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巨头中国裁员之谜:败退,还是撤退?


IT巨头中国裁员之谜:败退,还是撤退?


◆企业家的立场突然变了,大概率是因为企业的立场变了。

正解局出品


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去年的一段采访,让单纯的甲骨文中国裁员事件蒙上了一层“政治迷雾”。

2018年10月,埃里森接受FOX采访时,表示中国是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竞争对手,不能任由中国培养出比美国还多的工程师。

埃里森的言论与甲骨文的中国裁员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

这是“经济上”的败退,还是“政治上”的撤退?

1. 错失风口,从霸主到小玩家

解释这个问题,还要从甲骨文的发家史说起。

甲骨文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77年的“软件开发实验室”。

众所周知,IT时代,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无形财产是数据。支撑数据的,则是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又由服务器提供商、数据库软件提供商、存储设备提供商三部分组成。其中,甲骨文Oracle就是最牛的数据库软件提供商,并与IBM(服务器提供商)、EMC(存储设备提供商)形成攻守同盟IOE,几乎占领了全球大部分商用数据库系统市场份额。

凭借在数据库上的垄断地位,甲骨文一跃成为全球仅次于微软的第二大软件公司。

坐享霸主数十载,甲骨文看似固若金汤的防线,被云计算撕开了一个口子。

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自己搭建、维护数据库系统,而是向云服务商购买云服务,将数据放在“云端”。这直接冲击了甲骨文的服务器和数据库业务。

对于云计算这个大趋势,甲骨文一开始不以为意,当幡然醒悟后,已然追悔莫及。

研究机构Gartner数据显示,亚马逊、微软、阿里巴巴、谷歌、IBM分居前五,甲骨文被归入其他行列。

IT巨头中国裁员之谜:败退,还是撤退?

亚马逊AWS展示云业务市场

份额饼状图并暗嘲埃里森


错失了风口,甲骨文沦为云计算时代的小玩家。

2. 腹背受敌,业绩陷入窘境

甲骨文在中国的情况,更为特殊。

2009年,阿里巴巴掀起了一场“去IOE”运动,就是用成本更加低廉的软件——MYSQL替代甲骨文Oracle,使用PC Server替代EMC2、IBM小型机等设备,打破“IOE”对数据库系统的垄断。

这场运动最终成功,并带动了一批公司从传统IT架构向互联网架构转型,压缩了甲骨文的业务空间。

在中国的云计算市场,IDC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18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前五大服务商,也找不到甲骨文的名字。

IT巨头中国裁员之谜:败退,还是撤退?


虽然中国的业务尚能盈利,但日益增长的成本特别是人力成本,让甲骨文有点吃力。

腹背受敌之下,甲骨文陷入了窘境,财报足以说明一切——

2019年3月,甲骨文发布了2019财年第三财季(Q3)财报。报告显示,甲骨文Q3总营收为96.1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96.76亿美元相比下降1%,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3%。


难怪2018年第四季度,巴菲特清仓了其持有的21亿美元的甲骨文股票,而这一举动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并不常见,因为巴菲特以价值投资和长期持有股票闻名。

巴菲特给出的理由是,“拉里·埃里森在甲骨文的工作非常出色,但是我不了解他的业务。”

巴菲特还真是个老实人。

3. 企业的立场,就是企业家的立场

传统业务不断萎缩,新兴业务不见起色,裁员便是意料之中了。

其实,甲骨文的这波裁员持续已有时日。

今年3月,甲骨文就裁掉了40名西雅图员工。美国加州监管文件披露,甲骨文将在该州永久裁员352人。

根据裁员论坛theLayoff.com上的爆料,甲骨文先后在墨西哥裁员50人,新汉普郡裁员50人,印度裁员100人。

还有外媒报道称,为了向云业务转型,甲骨文或将在全球范围裁员约14000人。

可见,这次中国裁员,只是甲骨文全球裁员的一部分,是一次“经济上”的败退。

回到文章开头,埃里森的言论及其政治立场,和中国这次裁员有没有关系?

IT巨头中国裁员之谜:败退,还是撤退?


我的判断是,没有关系。

其一,从历史看,甲骨文在成立11年后,就进入中国市场,苦心经营30年。这一切,都是在埃里森的主导下开展的。如果埃里森用自己的政治立场指导企业经营,那么,甲骨文从一开始就不可能进入中国。

其二,从现状看,甲骨文裁掉的是研发中心,依然保留销售和技术支持,这说明甲骨文没有放弃中国市场。甲骨文裁掉中国研发人员,同时也裁掉美国人员。甲骨文的行为并不完全符合埃里森的言论。

在商言商。拉里·埃里森是个商人而非政客,一言一行,必然将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简单地说,至少在表面上,企业的立场,就是企业家的立场。换言之,某一天,企业家的立场突然变了,大概率是因为企业的立场变了。

循着这个思路,就能找到埃里森发表此前言论的原因——

甲骨文2018年财报显示,全年收入398.31亿美元,美国为220.88亿美元,业绩贡献达55%;亚太区(包含日本)仅63.33亿美元,占比约16%。


美国本土是甲骨文的基本盘,中国市场少得可怜,也就变得无足轻重。

在这种情况下,埃里森当然可以大着胆子发表言论,不用照顾中国的情绪。至于埃里森的言论,是讨好美国总统的投机之语,还是摘掉面具后的真心话,就不得而知了。

埃里森的言论,不是甲骨文裁员的原因,而是结果。

4. “真香”警告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屁股决定脑袋。

如果中国市场在甲骨文全球业务中占据极大的分量,埃里森断然不会发表上述言论。

换言之,如果甲骨文重新重视中国市场,埃里森转而讨好中国也不是没有可能。

毕竟,谁也逃不过“真香”定理。

问题来了:那个时候,中国还会欢迎甲骨文吗?

正解局,一个有见识、有深度、有诚意的时势财经大号。在这里,穿透信息的迷雾,在这里,发现真实的中国。局长是各种报告爱好者,收集了上千份各行业报告,关注正解局回复关键词“行业”,可获得多行业最新报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