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不加糖不加奶是什么心理?

地上都是雨


喝咖啡不加糖不加奶是什么心理?

其实,没什么特殊心理,喝得就是那个味儿!

因为,在咖啡中加糖加奶,不也是喝得那个味儿,不就是想让咖啡的味道更加入你的口吗!

特别是在会客当中,招待者都会问一句,是否加糖加奶,这也显示出对客人的尊重。而且喝咖啡也不是咕噜咕噜一气喝两三杯,需要慢慢品尝。



其实,就如同喝茶喝豆浆一样,以前,我记得小时候,喝豆浆,如果不加糖,根本喝不下,而且身边好多人都是加糖,后来,为了减少糖的摄入,我试着不加糖来喝,慢慢的居然习惯了原汁原味的豆浆苦味,反而不喜欢加糖。

当然了,喝咖啡不加糖,不加奶,我想,一个原因是为了品尝咖啡的苦味,形同人生一样,酸甜苦辣,都需要去品尝。另一个原因那就是以健康的角度来考虑。毕竟吃得糖太多,不是什么好事。



饮用咖啡注意几点:

1、切记空腹饮用咖啡,特别是对于胃溃疡患者,会刺激胃酸分泌。

2、不易饮用浓咖啡

3、不可大量饮用咖啡,每天咖啡的正常饮用量2杯。

4、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不宜饮用


李爱琴营养师


变了味的东西

咖啡,跟茶有一拼,都是兴奋剂!茶的发现几乎是神话,而咖啡的发现很贴地气啊!

据说,一个穆斯林牧羊人,赶着羊路过一片烧过的树林,闻到很浓烈的香味,本想,快点离开,可看那羊儿在地上捡东西吃,后来,可不得了啦,在羊儿吃过地上的东西以后,又蹦又跳,蹦高撒欢!回到家以后,那牧羊人非常怀念那种味道,再次路过那里的时候他就仔细观察,发现了烧糊了的咖啡豆!

大概1990年,我到地中海一个小国家学习,刚到没几天,闲着没事干,顺海边溜达,远远的一阵一阵香气飘来,那个诱人啊!顺着味道找到一家小店儿,看人家现磨现煮咖啡,小小的杯子,跟咱家的酒盅差不多,一问价钱,吓趴下了快!一美元一杯!那时候我刚参加工作,月工资不到一百块钱,折合成美元也就十几块钱而已,没舍得尝,走出老远了,还是不甘心,那香味简直有魔力!回过头,买了一杯,坐在海边,吹着海风,听人家告诉我怎样喝咖啡,加不加奶,加不加糖,而且,那咖啡不是就喝那一盅儿就要一美元,只要你不走,喝完了,人家还来给你续!

哈哈,记忆中的第一次的味道是最诱人的味道!

后来听人说,小孩子三岁之前你要是一直给他吃西餐,长大了他就以西餐为主,三岁以前吃中餐,这辈子估计他只爱中餐!



北京花事


喝咖啡不加糖不加奶,这是口味问题,不是心理问题吧。

有些人习惯甜味,咖啡里不仅要加糖,还要加奶,加奶油。

有些人习惯喝原味,希望能够更好的品味咖啡真实的味道,他们不仅不加糖和奶,对咖啡的研磨、冲泡等环节也有十分严格的要求。

为什么有人把咖啡和心理挂钩

在很多饮食作品或者文学作品中见过这样的场景或描述:

"他在窗前坐下,点了一杯不加糖也不加奶的黑咖啡。咖啡送上来以后,他端起杯子放到唇边轻轻喝了一口,那苦涩的味道,像极了现在他无奈而绝望的心情......"

