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樊錦詩講座《永遠在路上》引發熱烈反響

“我已經80歲了,我是一名‘八零’後。”樊錦詩先生開著玩笑和大家說著聊著……一幅幅精美的敦煌莫高窟壁畫,一張張記錄著樊錦詩先生從少年到耄耋“八零”後的照片,吸引著現場聽講人員的目光與思緒。

“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樊錦詩講座《永遠在路上》引發熱烈反響

5月9日,全省宣傳文化系統大講堂第一講開講。“敦煌女兒”、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以《永遠在路上》為題,結合自身經歷作了關於改革開放以來敦煌文化遺產事業發展的精彩講座。半個世紀以來,樊錦詩紮根西北荒漠守護敦煌的“莫高精神”,在全市宣傳文化系統幹部職工中引發熱烈反響。

市文聯幹部、作家王新軍說:“作為一名基層文藝工作者,聽了樊錦詩的報告,我感觸很多。樊錦詩在敦煌工作五十多年,不改初心、從不動搖,這種‘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敬業精神,我覺得是‘鐵人’精神在酒泉的延續,我們應該好好學習。”

“一輩子只做一件事,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做一個簡單且專注的人。”這是市委宣傳部出版管理科科長黃興平的感受。他說:“首先是震撼。樊錦詩剛到敦煌時,莫高窟不通電不通車,沒有自來水,只能喝鹹水、睡土炕,但她沒有離開。‘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願,敦煌需要我,我就到敦煌工作’,這種取捨不是誰都能做到的。其次是感動,80歲的樊錦詩退休不退崗、退休不褪色,是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的提倡者和模範踐行者,她為年輕人樹立了榜樣。最後是鼓舞,在樊錦詩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文物工作者的堅守和奉獻。我們每個人能力不同、崗位不同,但都應堅守信念,在工作崗位上奮戰不息。”

55年來,樊錦詩以做“敦煌女兒”為榮,為保護、傳承敦煌文化奉獻了自己的全部。酒泉廣播電視臺編輯王奇德說:“聆聽了樊錦詩的講座,被她的愛國情、事業心、奮鬥志深深打動。一個出生在大城市的名牌大學高材生,又是女性,擇業時完全根據國家需要,選擇了地處偏遠、環境艱苦的敦煌,一干就是半個多世紀,並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在她身上體現出的理想信念、使命擔當和探索創新的精神,似一顆顆光芒耀眼的星星。作為一名新聞宣傳工作人員,我要從樊錦詩身上汲取‘莫高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勇於擔當,提高從業能力,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獻智出力。”

酒泉日報社新媒體編輯部副主任蘭新斌表示,聆聽樊錦詩的講座使人增長見識、深受感動。“她55年紮根大漠,在敦煌莫高窟潛心考古研究,是為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獻了青春獻子孫’的真實寫照。樊錦詩堅持改革創新,帶領團隊致力於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引進先進保護理念和技術構建‘數字敦煌’,開創了敦煌莫高窟開放管理新模式,緩解了文物保護和旅遊開放的矛盾。樊錦詩數十年如一日奮戰在工作崗位上,對我們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不斷提高履職盡責的專業能力和本領具有啟示意義和激勵作用,我們要學習她這種只做一件事的專注精神,積極主動做好本職工作。”蘭新斌說。

(見習記者 程曉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