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霍去病,大隋塞上長城——大將軍王楊爽

人們所熟知的隋唐演義中有個靠山王楊林,書中描寫他是隋唐第八條好漢,總管隋朝兵權,為人正直無私,雖然很賞識秦瓊等英雄,但對隋朝忠心耿耿,一心想挽回天下大勢,最後被羅成用回馬槍刺死。

堪比霍去病,大隋塞上長城——大將軍王楊爽

影視原型中靠山王“楊林”

但鮮為人知的是,靠山王楊林的歷史原型,隋文帝楊堅的五弟楊爽,縱觀他傳奇的一生,十七歲拜大將軍,十八歲封衛王,十九歲封上柱國,二十歲封行軍總管,二十一歲帶兵大破突厥,二十五歲英年早逝,他短暫的一生像流星一般璀璨劃過,尤其在隋初抵抗突厥的入侵立下赫赫戰功。

突厥曾經兩敗於隋唐,從而讓人忽視他的強大。事實上,突厥在南下中原之前幾乎戰無不勝。突厥人自稱是“白鹿與蒼狼”的子孫,崛起於塞北的突厥人善於騎射,性情悍勇,突厥狼騎“聞其弓聲,謂為霹靂,見其走馬,稱為閃電”。公元552年,突厥汗國正式建立,其後馬不停蹄的進行對外征服戰爭,威服塞外諸國,其盛時東自遼海,西至裡海,南自蒙古沙漠,北至貝加爾湖,東西長萬里,南北五六千里。

堪比霍去病,大隋塞上長城——大將軍王楊爽

突厥版圖

在南北朝末年,面對擁有數十萬精銳狼騎的北方霸主突厥,北齊北周統治者對其俯首帖耳,“爭相結好,傾府藏以事之”,每年進貢、和親以滿足突厥的貪慾。北齊北周的東西拿多了,突厥人也不怎麼把這兩個鄰居放在眼裡,突厥的佗缽可汗曾對部署得意洋洋地說:“我南邊的這兩個兒子這麼孝順,我還愁物資缺乏嗎?”

公元581年,楊堅代周建隋,一反北齊北周爭相討好突厥,不斷進貢的慣例,對突厥不理不睬。突厥人見南邊的“兒皇帝”不恭順,不送東西了,勃然大怒,發兵教訓中原。自開皇元年(公元581年)開始不斷南下入寇,沿途燒殺劫掠。開皇二年,突厥更是發傾國之兵,約四十萬狼騎侵入長城,東擾平州(今河北北部),馬邑(今山西朔縣),西侵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今甘肅),上郡、弘化,延安(今陝西北部),隋朝的北方,東北,西北三邊無不受敵,突厥狼騎所到之處人畜不留,遍地狼煙。

堪比霍去病,大隋塞上長城——大將軍王楊爽

大隋虎賁重騎

面對突厥人的強橫,已經完成北方統一的大隋並未屈服。在高層堅決反擊的意志下,中原王朝的戰爭潛力開始發揮,大隋先後動用二十萬大軍,十六萬匹戰馬,就連戍衛首都的精銳之師也調往前線,各種後勤輜重,各州縣糧草堆積如山的,並徵用了不計其數的馬車牛車,僅所動員的後勤民夫就達百萬之眾。開皇三年(583年)夏,隋文帝任命年僅二十一歲的衛王楊爽為行軍元帥,統兵二十萬分兵八道出塞討伐突厥。楊爽率軍行至白道時遭遇突厥主力大軍,當時突厥沙缽略可汗麾下有十萬狼騎,且一路勝利,對中原軍隊戰鬥力十分輕視。楊爽身邊只有兩萬人,但是他的殺手鐧是自己親手調教,傾大隋傾國之力打造的五千虎賁鐵騎,這支精銳重甲騎兵人馬俱裝,在戰場上橫衝直撞,所到之處碾為齏粉,猶如坦克一般。於是,獵人和獵物的角色互換了,楊素乘突厥不備之機親率五千俱裝鐵騎衝擊突厥大營。面對人數遠比自己多的敵軍,大將軍王楊爽採用“倒卷珠簾”的戰術,進攻敵人的薄弱點,利用敵軍薄弱點的潰敗散發恐懼,從而徹底摧毀敵人的士氣,在隋軍的衝鋒下,不可一世的突厥軍隊崩潰了,沙缽略服可汗甚至連金甲都來不及穿戴,在齊腰深的草叢中匍匐,逃得性命,突厥軍隊一路逃亡,飢瑾難耐,沒有糧食,一路只能“粉骨為糧”,死者無數。隋軍乘機反擊,一路追亡逐北,收復失地,軍事反擊取得全面勝利。

突厥的戰敗使內部矛盾激化,同時長孫晟的合縱連橫,挑唆突厥各部,使其陷入內戰,最終一分為二,公元583年也成為突厥帝國由盛轉衰的分水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