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最初日軍的戰鬥力有多強?不要再被抗日神劇騙了

上至將軍,下至普通士兵,但凡回憶起抗戰來,無不感嘆小鬼子難打啊!在戰場上,日軍常常能以寡敵眾,即使身陷絕境也總能化險為夷。天皇都下達了投降詔書,岡村寧次還堅決要把戰爭進行到底,他的底氣到底來自哪裡?

二戰中,日本雖然是我們的戰敗國,但不得不承認,侵華日軍的戰術水平、軍事素養等都是世界一流水平。

侵華最初日軍的戰鬥力有多強?不要再被抗日神劇騙了

在戰術上,日軍指揮官手段靈活多變,既能大兵團正面突擊,一舉撕破敵方陣線;也會兵分多路,聲東擊西。即使進攻遭遇挫折,日軍也總能以側翼大迂迴、大包抄等形式打破僵局。

以抗戰初期發生在上海和山西的兩場大會戰而言,日軍在正面陣地上都遇到了堅決地抵抗,戰事一度陷入焦灼。不過每次搶先調整戰略部署的都是日軍,中國軍隊很多時候一味的消極防守,既攻不過去也退不下來,十分被動。

日軍總能抓住中國軍隊側翼的薄弱之處或奇襲或包抄,對我軍形成包圍之勢。更可怕的是,參加這兩場會戰的日軍分別來自"上海派遣軍""華北方面軍"等不同單位。

也就是說,日軍的靈活多變並不是來自哪一個將領,也不是來自哪一支部隊,而是侵華日軍有一群高水平指揮官。與日軍恰恰相反,中國軍隊勝利基本靠名將,不同部隊的戰鬥力主要取決於指揮官水平。

侵華最初日軍的戰鬥力有多強?不要再被抗日神劇騙了

一流的戰略要有一流的執行,說完軍官,咱們再聊一聊日本士兵。自日俄戰爭以後,"白兵萬能"思想深深根植於日軍心中,他們認為刻苦的訓練足以彌補武器上的不足。

日軍《步兵操典》上規定,三個月的新兵訓練中至少有兩個月是射擊訓練,每個月發射實彈,步槍150發,機槍00發。出了新手期,每年用於訓練的實彈為1800發。

日本陸軍精銳關東軍對新兵的考核標準是,300米伏靶必須五發全中,而且至少三發子彈彈著點小於一個拳頭。只有通過這項考核,新兵才能接受下一步的戰術射擊訓練。

日軍炮兵的訓練也同步兵一樣嚴格,據說日軍炮兵不僅打得準,還能夠在受到炮擊後的幾分鐘時間內,通過聲測、雙曲線交匯等辦法迅速鎖定敵方陣地。這也是中國軍隊通常不敢大規模、集中使用火炮的一個原因。

抗戰爆發前,中國軍隊多系軍閥部隊,沒有一套完整的訓練體系,所謂射擊訓練不過是練射姿,打實彈的機會少之又少。抗戰爆發後,很多新兵還來不及訓練就被拉倒前線,這無異於羊入虎口。

侵華最初日軍的戰鬥力有多強?不要再被抗日神劇騙了

缺乏訓練,除了花大錢買的武器不能發揮出應有的戰鬥力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野蠻使用和保養缺失使得裝備損耗特別嚴重。中國不比日本,打光了還能造,中國的裝備是壞掉一個就少一個。

抗日名將李宗仁將軍在對比兩軍之訓練情況後,感嘆道:

日本陸軍訓練之精和戰鬥力之強,可說舉世罕有其匹。

不過實戰就是最好的訓練場,中國軍隊在戰場上不斷成長。抗戰後期,中國士兵的射擊和拼刺水平已不在日軍之下,石牌一場白刃戰的勝利就是最好的說明。

作為戰勝者,承認對手強大並不可怕,找出敵人的優勢,"師夷長技以制夷"才是對勝利的最大尊重。

侵華最初日軍的戰鬥力有多強?不要再被抗日神劇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