咖啡自身的味道是非常丰富的,包含了苦、甜、酸、涩等味道。但是苦味和酸味较为明显,尤其在不加糖的情况下。于是很多文艺作品中就开始借用咖啡来表达人苦涩酸楚,难过的心情。

尤其是在之前,这个主角也许都是喝加糖加奶的咖啡,现在忽然变成点不加糖不加奶的咖啡,正是需要借助咖啡自身复杂的味道,来向读者和观众表达这一份复杂的心情。在这种背景下,很容易让人想到,这个人一定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心情苦闷之下才会点一杯苦涩味很浓的咖啡。

通过咖啡来表达人物的心情,比在夜店点一堆酒,放纵的发泄的来表达苦闷心情,更含蓄,更美好,也更容易让人心痛,充满带入感的去为主角担心,伤心。

喝咖啡不加糖不加奶,才是会品味咖啡的人

咖啡是一种值得细细品尝和对待的饮料。

在国外,咖啡的历史和文化基础、群众基础毫不逊色于我们中国的茶文化。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咖啡豆,在不同烘焙方式、冲泡方式、搭配方式下。产生的口感也是千差万别。

喜欢咖啡的人,能够从中感受到那些不同之处,从而找到自己更喜欢的咖啡。也有人喜欢多多品尝,和我们品茶、品酒一样,搜寻各种咖啡品种加以品尝,还自行研究烘焙、冲泡方式,寻找新的口味。在这些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体验咖啡的本味,一般也是不会加糖或者加奶的。

其实每个喜欢咖啡的人,都应该尝试去品味一杯不做添加的咖啡。这种原本的味道,会刺激你的味蕾,让你的味觉变得敏感,也会使你的心情得到平复,卸下一些压力。


食言素语


手工咖啡,品尝的就是咖啡豆研磨烘培的工艺,加糖加奶,反倒暴殄天物了。

我想用茶做类比解释说明。毕竟咖啡是舶来品,茶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加糖加奶的咖啡和手工咖啡,分别类比为奶茶店的茶和茶道文化里的手工泡茶。

手工泡的茶讲究水质水温,一小杯一小杯的品,而不会往大红袍,正山小种里加奶加糖。咖啡也是一样的道理呢。


格酒漫时光


咖啡文化与中国的茶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

陆羽写《茶经》的时代,茶叶还不是现在的喝法,那时的茶要研细,加上各种香料,食盐,充分烹煮,到了宋代,发展成斗茶,也是这种茶面,直到元代之后,才发展成今天这种用热水冲泡茶叶的喝法,至此才真正体现出茶的本味。

咖啡的冲泡方法很多,最高级的其实是精品烘焙的咖啡豆,用合适的温度和剂量冲泡的原味咖啡,不加糖和奶,才能真正体现咖啡的品味,是苦涩还是微酸,微甜,还是猫屎咖啡的清凉风味,只有原味手冲才能体现。卡布奇诺,摩卡都突出了奶香,遮盖了咖啡的浓香,不是一个咖啡达人的最爱,黑糖玛奇朵更是突出了焦糖的焦糊味,咖啡豆的风味也不清晰了,因此,调配的意式咖啡不需要最好的咖啡豆,只要油脂丰富就可以了,手冲咖啡对豆子的要求更高。如果是原味的速溶咖啡,就不算真正的咖啡了 ,因为速溶咖啡在萃取时比较过度,失去了咖啡原有的风味,所以在后期加工时需要添加香料等添加剂增加咖啡的味道,给人一种香浓可口的错觉,其实很不健康,咖啡爱好者要注意。


鄞粤强


什么心理?喝清咖的瞧不上加奶的,加奶的瞧不上加焦糖的,加焦糖的瞧不上加蜂蜜的,加蜂蜜的瞧不上加白糖的,就是这种心理!😂😂😂



空气171299112


请问问这个问题是什么心理?



摄影师刘亮


我现在只喝double espresso,不加糖,不加奶


谢尔曼M41


这应该和心理没多大关系吧。

就本人而言,很多食物都喜欢原汁原味的。鱼清蒸、大闸蟹不蘸醋,只是吃完喝几口带姜沫的醋。

而咖啡加了糖如同糖水,加了奶冲淡了香味。

只有原汁原味才更能让浓浓的香味扑鼻而入。

当然这只是各人爱好而巳。


龙奶奶53642482


“喝咖啡不加糖不加奶是什么心理”,提这种问题有两种可能,一个是系统的命题官拿出来引起讨论的,一种是真的有人觉得这种做法“不可理解”甚至可笑的。

这跟“点牛排点了八分熟”一样,是在拿个人的趣向说事。只是说明了提问的人故意“不知道”或者真的不知道咖啡店里就有这样一种规格的,在家自己煮咖啡,也可以这样做的。想要嘲笑人家,反倒暴露了自己的无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