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名志願者同日捐“生命種子”

河南三名志愿者同日捐“生命种子”

圖為河南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為志願者白國華頒發榮譽證書。 文梅英 攝

圖為河南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為志願者白國華頒發榮譽證書。 文梅英 攝

中新網鄭州5月10日電(記者 韓章雲)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當前治療白血病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在醫學界,造血幹細胞又被美稱為“生命種子”。5月10日,河南三名志願者在鄭州同日完成造血幹細胞採集,他們捐獻的“生命種子”,將為三名白血病患者帶去新生。

五天前,來自河南省浚縣的白國華、新鄭市的李軍、溫縣的田萌還素未相識,但因為共同的愛心奉獻——赴鄭州捐獻造血幹細胞,幾天相處下來,三人已經熟悉得宛如多年老友。

白國華是浚縣人民醫院的一名護士長,作為一名醫務人員,她深知造血幹細胞捐獻對白血病患者的意義。“我在2018年加入中華骨髓庫,當年10月就接到紅十字會通知,我與一名患兒初配成功,當時我沒有任何猶豫,完全同意捐獻。”

後期的高分辨配型、體檢等流程,白國華都順利通過,完全符合捐獻條件,她也十分期待能早日完成捐獻。

“我希望我的這個決定可以給患者送去新的生命,為他的家庭帶來新的希望,我時刻準備著。”5月12日就是護士節了,白國華覺得,能捐獻造血幹細胞救人一命,是她從業多年來最棒的節日禮物。

來自新鄭的李軍從事建築工作,有三個孩子的他是家庭的頂樑柱。生活中,李軍是一個有愛心的人,多次無償獻血並加入中華骨髓庫。得知配型成功,李軍同意捐獻,但家人卻憂心捐獻是否會給身體造成傷害。

“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給我們普及了很多知識,造血幹細胞跟血液一樣,是可再生的,通過外周血液採集少量造血幹細胞,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李軍告訴記者,現在家人不僅打消了顧慮,還成為義務宣傳員,希望更多人能加入中華骨髓庫。

來自溫縣的田萌是溫縣第二人民醫院職工,早在2013年就加入中華骨髓庫的他,用6年時間等待捐獻“生命種子”。

得知自己與蘇州一名24歲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田萌送上自己的祝福:“二十多歲是人生最美好的年紀,希望他可以早日康復,繼續燦爛的人生。”

記者瞭解到,白國華、李軍、田萌分別是河南省第736、737、738位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他們捐獻的“生命種子”將分別救助天津、蘇州、北京的三名白血病患者。(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