如此,除去了治国的谋略,我们可以看到郭嘉与诸葛亮在军事上的才能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无论是战略上的谋划,战术上的分析,还是战争时机的把握,都为各自的主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其实,小编认为两人在谋略上并无可比性,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两人从未交手,如何相比较?

平心而论,小编更认为两者智谋水平并无高低,都是三国时期顶尖的谋略人才。

第三,除去历史事实,单从小说的写法来讲,郭嘉与孔明不宜同时出现。

郭嘉不死,孔明不出,或许只是在时间上是一种巧合而已。郭嘉去世与三顾茅庐在时间上确实是几乎同一时间发生。

不过如果硬要分析两者出场顺序的内在原因,小编也有自己的看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从刘备三顾茅庐请卧龙出山后,罗贯中便开始将《三国演义》中战争描写的侧重点从曹操转向了刘备。

简单来说,刚开始是曹操军智谋奇出,战果累累,但郭嘉死而诸葛亮出之后,变成了刘备军奇策不断,屡屡化险为夷,势力不断做大。

由此可见,为了使小说的看点不断,就必须要常驻一个能出奇策的谋士来增加小说的观赏性。

对于郭嘉,我们看小说中曹操在败军赤壁后叹曰:“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由此可见郭嘉在曹操心中,乃至在当时整个中原谋士中的地位。

而孔明呢,先是刘备的“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这样的赞叹,在书外更有鲁迅评价:“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更表明了书中孔明几乎就是三国谋士的顶点。

而且,三国时期各方势力帐下的精英谋臣并不稀缺,但是真正做到主导一个势力的军师,唯有诸葛亮。


所以,从一本书中鬼才谋臣的出场来讲,诸葛亮的出山是承上了同为英才的郭嘉,而郭嘉的去世也算是启下了孔明,因此也可以说是:郭嘉不死,孔明不出。


糖果咸谈


郭嘉死不死和诸葛亮没有一点关系。只不过在建安12年郭嘉死,而诸葛亮出山,纯属一种巧合而已。



诸葛亮虽然住在山沟沟里面但是也是襄阳名士,朋友有很多,大多都是名士。如司马徽,石广元,崔州平等等,也都知道诸葛亮很有才华,而且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

管仲乐毅是何人,出将入相,有定国安邦之功,世间大才。一个自比管仲,乐毅的人,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你觉得郭嘉的生气能阻碍诸葛亮出山实现抱负的步伐吗,答案一定是不能的。


反之如果真如你所言,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万一郭嘉没有英年早逝,要是活了80岁,诸葛亮岂不是真的要哭坐草庐,终于以泪洗脸嘴里念叨这个郭嘉怎么还不死啊,可能吗,不可能吧。

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怎么可能把自己的施展抱负的机会寄托于这种不确定因素,寄托于一个人的生死。

我是小陈。多多支持。多多关注


汉中小陈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能力确实有被加强,被吹捧得太过。但是除掉那些无中生有,神乎其神的东东,诸葛亮仍然不失为超一流人才。

众所周知,郭嘉是位非常杰出的谋士。难道诸葛亮会因此而怕他?当然是不存在的。诸葛亮身长八尺,郭嘉身高不清楚,不过我相信没诸葛亮伟岸。因此郭嘉怎么能单挑赢人高马大的诸葛亮呢?当然,这纯属扯蛋。



事实上,在奇谋妙计方面,郭嘉只是可能略胜诸葛亮一筹,并不是百分百胜过诸葛亮。个人认为,诸葛亮很可能是一位被忽视了的奇谋之士。刚出道时,诸葛亮的某些计策,刘备没有采纳。因此,很难知道诸葛亮的真实水平,就无法与郭嘉好好比比。

在这里就暂且承认郭嘉在这一方面胜过诸葛亮吧。除此之外,郭嘉可就没什么比得过诸葛亮的了。人品咱们暂且不论,毕竟在乱世人品不是很重要。



至于其他任何一方面,郭嘉绝对要被诸葛亮甩几条街。比如军事上,郭嘉能带兵打仗,能摆八卦阵吗?显然不能。再比如治国上,郭嘉能像诸葛亮那样令刘备足食足兵吗?反正没听说过。

有人说如果郭嘉活着就不会有三国鼎立了,这不是胡扯吗。其实,曹操那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不是说郭嘉在就一定能稳操胜券,灭掉孙刘联军,而是说郭嘉在就算败也不会败得那么惨。和诸葛亮叹法正是一个道理。


神游五千年


其实并不是怕。这句话只是说,他们有一个先后的顺序,郭嘉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智慧绝伦的大谋士。郭嘉207年去世,207年到208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就像牛顿和爱因斯坦一样。牛顿力学统治了一段时期,爱因斯坦和的相对论也进一步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人们的认知。他们基本上没有高下之分,只是一个时期和另一个时期的区别。


郭嘉由荀彧推荐给曹操,帮助曹操打败了吕布。在官渡之战中,辅佐曹操以少胜多,取得了官渡之战最后的胜利。207年,更是将袁尚残余势力灭掉,为曹操一统北方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惜正值巅峰之年的郭嘉,却在207年夭折了。后世对郭嘉评价很高,伟大领袖毛泽东都盛赞郭嘉足智多谋。

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之后出山。诸葛亮帮助刘备联吴抗曹,赤壁之战,以少胜多之后,基本定下了三分天下之势。刘备白帝城托孤死后,诸葛亮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刘禅。“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在古人和今人的心中都占有很重的份量。




红雨说历史


孔明害怕郭嘉,怕得要死不能活。郭嘉在世的时候,孔明躬耕隆中不敢出头,整天吃吃睡睡,养得膘肥体壮。郭嘉一死,他龙开了全世界也容不下他啦,也不知道王二哥贵姓了,牛气哄哄冲天高,跟在刘备屁股后面跑,反抗政府反抗国家统一。自不量力以卵击石身死国灭可叹可悲可笑!


祥瑞


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只是郭嘉死的早而已,那时诸葛亮还未出山。这句话的目的是突出郭嘉的才华,他俩应该没有交集吧。最狠的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然天数三分定,妙算神机亦可图。若是当时存奉孝,难容西蜀与东吴。”


最是光阴化浮沫cui


这个跟现实生活什么挂钩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