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通道上演生死时速,团队协作抢救濒危生命

郑州大学五附院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是响应国家脑防委号召,由医务科、介入科、神经内科、医学影像科、麻醉科、导管室等多科室共同协作成立。自成立以来已为多位急性脑卒中患者挽救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

四月初的一个晚上,69岁的王女士吃过晚饭后正在和家人看电视,突然出现头晕、头痛,手脚无力症状。王女士平日里有高血压,本以为休息一会就好了,没想到这次头胀痛持续了3个小时,且症状继续加重,意识也逐渐不清。家人不敢怠慢赶紧拨打120把她送入郑州大学五附院急诊科就诊。

绿色通道上演生死时速,团队协作抢救濒危生命

急查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及时处理的话王女士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绿色通道立刻开启。介入科值班医生郭征昂接到会诊通知后立刻按照医院绿色通道流程评估病情,发现患者此时已神志模糊,高级智能检查不能配合,各项脑卒中评分提示病情十分危急,立刻将情况向介入科吕军主任汇报。吕军主任当下立断,一边通知相关科室立即准备“动脉瘤栓塞”急诊手术,一边认真研究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制定了完善的手术方案,以期能尽最大可能栓塞动脉瘤,控制出血,挽救患者生命,同时也避免脑梗塞。

绿色通道上演生死时速,团队协作抢救濒危生命

绿色通道上演生死时速,团队协作抢救濒危生命

术前准备在麻醉科等科室的齐心协作下顺利完成,20分钟内患者顺利到达了手术台。术中吕军主任带领介入科团队精细操作,步步为营。首先穿刺成功,造影可见基底动脉中部可见血管重度狭窄,狭窄远端0.5cm处可见一血管瘤样突起。于是开始准备栓塞,导管与导丝在吕军主任手上收放自如,不一会就顺利进入动脉瘤开口处。观察到瘤颈与瘤体与载瘤动脉夹角过小不利于操作,吕军主任立即决定用支架辅助技术。待支架放置合适位置后应用多个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复查造影动脉瘤栓塞效果满意。

动脉瘤栓塞手术结束已经是凌晨1:30了,但是所有医生都没有丝毫懈怠。因为患者术前出血较多,脑积水已经形成,需要立即为患者再次实施“双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术+脑脊液漏修补术”。神经外科三病区付旭东主任带领团队使手术顺利进行,患者双侧脑室引流管引流通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第二个手术结束时,大家不约而同的抬起头看向了墙上的挂钟,时针已经指向凌晨4点了。从送王女士入院进入脑卒中绿色通道,到两台手术顺利完成,急诊科、医学影像科、介入科、导管室、麻醉科、神经外科、手术室等各个科室环环相扣,抢夺时机,一分一秒不敢耽误,看到患者已脱离生命危险,所有医务人员这一整夜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绿色通道上演生死时速,团队协作抢救濒危生命

术后王女士意识逐渐清醒,情况也越来越稳定。经历生死的王女士和她的家属由衷感谢高效的郑州大学五附院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挽救了她的生命。王女士的抢救过程再次说明了,郑州大学五附院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通过一次次救治脑卒中患者,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已成为了维护患者健康的坚固线!

科普: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极为常见的疾病,是由脑动脉内部局限性异常扩大致使动脉壁瘤状突出的一种疾病,可进而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其病因复杂多变,包括感染、先天性因素、创伤、动脉硬化、脑动脉闭塞等,患者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视力障碍、眼眶痛、呕吐频繁、失语等,严重危 害患者的生命健康。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瘤发病率高居不下,且致残致死率极高,尤其是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若患者早期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及预防措施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