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供养人员就是在编人员吗,机关事业单位正式职工如何区分?

小丸子菲


“地方财政供养人员”的范围,要远远大于“在编人员”的范围,而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也不意味着肯定就有编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在编人员范围最小,在编人员肯定是正式职工,正式职工肯定是地方财政供养人员。

“地方财政供养人员”中,还包括一部分地方人事部门聘用人员,包括人事代理、公益岗位、政策性安置人员、项目人员等,以及人事部门授权用人单位自行聘用的人员。公益岗位是临时工,但肯定是地方财政供养人员。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政策性安置人员,或者项目人员,在服务期内也肯定是由地方财政供养,但服务期满后,如果有政策,可以成为正式职工,逐渐解决编制使用;如果地方没有相关政策,服务期满后自主择业,又成为自由人员,失去了地方财政供养的资格。人事部门统一招聘的合同制管理人员、人事代理,以及指定劳务派遣公司招聘的劳务派遣工,都是非正式职工,同样由地方财政负责供养。由人事部门授权,用人单位(比如公立医院)自行招聘的合同制人员、临时工、劳务派遣工,由财政部门负责根据用人单位经营情况,决定由财政统一供养,还是单位从经营收入中自行供养。

机关事业单位中的正式职工,包括在编人员和非在编人员,都是由过去分配、调动等安置,现在则是凡进必考,有正式的就业文件、信函、个人档案,个人身份也由组织、人事部门界定清楚的。这两类人员的区别,是在编人员是由省级财政部门拨付转移支付,由地方财政供养;非在编人员,也就是超编人员,虽然是正式职工,却是由地方财政自行筹集资金供养。

由此可以清楚,在编人员肯定是正式职工,而地方财政供养人员,却不一定是正式职工。编制意味着省级财政承认的地方政府供养人员数额,超编人员虽然也是正式职工,却不受省级政府人事、编制、财政部门承认,要由地方政府自行供养。


真宁腔调


地方财政供养人员不一定是在编人员

机关事业单位由地方财政供养的人员分两类。

一类是正式在编人员,如机关的行政编制人员即公务员、行政工勤人员,工资待遇全部由财政兜底;事业单位的管理、专技和工勤三类岗位人员,他们的工资部分由财政全额拨款、部分差额拨款,视单位是公益一类还是二类而定。

另外一类是非编人员,但属于特殊岗位,由财政支付工资或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这种性质的岗位人员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

1、公益岗位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向财政申请经费,通过购买服务设置的公共服务岗位工作人员,如司机、维修人员、窗口服务人员等。公益岗位人员不占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属于合同工性质,但其工资由财政全额支付,参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略有上浮核发。

2、单位聘用人员。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因工作需要,可以向财政人社部门申请招录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由财政预算或单位自筹经费解决工资待遇。

3、特殊岗位人员。如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西部志愿者、特岗教师等类似国家政策性支持的岗位人员,虽然没有编制,但在服务期内一律也由国家和地方财政全额负担工资待遇。服务期满后,根据各地政策,类似人员可以通过考试进入机关事业单位,享受一定的政策倾斜。

4、劳务派遣人员。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也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委托劳务中介招录部分派遣人员充实到一些辅助性岗位,并向劳务中介支付一定的费用,由劳务中介发放人员工资。这部分经费一般列入单位预算,由财政每年固定列支。

5、政策性安置人员。如部队军官和退役军人不选择安置,自主择业,按照规定,各级财政必须从专项经费中按一定标准列支安置费用,他们同样属于财政供养人员。

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工一般支在职在编人员,其它的诸如公益岗位、聘用人员、合同工等等,俗称临时工,两者的本质区别是编制,要区分他们,只要看其是否参加了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考,是否在机构编制部门进行登记备案。


80后小公



一、地方财政供养人员,不一定在编。

举个例子,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居民委员会为居民自治组织,哪里有什么编制,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也是地方财政供养的。

还有,各地公安机关的辅警,都是地方财政供养的。

(编制只限于机关、事业单位使用,机关使用行政编制,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都含有工勤编制)



二、机关事业单位正式职工都是有编制,也不一定。

(一)机关单位正式职工肯定都是有编制的,公务员使用行政编制,工人使用工勤编制。

(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实行“全员劳动合同聘用制”后,全部正式工作人员,都是合同聘用制员工。

招聘工作人员时,多数是招聘计划申明木有编制的合同聘用制员工,当然也是正式员工,但木有编制。

(三)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存在临时工的,如一些勤杂工。


z山海


先简要回答你,地方财政供养人员,不完全等同于在编人员。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工区别的方式有很多。具体可以了解以下内容。

【1】地方财政供养人员不完全是在编人员

财政供养人员的相关解释为,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核定机构和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定人员工资福利、财政部门列入政府预算范围并核拨经费的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离退休人员以及按规定临时聘用的人员,以及其他由公共财政支付工资福利的人员等。这个解释已经说的很明白和清楚了,例如,一个事业单位核定100名编制,那么最多能招100个在编人员;但是由于工作需要,得聘用10名临时工,那么这10名临时工也属于财政供养人员。

【2】区分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工的方式

区分的方式其实有很多,这里简单进行一些列举。一个是否有编制,有编制的肯定是正式工不用讲,如果没有编制可能就不是正式工。二是是否有任职,机关事业单位都核定了领导职数,这些领导职数一般只有正式工才能使用。例如,某人担任一个行政单位的处长,那么看到这个任职之后,一般就是正式工。三是看工资如何发放,正式工和临时工,在单位的工资发放方面,也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


凭栏思君VIP


在编人员一定有财政工资,有财政工资有时不一定有编制(称超编人员),有些部门组织上新调入的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安置的特殊人员等,这些超编人员相对在编人员少,工资待遇与在编相同,等单位有退休、调整调出人员后,记入编制,实际上编制数都在领导控制着,人社部门给各单位有个登记,编制数与实际人数不一定一致。最近几年,编制改革,各单位编制数不再固定,人员调动(主要是科级以上人员,科员、工勤难调动)编制随时调整。

正式人员的区别就是有招录手续,近年招录手续逐步完善,只能是全日制学生通过公开考试招录,或者转业军人安置,人社部门有统一招录手续和完整的档案,否则不是正式人员。


金色世界7


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原则上应该在编。不过有的是省编制部门承认的,有的只是县编办认可的。所以在编人员也不完全相同,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分的太清。就连非编人员,只要是正式职工也都是一视同仁的,并没有区别对待。


65ZRDL


地方财政供养人员当然是以正式在编人员为主,也就是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但也不全是,如公安辅警人员,不是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但还是要求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机关事业单位正式职工就是在编人员,没在编的不是合同制就是临时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