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协和西院多学科会诊抢救重症患者

“快!快!快!

病人出现不明原因出血,

赶紧请求多学科会诊。”

3月22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

一名患者大出血,

牵动着在场医护人员的心。


消化内科、介入科、麻醉科、ICU等

多学科专家团队联合

广东医疗队专家组全力救治,

最终这名新冠肺炎危重症

大出血患者转危为安。


生死时速!协和西院多学科会诊抢救重症患者


突发大出血

医护人员连夜会诊抢救


64岁的陈先生新冠肺炎病程长达两月余,接受有创通气治疗近1月,接受ECMO治疗近20天,于3月13日晚从外院紧急转入协和医院西院ICU治疗。经过系列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逐渐稳定。


“嘟!嘟!嘟!”3月21日晚10:30,陈先生从白天开始血色素和凝血功能便一再报警危急值,为患者静脉输注红细胞却一直没有好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韦伊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一小时后,见患者腹腔出血情况严重,她立刻请求专科专家会诊。


生死时速!协和西院多学科会诊抢救重症患者

立即通知当值外科医生床旁会诊,

结合超声和腹部情况

明确腹腔内出血,

建议完善检查找出出血原因。


直至凌晨,

依然紧张忙碌着,

调节升压药、

全力使患者的

生命体征维持在正常水平。


3月22日4:20,值班护师董强梅监测到患者膀胱压高达38厘米水柱,立即报告医生。在继续输血等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医疗团队按照会诊意见在超声定位下为患者引流,降低腹压。患者生命体征暂时稳住。


多学科会诊

全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22日上午9时,广东医疗队领队张挪富向协和医院西院院长助理郜勇提出紧急召集多学科诊疗,希望集中全院最强大脑,竭力为患者提供科学精准的治疗方案。


当天轮休、突然接到ICU紧急会诊通知的协和医院西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高金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肖维民、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徐凤华、放射科主治医师刘德瀚等火速赶回医院。


多学科专家会诊决定,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必须进行CT或DSA(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再决定下一步手术方案。但危重症患者外出CT检查的转运风险极高,何况患者还上着ECMO,万一途中呼吸机、ECMO等任何一个机器报警或故障,后果不堪设想。


“不抛弃,不放弃,

只要有一线生机,

我们都要尽全力救治患者。”

张挪富教授一锤定音。

一场生死时速的抢救

就此拉开序幕。


按照常规的外出CT路线,

患者需要经过一段

坑坑洼洼的黄土路,风险太大。

为避开这条路,

院方积极协调,最终打通了

绕道大马路的外出CT新路线。


12:15,9位ICU医护人员护送患者离开ICU,ECMO、呼吸机、氧气筒、心电监护仪、微量注射泵、抢救箱、呼吸球囊等诸多设备环绕床旁,这段不到500米的路,走得步步惊心。


12:54,患者被安全送达CT室,就在医护人员准备做CT事宜时,突然,心电监护仪上闪动红色报警,患者血压降至危险阈值,随行医生紧急调高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并提醒队员以最快的速度完成CT检查。


生死时速!协和西院多学科会诊抢救重症患者

半小时后,有惊无险,患者顺利完成CT检查。经CT室团队仔细阅片,终于找到腹腔内大量出血的元凶——脾脏出血!


找到大出血原因后,患者被紧急送往介入室实施介入手术止血。


接力抢救

患者被拉离生命线


14:30

介入手术开始,手术过程依然惊心动魄。术中患者心率持续走低,有创血压监测数值测不出。ICU战士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心电监护仪,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抢救处理,在持续静脉输血的同时,有序地进行复苏抢救,千方百计维持患者心跳。


16:03

在这场历经一个半小时的介入止血手术临近尾声时,患者却又突发心律失常。专家团队立刻指示在尽可能维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迅速返回ICU病房抢救,同时紧急提请心内科主任周子华会诊,并指示做好随时上V-A-V ECMO的准备。


16:30

患者回到ICU病房,ICU战队随即与新加入的专家们携手展开又一场抢救——借助床旁彩超的透视小心翼翼对患者进行输血等抢救治疗,同时,谨慎地为患者手动抽吸腹腔积血,降低腹腔压力。


17:00

患者上一秒200次/分、下一秒120次/分的“过山车”式心律终于稳定在80次/分上下。从上午10点便入舱全程护送患者、手术衣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的抢救团队成员们这才放下心来,陆续离开隔离区享用迟到的午餐。


18:05

待陈先生的病情稍稳定后,白衣战士为挽救又一个生命再次踏上征途,开始新一轮生死时速的赛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